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將建「四橫六縱」路網 分批實施貫通主幹路

“即墨御園小區同壹品華庭之間有條東西路,數年來交通狀況一直很差,因該路段周圍居民小區較多,且緊靠德馨小學和二十八中,上、放學時間交通特別擁堵。”2017年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中,即墨區居民對御園小區附近街道建設提出了意見。針對市民提出的道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即墨區委、區政府舉一反三,採取疏老路、通支路、建新路、規範停車、建立大交通體系等多項舉措,加強道路施工建設,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分批實施貫通主幹路網工程

由於歷史原因,即墨城區斷頭路、丁字路比較多,對交通通暢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和大交通體系建設的啟動,即墨分批實施貫通主幹路網工程。按照《青島市即墨區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要求,2018年啟動長江一路貫通、嵩山一路南通、遼河一路西通等6項共5.6公里道路工程;2019至2020年隨城中村改造實施中山街東通、泰山一路北通等12項共20公里道路工程,逐步消除斷頭路,較快路網融通。

開展道路大中修及綜合改造

在對道路加強養護修補的同時,即墨區根據道路使用年限和檢測數據,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有序開展道路大中修及綜合改造,2018年實施天山一路綜合整治(長江二路至墨水河橋)工程、湘江三路大修(嵩山二路至嵩山三路)工程等12項共21.5公里道路工程;2019至2020年實施華山三路(青威路至藍鰲路)大修工程、嵩山二路(青威路至藍鰲路)大修工程等9項共16公里道路工程。

完善支路網暢通道路“微循環”

作為老城區,即墨區很多主幹道路寬度不夠,通行能力有限,為此,即墨區把眼光放到支路,通過完善支路網建設,暢通道路“微循環”,加大通行量,增強城市疏解能力。從2018年開始,對未列入改造計劃的城中村道路分兩年進行整修,取消現狀路障,提高支路通行能力。同時加大支路建設力度,增加支路網密度,2018年實施湘江三路北路(嵩山二路至德馨東路)等支路建設。其中湘江三路北路是市民在2017年市政府部門“三民”活動中提出建議修通的道路,該道路長350米、道路紅線18米,前期因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直未進行整修,經調整,該路段已作為2018年基本建設類政府投資項目於8月初開工建設,將於10月底完工通車。

推動“四橫六縱”快速路網建設

從2017年開始,即墨區成立專門組織,開展“1+7”綜合交通規劃體系編制,構建立體交通、打造暢通即墨。其中積極推動的“四橫六縱”即墨快速路網體系建設尤其引人注目。“四橫”包括田新公路、藍王路、機場北快速路、機場南快速路;“六縱”包括藍谷快速路、G204複線、天山一路、天山三路、移趙公路、三城路,總長度420公里。形成西通機場、東連藍谷、南接青島、北達平度萊西,覆蓋全域功能組團及鎮街的快速路網格局,全部建成後將實現區內30分鐘、周邊城市組團45分鐘、青島市域內60分鐘可達的目標,實現全域交通區位均質化統籌發展。

銜接公共交通創建慢行之城

按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開展慢行系統規劃建設,構築交通與休憩功能相結合、與城市用地佈局相適應、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的安全、高效、便捷、舒適的高品質慢行交通系統,創建慢行之城。結合墨水河龍泉河綜合整治、環秀湖公園建設,2017年至2018年建成慢行道61公里。同時,在今後幾年隨道路建設同步配套慢行道。規劃建設7座過街通道,其中2018年建設煙青路市醫院路口、鶴山路服裝市場2座天橋;2019年至2020年結合地鐵7號線及青威路高架橋工程進度,建設煙青路與藍鰲路路口等5處過街通道。(來源:青島早報 首席記者 於順 通訊員 劉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