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之劍高懸,「老虎、蒼蠅」必亡

9月3日 人民日報9月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條例》修訂背後的全面從嚴治黨故事系列報道《生活紀律:“家風建設”首次寫進》,舉了浙江省建德市原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主任程茂紅的案例。程茂紅在懺悔錄中寫道,“由於我思想上的齷齪,道德上的敗壞,認為這輩子權有過一點了,錢也貪過了,色還沒有貪過,到了這把年紀再不貪就沒有機會了。”

程茂紅落馬之前,自知離退休時間不遠,退休則意味著無權,無權也就無法進行權色交易和權錢交易,於是他開始了最後的瘋狂。除了權色交易、錢色交易外,他還把一家人都帶上了歪路。多行不義必自斃,去年1月,程茂紅被“雙開”。篤信鬼神的程茂紅最終沒有逃過法律的制裁,去年9月,他因犯受賄罪、貪汙罪、高利轉貸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並處罰金350萬元,追繳違法所得。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向縱深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對於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越挖越深、越查越細。當前反腐倡廉建設也面臨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的腐敗做法令人防不勝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腐敗案在客觀上確實存在一定監管難度,因為監督體制機制存在的一些漏洞,為這些惹人厭的“蒼蠅、老虎”提供了滋生的溫床。然而,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積小惡成大惡,最終必然自食惡果。各地紀委用從嚴查處、通報曝光的實際舉措,再一次宣告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老虎”露頭就要打、“蒼蠅”亂飛也要拍的鮮明態度。

反腐敗鬥爭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的,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設也會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筆者認為,相關部門的監督與懲治兩手都要硬。監督需要擦亮眼睛、發現問題的本領,通過監督找準病灶,執紀問責、充分調動人民群眾開展監督的主動性、積極性,與紀委的監督形成強大合力。調查處置絕不手軟,通報曝光絕不護短,讓鋌而走險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讓蠢蠢欲動者望而卻步。同時,紀檢監察機關也需要常想一想哪些幹部群體容易犯錯、哪些貪腐問題較為普遍,圍繞這些進行重點監督和治理,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當私慾膨脹,背棄職業操守時,請想一想,隨著我國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持續深入,紀法尺度越來越明晰,哪怕再細小、再“隱蔽”的貪腐行為也是無處遁形的。只有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自身警省能力,堅持把好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杜絕任何形式的腐敗做法才是明智之舉。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是堅定的,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堅信有黨的正確領導,認準監察體制改革誓必進行到底,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必將到來!(玫瑰玫瑰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