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清朝乾隆年间,安阳有一个县令,其父喜欢吃花生和鸡蛋,可是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县令就让厨师每天蒸鸡蛋羹给自己的父亲吃。时间一长,县令的父亲就吃腻了,食欲越来越差。县令就让厨师变换一下饭菜的做法。厨师绞尽脑汁,将鸡蛋的做法变换了许多花样,县令的父亲还是不想吃。有一天,一个厨师想出了一种新的做法。他把鸡蛋黄加水打碎后,再放入白糖,然后倒入锅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临时取名叫桂花蛋,县令的父亲品尝之后,连连夸赞这道菜好吃。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县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厌。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三不沾

秋天的时候,县令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宾客盈门,县令大摆宴席,为父亲庆贺寿辰。当然,宴席上依然少不了桂花蛋这道菜。平时做这道菜的时候,厨师总是用小锅烹调,一次炒一盘菜。庆贺寿辰这天,吃饭的客人多,小锅炒菜太慢,厨师就改用大锅来炒。可是,因为是第一次用大锅做桂花蛋,该放多少原料,厨师的心里没有底。桂花蛋炒好之后,他发现蛋黄太稀,就连忙又往里面添加粉芡,一边炒一边往里添油。结果,这回炒出来的桂花蛋色泽黄润,晶莹欲滴,香气四溢,大家品尝了之后,都夸奖这道菜味道鲜美,甘甜爽口,实在是菜肴中难得的佳品。于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阳声名鹊起,风行开来。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三不沾

不久,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过安阳,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小吃。安阳县令就让厨师精心炒了一盘桂花蛋,献给乾隆品尝。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十分高兴,他见这道菜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将桂花蛋赐名“三不粘”。并让县令把此菜肴的制作方法给了皇宫里的御膳房,以备自己和后宫嫔妃及皇亲随时品尝。于是,这道菜就从安阳古城进入了北京紫禁城,成了一道御菜。据说,后来有一位御膳房的老厨师告老还乡,在他离开皇宫御膳房的时候,就把“三不粘”的制作方法带出了紫禁城,使这道来源于民间的美味佳肴又重新回到了民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三不沾

三不沾的做法:

1、准备5个鸡蛋。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5个鸡蛋

2、把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开,只用蛋黄。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只用蛋黄

3、蛋黄中放入白糖,搅拌均匀。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蛋黄中放入白糖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搅拌均匀

4、淀粉30克,加适量水搅拌成水淀粉。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30克淀粉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加适量水搅拌成水淀粉

5、湿淀粉倒入蛋黄糊中,搅匀。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湿淀粉倒入蛋黄糊中,搅匀

6、先把锅烧热,放入适量油。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热锅加油

7、把锅移开,过滤蛋黄糊倒入锅中。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过滤蛋黄糊

8、用小火炒制,快速搅拌。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用小火炒制,快速搅拌

9、添加少许油,继续翻炒。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添加少许油,继续翻炒

10、炒至浓稠成型即可。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炒至浓稠成型

11、盛盘。

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状如凝脂,色泽金黄,味香扑鼻

盛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