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保護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

幼兒從一出生就開啟了對新世界的探索模式,等到了兩三歲的年紀,好奇心大漲、語言表達能力漸強的時候,“是什麼”、“為什麼”就變成他們的口頭禪,往往是連珠炮似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弄得很多家長反而措手不及。當自己被問得不耐煩或者答不上來的時候,您是怎麼做的呢?

好好保護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好奇心是成長和進步的源動力之一。沒有好奇心,蘋果砸到牛頓,他最多會來一句“我真倒黴”,沒有好奇心,瓦特看到水開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把水壺提下來。對於孩子而言,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時候,他們往往通過摸東西、咬東西、四處張望來表達自己的好奇心,語言豐富了,“為什麼”就會成為他們表達對這個世界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最常用的方式。成人看來荒誕不經的一問,背後牽連的是孩子思維、想象,家長千萬不要強行制止、敷衍,要認真對待,除了回答,還要反客為主地向孩子提出“為什麼”,一定要抓住這個助力孩子頭腦開發、習慣和性格塑造的大好機會。

好好保護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應對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建議。

(1)孩子問問題對於家長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普及知識、觀念的好機會。家長首先要保持耐心、認真對待,在情緒上要跟孩子在同一個頻道,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多麼不靠譜,都不要強行否定,要積極回應,讓孩子把這份好奇心保持下去。

(2)對於一些“是什麼”的問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如果孩子接觸到一個新的物體,除了告訴物體名字,還要告訴他這個東西的一些基本屬性。然後引導孩子觀察和想象,讓他說出類似特徵的東西還有哪些,它們的不同又有哪些,這樣有利於孩子提升觀察力、延展思維,並學會歸類、意識到物體的共性、個性。

如帶孩子去動物園,當孩子第一次看到金剛鸚鵡,可以從有翅膀、兩條腿、長有喙等鳥類屬性讓孩子先了解鸚鵡所屬大類,再從它的羽毛顏色、會說話等特性去讓孩子發現與其他的鳥類的不同。

(3)對於“為什麼”,先不要直接回答。先反問一下孩子,如孩子問道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這個時候,家長先不要急著回答,鼓勵讓孩子先自己想一個答案。無論孩子答的是“有人把它塗綠了”還是“被風颳”的,家長都要對孩子動腦筋以及豐富的想象力給予肯定。等孩子回答完,再向孩子科普答案。等孩子明白了以後,最好進一步引導孩子讓他想象一下草為什麼是綠的,繼續延伸。

好好保護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4)當孩子問到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怎麼辦?一般有兩類,一類是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如“我是怎麼來的”,對於這類問題,不少家長開玩笑用“撿來的”“充話費送的”來回避,孩子都希望自己被父母看重,這樣回答其實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也並不能解決他的疑惑。針對這類問題,家長可以結合幼兒年齡,用適當的方法科普即可,不用擔心孩子小,談論這些不好,讓孩子意識到這是個普遍的現象,這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第二類是孩子在一些場合提出不太恰當的問題。如在公交車上,孩子看到一個人指著問“這個人怎麼那麼胖呀”“這個叔叔怎麼不遵守交通規則呀”。這兩個是不一樣的,第一個是別人並沒有做錯,孩子在議論別人。對於此,如果引起了對方的尷尬或者不滿,家長可以先向對方表示下歉意,不要去呵斥孩子,悄聲跟跟孩子說晚一會單獨給他解釋。私下除了給他科普外,還要嚴肅地告訴孩子在公眾場合議論別人的相貌是不禮貌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不當的行為會給被人帶來傷害。而對於第二個行為,對方聽到不滿,家長報以微笑即可,不必致歉。也是要私下跟孩子再做解釋。這裡面首先要肯定孩子是對的,然後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先悄悄的跟爸爸媽媽說。

(5)當孩子問到自己不會的問題怎麼辦?如果真的不會,不要因為顧及面子而敷衍迴避,要大方地承認自己也不知道,然後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尋找答案。這會大大激發的孩子的自信心,您完全不用擔心這會影響您在孩子心目中無所不能的權威形象,在孩子眼中,一個不太完美,但是願意全心愛他和他一起探索未知的爸爸媽媽更加有魅力。

好好保護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一個“為什麼”有這麼複雜嗎?育兒無小事,父母是這個世上最難得職業,我們看似可有可無的東西,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全世界。

如果上面這些您覺得太複雜,完全沒必要,也請您務必認真解答孩子的疑惑,您的一個正確回答就可以避免十個錯誤答案在孩子腦海裡生根。如果實在答不上來,那就買本《十萬個為什麼》或者《百科全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