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撰稿 | 福建粵海 簡劍烽(文)

眾所周知,病害是病原體、蝦體自身、養殖環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消毒,是對蝦養殖重要環節之一,是維持三者關係平衡的推手。對蝦放養前的清塘及養殖過程各環節中的水體消毒,關乎養殖成敗。針對不同的養殖環節,採用針對性的差異性消毒方式,同時合理把控消毒時間,能讓消毒的效果最顯著化。本文就針對放養前的清塘環節及養殖過程的水體消毒環節,如何正確把控消毒時間來來作一些探討。

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一、清塘消毒

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近幾年,水源差、氣候差、種苗差、病害多……總之,運氣太差了,蝦太難養了。”很多養殖戶都這麼嘆息道,把養蝦失敗的根源歸結到運氣差。但令人欣慰的是,卻總有不少技術高手,在這種逆境中,屢創奇蹟,連年成功!在通過和技術高手的日常交流中,我們總結了一些關於消毒的小技巧,雖然瑣碎但很實用,這裡和廣大養殖戶分享。

眾所周知,消毒,是對蝦養殖重要環節之一。對蝦放養前的清塘及養殖過程各環節中的水體消毒,關乎養殖成敗。針對不同的養殖環節,採用針對性的差異性消毒方式,同時合理把控消毒時間,能讓消毒的效果最顯著化。本文就針對放養前的清塘環節及養殖過程的水體消毒環節,如何正確把控消毒時間來來作一些探討。

大家都知道,在放苗前需要清塘消毒,此項工作非常重要。那麼對於清塘消毒,什麼時間下消毒藥比較好?我們在確定用藥時間的時候,先要明確我們消毒的載體和目的。清塘,就是要儘可能殺滅池塘底部的有害微生物,載體是底泥。對於土池來說,病原大量分佈在底泥中,底泥中的還原性成分對消毒劑的作用本身就有一定緩衝、中和作用,這時候就要求消毒劑的作用時間要較長,或者說有效濃度時間要足夠長,因此,我們建議在傍晚時間段下消毒劑,因為對常用的生石灰、漂白粉、強力精等大部分消毒劑來說,都是在溫度高的時候釋放快,溫度低時候釋放慢。選擇溫度較低的傍晚時間段下消毒劑,可以讓消毒劑的有效濃度維持更長,達到持久滲透到池底深部,穿透力更強,更大程度殺滅底部有害菌。對於高位池或者水泥池來說,差異性不大,因為其底部淤泥少,供病菌躲藏的地方不是很多。

二、進水消毒

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進水後,可進行水體消毒,俗稱放苗前的二次消毒,這時候消毒濃度可稍高一些,這時候我們的作用載體是水體,目的是把水體中的病菌儘可能殺滅,此階段較多使用的是二氧化氯、強氯精等,建議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因為,在晴天上午使用,消毒劑的釋放會隨著水溫的增高而加快,在下午的時候濃度可達到高值,有效快速殺滅病菌,同時消毒劑也會較快釋放完全,在水體中殘留時間縮短,因為,此次消毒的水體是我們接下來要養殖用的水體,必須關注殘留的問題。

三、養殖過程

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蝦苗在池塘中的養殖,手法因人而異,整個養殖過程都不消毒的也大有人在,這與當地水質、土質情況有關,不消毒的需要保持水體有益菌的在養殖載體中的濃度,通過生態位競爭來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這裡不作討論。但在事實的養殖環境中,大部分的水源條件並不理想,有害微生物濃度較大,危害對蝦養殖。此時,可在放苗後5-7天進行一次消毒,此時消毒是針對蝦苗自帶病原。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大廠家的苗種,也只能保證出廠的蝦苗不帶特定病毒,以及病菌濃度在可控範圍內,由於海區的汙染等情況,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攜帶。而蝦苗場的條件大部分都比養殖場要好,可控性遠遠優於養殖池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蝦苗場能控制的病害,到了養殖池塘就很難把控。所以這時候需要進行一次消毒,消毒劑可選用碘製劑、二溴海因等比較溫和些的消毒劑,消毒時間選在傍晚,然後第二天上午即可進行解毒、補鈣、補菌等工作,如果偏向針對弧菌,可以選擇過硫酸氫鉀。

在整個養殖期間,是否需要定期消毒?多長時間消毒一次?剛才有提到,不消毒也有很多人養殖成功,但那需要良好的自身條件。如果附近養殖環境普遍差,水質條件不好,周圍發病率高,就需要定期進行消毒。這裡說的定期,並不一定是固定的10天,或者就15天,準時去消毒,而是要靈活掌握時間。具體而言,是選擇在10-15天中,選擇天氣以及水質情況較好的條件下進行消毒。消毒時間需要選在晴天的傍晚,消毒劑的選擇也儘量選擇對藻類殺傷較小的一點的消毒劑,避免由於消毒而造成的水質突變、缺氧。在消毒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消毒是預防措施,需要在蝦體和水質環境都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在蝦體質弱、水質條件不好的時候反而需要慎重。在定期消毒中,消毒劑的選擇最好進行更換,如果使用的和上一次同樣的消毒劑,濃度可稍微加大。

四、雨後消毒

消毒可是門技術活兒,把控消毒時機決定著您池塘的好壞!

養殖白蝦的過程中,有一個發病的高峰點,那就是暴雨之後,無論什麼季節,大雨都能引起大面積的發病。這是因為,降雨除了會造成水質突變,環境因子的差異導致蝦體應激,還會帶入大量外來有害菌。那麼針對雨水,該選擇什麼時候消毒?此時消毒建議選擇在雨後2-3天,選擇氣候穩定的傍晚進行消毒。為什麼選擇這時候,因為在下雨過程中,蝦其實在遭受著水溫變化、水質變化等影響,蝦已經處於應激狀態,體質狀態差,不適合消毒。在雨後的2-3天,蝦體質逐漸恢復,水質條件逐漸好轉情況下(需要雨後立刻進行調理水質)進行消毒,可將水質的變化、蝦的應激和傷害降到最低。同時,雨後,病菌也是一個繁殖的上升期,此時的消毒恰好能把握時機,抑制病菌的繁殖。

總結:

1、總體說來,消毒時間的選定,需要根據消毒的目的。如果消毒需要的是快速而濃度高,可選擇在中午溫度高的時刻,如果需要藥效是緩慢而長效,則可以選擇在傍晚低溫時段。養殖過程中多數需要選擇在傍晚使用,主要考慮的就是殺菌需要比較長效的時間,同時可儘量避免了短時間內濃度過高,造成對蝦的應激和傷害。

2、消毒儘量避免蝦的應激和傷害,但在特別時期,如確定病菌感染的發病時期,則需要考慮殺菌的效果和消毒劑對蝦的傷害,權衡輕重。

3、絕大多數的消毒劑,或多或少會對蝦和水質造成影響,消毒後需及時解毒,降低消毒劑的殘留影響,並調理好水質。

最後,一句話送給各位堅守在養蝦行業的朋友們。打鐵還需自身硬,養蝦還需技術精。觀細節,抓核心,先潛心練好內功,難事就會變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