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在去散户化吗?

外星学渣


  • 最近大A股又在不断下跌。大盘经历了上周的下跌之后,今天再度出现下跌。深证成指更是出现了九阴跌。而且跌幅一次比一次大。这样的话,小散赚钱的希望就越来越少了。最近也不是一次两次这样下跌了,而是很多次这样的大跌。先是1.0,接着2.0,3.0,现在可以说是6.0吗?

  • 小散口袋里面就那么点钱,在这们一次又一次的大跌被割没了。没入市的小散看到这种情况更是不敢入市了。谁敢进啊?一进来就被套。而且是深套。简直成了无底洞。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过程中,散户是越来越少,最后就没有多少散户在里面玩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就是在去散户化。

  • 就拿今天的盘面来说,大盘又是大跌,之前的强势股,医药和钴锂板块全线下挫。就是没有怎么涨的个股也是跟随性下挫。实在是不堪入目啊。散户对估值不懂,有些个股以为很便宜,就想买进。谁知道越买越跌,越跌越买。最后就成了仙股。今后会有更多的个股走向仙股的道路。只有少数绩优股会是上涨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流动性问题越来越大。

  • 大部分个股因为基本面不怎么样,没有多少流动性。基金和机构也不敢入场。只有散户在里面自玩自的。少部分绩优股才有流动性。但是机构又喜欢抱团。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不断上拉个股。等散户发现时已经涨得老高了。也不敢下手了。结果也只是机构在里面自玩自的。
  • 不仅如此,新股还要不断发行。市场本来就是供过于求。新股还要吸点血,存量资金的钱就更少了。所以,小散在这样的环境下只会越来越失望。离场的也会越来越多。A股在走向港股化的过程中,也在进行去散户化的路上!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沪市的个人投资者贡献了总交易量近八成的交易额,且相当于机构投资者5倍的交易额。至于盈利方面,个人投资者在总盈利规模中仅占据不到一成的比例。简而言之,则是A股市场的散户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了八成交易量,但盈利仅占不到一成。

对于2018年的整体情况,可能要比2017年还要疲弱,对于普通散户而言,2018年承受的亏损压力可能仍远超过2017年。或许,与在股票市场实现资产增值相比,在市场中实现保存实力的需求更为强烈。

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已经甚少出现齐涨齐跌的表现,而个股之间的严重分化,实际上也代表着多数个股的表现已经不与市场同步,投资者赚钱的难度也在显著增加。或许,在未来的大环境下,散户在整体市场的盈利占比可能会更低,所面临的压力也将会更加严峻。但是,纵观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进程,似乎仍然离不开轰轰烈烈去散户化的过程,就连实力资金机构之间,也难逃互相竞争与优胜劣汰的过程。散户贡献八成交易量,盈利仅占不到一成,这恰恰说明了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而A股市场依旧属于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市场。


郭施亮


去散户化,并不是说把散户都赶走,只是适当的降低散户在资本市场的比例。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占了70%,而散户只有30%,通常美国投资者都是把钱交给机构去打理,因为机构投资者有资金、信息、技术等诸方面的优势,再加上美国股市长期走牛,美国散户就算买股票型基金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而在中国,现在不是去散户化,现在是散户在A股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普通投资者觉得,我自己不会抄股票啊,为啥一定要让机构来给我专业理财呢?不过,股市如果真的去散户化后,那么都是机构投资者来博弈,可能在短期内会少了很多股价和股指的波动,因为散户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而机构投资者更多的是理性的价值投资。

不过,A股将来去散户化也是大势所趋,因为注册制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现在我们新股IPO都是审核制,企业上市的手续繁冗,而注册制只要你符合了上市的条件,就可以快速上市,注册制看重的是事中、事后的监管。所以实行注册制后,会有大量的新股上市,这就需要投资者有鉴别新股的能力,因为一旦选股出现失误,就可能蒙受重大损失。这就对散户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觉得不想费这份心思去选择股票,那就给机构投资者,让他们来给你选股,代你操作。

总体来讲,A股去散户化不太可能实现,股市的各方也都需要小股民的参与,否则庄家拉升某只股票,一看后面没散户大量跟从,他们也出不了货。还有庄家要在底部吸筹,拼命砸盘,如果没小散户割肉,他们也难以换来低价的股票。更关键的是小散户们为交易所、为咱国家贡献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和印花税,中国股民的贡献是不容低估的。估计将来散户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是像美国那样散户比例只有30%,在我A股市场则不可能做到。


不执著财经


A股并不是去散户化,而是在此前股市疯炒后管理层去杠杆让市场回归理性让个股跌回估值内做出了下猛药的过程导致疯牛后的疯熊行情,在这三年中无论是股民还是机构无一例外都是被跌势行情影响,资金大幅缩水。

三年中散户亏损50%的账户接近了七成,2018年人均亏损达到5万元,截止上个月清盘的私募基金也超过了2000多只,数量超过去四年总和,不仅股民难以生存,公募和私募都难以存活,都损失惨重。


散户是股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散户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面对这种分红少,上市减持成风的股市,散户占比的越多,企业融资的效应才能发挥最大化。


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下跌就是在去散户,就是逼散户把资金交给机构管理,形成和欧美市场一样的机构多散户少的氛围,其实两个市场根本没有可比性,在中短期内也难以能实现,因为欧美市场中机构比重虽然多于股民,主要在于人家注重收益,在监管制度方面比较规范,能给予股民更多回报,导致了无论是机构还是上市企业都相互依存。

国内的机构除了在熊市亏钱不比股民少,牛市赚钱不比股民多外,还存在个别基金喜欢高位接盘拿着股民的资金鱼肉的事情,导致基金损失惨重,股民信任感非常低,形不成和欧美市场一样的机构成风的可能。


那么大牛市后的大熊市,必然是伴随着过度膨胀之后的极度绝望,才导致了股市下破3000点后的成交额日渐萎缩,股市接近无人问津的状态。

而每一轮熊市中虽然股民都会离场或者悲观,但是一旦牛市启动,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必然还是趋之若鹜的涌入市场,这个过程会一直循环牛熊行情,股民也会来了离,离了再回归,只是到达后期入场的股民会越来越少,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解决好上市企业和股民的互惠互利的存在,一味的以融资为首,就必然会导致散户不断的减少,也失去对股市的信心包括其它方面的信任。


多谢点赞,关注后可阅读更多财经信息,有问题多留言,祝您投资顺利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我国股市发展正在向着“去散户化”前进。可能很多投资者、读者不太理解,总是认为美股、欧股甚至印度股市很好,能够达到多年的牛市之类的,但是经济体有着不同,呈现的效果也就存在差异。这一点并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

美股发展二百多年,1851年就开始编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但是,美股并不是从开始就是长牛长牛的呈现状态,也有着波段震荡的年代,甚至说“大投机”的年代。1960年以前,甚至说1970年以前,投机盛行是美股的特征。投机之王利佛摩尔、周期之王江恩等等,甚至动用美国财政部去拜访的方式减轻压力。可以说投机之风,在那个年代是黄金年代,盛行之风无法阻隔。但是,现在再来看美股呢?更多的是投资风气,投机风气远不如以前。这是为什么?美国股市并不是一面市就全部是机构投资者,这不存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的股市也不会如此。初期阶段一定是中小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占比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逐渐成熟的状态下,股市的投资者也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更加专业。中小投资者占比高,也就促成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之分,并且投机效果十分得利。但是专业投资者多呢?更多的是理性化。那么反过来看看我国现在的股市,中小投资者、普通投资者的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也就是情绪化涨跌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这些情绪化影响的大起大落会一直没有变化吗?

我相信,我国的股市未来肯定越来越专业化、机构化,也就是说的去散户化,因为只有这样,股市才能够更为持久、健康、有效的发展。


炒股哥说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头条万千作者之一。中国的A股市场是世界上散户投资者最多的投资市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A股市场上有近一亿的中小投资者,在牛市的时候还不止这个数。经过15年的下跌和今年的下跌大部分的投资者要么离场要么被套,很多人都觉得这是A股在去散户化。我不这么认为,A股为什么要去散户化呢?没有必要的。

一亿的中小投资者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股民,这些散户的资金普遍偏小,两三万资金的散户是常见的,十几万的也有。我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散户在交易才会使证券市场活跃,为什么要去散户呢?难道股市下跌就是去散户化吗?股市下跌只能让亏钱的投资者离开股市,原因是看不到希望一直在亏钱。但是即便是这样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散户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再有一次牛市现在的散户数量会增加一倍也是有可能的。

经常有人说国外的投资者市场都是机构的市场,但是难道就没有散户投资者了吗?国外投资市场散户少是因为他们国家人口没有那么多;机构多是因为长时间的积累沉淀的结果。几十年几百年的金融市场总会有那么几个有实力的机构沉淀下来,赢的好的口碑的。但是国内市场28年的历史时间太短,有那些机构能真正的沉淀下来赢得好的口碑呢?留下的只是这个机构是骗子,那个机构跑路了的坏口碑,散户投资者能把资金交给他们吗?交给他们还不如自己做呢!这也是A股市场上散户多的一大原因。所以现在的A股并不是去散户化,而且因为下跌投资者在逐渐离场而已,越来越失望,离场的就会越来越多,一但市场回暖还会有大批的投资者进入。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从投资者结构来是说,欧美成熟股市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整体投资风格偏向于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在投资品种选择上,也把股市作为第一选择,所以一般都会走出长牛行情,而a股整体还是散户投资者居多,投机氛围浓郁,短线题材、黑马、庄家主力更受投资者青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牛短熊长的格局,也使得股市在我国并不是大家的投资第一选择。

在2015年之前,市场总体上以小为美,中小创表现强劲,散户投资者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摸到了一点门路,但从去年开始,市场突然刮起了一股价值投资之风,开始变成以胖为美,以业绩驱动为导向,对于此前的脱星摘帽炒作st、炒作年报行情、高送转开始有所限制,对于连续涨停个股开始特停关小黑屋,打压短线题材,这些韭菜喜欢参与的行情都遭到扼杀,结果就是小盘股杀跌明显,韭菜被收割严重,去散户化意味明显,在通向欧美成熟股市之路上,这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所以近期我们会看到政策上放开外资投资比例限制,这是为了引进外资增量资金,包括今年6月份加入msci指数,都是入市,以及近期保险资金持续买入、养老基金入市等都是为了吸入机构长线资金,改善整体偏散户化的投资者结构。当然这个过程短期肯定有部分没看清形势的小散会受伤,因而大家要注意不要太迷恋短线黑马,对于个股的质地要更加的关注和研究,尤其业绩不好的个股要坚决排斥,在近两年你会发现业绩偏好的个股整体表现要好的多,这个趋势在以后还会更加的明显。


大家怎么看呢?


侯贤平


中国股市管理层在2017年提出开始进入“去散户化”时代,相信后面会有更多相关政策实施去“去散户化”

首先弄明白“去散户化”是什么意思?

相信很多股民看到这个字眼火冒三丈,管理层明摆着要把中小投资者赶出股市,不让交易了吗?别上火,股民要看到后面哪个“化”字!“去散户化”的意思就是鼓励机构壮大,让中小资金合体投资,便于市场好管理,资金抱团取暖。

A股市场“去散户化”主要原因;

走向成熟市场必经之路,鼓励投资者走向价值投资道路,改变投机行为。主要因素是目前A股个人投资者占了市场的主导,导致市场大起大落。个人投资者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大多数人价值投资理念不强,鼓励个人投资转向机构化投资,让资金抱团化,便于市场管理;


A股市场“去散户化”有什么好处?

A股已经在进行国际化改革,国际化改革道路已经在迈开;沪港通,深港通,以及中国闯关四年的SMCI在2017年成功纳入;这些动作就是走向成熟市场,主攻国家市场化的路上。

管理层接下来会注重“去散户化”的政策实施;中国股市A股个体投资者占市场90%.而美国成熟股市是机构化,散户只有占市场的10%左右,美股注重价值投资,中国股市导致成为投机市场,散户占据市场份量太大也是其中一大因素;所以中国股市想走向国际化必须要经过“去散户化”这条路。

祝大家春节快乐

已上观点仅供参考,大家觉得分析有道理请点赞👍👍支持,评论或者转发✊✊支持感激不尽,阅读更多价值文章请👉👉关注金眼论市头条号。

老金财经


去他妈的散户化,美股多少人,中国多少人。机构有能力赢了吗?

年化收益率有百分之10吗。就你们的水平,把钱交给你们放心吗。


股市猎手5555


A股市场目前正在经历机构化进程,机构化说白了也就是去散户化,而去散户化也是A股走向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就拿美股市场来说,市场上主要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散户的每天的成交量仅仅只占市场总体成交量的11%左右。而A股市场当中更多是散户和机构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从一开始就注定大部分散户处于劣势地位。

  • 如果A股要走向成熟市场,除了顶层设计之外,投资群体也得专业化成熟化;根据招商证券2017年的研究数据,目前A股市场当中机构的投资者的占比为29%,散户占比达到71%;而相比成熟市场的机构89%、散户11%,相距甚远。

  • 很多散户投资是非理性的;因为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散户进来之后缺乏专业投资知识,买股票压根不会去仔细研究一下自己所买的公司,简简单单看看K线图、听个消息就直接买了;殊不知自己开个小店做个生意也得精打细算的研究一下自己相比旁边店铺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客流量、利润率。但是一到股票市场就彻底的冲昏了头脑。而相比机构而言,机构拥有比较专业的研究团队,所以在投资股票上面就会相对理性很多。

  • 当然,如果A股要想真正的机构化,那么就必须让散户真正的信任机构、相信机构,这样散户才会把钱放心的去交给机构打理;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就必须建立起强烈的信托责任,不断的去深化投资研究,把自己的专业研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让散户能够享受到稳定的投资收益,这样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好了,觉得啪哥写的对你有用手动【点赞】,更多股票知识【关注】我的实时动态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