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最後都去了哪裡?

琴陶


醫生、教師和律師這三種職業在社會上地位很高,受人尊敬。我有幾位學醫的朋友,畢業以後工作方向都有所不同。學醫並不容易,那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有哪些就業出路呢?



一、讀研深造

醫學行業,對學歷要求比較高,而且工資待遇差距很明顯。要想以後能有不錯的就業,有些醫學生繼續讀研深造。在很多市級醫院,最基本的也要是本科學歷,剛進去也只做基礎工作。我有位朋友當時以第一名的考研成績進入南京中醫藥大學,現在是南京某軍醫院的牙科醫生,工資待遇還可以。當時他也是二本院校畢業的。所以,繼續考研深造不但能提高學歷,還增加實踐能力,為以後就業鋪路。



二、進家鄉鄉鎮衛生院

有一些醫學生不喜歡大城市壓力大的生活,也不想丟棄自己所學的專業,於是選擇回家,通過考試或者面試,進入鄉鎮衛生院。中國老齡化日漸嚴重,留在家鄉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有些地方醫療條件不好,也需要醫學生們的工作支持。相對來說,鄉鎮衛生院的工作競爭不太高。

三、從事醫學方面的工作

與醫學有關的工作有很多,進醫院工作不是醫學生唯一出路。還可以進藥劑行業,醫療保健公司等等。相對大醫院來說,這些公司門檻比較低,可以從事銷售職業,後期工資待遇也不錯。



四、自己開診所。

如果你自己的專業基礎牢固,家裡又有資金,可以合夥開一家診所。當然,創業是有風險的,並且要承擔所有的責任。要辦理必要的證件,還要提前做好當地市場研究和判斷。但自己開診所工作自由,也是條出路。

五、放棄醫學專業

我有個朋友原本是皖南醫學院畢業的,現在在大學教新聞學專業。對他來說,學醫不符合他的興趣愛好,而且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如果本身不喜歡醫學,要想繼續堅持很難。

綜上,醫學生畢業以後的出路有很多。選擇沒有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而且要持之以恆為之努力。


許悠然


破鍋自有破鍋蓋,啥人自有啥人愛。對於敢於選擇醫學行業的大學生,我都報以十二萬分的敬佩,畢竟這個行業沒有足夠的耐力和毅力,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想,無論是985、211工程院校還是一本、二本、三本醫學院的大學畢業生,都會有他們的用處和去處。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相對來說核心競爭力並不是特別強,但只要能力強、人脈廣,就算是二本畢業生同樣可以在畢業後混得風生水起。二本醫學院的大學生,畢業後何去何從?

NO1:曲線救國——考研。

想在一畢業之後就能進比較好的醫院就業,如果只有二本的學歷我估計還是遠遠不夠的,除非你有一個手眼通天的好爹。

在一些省市級的三甲醫院,博士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三條腿的蛤蟆可能比較難找,但是兩條腿的名校醫學院畢業生一抓一大把。如果你是一個人脈資源比較貧乏的醫學生,你想進省市級三甲醫院就業,只有通過考研渠道才有可能把腦袋削尖擠進去。二本醫學生選擇考研後再就業的醫學生特別多,必要的時候不妨可以隨大流。

NO2:自食其力——自己開診所。

只要自己的醫術不錯,自己偏居一隅開診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們鄉鎮有兩三家牙科保健診所,那些醫生大多文憑不高,但卻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當然,自己開診所要辦理一大堆的許可證,比如醫師執業證、營業執照、醫療機構許可證和診所設置許可的審批之類的手續,讓人煩不勝煩。但不管如何麻煩,你也要想方設法去辦理,否則無證行醫的後果可能有點讓人吃不消。

NO:3:做城裡人——進大城市的社區醫院。

進入大城市的社區醫院,對於那些性格文靜、喜靜不喜動的醫學生而言是比較適合的,而對於那些動不動就想炒單位魷魚的“活潑人士”而言就明顯不太對口,畢竟這種醫院對於後者而言沒有多少“自由”可言,這種醫院在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方面都比較先進。選擇大城市的社區醫院,好處就是戶口可以和社區醫院綁定在一起,對於自己孩子以後想上大城市比較不錯的學校,可以省下一大筆買學區房的冤枉錢。

NO:4:清閒自在——進鄉鎮衛生院。

進鄉鎮衛生院雖然收入並不怎麼可觀,但優勢在“清閒”二字。就拿我們鎮的衛生院來說,那些醫生就非常的自由:如果有病要找那些醫生醫治的話,最好手頭上要有那些醫生的個人電話號碼,而且在去鄉鎮衛生院之前先確定一下醫生的行蹤才行。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難道不在門診處為一大堆病人輪流看病嗎?不不不,他們有可能在買菜的路上,有可能在宿舍玩手機,也有可能躲在某個角落炒股……當然,你撥打他們電話的話,他們一般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內出現在你的視線之內。

NO5:“錢途無量”——進私立、民營醫院。

進私立、民營醫院雖然稱不上鐵飯碗,但在近年來選擇這一條路的醫生,他們的腰包都狠狠地鼓起來,羨煞多少人。

在我們這邊,但凡有誰一年賺幾十萬或者上百萬的暴發戶,這些人不是“做淘寶”的,就是在民營醫院“拷藥膏”的大神。我一個同行(教師)就在五年前辭掉事業單位的公職去某系醫院婦科上班,每個月收入都相當於我一年以上的工資。

當然,在這些人當中也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會選擇賣保健品給一些中老年人,那些保健品既治不了病又吃不死人,唯一的好處就是讓銷售者擁有不錯的收益……但是,這種缺德事還是少做或者不做,畢竟人在做天在看,是非善惡有公斷,一旦報應臨頭,極有可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果我的文章能幫到你,請點贊並關注;有其他想法要補充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微雨潤苗


這個問題問的很扎心,而且還強調了二本的醫學生,這對於那些剛剛被錄取的二本醫學生來說,該是多大的打擊啊。他們的大學生活還沒開始,現在就要給他們當頭一棒了嗎?

一般來說,醫院裡的醫生很多起步都是碩士,博士的學歷。你一個二本醫學院的畢業生還真的沒有多大的競爭力,而且省級大醫院裡招聘都要求是重點本科畢業的,普通本科醫學院畢業的,毫無優勢。

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畢業後的方向有以下幾種。

  1. 大城市裡的社區醫院。一般來說都是簽了合同的,自由身受到限制,不能夠隨意離職,跳槽。不過好在可以解決戶口的問題,戶口會跟著社區醫院一起,也算是城裡人。

  2. 省市級的二甲,三甲醫院。二甲醫院中以本科生居多,進去後由醫院進行崗位的分配。總的來說是醫技居多,就是檢查科室的崗位。工作較為輕鬆,難度係數較低。

  3. 縣裡的二甲醫院,也是屬於縣裡最好的醫院了。很多二本醫學院的畢業生都會選擇去到這類醫院,首先離家近,而且競爭壓力小,進去相對簡單一點。大事沒有什麼,有也會往上級醫院送,輪不到你來處理。但是小事特別多,因為一個縣裡可能就一兩所二甲醫院,所以會特別忙。可能會忙到一個月都沒得休息,整天在加班。

  4. 回家開診所。有些人的家裡就是開診所的,畢業以後相當於回去繼承父業。這種情況在小縣城裡居多,大多數都是去讀完大學,拿到執業資格證就回來經營家裡的診所。這些診所在縣城裡是非常吃香的,天天都是病患爆滿的狀態。小病都是往診所裡跑,所以一年到頭來掙的還是很可觀的。

  5. 轉業。這種只是很小部分的,畢竟學醫讀了五年出來,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的。但是現在的醫生工作壓力那麼大,行業又不是很好,所以有些人畢業之後就沒有打算從事這個行業,就轉業去做別是事情了。

  6. 繼續升學考研。我想這是很多二本醫學生的去向。二本畢業出來沒有什麼競爭力,只好繼續進行學習深造,以後出來更有優勢。

對於那些正在學醫的或者打算學醫的同學們,不妨現在就可以考慮以一下,自己以後的就業方向。如果不打算從事這個行業,現在應該要做些什麼。


大三老學長


醫學的分類有很多,臨床、口腔、藥劑、護理等等。這些還不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同的專業未來的發展狀況、就業前景都不一樣,有一些專業對醫學生的需求數量多,而有一些相對偏少。這些都會影響到醫學生選科,關係到醫學生以後應該何去何從。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各行各界都缺少人才,尤其是缺少醫生老師這些知識型人才。那時候對醫學生的需求量也高,導致很多人去學醫。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與發展,醫生老師這些知識型人才越來越多,醫改也在不斷進行,醫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加。

即使人滿為患的醫院出現了用工荒,但是招聘醫學生的條件依然在那裡擺著。醫院再怎麼著,也會有一個最低的標準,現在基本上普通醫院招聘醫學生最低的文憑也得是研究生。也就是說,醫學研究生的就業壓力都不小,普通二本醫學生需要更加努力。



如果僅僅只是一個普通二本醫學院的本科畢業生,那麼很難成為香餑餑,找到好工作的;好的醫院對學歷的要求會更高。這些都給一本醫學院的醫學生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那麼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也就更有壓力了,一部分人最後只得棄醫從事其他行業。

學醫的同學最後只有極少部分能夠就在二甲三甲的好醫院,其他的有可能被分配到鄉鎮或者一些相對不突出的醫院。而一些有遠見的人能夠, 能夠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拓寬就業的領域,不侷限在專業對口。只要與醫學相關的行業都可以從事,例如養老院、康復護理、私人診所等。 還有醫學律師,目前在我們國家算新興職業,人才也比較缺乏,既可以幫醫院打官司,還可以幫病人。這樣反而比當醫生的發展空間更大。

而還有一部分醫學生在實習期間就發現自己並無這方面的天分,有些還會覺得自己以後在這個行業沒有什麼競爭優勢,那麼畢業後再被現實一打擊就不得不放棄這個陪伴了自己整個大學的專業。


作為一個高中老師,我也聽說、見過不少二本院校的醫學研究生最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轉行的例子。想想學了七八年的東西,說放棄就放棄,固然可惜。但是如果不轉變一下,一直死磕在醫生這行,說不定會把自己一輩子都搭在裡面,倒不如懂得變通,在不同的行業裡發光發熱。好工作除了醫生還有別的不是嗎?

現在不同的行業所需要的人才的數量也不一樣,競爭壓力的大小也不一樣。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來看,醫學生的就業率在一半偏上,所以說不管是幾本院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最後還是有可能當上醫生的。


優學優考策略


醫生是令人特別嚮往的職業,社會地位很高,但是醫生這條路非常難走,在醫學行業,高學歷就意味著高薪,所以對於二本醫學院的醫學生來說,基本上有以下幾條路可以選擇:


1.讀研深造

,“高學歷=高收入”這一定律,在醫生這一行業,表現的特別明顯。在醫療系統裡面,本科學歷算比較低的學歷了,現在基本上都是碩士起步,博士在有些大醫院裡都隨處可見。在很多省市,只有社區基礎招聘,要本科學歷,市級醫院都是碩士學歷起步,省級醫院基本都是博士學歷。所以很多普通本科畢業的學生都選擇考研,繼續深造,提升學歷的同時,通過醫院實習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就業優勢。


2.普通醫院就職,普通本科學醫的學生,基本上在縣級醫院就職,也有部分專科醫院,還有私立或者中小型的醫療機構,基本上很少有在編的崗位,大多數都是合同制。因為省市級醫院,學歷要求一般要求比較高,而且更多傾向於985、211院校畢業生,所以普通二本院校的學醫的學生不具有競爭的優勢。


3.就職於與醫學有關的崗位,比如醫藥公司、醫療器材公司和保險公司(核保和理賠崗位),因為這些崗位需要專門學醫的人才,而且相對於進醫院,門檻比較低,而且薪資待遇可能比較高,最重要的是拓寬了職業發展方向,有利於職業的多元化選擇。


4.放棄本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學醫確實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很多學生因此放棄學醫,選擇一份稍微不那麼難的職業“謀生活”,畢竟每一個選擇都有利有弊,做出選擇後,堅持努力就好。


雖然只是二本學院學醫的學生,但是選擇還是很多的,選擇沒有好壞,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決勝網


我就拿身邊的同學舉例

1、同學A.該同學是我小學同學,高三補習一年好不容易讀了西安醫學院,學的藥劑學,她有親戚在縣裡面的縣醫院,還是個中層領導,本來大家都以為她畢業後也會去縣醫院上班的,可是後來她去了市中心醫院,那可是全市最好的醫院了.後來我遇到了這位同學的父親,其父親說當時考慮到他好幾個親戚都在縣醫院,不太好,就把她弄到市醫院上班;



2、同學B.該同學是一位初中同學,人長得還挺好看的,也畢業於西安醫學院,畢業後去了市婦幼保健院,具體做什麼不清楚;

3、同學C;該同學是高一同學,她的經歷比較勵志了;這位同學從小都是走讀的,也就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都離家比較近,晚上可以回家不用住在學校的,後來上了高中要住宿,但是一個宿舍的人多,還是不太習慣的,這個直接就影響了她的學習成績,導致其退學去了其家附近的一家教學質量一般的高中.高中畢業後考到了市裡面的一個大專,學醫,本來她的高一成績能繼續保持的話可能會上一本的.上大專器件,考慮到不容易找工作,就考專升本考到西安醫學院,另外學了兩年醫學,拿到了畢業證.



本來像她這種想進縣裡面的醫院是需要考試的,但是她根據學姐的指導,最終沒有經過考試,進了縣醫院上班.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我就是一名二本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不過我學習的是中醫,到現在畢業整整十年了,就我們班的狀況大致分為四類吧

第一類:當年直接考研 繼續醫學這條道路,大部分都是選擇了中西醫結合,很少有選擇純中醫的 現在那些同學已在各地醫院主治醫師為主吧

第二類:當年也選擇考研但是沒有去醫院當醫生而是選擇留校當老師和進入和醫藥有關係的一些企業 還是和醫學有些關係

第三類: 關係戶類 壓根不需要考研 在校時學習也很一般 以為人會混的很差結果是現在班內混的很好類型的,在醫院的也都是很閒的肥差 要麼就是家裡關係企事業單位的閒差 沒法比

第四類:就是我這種了沒有選擇考研 沒有繼續醫學這條路 改成別的類型的

如果再選擇一次的話也許當年我也會繼續醫學這條道路的


L113847446


在下博士畢業 剛從霍普金斯歸國 平時關注醫療政策 國內外都看過見過 談談我的淺見

二本院校我覺得沒必要招臨床醫學生了……如果國家想改變現在的醫療體系 就得從源頭上改革 第一步就是醫學統歸精英教育 基層社區醫院的醫生也需要是優秀醫學院校的本科生 或者 碩士生 這樣才會得到百姓認可 病源數目才能提高 經驗才豐富 技術才提高 收入也增加 人員才願意留 形成良性循環 才能切實為大醫院分流基礎疾病的患者 大醫院才能抽空出來更貼心更從容的為重大疾病疑難雜症患者診療. 可惜是現在就是差勁的醫生去基層 基層更沒人 沒技術 老百姓更不去基層 基層沒錢 就想方設法套取醫保 操縱疫苗 等形成惡性循環 . 人是循環的源頭 人才不解決 基層設備再修得完善 再怎麼宣傳 也沒用


柳葉禪師




說說自己班級裡的人和事吧。馬上就要參加畢業十週年的同學會了,平常微信裡有個大學同學群,方便聯繫。

二本畢業那會,年級輔導員召開應聘工作的動員大會,不知道是不是怕我們心氣高還是怎地給我們降預期,說你們不要拒絕縣鎮的醫院,可以先就業再擇業。

我們學的臨床專業,直接從我們班就業情況來看:

1.大城市的社區衛生院,北京上海南京的,都有,北京的社區衛生院一簽8年如果中途違約,繳10萬給醫院,解決北京戶口,要求班幹部,英語過六級,名額緊張,由輔導員推薦。我們班去了2個。

2.南京某幹部療養院,包吃住,工資在零幾年的時候3000塊一個月。當年只要男醫生。去了幾個男同學,後因為工作單一,解約,重返市場。

3.江浙的鎮醫院,待遇賊高。來醫院招聘的時候,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男/女朋友?家在哪?最後被招走的同學,都是離江浙鎮醫院家近的,或者外地男女朋友一起招,可能是醫院考慮人才流動頻繁的原因,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損失。

4.省市級的三甲,二甲醫院。省級能進的本科生,二甲居多,分配的時候也以醫技居多,就是平常你們所見的檢查科室。市級的可以自己挑選醫技還是臨床科室。當然這是在零幾年。

5.縣級二甲醫院,基本上都是縣級最好的醫院,還有國家編制,屬於國家幹部。不少同學畢業後都直接留在自己的家鄉縣,醫院工作不分節假,俗稱沒時間。幾年下來,走路帶風,習慣小跑狀態。

6.鄉鎮級別的少,後面也通過各種方式離開,去了上級醫院。

7.去自己家醫院,私人醫院。真有,2同學,家裡開醫院的,就等著畢業後,子承父業那種。

8.考研。當年我們班最好的考研院校,有一個去了北大醫學院,一個去了湘雅醫學院,非常牛叉,還有中山醫學院,同濟醫學院的,也有不少同學臨床工作了幾年,又重新考了母校的研究生,讓自己的擇業上了一個檔。到目前,前後期考研的同學人數佔了班級人數一半。

9.軍區醫院,藥代,轉行,軍區醫院要求非常嚴格,整個系也就有一兩個名額,這些都是班級極少數。轉行的一般走上行政或者公務員路線。


dee1184


我是二本的,二本里算是比較好的吧,然後坑爹的是中西醫專業(當時真是腦子進水選這個)

1、大多數人去考研了,第一年沒考上的第二年接著考的多的是,當年我們考研時候跨考事件,導致很多人選的都是中醫,只有五個跨考西醫的。這類人剛要出來找工作,具朋友圈來看有關係的很開心,沒關係的找工作是低不成高不就,總之很尷尬。

2、轉行做培訓機構講師,這類同學本身是相當的優秀!早已看穿一切,現在應該是最成功的一類人!

3、公務員,事業編。比較安逸,事業編好上一點,公務員困難

4、從軍。

5、繼承家業,我有個同學據說家裡開超市的,回家開超市去了。

7、家裡蹲,不知道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