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

史論縱橫


新中國成立以後,各地居然還出現過一些人

,當皇帝,建國家!今天講講他們的故事,隨便感受一下。


先說一個動靜不小的,像模像樣的:“大中華佛國”!

這事兒要從光緒年間說起,看著有點久遠吧。湖南的一個地主石振順,估計是吃飽了撐的,忽然宣佈自己的“燃燈古佛”再世,憑著自己瞎忽悠的本領,在湘潭創立了“三期普渡道教”,收了不少人入教。

他死了之後,兒子石懷珍接著幹,自稱“頂盤老祖”轉世。石懷珍死了之後,兒子石頂武繼續接班,號稱“普衡法渡主”,接著擴大規模。到了1947年的時候,石頂武趁亂建立了大中華佛國,登基稱帝。

他還做了自己的國旗,分封了左丞相、右丞相、保駕將軍、軍師等等職位。並且,石頂武像模像樣的建立了“佛國軍”,委任了總司令和副司令。

在自己的地盤上,根據各縣信徒的數量,設立總隊、大隊、中隊、小隊和班,並且接收地方流氓小混混參加軍事訓練。為了增強實力,佛國軍還專門購買了一批槍支彈藥……

(石頂武)

1952年的時候,群眾的覺悟提高了,揭發了這個隱藏已久的大中華佛國。湘潭地區行署公安處細緻偵查了這個皇帝的情況,在石頂武和他的皇后準備潛逃國外的時候,直接抓住了。不僅如此,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

1983年,石頂武的兒子,石金鑫,在身邊的農民丞相李丕瑞的輔佐下,在湖南醴陵農村登基復國,準備大幹一場。縣公安局得到消息,出動幹警抓獲了他們……

後來政府念石金鑫無知,教育之後釋放,丞相李丕瑞被處死了。



瀟瀟灑灑的“盲人皇帝”丁興來。

丁興來是一位盲人,人稱丁瞎子。他可是個職業迷信人員,就是靠坑蒙拐騙吃飯的。他先後加入過龍門道、瑤池門、古佛門、道德金門等等組織,可以說是對封建教派有著很大的興趣。封建教派,遇見一個參加一個。

1963年的時候,丁興來把政府早已經取締的道德金門重新幹起來,被抓住之後關了5年。到了1986年,丁興來再一次偷摸的組織起了道德金門。利用鄂皖交界的地方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人們愚昧迷信的特點,各種忽悠,收教徒,自己當上了皇帝。

作為一個盲人,丁興來活的還是很瀟灑的。雖然手底下人不多,他還是舉行了登基典禮,封了21個官職,賜予了41枚仙印。而且,還專門封了正宮娘娘、西宮娘娘

等等,充實自己的後宮。

丁興來就利用封建迷信,謊稱接受“仙氣”,霸佔了不少婦女。

1990年夏天,公安部門得知了丁興來這個皇帝,於是組織公安幹警摧毀了這個組織,重判5名首腦人物,處罰了一大批骨幹成員。



再說個搞笑的,中原皇清國。

“正皇帝”張清安,“副皇帝”廖桂堂。(皇帝還分正副,也是無語了。)

張清安這個人,疑似精神病人,會折騰。1982年的時候他在大巴山稱皇帝,年號皇清,分封了文武百官,委任了“副皇帝”廖桂堂。

張清安計劃定都巴中縣,用巴中縣川劇團大樓當成自己的皇宮。而且,還專門寫了冊封蔣介石為“威國王”的“諭旨”,打算郵寄到臺灣去。

不僅如此,張清安還準備“御駕親征”,風風光光的幹大事。哪知道還在計劃當中,就被縣公安局抓獲了。雖然“皇宮”還沒打下來,但是後宮確實建立起來了。後宮佳麗不多,大概6人。人家還冊封了什麼呢?元帥、武侯王、西蜀王、巡撫、國翁、通天師……

真的很有創造力。



再說一個“玉皇大帝”曹家元。

這貨從1982年初開始,就利用四川巴中地區醫療條件落後,人們迷信無知等特點,從一個普通農民幹起,到處宣傳自己是

“真龍附體”“玉皇大帝下凡”,驅邪治病,收信徒。

感覺自己的收了不少人之後,曹家元就登基稱帝了。(從玉皇大帝到人間皇帝,感覺這是降級了啊!)

登基儀式就在曹家元自己的院子裡舉行了,曹家元坐在凳子上,旁邊站了幾個親信,下面信徒們跪拜磕頭……儀式進行當中,被冊封為“龍王三太子”的曹玉元不知道犯了什麼病,想要篡位自己當皇帝。於是他上去把曹家元從“龍椅上”拉下來,自己坐上去了

……圍觀大臣們都看呆了!現場一片混亂。

曹家元趕緊上去勸說,打消了曹玉元篡位的野心。這樣,曹家元才順利當上了皇帝。

不過,巴中縣公安局發現了這一情況,後來直接把他們都逮捕了。



再說個女皇帝,晁正坤。

這位女皇帝是山東省濰坊安丘人,本來擅長的就是測測生男生女的事情,據說非常準。女皇帝后來混的不錯了,直接登基稱帝,還建立自己的“後宮”。

後來策劃讓信徒到處貼標語插旗,然後一路進京。但是,後來有兩人被聯防隊員抓住了。政府迅速出動,滅了這位女皇帝。



萬順天國皇帝:李成福。

這位生活在豫西地區,自稱唐朝後裔,建立了萬順天國,準備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發展起來,鄉派出所3名幹警出動,滅了萬順天國。

(李成福)

他的兒子李欲明,後來被村民擁立為皇帝,妻子被擁立為太后垂簾聽政。他們有丞相,準備修建皇宮,但是資金不夠,只能先修了個瓦房。後來還有了自己的兵力:8名“士兵”。

但是,遇到了查戶口,被發現並剿滅了。

……


還有很多,就不細說了,總之,不少皇帝都是被公安幹警直接剿滅的。有一點不得不說,這些“皇帝”雖然沒人沒錢的,封官倒是很大方。而且,不管啥規模,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後宮”,很有追求……


七追風


一,《白蛇傳》裡的小青變過性 我們現在熟知的《白蛇傳》,不是最早的版本。

最早的版本叫《雙蛇鬥》,故事的發生地也不是杭州西湖,而是四川峨眉山。

故事講的是在峨眉山修行修了近八千年的白蛇,覺得老是呆在一個地方太悶了,老是看一個地方的風景也看膩了,想到外面走走看看,便下山“雲遊”。

心情愉快的白蛇邊走邊欣賞沿途美景。路過青峰山時,美好的心情被破壞了:一條青蛇擋住了去路。

青蛇見白蛇有幾分姿色,要她嫁給他做老婆:“願與你結為終生伴侶,一同修行,求得正果。”

白蛇不答應,它們(也許該用“他們”?)便打了起來。

也不打了幾個回合,青蛇打不過白蛇,求白蛇饒了它,它願跟在白蛇身邊侍奉它,和它一起修煉成仙,豈不是美事一樁?白蛇還是不答應,誰知道你這人安的是啥心、今後會不會對我搞性騷擾。

青蛇便變成一個女的,這下你放心了八,白蛇這才沒有意見,和青蛇姐妹相稱,一起下山去了。

後來她們來到杭州,在西湖邊遇到許仙…

老王評:哪天要再變成男的,那不是…

二,黃帝曾把蚩尤的肉做成肉醬令人分食

距今約5000年前,為了爭奪適合放牧和淺耕的中原地帶,黃帝聯合炎帝跟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打了一仗,史稱“涿鹿之戰”。

戰爭的結果是黃帝勝蚩尤敗,其他諸侯都歸順了黃帝。

關於黃帝和蚩尤之戰,司馬遷在《史記》裡有這樣的記載: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15歲就當上了部落首領,37歲當上天子;他一生經歷了52次戰爭,在炎帝后期打敗炎帝,然後在涿鹿之野打敗蚩尤,結束了遠古混亂不堪的戰爭局面…

人們都知道黃帝是“中華文明初祖”,卻很少有人瞭解他有多殘忍,《史記》之類的典籍自然也不會記載,但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一張帛書,卻記錄了黃帝打敗蚩尤之後發生的事,足以顛覆這個“文明初祖”的高大形象: 黃帝抓住蚩尤之後,把蚩尤的皮剝下來做成靶子,讓大家“練習”射箭。然後把乾草塞進蚩尤的胃,做成球讓大家當足球踢,還設了個“顛球獎”,哪個顛球時間最長就獎給哪個。

蚩尤的骨肉都不能“浪費”,黃帝把它們做成肉醬混合到菜裡,所有的人都必須吃…

評:雖然寫出來抹黑不了黃帝的牛逼,不過蚩尤有點可憐。

三,岳飛親手殺掉舅舅並挖出心臟

毀三觀的還有著名軍事家和民族英雄岳飛。

據《中興遺傳》記載,岳飛的軍隊並非“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恰恰相反,這支魚龍混雜,發展過程中吸納了各色人等的軍隊經常劫掠百姓,草菅人命。

而且“輒紮營解甲,以所擄婦人佐酒”——一個叫韓順夫的部將,攻入敵人營地後便“勝而驕橫”,紮營後讓士兵把甲解了喝酒狂歡,命抓來的女人陪他們喝酒,結果被敵人殺了個回馬槍,韓順夫丟了小命,岳飛大怒,把他的親隨兵全部殺了。

《三朝北盟彙編》記載,岳飛脾氣非常暴躁,在洪州時和江南兵馬鈐轄(掌管軍旅屯戌、營防、守禦政令的官員)趙秉淵喝酒,結果喝得大醉,和趙秉淵一言不合就打人,差點把他打死——“先是飛在洪州,與江南兵馬鈐轄趙秉淵飲,大醉,擊秉淵幾死”。

《三朝北盟彙編》還記載了岳飛殺舅之事:

岳飛舅舅

紹興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有百姓來告岳飛的舅舅騷擾百姓,岳飛就告訴了他母親,並譴責說舅舅這樣做會把他連累了,即使他能寬容,但軍法不容。

經母親苦勸,岳飛才沒有再計較。

可是有一天,岳飛與其他人押送軍馬,他舅舅也去了。

他舅舅想射死岳飛,結果只射中了馬鞍,岳飛追上他舅舅,把他抓下馬來,命王貴和張憲一人抓住他舅舅一隻手,他則取出佩刀,把舅舅的心挖了出來,然後剁碎。

母親知道後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舅舅,岳飛說我不殺他他總有一天要把我殺了,所以不如先下手為強。

評:掏心有點狠,習武之人,血氣方剛…

四,舜是弒君篡位的兇手

曹丕想當皇帝了,就逼迫漢獻帝退位,把帝位讓給他,美其名曰“禪讓”。完成帝位交接儀式後,曹丕說了這麼一句話:“堯舜之間的事情,我可是知道的。”

言外之意是,他今天所做的事情並不奇怪,早就有人做過了。

曹丕說的是一個典故。

說的是堯帝把位子讓給舜的故事。

歷史上總是把堯和舜並稱為“堯舜”,他們兩人的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有人還寫詩歌頌,希望六億人民都能像他們那樣“和諧”——“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他們有多“和諧”呢?

堯為部落聯盟領袖的時候,其他部落首領推舉舜為繼承人,堯考察了三年,覺得這人德才皆備,是個當繼承人的料,便定他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位,他繼位後,又以同樣的方式推舉皋陶為繼承人……這便是“禪讓制”的由來(所謂“禪讓”包含兩個意思,生前把帝位或王位讓給別人只是其中之一)。

真是這樣嗎?

據《竹書記年》記載,舜的帝位不是這樣來的,可以說來得很不光彩:舜為了高升,千方百計取得堯的信賴,得到堯帝的信賴後,舜逐漸掌握了大權,但他仍不滿足,把堯的兒子殺了,把堯關了起來,強迫堯把帝位“禪讓”給他,還把堯的兩個兒女也“接收”了。

也就是說,堯舜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美好,一個邪惡。

不知道曹丕所指,是哪一個版本?

評:最後舜也沒啥好下場,禹把他幹掉了。

五,朱熹稱自己是沽名釣譽之徒

提到朱熹,人們便會想到“理學大家”等等高帽子。

朱熹總結了以往的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他的思想被尊奉為“官學”,人們把他與孔子並提,稱他為“朱子”。

朱熹有一個很著名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慾。

他認為女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這話其實不是他說的,是程頤說的。

這個程頤也是一個理學家,與朱熹並稱“程朱”,“程朱理學”被譽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程頤與某人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娶),如何?’

程頤:‘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

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

程頤:‘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來源。

這話被朱熹常常拿來“教育”別人。

比如他一個朋友的妹夫死了,他便用這話來勸朋友的妹妹守節。

他自己卻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勸別的女子守節,卻勸自己的弟媳改嫁,勸告不成就逼,目的是為了侵佔亡弟的產業。

朱熹的汙點當然不止於此。

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朱熹遭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列了他“十大罪狀”。

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 、“私故人財”、“家婦不夫而孕”、“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等,其中的“私故人財”,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

雖然沈繼祖所列罪狀有捕風捉影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比如他勾引尼姑給他做小老婆的事就“證據確鑿”,還惹得皇帝老兒極為震怒,朱熹嚇得趕緊上表謝罪,稱自己是個沽名釣譽之徒。

朱熹還有過這樣的“光輝事蹟”:為了打擊政敵唐仲友(台州太守),他汙衊唐仲友嫖妓,將一個叫嚴蕊的失足婦女抓來嚴刑拷打,逼她承認和唐仲友那個,沒想到嚴蕊是個有骨氣的失足婦女,寧死也不做誣告之事,朱熹只好不了了之。

評:坊間傳聞 朱熹同學還與自己兒媳婦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海瑞妻妾成群餓死女兒

沈德符所著的《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大清官海瑞一生娶了三個妻子兩個小妾,第一個妻子姓許,生了兩個女兒,卻被海瑞休了,理由是婆媳不和。 婆媳不和多了去了,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不少是婆婆的問題,海瑞卻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自己的母親,把責任完全推到妻子頭上,一休了之。

他的第二個妻子姓潘,進門不到一個月也被休了,也是因為“婆媳不和”。 海瑞的第三個妻子姓王,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後來卻“暴死”,原因不明。

他一個姓韓的小妾也死了,死因是自殺。

從這兩人之死可以推測,海瑞這個人一定有問題。

但這人是個大清官,這倒是不爭的事實。

由於從來不搞貪汙腐敗,僅靠他一個人的薪水,顯然無法維持一大家子人的正常開支,家裡之清貧,比如今的特困戶還過之而不及。

女兒5歲了,不僅沒吃過零食,還連飯都吃不飽。

他府裡一個男僕見小丫頭餓得黃皮寡瘦,就給了她一塊餅,剛開始吃就被海瑞發現了,質問她餅是哪來的,女兒用手朝那個男僕一指,海瑞罵道:“一個好女子,是不會隨便接受男人的東西的。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

幾天後,這個女兒真的被餓死了。

評:上輩子欠他的!做他女兒。


漢周讀書


真實的歷史與我們被告知的歷史有時差別很大,有的甚至是南轅北轍,所以我們瞭解了歷史真相後,都會不由自主地大喊:“哇!原來是這樣,有沒有搞錯啊!”

今天告訴大家一個關於“二十一條”的歷史真相。

袁世凱和各國駐華使節的合影

只要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知道“二十一條”,知道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賣國條約,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袁世凱為推行帝制,以接受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作為條件,換取日本政府對他的支持——但真相是“二十一條”根本不存在。

嚴格地說,“二十一條”指的是日本公使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個大綱,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號,共有四條:要求中國承認,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移交日本,並另加其他路礦權利;

第二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南滿和東內蒙的一切路礦和無限制移民等,既有特權,不許列強介入,並延長旅大租期為九十九年;

第三號,共有二條:要求中國承認,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其鄰近礦山等,未經日本政府同意,中國不得自行處理;

第四號,只有一條:要求中國承認,所有中國沿岸港灣及島嶼,概不讓與,或租借與他國;

第五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聘用有力日人為中央政、財、軍顧問;日營醫院、寺廟、學校,在內地有土地所有權;中日合辦各地警察局;中日合辦中國軍械廠,統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鐵路之製造權;籌辦或整理福建省內的路、礦、港口、船廠,日本有優先權;日人有在中國佈道權。(唐德剛《袁氏當國》第142頁)

圍繞著日本政府提出的這二十一條要求,中日兩國外交官展開了激烈交涉,袁世凱在談判之初就明確告訴外交總長,第五號諸條,絕對不能答應,這是中國政府的底線。與此同時,袁世凱還通過一些途徑將此消息傳遞給英美等國,給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壓力。最後,日本政府被迫放棄了第五號的七條要求。1915年5月25日,中日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十三件換文。

參與中日談判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當時北京政府對條約的正式名稱是《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兩國政府所訂之條約及換文》;日本政府稱為《大正四年日中條約及換文》;學界嚴謹的稱呼是《民國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締結之中日條約及換文》,簡稱《中日民四條約》——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的“二十一條”根本就不存在。

“二十一條”一詞充滿著政治意味,由於革命史觀的宣傳,“二十一條”代替了《中日民四條約》,以至於人們認為“二十一條”就是條約名稱。其實正確的理解是,“二十一條”是《中日民四條約》的緣起,而《民四條約》是“二十一條”的結果,兩者是不同的。
























民國年間那些事


漢朝的皇帝都是雙性戀,至少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上就有記錄。

先說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大家都知道劉邦在晚年的時候,身體不好,尤其是在他快死的前一年,他竟然不上朝了,而且還為此特意下了一個命令。

不管是誰,都不能來見他,否則,就殺頭。

這時候劉邦在幹什麼呢?

他是和他的男寵籍孺在一起,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那時候正好英布要造反了,像蕭何,曹參,樊噲等這些功臣都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但是,他們又不敢去給劉邦彙報,畢竟劉邦下過命令,說若是誰去見他就要殺頭的。

最後是樊噲實在等不及了,去他孃的,殺頭就殺頭了。

於是,樊噲就帶頭跑到了劉邦那裡,蕭何和曹參等人也是緊隨其後。

等到進了劉邦的大帳,看到劉邦正躺在太監的背上閉目養神呢。

樊噲一下子就火了,他對劉邦說道,皇帝呀,你看看你這一副要死的樣子,整天和不男不女的人廝混在一起。哪裡有我們當年起義時候的朝氣呀。

你知道嗎?大漢的江山岌岌可危了。淮南王英布要造反了,你若是還這樣萎靡不振下去,就等著把大漢的江山讓給別人吧。

劉邦也沒有生氣,他就是有一點比較好,能聽進意見去。

劉邦聽到樊噲這樣說,就讓太監下去了。

一直不想上朝議事的劉邦,竟然和群臣談論起來,如何去剿滅英布。最後劉邦出馬去平叛了,英布戰敗被迫逃跑,最後被自己的小舅子給暗殺了。

再說漢朝第二個皇帝漢惠帝劉盈,他也有一個男寵叫宏孺。

我們來看看漢惠帝的男寵宏孺在他的眼中地位有多麼的高?

漢惠帝劉盈是劉邦和呂后的兒子,到了劉邦死後,他繼承了老爹的皇位。

可是,在他當皇帝的時候,大臣們要搞事情了。

大臣和漢惠帝說,他的母親呂后給劉邦帶綠帽子,呂后出軌的這個人就是審食其。

審食其是被劉邦封為了侯的,劉邦起義的時候,把呂后以及自己的老爹交代給了審食其來照顧。

就這樣審食其理所當然的成了隔壁老王,因為劉邦和呂后聚少離多,被審食其鑽空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更為重要的是,審食其和呂后在項羽賬下當了差不多三年的人質。

這兩個人前前後後有七年的時間處在一起,所以,大臣覺得審食其和呂后有染,必須要讓漢惠帝幹掉審食其。

漢惠帝一聽這話,很生氣,畢竟老爹頭上都冒綠光了。他發誓一定要殺死這個可惡的審食其,方解他心頭之恨。大家看到漢惠帝如此生氣,沒有一個人敢為此事說情的。

審食其被下入了大獄,這時候呂后也想救審食其,可是他是當事人,他必須避嫌,不能插手這件事,當時的呂后真是急在眼裡,恨在心裡呀。

就在審食其要被殺的時候,有一個人去救他了。這個人就是通過漢惠帝的寵臣宏孺來營救他的。

這個大臣找到宏孺說道,如今皇帝要殺審食其,無論是誰勸皇帝,他都不聽,看來只有你出馬了,這個世界上若是有一個人,能讓皇帝不殺審食其,那麼這個人就是你了。

宏孺說道,我和審食其又沒有利益往來,我才不會救他呢。

這個大臣告訴宏孺,你說的不對。你知道審食其是誰嗎?那可是呂后最寵幸的人,若是皇帝把他最寵幸的人給殺了,你覺得你還能活嗎?

漢惠帝敢殺呂后寵幸的臣子,事後呂后也敢殺漢惠帝寵幸的臣子,而漢惠帝寵幸的臣子就是你呀。

所以說,你若是救審食其就是如同救你自己呀。

宏孺聽進了這些話,他找到漢惠帝,然後讓漢惠帝放了審食其。

宏孺說的話果然很有分量,漢惠帝還真把審食其給放了。

審食其大難不死,到了呂后執政的時候,他竟然做到了宰相的位置,若是說他和呂后之間的關係是清白的誰信呢?


史學達人


南宋的洪邁曾經在福建做過官,他的《容齋隨筆》裡記載過南宋時胡建有些人喜歡互報私仇,而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殺人虐待人的手段非常隱蔽,讓官府難以查驗傷口和死因,當然對於現代的科技來說就不算什麼了。

1.有人為了折磨仇人,就把鋸末放進酒裡,逼仇人喝下去,這樣就導致仇人的肺腑粘連,呼吸困難,形成口渴痰溼難解的疾病,慢慢窒息而亡,官府限於醫療手段和科技水平,也查不出死因。

2.有人為了虐待仇人,把沙子小石子炒熱,然後融化石蠟,混在一起加熱,灌進仇人的耳朵裡,把仇人變成聾子,這得多疼啊!

3.有的人用溼布裹在仇人身上,然後拿著大石錘砸仇人,打的仇人內臟四分五裂,造成嚴重的內傷,卻又看不見明顯的外傷。現在還有人這麼幹,比如打人的時候,墊上一本書,就沒有外傷了,當過兵的都懂的。

4.有的人把仇人放倒,背部朝上,給仇人不斷按摩肩部,等到仇人肩部皮膚和肌肉都鬆軟了,徹底放鬆了,突然把鐵針插進仇人肩井,不再拔出,如果刺得足夠深,能把肺部刺穿。

5.還有人把釣魚鉤藏在魚肚子裡,強迫仇人吞下去,讓釣魚鉤在仇人腸胃裡不斷移動,穿破五臟六腑,時間久了,仇人必死無疑。

我不是地域黑,如果有胡建的朋友,不要打我,去打洪邁。他在福建建甌做過官,遇到過這類事。

所以我覺得我們今天的中國除了科技來自西方文明,其他絕大多數東西,都是來自老祖宗,現在有什麼獨特的發現發明,老祖宗早就幹過了,都是歷史經驗而已,而且很多都是不好的經驗。


西堤君


歷史其實很有料,下面給大家聊一個比較有味道的真相。

我們都知道古代故宮是沒有廁所的,原因在於皇帝為了維護紫禁城內的衛生,把廁所全部去掉,改用了便盆和馬桶。那麼古代的歐洲又是什麼情況呢?



以古代法國的皇室凡爾賽宮為例,這座宮殿最初作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行宮修建,只有26個房間。到了路易十四時期,因為國力提升,凡爾賽宮正式擴建,成為了歐洲頂級的宮殿建築群,因此也吸引了歐洲其他皇室紛紛效仿凡爾賽宮修建自己的宮殿,比如俄國聖彼得堡的夏宮、普魯士在波茨坦的無憂宮等等。然而作為法國宮廷沿用了107年的皇家宮殿,卻沒有一間廁所。



凡爾賽宮內沒有廁所並不是歐洲皇帝用移動的便器,而且他們直接在壁爐裡面小便,普通的傭人用不到壁爐怎麼辦,沒關係,門後、樹下、牆角,只要是沒有人的地方就行。甚至皇宮內的地磚,迎賓的臺階上,只要是沒有人的時候,就可以隨意解決,所以整個皇宮內的味道簡直非比尋常呀。

除了小便,還有大便,整個皇室成員處理起來更另類。那就是在後花園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當然如果時間來不及的話,皇宮的地毯下面、壁爐裡面、大門後面都是可以的。

等著方便完了之後,當時的法國皇室會用一根粗麻繩,由高處垂下來,然後再手持麻繩尾端,用麻繩前拉後拽擦屁股,就像是拉大鋸一樣,更崩潰的是,這個麻繩竟然是公用的,國王、王后、大臣、宮女隨意使用且長年不換。




再來說說關於路易十四發明高跟鞋,流傳最廣的就是路易十四因為自己個子太矮,所以發明了高跟鞋,然後為了防止宮女偷跑出宮,讓宮女穿上,最終風靡了世界。



然而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因為宮廷衛生情況堪憂,整個宮殿的地板上都是汙穢之物,為了避免讓自己褲子沾染不潔,路易十四發明了高跟鞋,最終法國人一看這個方法比較可行,於是全國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高跟鞋。


我是越關



(一)有時候,我懷疑"死得其所"這個成語是不是由晉景公的事蹟演化而來的,因為他的確死在了自家的廁所中。

春秋時期,有天晉景公剛吃飯時,覺得肚子有點漲,特別不舒服,就上了趟衛生間。

家人左等右等,飯菜都熱好幾回了,還不見他出來,趕緊去找,發現他掉進了茅坑,已經淹了。

不管你信不信,這段歷史就記載於《史記》中,或許覺得身為一國之君這種死法太不光彩,僅有簡短的寥寥幾字:"將食,漲,如廁,陷爾卒。"


(二)先不說名字,你猜猜他是誰!

他是司馬光、狄青的恩師,還是韓琦、范仲淹的好友,為官忠清正直,曾上表奏請皇帝嚴懲拉幫結派,被朝野譽為"天子御史"。

他妙計平定西夏,使李元昊不得不妥協稱臣;他治軍嚴禁,士兵將士無不對他敬畏服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曉律令,擅長史事"。

他叫龐籍,如果你還不知道他是誰,再給個提示,他是個太師,沒錯,就是龐太師。

你絕對想不到,這才是那個在民間野史、演義小說中,陷害忠良的大奸臣龐太師的真實面目。

歷史有時也喜歡開個玩笑,顛倒一下黑白。


(三)《鍘美案》這出戏大多數人沒看過也該聽說過,想必對那個陳世美說:我強烈鄙視你!

歷史上的確有陳世美這個人,他是湖南人,是個清官,也是個忠臣,人家夫妻的感情也很好。

在他為官時,有個老同學找到他,想走後門託他辦點事,被他回絕了。

於是這個心胸狹窄的老同學就編了這麼一出陳世美拋妻棄子的戲來報復他,到處演出,一傳十,十傳百,硬是把好人汙衊成了拋妻棄子的大壞蛋。

有沒有覺得劇情很像武大和小潘,所以有時謠言傳久了人們會信以為真,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四)他的偶像是關羽、岳飛,亡命天涯之時,他拒不入租界;南親大屠殺時,他絕食一天。

因拒不投靠日軍,1939年治牙病時被日本牙醫用毒暗殺,死後百姓自發送行,舉國哀悼。

他也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封面的中國人,"Biggest man in China"。

這樣一個人,竟然是個一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瘋狂鎮壓罷工工人,手上沾滿血腥的儈子手,他就是軍閥吳佩孚。

在這裡我沒有為他洗白的意思,歷史很公平,一個人無論做過什麼,歷史會牢牢記住的。


(五)她有顯赫的家世,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卻有一個被父親暴打的不幸童年。

後來,她無可救藥的愛上了花心大漢奸,甘願做他的小三,最後卻遭無情拋棄,也曾被全國批判為文化漢奸。

晚年她移居美國,搬家高達180多次,七十五歲的她在孤獨中死去,直到七天後才被人發現。

可能你已經猜到,她就是那個文字在她的筆下,就像有了生命,能鑽到你心裡的才女張愛玲。

想想覺得痛心,從她的文字中,你能感覺到她的一生會是這樣麼!
歷史有太多太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假做真時真亦假,教人傻傻分不清。

我所說的這些也許不實之處,不過也不必過分較真,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足矣!


※別緻的※聆聽※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水稻最早是由中國人開始馴化,12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採食水稻,1000年前水稻已經養活一半的中國人,到明朝70%的中國人以水稻為主食。

現在已經發現的一百多處早期中國栽培稻遺址,其中距今萬年以上的遺址就有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湖南道縣的玉蟾巖遺址、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等多處,並且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中還發現了距今約12000年的稻作遺存;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水稻實物標本就出土在湖南道縣的玉蟾巖遺址;在一些距今約6000多年的湖南、江蘇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還發現了水稻田和灌溉溝渠等水稻生產遺蹟。








科普歷史


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有很多,希望你看完不要吃驚,我第一次知道時都是回味良久,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些。

1.戰爭當中,英國貴族死亡率


一戰時,英國先後派遣了600多萬士兵參加戰爭,有75萬人左右戰死沙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英國貴族子弟傷亡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五!原來,這些貴族子弟多擔任軍官,打仗時,他們都是衝鋒在前,榮譽對於他們來說重於一切!

2.民國公子哥,人稱柳永在世的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凱之子,母親是朝鮮公主,民國四公子之子,可以說是身份高貴。

就是這樣一位公子,確實青幫大佬,門徒眾多,他死後,竟然有四五千僧尼道士,上千妓女給他送行,名人雅士更是眾多,其中有前總統徐世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

3.掃大街的大亨

黃金榮在解放以後選擇留在了大陸,並沒有聽從杜月笙的勸說去香港,1951年,他被訓誡,被分配到大世界門口掃地,路過的人無不感慨,曾經的大亨竟然在掃大街!

4.牛氣沖天的國立中央大學


別的不說,就說說國立中央大學在1949年一部分師資力量遷到臺灣以後,留下的部分劃分出來的名校,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南京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

上海醫科大學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等等20多所大學!

5.希特勒逸事

希特勒曾經指示部下,德軍軍服一定要設計的很帥氣,這樣才有年輕人願意參軍,不過事實也是如此,德軍軍服挺帥的!

6.世界著名的光棍

世界上光棍很多,著名的更多!

達芬奇,柏拉圖,伏爾泰,貝多芬,諾貝爾,梵高,安徒生,康德,牛頓,哥白尼等等,都是光棍,是不是覺得單身有理由了呢!

7.首次保護僑民而出兵的是北洋政府


令人沒想到的是,“黑暗、腐朽、反動”的北洋政府,竟然是第一個出兵保護僑民的政府,1919年,北洋政府不顧日本威脅,出兵外蒙古,徐樹錚將軍在保護僑民之餘,率軍出塞,武力收復外蒙古,列強對中國刮目相看!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文史野趣,可以關注潁州小史官哦!】


潁州小史官


我想說一些由我們的觀念造成的對歷史的誤解。

在我的中學時代,中國史和世界史是分開學的,且中間沒有交集,所以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應我們的什麼時代,比如十字軍東征對應我們什麼時代,我全無一點印象。我印象裡,中國和外國就是兩條線,絲毫沒有交集。



之後我看到了一本書,發現這個觀點是多麼荒謬。考古學家李濟在《安陽》一書中這樣寫:“殷商像今天的美國一樣,是一個由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構成的多民族社會。”在殷墟的殉葬坑中,出土過高加索人的頭骨。那麼,當時的社會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樣是廣泛流動的呢?外國人也會參與見證我們的歷史更迭,我們也會有機會見到他們。古代並不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時代,並不是固守著“天圓地方”,在一個地方紮根生長的時代吧。

另外,大家會不會覺得春秋戰國和秦漢在歷史上相去甚遠,至少要隔著數百年?反正我一直是這麼覺得的,但實際上,劉邦和秦始皇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劉邦僅僅年輕嬴政3歲。他看到嬴政出巡的時候還讚歎,大丈夫生當如此。而且,劉邦生於周赧王59年,如果按照周朝的紀年方式,他居然算是周朝人。由於秦朝的短命,漢朝迅速的接替,讓人們產生了時空的混淆感。李開元在《秦崩》一書中這樣說,秦始皇50歲去世,劉邦享年62歲,他們共同生活了47年。

知道真相之後,有點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