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在去散戶化嗎?

外星學渣


  • 最近大A股又在不斷下跌。大盤經歷了上週的下跌之後,今天再度出現下跌。深證成指更是出現了九陰跌。而且跌幅一次比一次大。這樣的話,小散賺錢的希望就越來越少了。最近也不是一次兩次這樣下跌了,而是很多次這樣的大跌。先是1.0,接著2.0,3.0,現在可以說是6.0嗎?

  • 小散口袋裡面就那麼點錢,在這們一次又一次的大跌被割沒了。沒入市的小散看到這種情況更是不敢入市了。誰敢進啊?一進來就被套。而且是深套。簡直成了無底洞。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傷害過程中,散戶是越來越少,最後就沒有多少散戶在裡面玩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A股就是在去散戶化。

  • 就拿今天的盤面來說,大盤又是大跌,之前的強勢股,醫藥和鈷鋰板塊全線下挫。就是沒有怎麼漲的個股也是跟隨性下挫。實在是不堪入目啊。散戶對估值不懂,有些個股以為很便宜,就想買進。誰知道越買越跌,越跌越買。最後就成了仙股。今後會有更多的個股走向仙股的道路。只有少數績優股會是上漲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流動性問題越來越大。

  • 大部分個股因為基本面不怎麼樣,沒有多少流動性。基金和機構也不敢入場。只有散戶在裡面自玩自的。少部分績優股才有流動性。但是機構又喜歡抱團。總是在不經意間就不斷上拉個股。等散戶發現時已經漲得老高了。也不敢下手了。結果也只是機構在裡面自玩自的。
  • 不僅如此,新股還要不斷髮行。市場本來就是供過於求。新股還要吸點血,存量資金的錢就更少了。所以,小散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會越來越失望。離場的也會越來越多。A股在走向港股化的過程中,也在進行去散戶化的路上!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據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滬市的個人投資者貢獻了總交易量近八成的交易額,且相當於機構投資者5倍的交易額。至於盈利方面,個人投資者在總盈利規模中僅佔據不到一成的比例。簡而言之,則是A股市場的散戶在整個市場中佔據了八成交易量,但盈利僅佔不到一成。

對於2018年的整體情況,可能要比2017年還要疲弱,對於普通散戶而言,2018年承受的虧損壓力可能仍遠超過2017年。或許,與在股票市場實現資產增值相比,在市場中實現保存實力的需求更為強烈。

縱觀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已經甚少出現齊漲齊跌的表現,而個股之間的嚴重分化,實際上也代表著多數個股的表現已經不與市場同步,投資者賺錢的難度也在顯著增加。或許,在未來的大環境下,散戶在整體市場的盈利佔比可能會更低,所面臨的壓力也將會更加嚴峻。但是,縱觀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進程,似乎仍然離不開轟轟烈烈去散戶化的過程,就連實力資金機構之間,也難逃互相競爭與優勝劣汰的過程。散戶貢獻八成交易量,盈利僅佔不到一成,這恰恰說明了A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而A股市場依舊屬於以散戶化作為主導的市場。


郭施亮


去散戶化,並不是說把散戶都趕走,只是適當的降低散戶在資本市場的比例。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佔了70%,而散戶只有30%,通常美國投資者都是把錢交給機構去打理,因為機構投資者有資金、信息、技術等諸方面的優勢,再加上美國股市長期走牛,美國散戶就算買股票型基金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而在中國,現在不是去散戶化,現在是散戶在A股市場的佔比越來越高。普通投資者覺得,我自己不會抄股票啊,為啥一定要讓機構來給我專業理財呢?不過,股市如果真的去散戶化後,那麼都是機構投資者來博弈,可能在短期內會少了很多股價和股指的波動,因為散戶投資者喜歡追漲殺,而機構投資者更多的是理性的價值投資。

不過,A股將來去散戶化也是大勢所趨,因為註冊制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現在我們新股IPO都是審核制,企業上市的手續繁冗,而註冊制只要你符合了上市的條件,就可以快速上市,註冊制看重的是事中、事後的監管。所以實行註冊制後,會有大量的新股上市,這就需要投資者有鑑別新股的能力,因為一旦選股出現失誤,就可能蒙受重大損失。這就對散戶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覺得不想費這份心思去選擇股票,那就給機構投資者,讓他們來給你選股,代你操作。

總體來講,A股去散戶化不太可能實現,股市的各方也都需要小股民的參與,否則莊家拉昇某隻股票,一看後面沒散戶大量跟從,他們也出不了貨。還有莊家要在底部吸籌,拼命砸盤,如果沒小散戶割肉,他們也難以換來低價的股票。更關鍵的是小散戶們為交易所、為咱國家貢獻了大量的交易費用和印花稅,中國股民的貢獻是不容低估的。估計將來散戶的比重會有所下降,但是像美國那樣散戶比例只有30%,在我A股市場則不可能做到。


不執著財經


A股並不是去散戶化,而是在此前股市瘋炒後管理層去槓桿讓市場迴歸理性讓個股跌回估值內做出了下猛藥的過程導致瘋牛後的瘋熊行情,在這三年中無論是股民還是機構無一例外都是被跌勢行情影響,資金大幅縮水。

三年中散戶虧損50%的賬戶接近了七成,2018年人均虧損達到5萬元,截止上個月清盤的私募基金也超過了2000多隻,數量超過去四年總和,不僅股民難以生存,公募和私募都難以存活,都損失慘重。


散戶是股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沒有散戶市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面對這種分紅少,上市減持成風的股市,散戶佔比的越多,企業融資的效應才能發揮最大化。


而很多人認為這種下跌就是在去散戶,就是逼散戶把資金交給機構管理,形成和歐美市場一樣的機構多散戶少的氛圍,其實兩個市場根本沒有可比性,在中短期內也難以能實現,因為歐美市場中機構比重雖然多於股民,主要在於人家注重收益,在監管制度方面比較規範,能給予股民更多回報,導致了無論是機構還是上市企業都相互依存。

國內的機構除了在熊市虧錢不比股民少,牛市賺錢不比股民多外,還存在個別基金喜歡高位接盤拿著股民的資金魚肉的事情,導致基金損失慘重,股民信任感非常低,形不成和歐美市場一樣的機構成風的可能。


那麼大牛市後的大熊市,必然是伴隨著過度膨脹之後的極度絕望,才導致了股市下破3000點後的成交額日漸萎縮,股市接近無人問津的狀態。

而每一輪熊市中雖然股民都會離場或者悲觀,但是一旦牛市啟動,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必然還是趨之若鶩的湧入市場,這個過程會一直循環牛熊行情,股民也會來了離,離了再回歸,只是到達後期入場的股民會越來越少,主要的問題在於沒有解決好上市企業和股民的互惠互利的存在,一味的以融資為首,就必然會導致散戶不斷的減少,也失去對股市的信心包括其它方面的信任。


多謝點贊,關注後可閱讀更多財經信息,有問題多留言,祝您投資順利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我國股市發展正在向著“去散戶化”前進。可能很多投資者、讀者不太理解,總是認為美股、歐股甚至印度股市很好,能夠達到多年的牛市之類的,但是經濟體有著不同,呈現的效果也就存在差異。這一點並不能相提並論。為什麼?

美股發展二百多年,1851年就開始編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但是,美股並不是從開始就是長牛長牛的呈現狀態,也有著波段震盪的年代,甚至說“大投機”的年代。1960年以前,甚至說1970年以前,投機盛行是美股的特徵。投機之王利佛摩爾、週期之王江恩等等,甚至動用美國財政部去拜訪的方式減輕壓力。可以說投機之風,在那個年代是黃金年代,盛行之風無法阻隔。但是,現在再來看美股呢?更多的是投資風氣,投機風氣遠不如以前。這是為什麼?美國股市並不是一面市就全部是機構投資者,這不存在,任何一個經濟體的股市也不會如此。初期階段一定是中小投資者、普通投資者佔比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股市逐漸成熟的狀態下,股市的投資者也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更加專業。中小投資者佔比高,也就促成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之分,並且投機效果十分得利。但是專業投資者多呢?更多的是理性化。那麼反過來看看我國現在的股市,中小投資者、普通投資者的佔比高達百分之七十,也就是情緒化漲跌很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麼這些情緒化影響的大起大落會一直沒有變化嗎?

我相信,我國的股市未來肯定越來越專業化、機構化,也就是說的去散戶化,因為只有這樣,股市才能夠更為持久、健康、有效的發展。


炒股哥說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頭條萬千作者之一。中國的A股市場是世界上散戶投資者最多的投資市場,主要原因在於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A股市場上有近一億的中小投資者,在牛市的時候還不止這個數。經過15年的下跌和今年的下跌大部分的投資者要麼離場要麼被套,很多人都覺得這是A股在去散戶化。我不這麼認為,A股為什麼要去散戶化呢?沒有必要的。

一億的中小投資者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股民,這些散戶的資金普遍偏小,兩三萬資金的散戶是常見的,十幾萬的也有。我認為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散戶在交易才會使證券市場活躍,為什麼要去散戶呢?難道股市下跌就是去散戶化嗎?股市下跌只能讓虧錢的投資者離開股市,原因是看不到希望一直在虧錢。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散戶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再有一次牛市現在的散戶數量會增加一倍也是有可能的。

經常有人說國外的投資者市場都是機構的市場,但是難道就沒有散戶投資者了嗎?國外投資市場散戶少是因為他們國家人口沒有那麼多;機構多是因為長時間的積累沉澱的結果。幾十年幾百年的金融市場總會有那麼幾個有實力的機構沉澱下來,贏的好的口碑的。但是國內市場28年的歷史時間太短,有那些機構能真正的沉澱下來贏得好的口碑呢?留下的只是這個機構是騙子,那個機構跑路了的壞口碑,散戶投資者能把資金交給他們嗎?交給他們還不如自己做呢!這也是A股市場上散戶多的一大原因。所以現在的A股並不是去散戶化,而且因為下跌投資者在逐漸離場而已,越來越失望,離場的就會越來越多,一但市場回暖還會有大批的投資者進入。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從投資者結構來是說,歐美成熟股市都是機構投資者為主,整體投資風格偏向於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在投資品種選擇上,也把股市作為第一選擇,所以一般都會走出長牛行情,而a股整體還是散戶投資者居多,投機氛圍濃郁,短線題材、黑馬、莊家主力更受投資者青睞,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牛短熊長的格局,也使得股市在我國並不是大家的投資第一選擇。

在2015年之前,市場總體上以小為美,中小創表現強勁,散戶投資者兜兜轉轉好不容易摸到了一點門路,但從去年開始,市場突然颳起了一股價值投資之風,開始變成以胖為美,以業績驅動為導向,對於此前的脫星摘帽炒作st、炒作年報行情、高送轉開始有所限制,對於連續漲停個股開始特停關小黑屋,打壓短線題材,這些韭菜喜歡參與的行情都遭到扼殺,結果就是小盤股殺跌明顯,韭菜被收割嚴重,去散戶化意味明顯,在通向歐美成熟股市之路上,這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所以近期我們會看到政策上放開外資投資比例限制,這是為了引進外資增量資金,包括今年6月份加入msci指數,都是入市,以及近期保險資金持續買入、養老基金入市等都是為了吸入機構長線資金,改善整體偏散戶化的投資者結構。當然這個過程短期肯定有部分沒看清形勢的小散會受傷,因而大家要注意不要太迷戀短線黑馬,對於個股的質地要更加的關注和研究,尤其業績不好的個股要堅決排斥,在近兩年你會發現業績偏好的個股整體表現要好的多,這個趨勢在以後還會更加的明顯。


大家怎麼看呢?


侯賢平


中國股市管理層在2017年提出開始進入“去散戶化”時代,相信後面會有更多相關政策實施去“去散戶化”

首先弄明白“去散戶化”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股民看到這個字眼火冒三丈,管理層明擺著要把中小投資者趕出股市,不讓交易了嗎?別上火,股民要看到後面哪個“化”字!“去散戶化”的意思就是鼓勵機構壯大,讓中小資金合體投資,便於市場好管理,資金抱團取暖。

A股市場“去散戶化”主要原因;

走向成熟市場必經之路,鼓勵投資者走向價值投資道路,改變投機行為。主要因素是目前A股個人投資者佔了市場的主導,導致市場大起大落。個人投資者因為專業知識的缺乏,大多數人價值投資理念不強,鼓勵個人投資轉向機構化投資,讓資金抱團化,便於市場管理;


A股市場“去散戶化”有什麼好處?

A股已經在進行國際化改革,國際化改革道路已經在邁開;滬港通,深港通,以及中國闖關四年的SMCI在2017年成功納入;這些動作就是走向成熟市場,主攻國家市場化的路上。

管理層接下來會注重“去散戶化”的政策實施;中國股市A股個體投資者佔市場90%.而美國成熟股市是機構化,散戶只有佔市場的10%左右,美股注重價值投資,中國股市導致成為投機市場,散戶佔據市場份量太大也是其中一大因素;所以中國股市想走向國際化必須要經過“去散戶化”這條路。

祝大家春節快樂

已上觀點僅供參考,大家覺得分析有道理請點贊👍👍支持,評論或者轉發✊✊支持感激不盡,閱讀更多價值文章請👉👉關注金眼論市頭條號。

老金財經


去他媽的散戶化,美股多少人,中國多少人。機構有能力贏了嗎?

年化收益率有百分之10嗎。就你們的水平,把錢交給你們放心嗎。


股市獵手5555


A股市場目前正在經歷機構化進程,機構化說白了也就是去散戶化,而去散戶化也是A股走向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就拿美股市場來說,市場上主要是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散戶的每天的成交量僅僅只佔市場總體成交量的11%左右。而A股市場當中更多是散戶和機構之間的博弈,這種博弈從一開始就註定大部分散戶處於劣勢地位。

  • 如果A股要走向成熟市場,除了頂層設計之外,投資群體也得專業化成熟化;根據招商證券2017年的研究數據,目前A股市場當中機構的投資者的佔比為29%,散戶佔比達到71%;而相比成熟市場的機構89%、散戶11%,相距甚遠。

  • 很多散戶投資是非理性的;因為證券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低,很多散戶進來之後缺乏專業投資知識,買股票壓根不會去仔細研究一下自己所買的公司,簡簡單單看看K線圖、聽個消息就直接買了;殊不知自己開個小店做個生意也得精打細算的研究一下自己相比旁邊店鋪的核心競爭力、業務模式、客流量、利潤率。但是一到股票市場就徹底的衝昏了頭腦。而相比機構而言,機構擁有比較專業的研究團隊,所以在投資股票上面就會相對理性很多。

  • 當然,如果A股要想真正的機構化,那麼就必須讓散戶真正的信任機構、相信機構,這樣散戶才會把錢放心的去交給機構打理;而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就必須建立起強烈的信託責任,不斷的去深化投資研究,把自己的專業研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盈利,讓散戶能夠享受到穩定的投資收益,這樣雙方才能達到共贏的局面。

好了,覺得啪哥寫的對你有用手動【點贊】,更多股票知識【關注】我的實時動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