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餐具」富麗堂皇明清龍紋碗鑑賞


【清康熙年間的黃地綠龍紋碗】此碗形制規整,製作精細;碗內繪有鳳穿牡丹紋;碗外壁以二龍搶珠紋構成裝飾主題。整個畫面低調而奢華,尤其是龍的淺浮雕形象威猛而剛勁有力,使碗上的圖案立體感突出,是極少見的素三彩精典之作。

【白釉刻花海水綠彩雲龍紋碗】明弘治,高8.2cm,口徑18.7cm 足徑7.6cm。碗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白釉。內底及外壁均以暗花海水綠彩雲龍紋裝飾。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胎體上刻劃海水紋飾,施透明釉後,在暗刻花紋以外的空白處畫出龍的輪廓,將龍身上的釉層剔掉,並在露出的胎上刻劃龍嘴、發、鱗等細部,入窯經高溫焙燒後,再在露胎處填綠彩,然後入彩爐經低溫焙燒而成。

【清乾隆五彩龍鳳紋碗】高7.4cm,口徑15.4cm,足徑7.3cm。底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 篆書款。 碗撇口,弧壁,圈足。器外口沿下以 八寶紋、如意雲頭紋作邊飾。腹部繪龍鳳穿花紋兩組,龍一紅一綠,其旁襯以 菊花、 芙蓉花。碗心青花雙圈內繪戲珠龍,龍身施紅彩。五彩濃豔,畫面奔放,展示 “龍鳳呈祥”之意。


【綠地紫彩海水雲龍紋碗】清雍正,高6.5cm,口徑15.1cm,足徑5.4cm。清宮舊藏。   碗內及圈足內均施白釉。外壁綠地紫彩海水雲龍紋裝飾。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青花荷塘游龍紋碗】高7cm,口徑16cm,足徑6cm。   碗撇口,口下漸收,圈足。裡口繪青花海水紋一週,碗心繪蓮池游龍紋。外壁繪兩條龍在蓮池中穿行,隨著龍的遊動,蓮花、水草亦呈翻舞狀。足底青花雙圈內雙行楷書“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鮮紅釉描金雲龍紋碗】高8.8cm,口徑20.9cm,足徑9cm。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體施紅釉,口沿一週呈白色,稱“燈草邊”。內外壁均以金彩描繪二龍戲珠紋,外壁近底處以金彩繪變形蓮瓣紋一週,金彩雖已脫落,但圖案依稀可見,可以想見原初金彩與鮮紅釉相輝映的富麗氣度。足內施白釉,無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