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牛頓晚年不信科學信神學了?

寒風


牛頓並不是晚年才信神學,而是從小就是這樣,牛頓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從小就是個忠實的基督教信徒,牛頓一直認為上帝是真實存在的。他的一系列研究也並不是因為他喜歡科學,而是他想通過這些來研究神學,他想證明神的存在,物理上的發現只是順帶著的,並不是他的主要目標。

在牛頓生活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在研究神學,那個年代基督教的影響力大到不可思議。各個大學最著名最受歡迎的也是神學專業,包括牛頓畢業的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牛頓當年在這裡學習的也正是神學專業。

牛頓一生的著作中有超過80%都是關於神學的,剩下的小部分才是關於其他的。他之所以學神學專業,也是因為他堅定的相信上帝是真的存在的,牛頓所做的所有物理研究,都是未來證明這一點,他想證明上帝是存在的。

牛頓年輕時候的筆記上也經常提到這些,比如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個世界之所以這麼絢爛多彩,是因為這是萬能的上帝的旨意。

我從這個神奇的宇宙中看出來神的存在。

以上這些都是牛頓年輕時的筆記中所寫,所以說牛頓的一生都是個有神論者,是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只不過我國提倡無神論的,主流的媒體上都在刻意的迴避牛頓的這些經歷,所以很多人不清楚而已。


漂浮菌


答/艾慄斯

首先要更正問題的兩個bug:

第一、牛頓不是從晚年開始,而是一直、一生都信仰神學,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宗教狂人;

牛頓擁有超過30本的聖經。他堅信上帝的存在,相信聖經裡提到的這個世界有結束的一天,即基督耶穌要來審判的時候。但是聖經沒有說明具體的日期,於是牛頓將聖經作為研究領域的一部分,對但以理書與啟示錄進行反覆的計算,在耶路撒冷圖書館遺留的一份牛頓手稿中,人們發現他甚至根據聖經計算出了世界末日的大限:2060年。

作為天才,牛頓發明了數學的新分支—微積分;揭示了光的組成原理,宇宙的三大運動定理,但這些都在他三十歲之前,只佔他人生的很少一部分。牛頓大部分的人生裡,準確地說有差不多二十年,只專心做一件事情:鍊金。

在牛頓成為劍橋大學教授(非常年輕,也就是三十歲剛出點頭)的那一年,他買了兩個熔爐,一堆化學品,一堆奇怪的書——艾薩克.牛頓變成了一個鍊金術士。牛頓對宗教一直很痴迷,反映在其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鍊金術和占卜星中。在鍊金期間他關於光的組成論文收到了另一位學者胡克的公開質疑,這對於敏感的牛頓來說實在難以忍受,他甚至宣佈不再發表論文,取而代之在劍橋的實驗室裡與世隔絕,完全投身於鍊金術中去

這樣瘋狂的實驗持續了20年!不同於早期在物理和數學上的豐收,在鍊金場上的牛頓可以說是一無所獲——除了收穫一副衰弱的神經。有段時間牛頓的神經甚至有點兒異常,他用顫抖的筆記寫信給朋友,因為並沒有發生的對牛頓的迫害(牛頓腦中的臆想)指責謾罵他們。

後來牛頓自己也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於是搬去倫敦並被委任為造幣廠廠長,開始涉足金融業。這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主要負責發行新貨幣和打擊假幣。在他任職期間,大約有二十幾個造假幣者被處決。牛頓成了國會議員,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被封為爵士。他開始戴浮誇的假髮、請人給自己繪製了十四幅畫像,沉浸在自己這個偉人的角色中,直到84歲去世被葬於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這裡面葬著的一般都是國王級別的人物,牛頓是英國的國寶)。


所以,牛頓是一生信奉神學,只不過人生不同階段側重點不一樣:年輕時期搞科研、中年時期開始鍊金、老年時期搞金融,並不是老年時期才信的神學。


第二、牛頓並沒有不信科學改信神學,(有人說牛頓是在科學中找不到答案轉而信上帝,這是一種誤解),牛頓爵士是
貫徹始終地既信科學又信神學。

因為在那個時代,科學和神學本就一體啊。

西方的大學,如今天的耶魯、牛津,正是源自中世紀的歐洲教會。

羅馬帝國走向滅亡,也一併帶走了希臘羅馬時期的那種教育機構,中世紀的漫漫黑夜裡,唯有教會點亮著小小的文明火光。

在十一十二世紀教會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教育、法律、醫療、手工技術等等行業都無一例外被教會壟斷。可以說除了貴族,能讀能寫能算的人都在教會里。如今的英語單詞裡,clerk一次就既有文書,又有教會的意思,可見當時將識字和教會融為一體,教會里的人都是“識字人”。

教會的迅猛發展,讓麾下的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開得跟今天的麥當勞一樣多。在那裡,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學習。他們一面汲取古典文化成果,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課程;一面開展辯論與討論,漸漸地形成了一些聯盟或者說是協會系,這是大學的雛形。

離開了教會,國王甚至不能阻止自己的朝政:比如說,在拉丁文作為英格蘭政府和公共事務中唯一官方語言,而拉丁文的學習和教育又被教會壟斷的情況下,所有的政府、教師、會計、律師、醫生這些維持社會運轉的精英階層全由教會的人擔當,國王的智囊團也都出自教會的培養。

接著富人信徒們覺得教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很好,就與教會一起興建起學校,把自己的孩子送了進去,跟著僧侶修士們學習。於是就有了1150年的巴黎大學、1167年的牛津大學、1209年的劍橋大學等等等等。

不光是大學,你看今天的西方醫學、建築、法律、甚至音樂,繪畫,那一項不是從教會中萌芽,為宗教服務而發展起來的。

所以對於牛頓的時代,神學與科學並不是渭涇分明甚至對立,而是科學從神學中萌發出來,就像我們今天說“哲學”是各種學科之母一樣;當時的神學也是科學他媽媽。

所以,科學家牛頓信奉神學簡直再合理不過,用神學來探索和解釋科學也是時代裡的必然路徑:比如說:不同於其他鍊金師為了追求不勞而獲的黃金,牛頓鍊金的原因在於:他認為宇宙的秘密先人早已得知,物質的秘密就隱藏在早期的神話裡,於是牛頓用希臘神話的故事來做鍊金配方。在牛頓的鍊金術中,維納斯、戰神和火神意味著銅、鐵與火。雖然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作為最早的化學實驗,牛頓其實是在試圖弄清楚物質的基本結構。

最後要說,在那樣一個時代能出現牛頓這種天才真是“人類群星閃耀時的一霎那”,牛頓宇宙論已經巍然屹立了200多年,這是一個宏大的架構。正是在這一架構之內,發生了歐洲的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以及作為19世紀典型特徵的人類知識,自由和繁榮的巨大擴張。它構成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框架,甚至可以說促成了現代民族民族主義和革命政治的產生。

蠢材常見而天才不常有,且愛且珍惜!


亞歐研究寮


這問題就具有強烈的誘導,讓人迷惑。彷佛在牛頓那個時代,科學和神學是截然兩分的一樣。實際上,在科學起源的很長時間內,它的名字是自然哲學,和神學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因為,在對自然的觀察中,人們必然會發現自然界存在某些規律,更進一步的人們認識到自然界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甚至被利用的。因此,在神學中誕生了一種思想,即上帝是理性的,不是隨心所欲之徒,它給世界的運轉制定了某種規律,或簡單或複雜。而發現這些規律,正是對上帝的能力的讚美。而科學和神學的劇烈衝突,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雖然,科學史家喜歡把伽利略被迫害以及布魯諾被燒死,看作是宗教對科學家的迫害,但實際上這裡更多的是對異端的迫害,不管什麼學家,只要提出和神學或者更直白的說和教皇以及當時的宗教裁判所趣味不一致的思想或者觀點,就是異端。至於提出者的身份無關緊要。

但是,科學研究者所發現的自然規律,則未必合乎掌握著權勢的宗教神棍們的意趣,比如研究真空的科學家,就曾被宗教裁判所警告,這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理喻,研究下真空而已,在什麼地方會動搖上帝的權威還是教廷的權威?

至於說到牛頓本人,他從來都是教徒,並未真的思考和質疑過上帝創世的合理性。真正開始挑戰上帝創世的科學家是拉普拉斯,他將自己的鉅著《天體力學》獻給拿破崙的時候,拿破崙發現他沒有按規矩寫一些讚美上帝創造世間萬物的話,拿破崙質問他,他明確的回曰:“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

所以,要說西方科學家中明確拋棄上帝的第一人是拉普拉斯。伽利略、牛頓,這些更加著名的科學家,在思想上並未真的思考過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


三思逍遙


這並沒什麼稀奇的,我相信任何一個認真研究世間萬物的形成和一些原理的人,到最後都會認為這個世界有佈置這一切的更高等的“神”存在,牛頓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開始把精力重點關注的神學上。


科普大世界


牛頓有點發頓了


又見一簾青山


那個年代科學還處在萌芽階段,神學還居統治地位,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相信上帝,無神論者會受到嚴厲迫害根本無法生存,因此牛頓雖然偉大,但他也逃脫不了大時代的限制,這在其它文明包括中國也是一樣,很多偉大的人物都帶有濃濃的時代的烙印。

而且對於科學家,一般做出偉大成就、創造力豐富的年代都是年輕時候,年紀大了之後思維能力下降,一般都有保守、迴歸傳統的傾向,這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很多偉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類似現象。

在牛頓時代,知識總量還很少,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沒有問世,牛頓也很難解釋人類為何出現,所以他就曾對人說過“上帝是存在的,看看你的大拇指你就知道”,這話的意思是說: 人的手指這麼精巧、靈活、功能強大,如果不是上帝創造的,就沒法解釋為何會出現手指。

因此不要太責怪16世紀的牛頓信仰上帝,這不代表什麼,也不是科學的錯,恰恰相反是科學發展不夠導致的現象,在數百年前牛頓如果不信仰上帝才怪呢。


楚楚夫


愛因斯坦和牛頓為什麼最終都信神

愛因斯坦與牛頓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都站在了當時的思想領域的最高峰。當他們窮盡了物理世界的客觀規律之後,他們終於發現,關於宇宙問題的最終答案,只能指向神。

牛頓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在天文、地理、數學、神學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他最有名的著作《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是近代科學的基石。

哈雷是牛頓的好友,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軌道就是他所推算的,他不相信宇宙中一切的天體是神創造的。有一次,牛頓造了一個太陽系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周各大行星各照各的位置排列整齊,一拉曲柄,各星球立即按照自己的軌道和諧的轉動,形象非常的美妙。有一天,哈雷來訪,看到這個模型,玩弄了好久,驚歎不已,立刻問這是誰造的。牛頓回答說,這個模型沒有人設計和製造,只不過是偶然間各種材料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說,無論如何必定有人造它,並且是位天才。

這時牛頓拍著哈雷肩膀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起真正太陽系,實在算不上什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人制造它,難道比這個模型精巧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應該有全能的神,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嗎?”哈雷恍然大悟,終於相信神的存在。

牛頓的三大定律,描述了宇宙發展變化的規律及其原因。可以這樣說,牛頓對“動”起來之後的世界的解釋是清晰明瞭的,但對宇宙是如何“動”起來的是無法解釋的。世間萬物,日月星辰,為什麼會按照一定的規律運動,這“最初的一擊”是從何而來的?沿著這裡思路推理下去,最終牛頓把這個“最初的一擊”歸結為上帝。牛頓也就從科學家走到了神學家。

牛頓這樣評價自己的科學成就,只不過是在“追隨神的思想”,“照神的思想去思想而已”。他總結對宇宙萬物的看法說:“宇宙萬物,必定有一位全能的神在掌管、統治。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到了神的蹤跡。”

愛因斯坦最為敬佩的科學家是牛頓。他曾謙虛地表示:“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是牛頓,我只不過將牛頓在計算上的錯誤加以修正而已。”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也認為宇宙法則是“上帝”的傑作”,是“神”在安排星球運行的力量。

有一天,有位記者訪問愛因斯坦,請他發表對宗教及神存在問題的看法。正好,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客人。愛因斯坦問:“記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誰將咖啡杯等物放於此處的?”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 愛因斯坦接著說:“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麼您想一想,宇宙擁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均按一定軌道運行無間,這種安排運行力量的即是神。”

愛因斯坦對“神”的看法發人深省。

在一次訪談中,愛因斯坦說:“有些人認為宗教不合乎科學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學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而不能證明某種物體不存在。因此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並不能斷定它就是不存在。”

愛因斯坦進一步舉出發現“原子核”的例子說:“譬如若干年前,我們未能證明原子核的存在,假如當時我們貿然斷定原子核不存在,則在今天看來,不就犯了天大的錯誤嗎?”

訪談最後,愛因斯坦說到他相信“神”的存在:“因此,今天科學沒有把神的存在證明出來,是由於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總而言之,人的五種感覺是有限制的,無法感覺出神的存在,科學也無法否認神的存在。


你看我名字是喜歡我嗎



我說這與一滴水有關你信嗎?那還是上中學時看過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說牛頓49歲那年,他的書房發生了一起火災,許多寶貴的論文原稿化成灰燼。

後來發現是牛頓那天早上因自己匆匆忙忙洗漱,沒顧上擦臉就改論文,然後又有事勿匆忙忙離開。臉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於表面張力的關係,水成了半圓形,這就起到了透鏡的作用,陽光通過水滴形成焦點,使下面的書稿起火,從而引發了火災。事後

牛頓非常沮喪,對科學研究興趣大減,轉而熱衷於神學。


科學為人提供物質基礎,神學為人提供永恆的精神關懷,哲學則平衡科學與神學的關係。無論哲學家科學家還是普通人,人生的盡頭都是死亡,神學作為虛無縹緲世界的永恆描述,自然就是人最好的歸宿。神學不給人什麼,人走向神學是因為人要死亡之時有一個永恆的寄託,這和迷信並沒有什麼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牛頓晚年熱衷神學了。

正如有人說過“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誰說的無從考證(一種說法是愛因斯坦),理解起來也比較抽像,直到看過劉慈欣的《三體》,瞭解了神級文明,才刷新了世界觀。


朗月明軒


因為牛頓去了一趟足浴,開始懷疑人生。以前洗的是不是假腳。神告訴他心不純潔者遇到的都是大媽,純潔的遇到的都是圖片中的女孩!聽了這話,牛頓開始信神!


胖說歷史


人是的的確確存在的,人稱自己為高智慧,最強大的存在,一隻猴子在孤島裡,在人沒有出現之前,也認為自己是高智慧,強大的存在。等等,這樣的假設很多,那麼比人高智慧更強大的神為什麼不可能存在,有什麼理由說沒有,難道你看不見的,就是沒有的,那麼,現在的一些科學事物,以前能看見嗎?

科學發明了人類需要的一切,有好處有壞處,好處給人類帶來了方便,壞處可能最後毀滅人類的就是科學,比如:核武器,機器人,生化武器,轉基因食物等。

時代在進步,科學越來越先進,按道理來講,人不需要信仰,只信科學就好了,但實際上,人更需要的還是信仰,需要神,因為科學越先進,越瞭解的多,越覺得自己很渺小,以前人上不了天,認為天最大,上了天,又發現有宇宙,有黑洞,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非常渺小,

科學的進步,證明了神的偉大,人的傲慢,藐視了神的存在,人永遠不可能超越神,因為,在人眼裡,只有自己,而在神眼裡,有愛,有罪,有獎勵,有懲罰,有好,有壞,有大有小,有科學也有信仰,神不會輕易出現在人面前,等神出現在人面前,一定是為了救他喜愛的或者罰他所惡的。

我不是一個好的基督徒,只是一個墮落深淵的罪人,可我一直認為神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只是人太渺小,渺小到神可以忽略你的地步,只有與神同行的人,才能見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