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四股或迎騰飛契機

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可治療超級細菌

據報道,對抗“超級細菌”有了更有效的抗生素。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賀耘教授團隊實現了世界上首次對阿波黴素三種化合物的全合成,該成果論文《天然產物阿波黴素的全合成以及對臨床菌株的抗菌活性研究》於4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雜誌子刊)上發表。新的阿波黴素不僅能殺死這些細菌,相比其他抗生素用量還低幾百倍。相關公司有華森製藥、智飛生物。

||##PG##||

智飛生物(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智飛生物:三聯苗+HPV疫苗放量,業績超高速增長智飛生物 300122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分析師:朱國廣,陳鐵林 撰寫日期:2018-08-15

業績總結: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365.4%;實現歸母淨利潤6.8億元,同比增長297.2%;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8億元,同比增長306.9%。

三聯苗+HPV疫苗放量,業績延續超高速增長態勢。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65.4%和297.2%。分產品線看:1)自產二類苗:實現收入5.6億元,同比增長35.7%,主要由公司獨 家產品三聯苗貢獻,2018年上半年批簽發279.6萬支,預計實現銷售220-230萬支。我們認為三聯苗峰值銷售可達800-1000萬支(滲透率10%-15%),當前仍有較大空間,即2018-2020年有望保持放量態勢。2)代理二類苗:實現收入14.7億元,毛利率45%,其中核心品種為四價HPV疫苗,上半年批簽發262.5萬支,預計實現銷售180萬支左右,考慮到下半年四價HPV疫苗進一步供貨和九價HPV疫苗陸續在5個省市中標,我們預計全年有望實現近600萬銷量。分利潤結構看:負責自產二類苗的全資子公司北京智飛綠竹上半年實現收入5.6億元,淨利潤2.5億元,淨利潤率45.1%,扣除北京智飛綠竹後,相當於非自產二類苗貢獻收入15.1億元,貢獻歸母淨利潤4.3億元,淨利潤率約28%,盈利能力超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隨著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盈利能力或有進一步提升趨勢。

公司擁有診斷+預防+治療的結核病全產品線,市場空間在30-50億元量級。據公司公告,我國約有5.5億人感染了結核菌,結核菌潛伏感染是結核病患者主要來源之一。公司擁有結核病防治全產品線:診斷用新型EC診斷試劑、預防用有納入優先審評的注射用母牛分歧桿菌(結核感染人群用)、治療用有已經上市的微卡產品。結核疫苗,主要預防結核桿菌潛伏感染人群(LTBI,診斷標準為PPD陽性和EC診斷陽性)發生結核病。目前我國結核菌的帶菌人群約2.5億人,在消滅結核戰略下,結核篩查有望成為學生入學體檢必查項目,目前每年初高中和大學入學量在2000萬左右,另外體檢人群超過1億人,假設其中1000萬篩查,合計3000萬人。假設檢測費用50元/人次,對應檢測市場空間15億元;考慮到帶菌比例為20%,即600萬人,假設20%接種率,對應120萬人,接種程序為6針/人份,我們估計每人份2000-3000元,對應疫苗接種預防市場空間為24-36億元,檢測+預防合計市場空間30-50億元。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106%,EPS分別為1.03元、1.70元和2.35元,對應當前估值分別為40倍、24倍和18倍。公司業績未來三年將呈爆發增長態勢,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AC-Hib疫苗和HPV疫苗推廣及銷售不及預期的風險;五價輪狀疫苗銷售不及預期的風險;默沙東疫苗供應不足導致缺貨的風險;代理或自產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風險;行業出現黑天鵝事件的風險;行業政策及管理機制或發生變化的風險。

||##PG##||

上海醫藥(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上海醫藥2018年中報點評:工業提速,商業企穩向好上海醫藥 601607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林小偉,梁東旭 撰寫日期:2018-09-05

重點產品聚焦策略推動工業提速。公司18H1實現工業收入96.3億元,同比+28.3%,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提升11.3pp,工業加速增長主要是公司將營銷資源聚焦投放於重點品種,其中60個重點品種H1收入為51.6億元,同比+30.2%;此外羥氯喹片(紛樂)和度洛西汀腸溶片/膠囊(奧思平)藉助加強學術推廣實現較快增長,增速超過原研,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自研+併購推動研發順利前行。公司18H1研發費用投入4.8億元,同比+28.3%,與工業收入增速相當。公司借收購組建了美國上藥費城實驗室並啟動美國聖地亞哥研發中心等項目推動高端創新制劑、生物藥尤其是腫瘤創新藥的研發佈局。成果方面,18H1公司獲得6個創新藥臨床批件,聚焦腫瘤線;一致性評價已有鹽酸氟西汀和卡託普利片兩個品種通過,還有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6個完成評價並申報至國家局。研發投入加大顯示公司工業板塊未來有望向優質製藥龍頭邁進。

分銷轉型中,零售穩增長。公司18H1實現分銷收入662.5億元,同比+13.2%;毛利率為6.7%,同比+0.6pp。分銷業務繼續加快併購,雖調撥以及康德樂業務下滑對分銷板塊略有拖累,但毛利率隨業務結構優化呈現提升。18H1零售收入31.3億元,同比+15.5%;期末直營門店1324家,同比+10.3%。零售穩健增長,在處方外流方面亮點突出。

工業提速,研發加碼,商業企穩向好,維持“買入”評級

考慮聯營企業增長低於預期,略下調公司18-20年EPS為1.40/1.60/1.83元(原為1.43/1.63/1.88元),現價對應PE為15x/13x/12x。公司工業提速,研發加碼,商業企穩向好,估值低,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營銷改革進度低於預期,一致性評價進度低於預期。

||##PG##||

魯抗醫藥(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魯抗醫藥:業績高速增長,獸藥原料藥供不應求推動漲價魯抗醫藥 600789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分析師:朱國廣,周平 撰寫日期:2018-08-27

業績總結:2018H1實現收入15.8億(+24%)、歸母淨利潤1.2億(+28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1億(+310%);2018Q2單季度實現收入7.0億(+9%)、歸母淨利潤3230萬(+71%)、扣非後歸母淨利潤3025萬(+116%)。

業績持續高增長,獸藥提價增厚業績。總體來看,公司業績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分子公司來看,以獸藥為主的全資子公司魯抗舍裡樂實現收入4.9億(+42%)和淨利潤2700萬(+130%),主要是因為泰樂菌素系列獸藥原料藥價格上漲所致帶來收入和盈利能力雙雙提升。以人用和獸用原料藥為主的全資子公司魯抗生物製造實現收入2.8億(+81%)和淨利潤6200萬(大幅度扭虧為盈),估計是因為獸藥原料藥提價+人用原料藥生產效率提升。以人用製劑為主的控股子公司魯抗賽特實現收入1.4億(+41%)和淨利潤1807萬(+42%)。這三家子公司合計貢獻淨利潤接近1億,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獸藥原料藥提價,人用製劑生產效率改善導致成本大幅度降低。

環保核查推動核心獸用原料藥提價,泰瑞搬遷導致泰樂菌素系列嚴重供不應求。國內泰樂菌素系列原料藥主要供應商包括寧夏泰瑞、魯抗醫藥、齊魯製藥,合計市佔率超過90%。泰樂菌素原料藥每年需求量約6000噸,其中泰瑞市佔率超過63%。泰瑞生產工藝由於“異味擾民”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於6月份發佈公共稱擬進行搬遷,之後由於擅自恢復生產,寧夏泰瑞及企業負責人在8月份接受政府調查。由於泰瑞停產搬遷,泰樂菌素原料藥的年供應量從原來的8000噸降到3500噸左右,而且泰瑞搬遷時間長,估計未來2年泰樂菌素都將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狀態。泰樂菌素報價從6月初的318元上漲到近期的390元,衍生品替米考星從456元上漲到513元左右,漲幅分別為23%和13%。在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價格很可能持續上漲。

經營效率持續改善,業績大幅度改善。2015年以來,公司大力推進內部資源整合和產品結構調整。在生產端,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實行陽光采購降低物資採購成本,生產成本顯著降低,綜合毛利率持續提升。在銷售端,加大戰略品種開拓力度,泰樂菌素等獸藥積極開拓大客戶,抗生素製劑走向國際市場,產品結構明顯改善。2015年實現扭虧,16-17年淨利潤保持快速增長,18年新產能+提價仍將維持高速增長。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0.47元、0.58元、0.73元,對應PE分別為28倍、22倍、18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獸藥產品降價的風險;產能釋放進度或低於預期的風險。

||##PG##||

浙江醫藥(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浙江醫藥:維生素業績大增,研發創新繼續推進浙江醫藥 600216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池陳森,江琦 撰寫日期:2018-08-23

事件:公司發佈2018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33.93億元,同比增長36.51%,實現歸母淨利潤4.69億元,同比增長419.86%。

上半年VA、VE價格處於高位,帶動業績高增長。一季度VA、VE價格在高位,銷量較好,帶來業績爆發。二季度,VA、VE價格從5月份開始呈下降趨勢,VE迅速跌到低位(目前39元/kg),VA依舊維持較高的價格(目前390元/kg);二季度平均價格高,但是由於有價格下降預期,客戶拿貨積極性低,導致發貨量下降,同時由於產量不足公司生產成本上升,因此二季度盈利表現較差。目前VE價格已跌到低位,銷量恢復正常;VA價格仍舊較高,但客戶庫存量緊張,銷量有所恢復。預計下半年盈利將較二季度有所改善。

由於低開轉高開影響,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同比增加119.79%,可比口徑同比增加11.63%。上半年,公司增加製劑銷售人員,拓展了國內製劑營銷網絡,米格列醇等重點推廣產品取得高速增長。特色原料藥鹽酸萬古黴素由於2017年11月FDA警告信解除,銷量大幅增長,萬古黴素系列產品上半年實現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108.79%。

子公司投產和資產減值影響業績。特色原料藥子公司昌海製藥產品米諾環素、替加環素、達託黴素等開始銷售,導致折舊增加,上半年虧損5025萬元。我們預計隨著公司特色原料藥產品註冊工作推進,2019年昌海製藥有望大幅減虧。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6301萬元,主要由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研發創新繼續推進。上半年研發費用支出1.25億元,同比增長20.5%。蘋果酸奈諾沙星注射液完成臨床數據核查,等待現場核查。出口製劑項目注射用鹽酸萬古黴素接受FDA的批准前現場檢查,收到FDA完整回覆函後,公司於2018年7月向FDA提交了整改回復報告。抗腫瘤藥物抗HER2-ADC、XCCS605B一期臨床研究繼續推進。

製劑產品線來看,公司已經在高端抗生素領域形成強大產品組合,並形成500多人的推廣隊伍,具備很強競爭力。創新藥奈諾沙星、左氧氟沙星、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加上2018年有望獲批的莫西沙星、達託黴素和利奈唑胺,擬報生產的卡泊芬淨;公司高端抗生素領域產品組合競爭力十分強大。此外,在糖尿病領域,公司有米格列醇和西格列汀兩大重磅產品。米格列醇2017年新進入醫保目錄,且2017年終端銷售預計已過億,進入快速放量期。西格列汀是全球首個上市的DPP-4抑制劑,全球年銷售額超40億美元,目前公司申報進度領先,有望取得首仿或二仿。

高端製劑出口和創新藥平臺等待重磅產品落地。公司擁有稀缺的美國短缺藥製劑出口平臺,首個品種萬古黴素等待FDA審批結論。公司的“無菌噴霧乾燥”技術平臺全球領先,一系列產品有望以505(b)(2)方式切入美國市場,未來每年有望申報1-2個品種。前兩個產品萬古黴素及達託黴素注射劑若順利獲批,峰值有望貢獻0.9億美元利潤。全球首個無氟喹諾酮奈諾沙星已上市膠囊劑型,針劑有望2018年底獲批,潛力市場空間超20億。奈諾沙星相較現在主流的含氟喹諾酮具有明顯優勢,公司抗生素領域銷售能力突出,奈諾沙星有望較快放量。

盈利預測與估值:由於維生素A、E等重要產品價格下跌,我們下調公司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為66.90、76.77和89.69億元,同比增長17.53%、14.75%和16.83%;歸母淨利潤為7.02、8.78和10.97億元,同比增長177.29%、25.08%和24.93%。當前股價對應18年PE為16倍。長期以來公司的醫藥板塊被忽視,2018年開始醫藥研發進入兌現期,扣除研發公司製劑板塊有3億以上利潤,公司價值被低估。考慮公司未來有高端製劑出口和創新藥等潛在爆發點,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維生素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製劑出口產品獲批不達預期的風險、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創新藥推廣不達預期的風險

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四股或迎騰飛契機

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四股或迎騰飛契機

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四股或迎騰飛契機

我國首次合成阿波黴素 四股或迎騰飛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