你知道的最地道的威海話是哪一句?

搶鏡頭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各地方言又代表來自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所謂地方特色不僅僅是文化、特產、風俗。語言才是不朽的傳承,注入著歲月所凝聚的歷史痕跡。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一個地方,讀懂一個城市,最簡單直接的就是去找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聽他們的故事,讀他們的歷史。

漢語的劃分

漢語分為官話區與非官話區,官話區包括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蘭銀官話、膠遼官話、西南官話。非官話區包括晉語、吳語、贛語、湘語、閩語(包括閩中閩南閩北閩東)、粵語、平話、客家話。

而威海屬於膠遼官話,有人說官話都是說的普通話,其實不然,普通話是冀魯官話中的北京話演變而成,也就是當年的滿清官話。

不過目前在威海街頭巷尾,我們可能聽的最多的是半普通話。原因很簡單,就是構成威海這座城市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知道,很多在威海買房的朋友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其中以東北、北京、河北、省內其他城市等地居多,在威海幾乎哪個省份的車牌照都能看到。雖然很多人不是定居,但是多少會在威海小住兩三個月。這樣一來,不論是本地人和外地人,為了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基本都以普通話的口吻去交流,對於年輕人來說比較容易,但是有些歲數的老人可能說起來就不這麼通順,身在家鄉、鄉音難改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半普通話的交流環境。

也許是部分威海祖輩們走西口、闖關東,也許是近幾年東北移居來威海的人比較多。總之,威海話和東北話混起來真的不好區分,在我剛來威海的時候,還不知道東北人這麼多,結果東北口音和威海口音沒怎麼弄清楚,一度認為東北和威海口音一樣呢。

生活久了,接觸的威海人多了,東北那股子“大碴子味”和威海話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至於別的地方口音和威海話就更容易區分了。

初到威海令人頭疼的方言

威海話屬於膠遼官話的一種,是膠遼官話登連片的煙威小片。幾乎將所有的第一聲(陰平,“ˉ”)發音做第四聲(去聲,“ˋ”),例如威海(wèi hǎi)、山東(shàn dòng)、中國(zhòng guǒ)。相較於普通話可能有點土氣,但細細品來,卻又別有滋味。因此,初到威海旅遊,有時候會聽得一頭霧水。

我剛到威海,第一件頭疼的事就是為了給孩子辦理入學,打電話諮詢教育機構的時候,對方應該是正宗本地人,一口標準的威海話,我的反應是完全聽不懂,一句完整的句子都聽不懂。還好,對方在我提議可否說普通話的時候,切換了聲道。這一點,威海人還是比較熱情的。

後來就是工作,也是我更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同事間溝通。在北京工作多年,雖然也是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同事,但大家都是一水的普通話,雖然南方人說的比較生硬,交流起來還是非常順利的。鑑於之前跟威海本地人溝通經歷,懷著忐忑的心到了公司,老闆就是本地人,但是一口標準普通話,讓我放鬆了不少,而同事間也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難以交流。

其實在威海,年輕人已經褪去了大部分本地方言,口音雖依舊,但是交流基本沒問題。只是一些詞彙的說法還保留著威海腔調,比如:乞飯;逮飯(吃飯),中午了同事間會說:“乞點什麼”;不糙(不錯),這個人真不糙等等。相對於年輕人,跟本土老人溝通,尤其是文登榮成等地的上歲數的人交流要費勁多了。他們一是沒有普通話的概念,二是幾十年習慣了,很不好改口。不光威海,全國各地都是這樣,曾經有一個來自南京的客戶,我去接站。就是由於大叔說的話我基本聽不懂,大叔越是著急越是說南京話。結果,大叔一氣之下掛掉電話,我再打一直不接。不過短暫平緩之後,我還是打通了電話並接到了大叔,最終我們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現在。

威海老人說的話那叫一個聽不懂啊,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這跟文化程度也沒多大關係,主要還是取決於生活環境。有些人可能長期接觸外地人,慢慢的也開始說的慢些,說的“書面些”,時間久了也能以普通話與人溝通。說不了普通話的威海人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威海人的熱心,記得剛來威海,去複印一個證件,而店裡只有兩個老人在看家,兒媳在樓上哄小孩睡覺,老人不會操作複印機。反正說了半天,我只明白不能複印,然後老兩口一直跟我說,看錶情應該是非常歉意的樣子,而且還送我出門向前面指,聽著大爺不停的邊比劃邊說,我是真的聽不懂啊!而大爺也是真的很熱情啊!好在留在門口車裡的同伴告訴我大爺說什麼。

威海話腔調最好聽

威海話腔調好聽,抑揚頓措、娓婉。比如:威海不叫威海,叫威呵;乳山不叫乳山,叫雨山;文登不叫文登,叫文的;榮成不叫榮成,叫永成。幾個地方中,數榮成話最難懂,但語調最婉轉。

現在提倡普及普通話,但方言是一個地方上千年的文化傳承,蘊含著當地的民俗特色。尤其是像威海這樣的旅遊、養老城市,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大批來自異鄉的定居者。我們若想真正去融入這個城市,去體味這座濱海小城,語言的互通是最重要的。所以,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既要說好普通話,加強威海人際溝通的同時,又要傳承本地文化民俗,保護好祖輩們遺留給我們的精髓。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各地方言又代表來自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所謂地方特色不僅僅是文化、特產、風俗。語言才是不朽的傳承,注入著歲月所凝聚的歷史痕跡。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一個地方,讀懂一個城市,最簡單直接的就是去找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聽他們的故事,讀他們的歷史。

1、我芒芒==我看看

2、聽味兒==用鼻子聞聞什麼味道。

3、你打哪場來?==你從哪裡來的

4、從不軋(ga)個人==說明這個人朋友少,不會或是不願意交朋友

5、破麼頭==草莓

6、棒棒==玉米

7、落生==花生

8、地蛋子==土豆

9、麼子蓋兒==一會兒

10、真不糙==真好

11、老子幹-老麼歇==很長時間

12、老了==老輩子威海人表達一個人逝去的說法

13、不噶實==形容不捨得

14、滿嘴拉漦漦(chi)==形容看到食物饞的流口水的意思

15、草雞==形容煩躁

16、沒(mo)料瞧==沒注意、沒想到

17、真帶親==一般指形容女孩子真可愛

18、六精八怪==心眼多、聰明

19、嘴裡巴澀的==指嘴巴里發澀

20、齁瞎子鹹==形容特別鹹的意思

21、一聽瞎腥的==聞到非常腥的味道

22、介了巴子==癩蛤蟆

23、青歪[cuai]子、張拉歪子==青蛙

24、悄悄兒的==不出聲

25、唔子嗷子的==吵架、形容爭吵時聲音大

26、打不悄兒==某一天突然間

27、闊害了== 形容詞不好了、壞了、完了。

28、格格當子==蝌蚪

29、甘藍子==轉折

30、夜兒==昨天

31、不耳拾==不搭理

32、蟣麼癢子==螞蟻

33、思格豆==芸豆

34、桑麼==貶義詞、譏諷或是嘲笑對方

35、出去站麼幹==出去玩一會

36、玻次貓==毛毛蟲

37、哈飯、逮飯==吃飯

38、哈酒==喝酒

39、出門子==出嫁

40、弄麼兒==幹什麼

41、少頁肝==形容一個人沒心眼,少心眼

42、麼樣兒==什麼樣子

43、抓鋦鋦==嬰兒看喜 抓周

44、烀==蒸或煮的意思

45、不西思==不喜歡、看不上

46、搛菜(jian)==用筷子夾菜的意思

47、特為兒地==故意的

48、各路精神==精神不正常

49、頭晌 ==上午

50、麼強強能 ==好像能、好像可以

51、滿山都是==到處都是

52、真使銀==真累人

53、攮子==匕首

54、固子、股扎==餃子

55、粑粑 ==玉米餅子

56、歇著門==開著門

57、意耐人==噁心

58、寡灰的==很多灰

59、別扎著門檻==不要踩在門檻上,老人比較講究據說不吉利

60、敗著東西 ==糟蹋東西

61、管多乎==不論什麼時候

62、麻藤==油條

63、櫸櫸==兩頭尖尖的饅頭(孩子過生日蒸的)

64、卷子==方形饅頭

65、餑餑==圓的饅頭

66、藏樣==自覺不錯

67、歇次==休息一會

68、冒肚子==拉肚子

69、熊銀==騙人

70、抓熊==欺負人

71、在拐==這就對了、做對了

72、婆媽==婆婆的意思

73、身麼侯==後背

74、膾(kuai)膾==撓撓的意思

75、來來蛛==蜘蛛

76、絞頭==不是上絞刑架的意思,是指理髮。

77、乖子==蟈蟈

78、借了==知了、蟬

79、熥(teng)==把涼了的飯菜回鍋蒸一下

80、起空==形容折騰得厲害

81、無次==不耐煩、厭惡

82、婆(有的地方念bo)==奶奶的意思

83、巴蛸(shao)==章魚

84、松葫籠==松果

85、夾古拉爾==角落

86、將將、才將==剛才

87、打腰==威風、走運的意思

88、眼石人==擺現

89、腳鼓鼓==腳踝

90、夼==低凹山溝

91、老婆花根子==形容滿頭白髮的老人

92、四目頂子==百匯穴

93、夾著窩==腋下

94、後腦碩子==後腦

95、眼靈蓋==前額

96、扒皮狼==馬面魨吧,魨魚的一種

97、磣(chěn)==說人長得醜

98、耍馬流==不正經,不專心

99、吆叱==不好管,不聽話

100、犟眼子==脾氣倔


威海那點事


“威海話”屬膠遼官話,是指威海市區(即環翠區)的方言,而榮成,文登和乳山方言還與市區方言有略微區別。例如,幾乎將所有的第一聲(陰平,“ˉ”)發音做第四聲(去聲,“ˋ”),例如威海(wèi hǎi)、山東(shàn dòng)、中國(zhòng guǒ)威海話將r音發作y音,例如將“肉”讀作“油”,將“日子”讀作“椅子”。

相較於普通話可能有點土氣,但細細品來,卻又別有滋味。

舉例:

我芒芒==我看看

  聽味兒==用鼻子聞聞什麼味道。

  你打哪場來?==你從哪裡來的

  從不軋(ga)個人==說明這個人朋友少,不會或是不願意交朋友

  破麼頭==草莓

  棒棒==玉米

  落生==花生

  地蛋子==土豆

  麼子蓋兒==一會兒

網上流傳的山東方言難度排行榜卻讓我很是驚訝,威海話的難度居然在山東省排第一! 威海話有這麼難嗎?到底是難說還是難聽?

看來,在外地人眼中,威海話還是頗有難度的。最後說一段威海話看看你能不能聽得懂?

滿世界這麼大,我想去茫茫。我帶著你,你拐著簍子,我扛著撅,上山也行,下溝也闊以 挖點波波丁、刨點螞蚱菜 再嚎點山苜楂,咱高低來一次,說挖就挖的踏青,哪怕是走著, 哪怕是騎之腳扎子車,管子想著得拐著簍子,嚎完山苜楂後晌家去包鼓紙逮!


威海那點事兒


吃飯 逮飯/

喝水 哈水/

來家裡玩玩 來家裡站站/

頭 都/

錢 賤/

舅舅 記/

餃子 骨治/


7048044


逮這飯,起巴巴哈爾,就著羅卜菜兒,手裡拿個標,標裡有個笨,個呂進的! 哈哈,誰能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