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出「新天地」 柴桑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紀實

我們住得可舒心啦

——柴桑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紀實

九江新聞網訊(張友權 特約通訊員 董芳 記者 孔穎)傍晚時分,柴桑區新合鎮西邊灣村農民呂桂堂從田裡勞作回來,村頭的那棵千年古樟樹下已經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樹下納涼了。老樹後面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周圍白牆青瓦的民房錯落有致,清澈的溪水從山澗順勢而下,潺潺地環繞著村莊,鵝卵石裝點的“靈山秀水西邊灣”幾個字正在無聲地描述著這裡的變化。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環境好、空氣好,如今城裡人開始羨慕我們村裡人的日子啦。”細數著這裡舒適的生活,呂桂堂笑逐顏開。其實,呂桂堂所述的景象只是當今柴桑區農村生活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柴桑區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下大力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打造“秀美鄉村”。如今,一個個宛如田園山水畫般的村莊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村面貌,農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新農村建設建出“新天地”

“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是讓群眾得實惠,環境改善了,我們住得可舒心啦!”“為了支持新農村建設,張家三嫂已帶頭拆除了旱廁,汙水管網也在她家旁邊疏通了。”“許久沒回來,這次看到新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由衷欣慰,希望大家多支持!”……雖然時針已指向深夜23時,柴桑區新塘鄉青山村村民理事會室內依然燈火通明。在這裡,柴桑區新村辦負責人和村民理事會成員、村民代表等50餘人仍在激烈“辯論”,大家把新農村建設中群眾的一些顧慮擺在桌面上談,經過近3個小時的商討,屋內傳出了陣陣笑聲,大家紛紛支持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柴桑區高標準規劃、新理念建設,一批精品村莊逐漸顯山露水,“眼見為實”的變化得到了群眾的一致點贊和支持。據悉,今年柴桑區311個新農村點已完成“三清拆除”任務,“七改”工作全面鋪開,綠化、改溝、改廁、改房、改塘等同步推進,沙河開發區毛橋村黃家塝被評為全省最具鄉愁村莊,馬回嶺鎮馬頭村中心村被評為省級示範中心村。

生活垃圾治理治出“高顏值”

“木欄固定,一紅一黑兩個垃圾桶合併為一組,生活垃圾‘乾溼分離’分類投放,廚餘垃圾回收漚肥,所產生的有機肥全部無償提供給貧困戶。”城門鄉環衛所所長李江平告訴記者,目前全鄉已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百姓分類的意識逐步增強,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自2015年8月啟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來,柴桑區高位推動,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新建11座垃圾中轉站、添置32輛垃圾車和30000餘隻垃圾桶,配備了834名保潔員,保潔設施和人員的“全布控”,有力維護著村莊環境衛生。

為形成常態化保潔機制,柴桑區制訂績效考核辦法,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納入全區目標考評體系,各鄉鎮同步制訂激勵獎懲措施,為保潔員安上“緊箍咒”,讓他們在自己的“責任田”裡有了更強的責任心。

農村環境整治整出“新畫卷”

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

今年,柴桑區加大整治力度,圍繞“拆、改、清、潔、綠、新”的工作要求,將1條黃金水道、2條國道、3條高速、4條鐵路、7條省道等區域全部納入環境整治範圍,涵蓋全區所有農村區域,區主要領導帶隊對各鄉鎮開展工作情況現場“考試”,評比打分後,對排位前三名的予以資金獎勵,各鄉鎮形成了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目前,全區共拆除違章建築31000平方米、拆除鐵皮瓦73200平方米,共清理各類垃圾雜物1300餘噸,拆除違法牌匾廣告252個,完成公共地段清理97540平方米。集鎮和道路沿線補栽綠化60000株,清理道路沿線殭屍車45輛,清除幹道沿線石材加工點8處,清理各類垃圾和佔道雜物9000餘噸,集鎮新安裝路燈132盞。環廬山路柴桑區段6.9公里通道綠化提升工程已經完成,共種植草皮39099平方米,栽植樹木18種34569株。另外,完成鐵路、高速等幹道沿線外牆刷白9200餘棟,平改坡完成3600餘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