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清朝乾隆年間,安陽有一個縣令,其父喜歡吃花生和雞蛋,可是年紀大了,牙齒不好,縣令就讓廚師每天蒸雞蛋羹給自己的父親吃。時間一長,縣令的父親就吃膩了,食慾越來越差。縣令就讓廚師變換一下飯菜的做法。廚師絞盡腦汁,將雞蛋的做法變換了許多花樣,縣令的父親還是不想吃。有一天,一個廚師想出了一種新的做法。他把雞蛋黃加水打碎後,再放入白糖,然後倒入鍋裡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餚,臨時取名叫桂花蛋,縣令的父親品嚐之後,連連誇讚這道菜好吃。從此,這道菜就成了縣令家的主要菜餚,一家人百吃不厭。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三不沾

秋天的時候,縣令的父親過七十大壽,賓客盈門,縣令大擺宴席,為父親慶賀壽辰。當然,宴席上依然少不了桂花蛋這道菜。平時做這道菜的時候,廚師總是用小鍋烹調,一次炒一盤菜。慶賀壽辰這天,吃飯的客人多,小鍋炒菜太慢,廚師就改用大鍋來炒。可是,因為是第一次用大鍋做桂花蛋,該放多少原料,廚師的心裡沒有底。桂花蛋炒好之後,他發現蛋黃太稀,就連忙又往裡面添加粉芡,一邊炒一邊往裡添油。結果,這回炒出來的桂花蛋色澤黃潤,晶瑩欲滴,香氣四溢,大家品嚐了之後,都誇獎這道菜味道鮮美,甘甜爽口,實在是菜餚中難得的佳品。於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陽聲名鵲起,風行開來。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三不沾

不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過安陽,提出來要品嚐安陽的風味小吃。安陽縣令就讓廚師精心炒了一盤桂花蛋,獻給乾隆品嚐。乾隆吃了這道菜餚之後,十分高興,他見這道菜餚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就當即下了聖旨,將桂花蛋賜名“三不粘”。並讓縣令把此菜餚的製作方法給了皇宮裡的御膳房,以備自己和後宮嬪妃及皇親隨時品嚐。於是,這道菜就從安陽古城進入了北京紫禁城,成了一道御菜。據說,後來有一位御膳房的老廚師告老還鄉,在他離開皇宮御膳房的時候,就把“三不粘”的製作方法帶出了紫禁城,使這道來源於民間的美味佳餚又重新回到了民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三不沾

三不沾的做法:

1、準備5個雞蛋。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5個雞蛋

2、把雞蛋磕開,蛋清蛋黃分開,只用蛋黃。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只用蛋黃

3、蛋黃中放入白糖,攪拌均勻。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蛋黃中放入白糖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攪拌均勻

4、澱粉30克,加適量水攪拌成水澱粉。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30克澱粉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加適量水攪拌成水澱粉

5、溼澱粉倒入蛋黃糊中,攪勻。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溼澱粉倒入蛋黃糊中,攪勻

6、先把鍋燒熱,放入適量油。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熱鍋加油

7、把鍋移開,過濾蛋黃糊倒入鍋中。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過濾蛋黃糊

8、用小火炒制,快速攪拌。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用小火炒制,快速攪拌

9、添加少許油,繼續翻炒。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添加少許油,繼續翻炒

10、炒至濃稠成型即可。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炒至濃稠成型

11、盛盤。

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狀如凝脂,色澤金黃,味香撲鼻

盛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