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回娘家,高興的父親殺雞給家人吃,還有一種農活是鋸葫蘆


勤快,終究會給百姓帶來幸福,百姓也因為這份勤快日子才會越來越好。天氣慢慢的涼了起來,大姑姐和二姐趁著週末帶著孩子回孃家“坐坐”。

農家大抵都是如此吧,嫁出去的姑娘再回了孃家,父母都是待客一樣,親情在這裡,可父母還是把大姑姐當客人對待。這不父親忙著把家裡的雞逮住等下燉雞肉給家人吃。

看著自己的姥爺在忙活,小孩儘管挺害怕,但還是忍不住好奇心,躲的遠遠的也要伸長了脖子看熱鬧。

“打我記事以來,咱爸就這麼勤快”,老公經常向我這樣說道。

把雞清理乾淨,父親的工作終於幹完了,接下來就是母親動手了,在我們家就是這樣分工還是很明確的。

母親把雞肉下到鍋裡開始吵,農家有電磁爐,可母親還是習慣用家裡的柴火鍋,她總說這樣炒出的菜會更香。

眼看著菜就要出鍋了,幾個孩子也玩的正起勁。不覺間自己都已到而立之年,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時代真的是特別的開心,估計只有那個時候才是最快樂的。

這個時候幾個孩子才敢往前靠一靠,看著父親殺雞,孩子們雖然現在趕到害怕,可吃起來卻比誰吃的都歡。看到姥爺在忙活,孩子們又忙著湊過來。

在農家院裡還有一種活叫“鋸葫蘆”,農家人永遠閒不住,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活需要去完成,把葫蘆鋸開,一半一半的葫蘆在農家可以用來盛放東西。

父親正在忙碌的鋸開每一個葫蘆,這些半個的葫蘆等下要放在一些地方“捂一捂”,這樣才會很好的講葫蘆處理乾淨。

看著這一半一半的葫蘆還是很有感覺的,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葫蘆瓢子呢?

以前的時候鋸開的葫蘆會用作撐水的瓢子,現在大多都是盛放點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