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考教師|未來5年,教師會成爲「高收入」人羣嗎?

現在我國教師的收入水平,處於行業下游,中央提出的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不是讓教師成為高收入人群,也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

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在我國長期處在偏低收入階層,將來一段時間內也不太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但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可以樂觀地預見,會越來越好,如果成為中等收入者,教師行業吸引力將大增。

來考教師|未來5年,教師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不僅是未來五年未來十年二十年,教師行業整體都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

原因有三:

一、教師數量大:在中國,除了農民和工人之外,就屬教師的人口數量基數最大。全國數千萬教師怎可能靠國家財政整體大面積大幅度提升待遇?

二、做教師風險小,安定:高收入是必帶來高風險,比如風險投資,比如商業行為。教師雖然工資收入低,但幾乎不可能虧損。對於不承擔高風險的教育人來說,穩定已經成為其工作配套的一大優點。故教師普遍高收入近乎奢望!

三、教師創新弱:高收入者一般都有源源不竭的創造動力,能夠想出新點子,發明新產品,創造新模式。大多數教師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只能單靠薪水度日,如何能實現高收入?

不僅是教師,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都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因為這些職業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是相同的。2019國考行測樸素邏輯題之突破口法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試卷當中,樸素邏輯是常見的一種題型,在備考過程中,大多數同學找不到解題方法,耗費大量做題時間,其實做樸素邏輯會有一些常用的解題方法幫助大家,那麼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叫做突破口法,什麼叫做突破口法,就是拿到一道題我要知道該以誰為入手點進行推論。

第一種情況:當題幹多個信息中有一個信息是重複出現的,那麼以這一個出現次數最多的信息為突破口,進行推論。例如:一家有五個孩子,甲乙丙丁戊,要確定他們大小關係,其中乙出現三次,其他信息出現兩次。則先確定以乙為入手點往下推,確定答案。

第二種情況:當題幹多個信息當中,有一個信息是唯一確定的,能夠確定它具體是什麼的信息為入手點,進行推論。例如,甲乙丙丁戊四個孩子要確定大小關係,其中說甲比乙大,他不能作為確定的信息,因為不知道甲乙具體的大小,如果有一個信息說乙排名最中間,那麼就能確定乙排行老三,根據此信息進行推論,當題幹中沒有唯一確定的信息,還可以先確定相對確定的信息,例如:甲乙丙丁戊中進行大小排序,①甲最大或最小,②乙不最大,不最小,這兩句話中①是相對較確定的,因為甲只能有兩個位置的可能,但是②乙有中間三個位置的可能,所以以①為入手點比較好確定。根據這種方法我們來練習兩道題。

【例題1】在地圖上,有一字相逢的排列著5個小國,已知:(1)A國既不臨著B國,也不臨著C國;(2)D國既不臨著E國,也不臨著C國;(3)E國既不臨著B國,也不臨著C國;(4)A國沒有內流河:(5)有內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國。由此可見,排在第二的小國是:

A.A B.B C.C D.D

【中公解析】該題所用的方法為找出現次數最多的信息。題中涉及到A、B、C、D、E五個國家的位置關係,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是C國,我們可以從C國入手。C與A、D、E均不相鄰,所以C只與B相鄰。可能的排序是CB或BC,再看一下題幹中描述較多的,E不與D、C、相鄰。所以E只能與A相鄰,根據(4)(5)可以確定A不第一不第四,有根據C只與B相鄰,E只與A相鄰,可以確定C、E在一或者五,則A只能在二或者三,若A在三則E就不是隻與A相鄰,所以A只能在二。答案選A

【例題2】梅蘭竹菊是張老漢的四個女兒。有一次,某客人問起四姐妹的年齡,得到不同的回答。梅說:“蘭比竹小。”蘭說:“我比梅小。”竹說:“蘭不是三姐。”菊說:“我是大姐。”憨厚的張老漢在旁補充到:“大女兒和三女兒撒謊呢,二女兒和小女兒說得對。”

據此,按年齡從大到小的順序,可以判斷四姐妹依次為:

A.梅蘭竹菊 B.梅蘭菊竹

C.蘭菊梅竹 D.菊蘭梅竹

【中公解析】 此題突破口選擇題幹中較為確定的信息,則為老張的話,由“大女兒和三女兒撒謊”,四人的話只有竹和菊涉及了這兩個女兒,且只有菊的話涉及自身身份,可首先嚐試以菊的話為突破口。假設菊說的是真話,則菊老大,老大又說假話,則自相矛盾,所以菊撒謊,且不是大姐,所以菊說假話。則可推出菊是三女兒,對比選項,可排除A、C、D三項。故答案選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