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農村都是「老人村」,那麼以後農村會消失嗎?

lintianliang




我的老家,小時候顯得特別有意思,早上有賣豆漿的餐館,路上有下地幹活的農民,放學時炊煙裊裊,我們一群小夥伴有時會坐上一位陌生老人的牛車,夏天時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趕大集的日子最熱鬧,村裡誰家有喜事熱鬧事全都跟著熱鬧……

現在回去,偶爾進村子裡(我家在村外),街上很少有人,每一條街都很熟悉,但卻又顯得冷清,現在像我這麼大的(九一年)大都去了城裡,每年回家都會發現姑姑伯伯們更老了,我爸媽也一樣。

甚至有好多家庭有錢了,也都搬到了城裡住,大多在我們縣城買的房子,房價也不貴,但至少比農村基建好,也不知道將來村裡人會多還是會少,但隨著建設發展,我覺得農村也肯定會越來越好。

只要富了環境好了,其實農村日子不比城市差,像我在大城市生活,覺得吃的喝的住的都沒家裡好,花同樣錢,吃到的東西不一樣,家裡小院種的白菜和小蔥那叫一個甜,家裡的李子又酸又甜,拿到城裡來給同事吃,有的驚呼長這麼大都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李子,真得一點不誇張。

而且農村靜謐,雨是雨,雪是雪,我們村還沒通路燈,但夜晚星星特別亮,睡得也很早。

父親習慣了老家生活,來兩天就急著想走,我爸說,從你們那實在住不慣,突然理解你上學時那麼想家,連我這麼大歲數都想呢!可話說回來,年輕人該有追求,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就不一樣了。

幾十年在外,但每次回家總那麼熟悉,一邊開車會一邊看看路邊的房子,樹木,還有一些小時記憶的標誌性建築,哪怕某個女同學的家!家也在變,只是顯得節奏稍慢了一些。

我母親倒是能在城裡住著,都來兩年了,我捧怕她住不慣,但她都六十了,還得給我們看孩子,母親有時候胃疼,有時候腰疼的直不起來,她肯定也不適應這的生活,聊天全是老家的話題,說實話我不感興趣,但也一直聆聽。

有一回我問媽想家不?我母親說:不想,再說我兒子兒媳婦孫子都在這呢,這——就是家!她說完想了想又說:不過,我就有點放心不下你爸,我都伺候他一輩子了,他連頓飯都不會做……我聽了,很惆悵。


我們那些事兒


老人村主要是說農村現在在家的多為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很少,這本身就是農村的一個現狀。

農村現在在家掙錢很難,說著在農村創業這些的都是少數,大多數農民沒有創業的能力,依然是靠種莊稼和養一些雞啊鴨這些來過日子。在農村說實話錢是不可能有的,只是餓不著夠吃而已。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願意外出打工,就他們的話來說“就算我在外面拿3000塊的工資也比在家種莊稼強”

農村的經濟很差,想我們這邊一個人1畝地不到,而且還是丘陵地帶,你真要說用那1畝地種出黃金來,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糧食畝產1000斤你1畝地也才1000多塊錢,這還不算種子錢肥料錢人工費這些,你還要出不少的力。你們覺得有搞頭嗎?

農村都會養幾條豬,用於農作物的施肥,我覺得現在農村養豬是最不划算的了,說實話真的只是為了那點肥料。小豬我們這邊10塊錢1斤50~70斤左右,一條豬你得養一年能有300多斤不過只有5塊錢1斤。。(農村養飼料豬的少),這一年要用不少的糧食,豬夏天還容易生病。

所以我覺得以後老人村也依然會存在,除非以後大家都搬到城裡去了。




你敢點我我就敢回你


會的,我覺得以後的農村肯定會消失!

現在的農村都是“老人村”,只有一些沒本事的老頭老太守在家裡。他們因循守舊,觀念落後,封閉固執,很多人還活在農耕時代,原始社會。自己種地自己收割,不消費,幹嘛都是省吃儉用,沒有慾望,不接觸現代文明,也不願意和別人打交道溝通交流。

這些人早晚都會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裡!

我過年回家的時候,特別不適應,從很多地方都可以表現出來。冬天天黑得早,我端著碗正吃麵條的時候,我媽一把把電燈泡拉滅了。說是為了省電。我惱火得要死。開個燈泡,這麼一會兒,能用多少電啊!早上洗臉的時候,我看他們已經洗過幾次的水盆,裡面的水都已經髒了,成黑水了,我倒掉重新換新的,我媽就罵我。家裡都是陳年的舊衣物,沒人穿也不捨得扔。一說都是過去吃沒吃的穿沒穿的日子,說現代人都是浪費,犯罪。

當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還有很多觀念上的事情,他們還停留在很早以前的原始社會一樣。我現在在家裡,還是有很多老人一上來就問我:你現在分配到哪裡去了,在哪裡工作,結婚了沒有?不是不想和他們說話,而是沒辦法和他們說。

以後或許會出現新農村,不過我相信肯定不會是這些人住在裡面。因為有他們在,農村肯定沒辦法新起來。

現在的農村,從大環境上來說,更像是年輕人的一個社交場合。回來秀幾天,比拼一下,又到另外一個地方苦逼去了!這裡只是他們虛榮的一個場合而已。

關注我,探索理想生活的道路上攜手同行!


楊文華61


現在千千萬萬的農民工就是以後農村裡的人,農村怎麼會消失?天下第一的美國也有窮人,窮人也要有家,城裡擱不下他們的軀體,農村才是他們的終老之所,反正他們怎麼死去在哪死去廟堂之上的人也不關心,他們有幹休所,他們有八寶山。農村沒有虎狼一樣的城管也不怕有吏夜敲門,讓辛苦了一生的窮人們在自己的家鄉慢慢的靜靜的老去吧


我的名字是十六個字不信你就數數吧


農村不會消失,就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除非地球毀滅,不然,人類自然生存的規律不可能改變。這幾天和農民朋友一起,從山上實踐,到田地埂休,談論間都離不開:這l山以後怎麼弄,這地以後還否有人種,這是否出去了就不回來了等等。但歸終還是,人的生存和生話規律,都是根據不同的職業,工作,為生存而暫移居交多,而現在大多小老闆,已在老家建房,待到了該休息的年輪,回老家養老。畢竟山水環抱,空氣怡人。再則,種養點土家菜畜,應該很舒服。再說,大城市人,一到雙休日,就往鄉下跑,幹嘛?用他們的話說吸氧。因此,有誠肯定有鄉村農舍,有農村。這是人類生存的自然規律。(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