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AnandTech關於華爲和榮耀手機跑分作弊的文章?

超能小蜜


儘管消費者對智能手機跑分不像前幾年那麼狂熱,不再動不動“不服跑個分”,但在國內手機廠商的發佈會上,發佈安兔兔跑分還是個慣例,雖然他們也在強調跑分不重要,但是沒有一家是肯放鬆跑分的。在跑分這個問題上,使用黑白名單針對性對部分跑分應用做優化已經成為了國內廠商的潛規則,不過這事在國外就不是那麼好理解了,Anandtech網站日前刊文抱怨華為及榮耀手機在跑分作弊這個問題上讓人頭痛,而華為回應稱他們也是迫不得已,中國有個特定的競爭對手才是罪魁禍首,他們喜歡發佈不切實際的跑分,華為不能保持沉默。

這裡說的跑分作弊不是說廠商篡改測試結果,這種手段太low,被發現了要被錘死,這裡說的作弊實際上指的是手機廠商在系統中設置了單獨的黑白名單,遇到安兔兔或者3DMark這樣的測試程序時就火力全開,全力跑出高分,但在平時使用中會針對處理器降頻,防止過熱,同時提高手機續航,但這時候的性能肯定不是最大化的。

這個問題在國內的手機品牌中已經是潛規則了,還有廠商宣傳他們的智能模式,打開安兔兔APP時會自動提示是否開啟高性能模式,有些消費者覺得這是一種便利,實質上這也是本文所說的一種優化作弊,只不過手機廠商可以甩鍋給消費者,是你同意才開啟的。

針對安兔兔之類的應用單獨優化作弊的話題也是老生常談了,前幾年我們也提過這個問題,因為跑分優化或者作弊一事引發的撕逼也不只是侷限於中國手機公司,早前三星與NVIDIA也就Tegra K1跑分打過口水戰,不過這兩年國內手機公司崛起,跑分作弊這事的主力已經變成國內幾家公司了。

Anandtech網站前幾年就手機廠商跑分作弊一事已經發過文章抨擊,今天他們又發了一篇新的文章,矛頭指向了華為/榮耀,他們在測試榮耀Play手機時再次遇到了這樣的事,原文寫的非常長,時間關係不能全部翻譯,主要來說下事件的要點及華為的回應吧。

華為/榮耀跑分作弊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華為/榮耀手機跑分作弊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前面提到過現在所謂的跑分作弊的性質了,長話短說就是Anandtech在榮耀Play手機上測試華為的GPU Turbo技術,Anandtech認為華為在營銷宣傳上雖然有點過於熱情,不過GT技術本身還是很好的。不過在性能測試中他們發現榮耀Play與之前的P20手機雖然使用一樣的麒麟970處理器,但是性能有差異。

通過刷不同的固件驗證後,他們發現了最新的手機配備了基準測試檢測機制,可以為SoC解鎖更高的功率限制,使其具備更高的發熱空間,在某些被列入白名單的應用程序中,與列入非白名單的應用相比時就能帶來更高的性能,但這也會消耗更多的功耗,降低設備的續航時間,縮短電池壽命。

華為榮耀Play手機開關BM檢測之後的性能及功耗差距

他們公佈的一份性能測試中,可以看到開啟BM檢測功能之後,麒麟970的T-Rex測試中能跑出127.36fps的成績,不過平均功耗也達到了8.57W,而關閉BM檢測後性能下降一半,功耗也減半——直接來說就是華為的BM檢測允許在跑分測試中放寬功耗限制以跑出最高性能,但是平時使用中會限制功耗,以延長續航時間,不過性能就沒有之前那麼高了。

在這個問題上,用戶體驗與跑分是脫節的,國產廠商在發佈會上每次也會說跑分不等於體驗,不過他們還是沒有放鬆過跑分優化,哪怕是用這種黑白名單的手段,而在Anandtech眼裡這個問題性質就比較嚴重。

華為官方的回應

爆出這樣的事情之後,華為是怎麼看的呢?Anandtech在IFA期間與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業務總裁 Wang Chenglu博士,他們討論了這個問題,王博士從華為官方的角度回應了這個問題。

王博士首先詢問這些基準測試是否是測試智能手機性能的最佳方式?因為他覺得這些基準測試正在遠離現實世界,華為認為單一基準測試並不能反映完整的體驗。雙方討論了基準測試的有效性及標準化測試的必要性。

Anandtech解釋說他們多年來與基準測試軟件廠商合作,使用基準模式測試不是為了測試華為所說的用戶體驗,當芯片效率更低時這個測試方式會更有效,不過他們也承認為了更好地呈現用戶體驗,最佳方式還是在每個遊戲的標準功耗範圍運行測試。

華為的王博士解釋稱他們也跟業界夥伴合作了一年多試圖找到最接近用戶體驗的最佳測試方式。對於通話測試,業界有標準化的測試來衡量這些功能,這些功能在整個行業內都得到了認可,每家公司都致力於更客觀的結果。但在遊戲基準測試中,“其他人做了同樣的(優化)測試以獲得高分,華為不能保持沉默。”

王博士表示他們已經比過去好得多,華為希望與其他中國廠商一起為用戶體驗找到最佳的基準測試方式。他還指出在安卓陣營,其他廠商也在誤導他們的跑分數字,並稱中國某一家很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是罪魁禍首,而且它在中國還是很普遍的做法。王博士表示華為希望向消費者更開放,但在競爭對手發佈不切實際的跑分時這樣做會遇到麻煩。

最後華為表示他們正在嘗試反抗他們的競爭對手的做法,但他們認為其他供應商把他們最好的、不切實際的分數放在首位時,華為這樣做很難改變整個市場。他們認為前進的方向是基準測試標準化,這可能是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們也希望媒體能夠幫助實現這一點。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華為是把分數放在了第一位。

對於此事,Anandtech表示華為應該成為領導者而非追隨者,他們解釋說自己使用的測試程序如GFXBench,都是標準的,並儘可能展示真實性能,他們從來沒有使用安兔兔,認為這個測試沒有任何意義。

他們提到了華為手機在演示的性能高於實測數據導致信任下降的問題,華為承諾未來在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都會是第三方獨立可驗證的,Anantech表示這是今天最好的結果了。


超能網


AnandTech的那篇文章有翻譯版,有興趣可以自己在頭條搜索下。

長話短說。

AnandTech並未進行安兔兔之類軟件的跑分測試。甚至有效的基準測試數據對比,也因為不夠嚴謹,而進行了補充說明。

比如擁有GT的榮耀play和沒有GT&相同配置的P20對比,驗證GT的實際提升。但AnandTech也註明因為不是同一款(同一部)手機,數據只有參考意義,很重要的是,兩款手機存在驅動版本不一致的問題。

最大的黑點,應該是GT實際提升的數據比例,華為有誤導公眾,這屬於過度營銷。提升的60%性能和降低的30%功耗,並非開啟GT前後,而是開啟GT的麒麟970和麒麟960的數據對比。

而開啟GT後,到底提升了多少?這也是AnandTech這篇文章想要探知的。

很遺憾。AnandTech非常嚴謹,沒有給出答案。因為GT暫時不存在關閉功能,榮耀play和P20的對比也不嚴謹。最後給出一個評價,GT對性能是有提升的,但沒有宣傳的那麼多。(好像估算的提升在3-10%?可以參考麒麟980發佈會上,980開啟GT前後的數據)

那麼GT到底是什麼?AnandTech多方打探,終於得到了答案:軟件技術,基於?神經網絡模型開發而來。

不是技術宅,大致類似於:

GT是先將特定遊戲玩上數千個小時,記錄下遊戲時包括功耗、所需要的計算量……等等訓練數據,對原來可能會卡頓的地方,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如果把CPU和GPU比作兩人三腳,應用(包含遊戲)比作複雜多變的賽道,那麼GT就是領航員,甚至是犯規幫忙去掉障礙物。

所以GT並不是不能適配所有APP(包括遊戲),而是需要單獨訓練,每一款應用都需要訓練數千小時。這點和遊戲廠商基於某款手機的優化不一樣。畢竟有過改手機型號,就能提升流暢度的案例。

GT和NPU不一樣,前者軟件,後者硬件,且兩者並不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兩個都是獨立的,側重不同的AI技術。

比如某款新遊戲,NPU能夠直接提供加速,GT需要訓練數千小時……至於這個訓練,是在遊戲發佈前,還是發佈後,這要看遊戲廠商與華為的合作關係。比如TX的遊戲,大概概率是發佈後。合作良好的遊戲廠商,不排除華為會優先拿到未發佈的遊戲,甚至遊戲開發階段就引入GT。

這個牽扯到話語權,如此也就可以理解某些原來兼容,且GT已經訓練後的遊戲,版本更新後出現不兼容,華為也需要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