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T-14坦克上有哪些創新之處?

用戶7363392879422


坦克素來就有陸戰主角的著稱。見識過影視劇中坦克的威力後,大家顯然也覺得這個稱號確實名不虛傳。俄羅斯的坦克已經發展了三代,如今T-14已經被歸類於第四代坦克,其中有什麼新的改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T-14在設計理念上幾乎脫離了第三代戰機的思維,可以說和第三代的坦克相比有著飛躍式的改進。小編認為最令人滿意的要數無人炮塔的設計,炮塔呈現更為明顯的扁平化,這樣的設計將大大提升整個坦克的防護性能。

炮塔等同於一個沒有人的武器站平臺,火炮、機槍、煙霧彈、主動防禦系統等等都集成在一個可旋轉的武器站上,這樣便於集中防護關鍵的彈藥庫部位;全部車內乘員也僅有3人大大提高了坦克的自動化水平,集中在車體前部的3名成員也可以更好的集中裝甲進行防護。

另外,T-14採用的自動裝彈機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從公佈的參數來看,坦克發射炮彈的速度是每分鐘大約10-12發,而重點在於裝彈機中備彈數量達到32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相比法國的“勒克萊爾”,雖然發射速度也已經達到每分鐘12發,但備彈數量卻才22發,區別就出來了。

除此之外,T-14在傳感器、裝甲以及防禦系統上面都有了和第三代較為明顯的改進。然而有軍迷朋友對比了美國和德國的目前最新一代的坦克,T-14還是沒有太大的優勢,諸如信息化這一塊就還有待提升。不過作為俄羅斯第四代坦克,已經跨越了非常大的一步,估計後期也還會有更新的改進型出現。


利刃軍事


坦克,作為剛出現就幾乎橫掃戰場的陸戰之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一戰的馬克一型到法國的雷諾ft的佈局設計變革,再到蘇聯t34首次採用傾斜裝甲佈置改變坦克防禦力,坦克伴隨了人類幾乎每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隨著戰爭的進化而不斷的進化著,俄羅斯的T14坦克也為我們展示了坦克這陸戰之王未來的發展方向,都說T14先進,今天就讓我告訴你它到底先進在哪裡。

坦克最重要的三個指標就是火力,防禦和機動這幾個屬性。而t14由於他的創造性設計,防禦力可以說是拔高了一大節,之所以防禦高是因為它使用了無人炮塔,這麼幹的好處如下,首先,炮塔無人的話就不用為士兵預留空隙,整個炮塔可以做的更加緊湊,正面被彈面更小,更不容易被擊中,炮塔就相當於變成了一個遙控武器站,被擊穿也不會死人,成員組全在底盤可以把正面裝甲都安底盤上,首上首下防禦力更槍,對成員組保護更好,比以色列光靠發動機堆等效的梅卡瓦防禦性好多了。而且火力方面自動裝彈機射速更快還不會累,目前T14的自動裝彈機是容量最大的自動裝彈機,容彈量達到32發,而勒克萊爾都只有22發,在火力爆發方面,t14完勝其他坦克,而且更輕的炮塔意味著更輕的體重,相同發動機功率下機動性肯定更好。這三個屬性t14都很強,所以說t14可能是未來坦克發展的方向。


紫龍防務觀察


T-14阿瑪塔坦克的基本數據,長10.4米、寬3.5米、高3.3米、重49噸;公路最大速度每小時90公里,設3名成員全部從在位於車頭的裝甲座艙內,其無人炮塔配備了125毫米主炮,7.62毫米並列機槍還有一支車長遙控機槍。

全新的T-14坦克是一款集防護、火力和機動性的綜合產物,其本體的裝甲採用了全新的44C-SV-2合金鋼建造,使用了電渣熔化技術,其重量要比傳統裝甲更輕,這一項就可以節省數百公斤重量。其車體與炮塔外部則加裝有孔雀石第四代爆炸式反應裝甲,兩者一結合防護水平達到1000-1100毫米均質裝甲的水平(對穿甲彈),對化學動能彈的防護水平達到1200-1400毫米。

另外,除了被動防禦之外,T-14還裝有阿富汗石APS 主動防護系統,據傳這種新的主防系統能不光能對付動能彈還能對付穿甲彈。可以說防護的相當到位。即使是炮塔尾部也裝有防禦破甲彈的柵欄式裝甲。

在對T-72坦克被頻頻炸飛炮塔的缺陷進行分析後,T-14的彈藥全部被放在專門的隔離區與車組人員分開,不再會出現炮塔被炸飛的情況,而且T-14的炮塔也沒人,就算是貫徹也不會傷到車組人員。另外T-14的所有設備都不需要外露人員操作,全部在車內遙控操作就OK。

除了硬防護之外,T-14還在隱身與軟殺傷方面有創新。其全車外部都塗有雷達吸波材料,炮塔也採用隱身設計外形和隱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毫米波雷達發現的距離,其炮塔上配備的電子軟殺傷系統還會讓來襲的反坦克導彈失去目標而導致打飛,另外全車也配備了新型煙霧發射器與煙霧彈,能有效隔絕紅外線與激光等精確測位,使得對方無法準確找到T-14的位置,導致發射的導彈失去目標。

T-14巨大的車體意味著它的升級空間很大,即使是換裝152毫米主炮也不會降低作戰能力。


其主炮是A246M的強化升級型號2A82,該炮精度提升20%,採用55倍徑炮管讓炮口初速提高17%,據說在使用新型綽號為真空-1的穿甲彈時,2公里打穿1000毫米的裝甲,比MIA2 SEPV2的穿甲彈都要高。另外還配有8公里射程的3UBK21炮射導彈,威力確實強大得狠,另外自動裝彈機的速度也有提升達到每分鐘12發,全車配彈40發持續作戰能力相當不錯。還有傳言未來可能會換裝152毫米主炮2A83,如果屬實,那麼歐洲將沒有可以直面抵擋該炮的坦克。

除了強大的攻擊能力之外,T-14的感知能力也是相當出色的。其配備了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同時監控65個空中與地面目標,配合全車多處設置的攝像頭,達到360度的視野。甚至可以利用這種優勢來引導防空導彈進行對空防禦。

車長與炮長分別配備新型瞄準具與夜視熱成像儀,可以在白天發現7500米外,夜間為3500米外的目標。新型卡利納火控讓首發命中率大幅度提升,還能在每次炮擊後自行修正參數。另外俄方還稱該車還配備有無人偵察機,這會擴大T-14的監控範圍。


陶德中士


俄羅斯的T-14主戰坦克是俄羅斯研製的新一代主戰坦克。該坦克裝備全新2A82式125毫米滑膛炮、採用無人炮塔、乘員3人、配有“耐寒”裝甲製成的炮塔前置裝甲防護區,戰車自帶雷達和數字化作戰指揮系統,可在極端氣候區作戰。最最重要的是T14是一款空前重視成員生存率的坦克。由於講全部三名成員集中在車體前部便於集中重量進行裝甲防護,T14在被機會後的成員生存率遠高於以色列的梅卡瓦,後者除了將發動機前置充當成員擋箭牌之外就是不惜重量超標來加強防禦了。

它脫離了第三代坦克的概念,而且跟軍事領域此前預想的第四代坦克只是在火炮口徑、發動機功率等等有出入,可以說是最接近4代坦克定位的裝甲兵器,它的設計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其作戰概念是比較新的。

↑俄羅斯最新的T-14主戰坦克外形更長

它的武器系統相對全面且十分先進,在炮塔的兩側分別安裝了一門25mm高炮和一門四聯裝的7.62mm轉管機槍,轉管機槍對付的目標主要是近程的末敏彈、反坦克導彈,射程為500m左右,類似於軍艦上的近防炮可以以密集的火力形成一個彈幕,和近防系統的功能作用是一樣。還可以攻擊敵方的步兵。25mm的高炮主要對付的是空中目標,能夠打到稍遠一些的距離,比如讓裝甲部隊頭痛的武裝直升機。

在炮塔方面的創新也是T-14的一大亮點。這個設計使得T-14的炮臺更加扁平,防護性提高很多。而且扁平化以後正面面積變小,意味著防護甲板尺寸也變小,坦克主要是正面的裝甲厚度比較厚,重量比較重,減小這個重量之後,其機動性更加卓越。


利刃巨透社


作為俄羅斯口中的世界首款第四代主戰坦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是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坦克技術的最高水準作。它可以說“制定”了第四代坦克的標準,高火力,高機動,高防護,高度信息化成為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指標,因而其在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它是第一款完全由俄羅斯自行開發出底盤等部件的主戰坦克。它的先輩無論是T-95還是T90,都是在已有的T-80和T-72上改進而來的。它的火力和機動性相較於在俄軍中所以現役坦克都有著極大的提高。而且它摒棄了原先堆疊裝甲的做法,採用了以更加靈活的主動防禦系統(APS)作為主要防護手段,化解了“高機動”和“高防護”之間的矛盾,著實令人眼前一亮。

T-14被視作包含諸多關鍵新技術的全新作戰平臺。但從俄羅斯坦克發展的脈絡,以及目前公佈圖片中的細節來看,儘管T-14堪稱擺脫傳統、開拓創新的全新俄製坦克,但對於始終佔據制高點的西方坦克而言,T-14仍是追逐對方的裝備,而其諸多關鍵技術很可能較之西方現有坦克並未實現超越。 T-14主炮2A82-1M採用的仍是48倍的125毫米炮管。這就意味著,儘管2A82-1M在俄羅斯的坦克炮發展族譜中是優於2A46的新一代產品,但這兩者在結構上恐怕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俄羅斯在195工廠上為所謂的T-95坦克裝備152毫米坦克炮嘗試失敗後,仍轉而研發(實際上仍是升級)新型125毫米坦克炮,但是根據俄羅斯現在的冶金化工技術判斷,要超過西方只怕有些困難。 新彈種在採用非貧鈾彈芯的情況下,應能達到2000米650毫米的穿深,與中國96式坦克裝備的穿甲彈同級。而如果2A82-1M真的具備了這種威力,則實際上也是首次具備了與西方頂級坦克進行對射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中國先於俄羅斯10年就具備了。


因為對於新一代主戰坦克而言,適應更復雜多樣,尤其是城市戰與丘陵山地戰是對其最核心的要求,而遙控武器站是提升坦克在這類環境中作戰能力的核心裝備。將遙控機槍與車長周視儀進行整合實際上是俄羅斯在無法研發高性能遙控武器站時的無奈之舉。 T-14坦克採用的A-85-3A型12缸X型渦輪增壓柴油機,動力裝置是這款盛名難負的新型坦克身上為數不多的閃光點,就此俄羅斯終於拋棄了傳統的B2系列柴油機,俄製坦克柴油機在蹉跎了很多年後,終於進入了1500馬力時代。至於是否採用了綜合液力機械變速箱,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即便用上了,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提升估計還需要使用時間積累,儘管從技術成熟度的角度來看,動力裝置或將成為T-14坦克技術體系中的弱項,但無疑也是其最具發展前途與潛力的一部分。


李三萬的三萬裡


T-14主戰坦克在裝甲、傳感器、炮塔、主動防禦系統上都有創新,其中最顯著的是其採用的無人炮塔。

具體來看,T-14主戰坦克在使用無人炮塔後,除體積較大幅進行了減小,更利於隱身外,其配備的125毫米2A82-1M滑膛炮還將炮管抽氣裝置進行了取消,這也使得該炮在口徑未增加的情況下,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壓,從而帶來更高的殺傷效果。

另外,T-14主戰坦克還配備了改進型的自動裝彈機,使主炮射速達到每分鐘10~12發,其中裝彈機中備彈32發。作為對比,同樣使用自動裝彈機的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其主炮射速也可達到每分鐘12發,自動裝彈機中的備彈則為22發。

在傳感器方面,T-14主戰坦克的一大亮點,則是配備了26.5~40 GHz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據悉,該雷達系統可同時跟蹤多達40個空中或25個地面目標,並對直徑達在0.3米以上的目標都具有偵測能力。在該雷達系統配合Afghanit主動防禦系統的情況下,有俄媒稱,T-14主戰坦克對速度在1700/秒以下的來襲彈都具有攔截能力。不過,該系統能否對坦克頂部區域進行防禦,當前仍然存疑。

M1A2主戰坦克上使用的FBCB2戰術電腦的聯合打擊系統畫面

綜合來看,T-14主戰坦克較早期的三代坦克是擁有不小創新的,俄羅斯也因此稱其為“第四代”主戰坦克,但若和美正在推進中的M1A2 SEP3、德國的豹2A7相較,T-14的優勢也相對有限,畢竟除T-14主戰坦克的通用平臺是全新設計外,在諸如信息化、動力、獵殲系統、主動防禦系統等方面,美德這兩型坦克都可通過模塊化的升級達到與T-14相類似的水平,且要發揮高信息化裝備的全部實力,對整體作戰系統的要求亦非常高,而這方面,美德還領先與俄羅斯。


朱世巍


T-14坦克確確實實脫離了第三代坦克的概念,而且跟我們原來所判斷的第四代坦克只是加大火炮口徑、發動機功率等等的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設計從根本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概念比較新。

首先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武器系統,在炮塔的兩側分別安裝了一門高炮和一門四聯裝的轉管機槍,轉管機槍對付的目標主要是近程的末敏彈、反坦克導彈,形成一個彈幕,和近防系統的功能作用是一樣的,應該是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坦克攔截來襲目標)需要的距離不是特別遠,有個三五百米就足夠了,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對敵方的步兵進行攻擊。另外高炮應該是20毫米或者25毫米口徑的炮。這個應該也是自動炮,但是它主要對付的是空中目標,能夠打到稍遠一些的距離,主要是對付武裝直升機。

這款坦克的火炮還是傳統的125毫米坦克炮,口徑應該不會變大,如果火炮口徑增加的話,整個炮塔的尺寸應該會比現在更大一些。以前有說法認為俄羅斯下一代坦克炮的口徑可能會增加到140毫米,但其實沒有這個必要性,因為現在導彈武器發展太快了,超過坦克炮射程以外可以用導彈來代替,單純增加坦克火炮口徑是沒有意義的。而且現在的主戰坦克重量已經超過五六十噸了,再增加它的主炮口徑的話,重量勢必還得要增加,對機動性的提升是不利的。

T-14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它採用了無人炮塔,而且炮塔的扁平化更加顯著,防護性提高很多。而且扁平化以後,正面面積變小,意味著防護甲板尺寸也變小,坦克主要是正面的裝甲厚度比較厚,重量比較重,減小這個重量之後,我認為這款坦克的重量不會超過45噸,比現有主流第三代坦克輕得多,重量減小之後,單位功率也會增加,動力性也會提高。 這些都是這款坦克主要的創新點,也可以說是主要的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