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多年英語還是聽不懂,這篇文章告訴你原因!建議收藏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英語,可是聽力使大部分人頭痛,而且很難解決。

以下這些問題,相信大家在聽英語的時候,大部分都遇到過:

1聽說英語環境很重要,於是我就每天都放著CCTV-9的英語新聞作為背景,可是已經放了半年了,除了幾個熟悉的開場詞,我幾乎還是沒有任何進步

2 我每次聽聽力都很認真的,但是聽一段話的時候只能記住開頭和末尾的幾個單詞,有時候一個單詞也不能複述出來

3 在聽一段話的時候,我每個單詞都能聽懂,可是整個句子的意思就是不能明白,反應不出來大意

4 我聽的時候的確聽懂了,可是整段話聽完之後,我怎麼想也回憶不起來聽到的內容

5我聽的時候,到某一個詞沒聽懂,思考了一下詞的意思,結果下面一段話就跳過了,每次都這樣很令人苦惱

6 我自認為是有一些聽力水平的,也訓練過很長時間,但是每天聽新聞還是都有聽不懂的,我感覺自己跳進了大坑

7 我反覆聽一段話,怎麼也聽不懂,於是我去看了原文,感覺真的好簡單,一讀就懂,我覺得真的很無奈

8 在聽力考試中,我要把聽的內容記錄下來,可是每次聽了一些,就沒法記錄,如果堅持記錄的話,下面的內容就沒精力聽了,感覺怎麼做不到一邊聽一邊記,實在是太快了

9 我的聽力水平還是不錯的,可是在聽力過程中有些地方怎麼也聽不懂,於是去看了原文,發現原文也看不懂,感覺自己很受挫

學了多年英語還是聽不懂,這篇文章告訴你原因!建議收藏

說中了嗎?說中了是因為我跟大家一樣遇到過。接下來針對這些症狀,逐步分析原因,再給出解決方案。

1聽說英語環境很重要,於是我就每天都放著CCTV-9的英語新聞作為背景,可是已經放了半年了,除了幾個熟悉的開場詞,我幾乎還是沒有任何進步

對聽力還沒產生敏感度就開始泛聽,這種泛聽幾乎是無效的。那麼什麼是對聽力沒產生相應的敏感度呢?筆者試圖描述下這種感覺,打比方說母語的話,聽到某個詞會在大腦中激起一個反饋。比如,你在公共場合聽到“性交”這個詞,會自然而然的感覺尷尬,特別是有陌生異性在場的時候;而你跟朋友聊天打遊戲,用英語脫口而出fuck,shit之類,則根本不覺得臉紅。此種情況下,外語單詞的在大腦中的鏈接並未形成,所以不會形成瞬間反應。簡單說,就是鏈接沒有搭建起來,這種情況下即使閱讀水平高,這些詞你也似乎都認識,聽力水平也高不起來。

2 我每次聽聽力都很認真的,但是聽一段話的時候只能記住開頭和末尾的幾個單詞,有時候一個單詞也不能複述出來

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就是聽力練習做的太少了,還是根據自己的本能在做聽力訓練,沒有達到精通的程度。在口譯行業有個說法就是,練習到了一定的磁帶小時(tape-hours)很多東西自然而然就聽懂了。

以下來自張載梁先生的《同聲傳譯的培訓》:要培養一個合格的同聲傳譯譯員,必須在語言研究室中進行大量的同聲傳譯練習。這同訓練飛行員有其相似之處。衡量飛行員駕駛技術的標準之一是他的飛行小時,衡量同聲傳譯譯員技巧的標準直譯,我們叫做“磁帶小時”,即他在語言實驗室中做過多少錄音磁帶。從我們的初步經驗來看,訓練一個合格的同聲傳譯譯員一般需要1,000到1,200小時的訓練時間。

但是,大部分人由於剛開始聽聽力遇到了障礙,又沒有人給予指導,不知道採取合適的方法,就直接放棄了,所以自然無法積累到足夠量的磁帶小時。根據本人的經驗,如果要想初步打通聽力障礙,500個磁帶小時是最基本的練習量,雖然不足以做同傳,但是也可以在聽力上暢通無阻了。

3 在聽一段話的時候,我每個單詞都能聽懂,可是整個句子的意思就是不能明白,反應不出來大意

對比下自己的母語漢語,你有每個單詞都能聽懂,合起來卻聽不懂句子的意思這種情況嗎?幾乎沒有這種現象。我們在聽母語時,沒有人會認認真真地將每個詞都放在腦子裡,甚至一心二用,卻也不耽誤我們理解意思。所以,你認為需要每個英語單詞都懂,其實沒有那個必要,而且如果真的每個單詞都懂,整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可以知道的,你認為這種懂,其次未必真的懂,有的是句子結構你沒理清,有的是單詞生僻含義沒搞懂,有的是習慣性用法你不知道,所以不要那麼自信地認為自己都聽懂了卻沒辦法明白整句話的意思。那麼如何驗證你是真聽懂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能準確地講出大意,甚至細節。而能說出來的人,未必每個詞都懂,但是還是領會了精髓。

4 我聽的時候的確聽懂了,可是整段話聽完之後,我怎麼想也回憶不起來聽到的內容

這種症狀很明顯你沒有聽懂,而且你對英語的敏感度也不夠高。如果你真的聽懂了,剛剛過去的一句話,你至少能說出個大概,但實際情況是你只是聽懂了一個意群,抓住了一個核心,而轉頭你就忘記了,說明聽到的也很有限甚至不能構成一句話說出來,這就是假性聽懂。解決方案是,再重新放一遍,看是不是真的聽懂了,而且要加強練習,增加對語言的敏感度。

5我聽的時候,到某一個詞沒聽懂,思考了一下詞的意思,結果下面一段話就跳過了,每次都這樣很令人苦惱

這種情況可能跟一個人的個性有關,那就是完美主義。其實聽外語根本不需要你每個詞都聽的清清楚楚,才知道這段話在講什麼,之所以我們強迫自己把每個詞都聽懂,可能很多人誤以為漢語就是這樣,而其實即使你聽你的母語漢語的時候,你也並沒有把每個詞聽完全聽的明明白白才知道這段話要表達什麼內容。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聽力的初級階段,當然要先把每個詞都聽懂,一個詞都不可略過,就跟我們讀書一樣,先要把厚書讀薄,才能隨後把薄書讀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能掌握大意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細節隨後再說。

6 我自認為是有一些聽力水平的,也訓練過很長時間,但是每天聽新聞還是都有聽不懂的,我感覺自己跳進了大坑

聽力練習到了後面,就不是聽力水平的問題了,而是背景知識、詞彙水平、固有視野、情緒機制等別的問題。而新聞聽力的特點是,每天都有新詞彙,每天都有你不認識的詞,這一點都不奇怪,每年新出的網絡用語五花八門,別說你一個外國人了,連本國人都不一定能完全搞懂,你要做的是,抓住大部分能聽懂的,放棄那些少量不懂的,過後再去查詢,這樣你既能掌握內容,又可以學習到新鮮詞彙。

7 我反覆聽一段話,怎麼也聽不懂,於是我去看了原文,感覺真的好簡單,一讀就懂,我覺得真的很無奈

這說明你的聽力還沒有過關,閱讀已經過關。其實在英語學習中,每個人在各個方面的水平並不是均衡的,有的人擅長閱讀,考試中閱讀一般佔比高,就比較有勝算;有的人擅長詞彙,專門花了大量的時間被單詞,很長很偏的詞彙也能一口說出;有的人語法學的好,句子結構分析的好,長難句就得心應手,理解起來快。但是,大部分外語學習者的短板就是聽力,這是因為聽力的學習不想別的,可以只面對書本就學好,可以說聽力完全是另外一個系統的,採用的方法也跟別的方面大相徑庭,對此我們只有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8 在聽力考試中,我要把聽的內容記錄下來,可是每次聽了一些,就沒法記錄,如果堅持記錄的話,下面的內容就沒精力聽了,感覺怎麼做不到一邊聽一邊記,實在是太快了

這種磕磕絆絆,初次進行聽力記錄的人一定不陌生,那是因為精力分配模式不熟練造成的,剛開始就只能有精力去聽,自然也沒有辦法進行記錄,要達到一邊聽一邊記,只有在聽力水平非常高,能夠輕鬆抓住核心意思之後,才能寥寥幾筆將之記錄下來。其實聽力水平很高的人也是如此,大部分的精力還是分配在聽上面,記錄的很簡單,因為如果你聽懂了,一點稍微的提示就會想起來剛才聽了什麼,而如果對記錄分配的精力多了,則就沒辦法好好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9 我的聽力水平還是不錯的,可是在聽力過程中有些地方怎麼也聽不懂,於是去看了原文,發現原文也看不懂,感覺自己很受挫

其實,在實際聽力過程中,能夠聽懂的肯定能看懂,如果不能看懂的,那肯定聽不懂。語言學習中,聽力是高於閱讀。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在我國有些老人是文盲,這些文盲能夠通過語言跟人溝通,但是他們卻不識字,不會閱讀。如果你看不懂,那肯定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聽力水平能解決的了,可能是單詞、對句子的理解等方面出現問題,需要你去補課了。

最後,總結一下,聽力這個東西,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但是隻要堅持不斷地進行練習,達到一定量的tape-hours,自然就能聽懂各種複雜的內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