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保护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启了对新世界的探索模式,等到了两三岁的年纪,好奇心大涨、语言表达能力渐强的时候,“是什么”、“为什么”就变成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连珠炮似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弄得很多家长反而措手不及。当自己被问得不耐烦或者答不上来的时候,您是怎么做的呢?

好好保护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好奇心是成长和进步的源动力之一。没有好奇心,苹果砸到牛顿,他最多会来一句“我真倒霉”,没有好奇心,瓦特看到水开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把水壶提下来。对于孩子而言,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时候,他们往往通过摸东西、咬东西、四处张望来表达自己的好奇心,语言丰富了,“为什么”就会成为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常用的方式。成人看来荒诞不经的一问,背后牵连的是孩子思维、想象,家长千万不要强行制止、敷衍,要认真对待,除了回答,还要反客为主地向孩子提出“为什么”,一定要抓住这个助力孩子头脑开发、习惯和性格塑造的大好机会。

好好保护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应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建议。

(1)孩子问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普及知识、观念的好机会。家长首先要保持耐心、认真对待,在情绪上要跟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不靠谱,都不要强行否定,要积极回应,让孩子把这份好奇心保持下去。

(2)对于一些“是什么”的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接触到一个新的物体,除了告诉物体名字,还要告诉他这个东西的一些基本属性。然后引导孩子观察和想象,让他说出类似特征的东西还有哪些,它们的不同又有哪些,这样有利于孩子提升观察力、延展思维,并学会归类、意识到物体的共性、个性。

如带孩子去动物园,当孩子第一次看到金刚鹦鹉,可以从有翅膀、两条腿、长有喙等鸟类属性让孩子先了解鹦鹉所属大类,再从它的羽毛颜色、会说话等特性去让孩子发现与其他的鸟类的不同。

(3)对于“为什么”,先不要直接回答。先反问一下孩子,如孩子问道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这个时候,家长先不要急着回答,鼓励让孩子先自己想一个答案。无论孩子答的是“有人把它涂绿了”还是“被风刮”的,家长都要对孩子动脑筋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等孩子回答完,再向孩子科普答案。等孩子明白了以后,最好进一步引导孩子让他想象一下草为什么是绿的,继续延伸。

好好保护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4)当孩子问到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怎么办?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如“我是怎么来的”,对于这类问题,不少家长开玩笑用“捡来的”“充话费送的”来回避,孩子都希望自己被父母看重,这样回答其实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也并不能解决他的疑惑。针对这类问题,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用适当的方法科普即可,不用担心孩子小,谈论这些不好,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第二类是孩子在一些场合提出不太恰当的问题。如在公交车上,孩子看到一个人指着问“这个人怎么那么胖呀”“这个叔叔怎么不遵守交通规则呀”。这两个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别人并没有做错,孩子在议论别人。对于此,如果引起了对方的尴尬或者不满,家长可以先向对方表示下歉意,不要去呵斥孩子,悄声跟跟孩子说晚一会单独给他解释。私下除了给他科普外,还要严肃地告诉孩子在公众场合议论别人的相貌是不礼貌的行为,让孩子意识到不当的行为会给被人带来伤害。而对于第二个行为,对方听到不满,家长报以微笑即可,不必致歉。也是要私下跟孩子再做解释。这里面首先要肯定孩子是对的,然后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先悄悄的跟爸爸妈妈说。

(5)当孩子问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如果真的不会,不要因为顾及面子而敷衍回避,要大方地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然后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寻找答案。这会大大激发的孩子的自信心,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会影响您在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权威形象,在孩子眼中,一个不太完美,但是愿意全心爱他和他一起探索未知的爸爸妈妈更加有魅力。

好好保护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为什么”有这么复杂吗?育儿无小事,父母是这个世上最难得职业,我们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全世界。

如果上面这些您觉得太复杂,完全没必要,也请您务必认真解答孩子的疑惑,您的一个正确回答就可以避免十个错误答案在孩子脑海里生根。如果实在答不上来,那就买本《十万个为什么》或者《百科全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