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

華章錦繡


至少不會輕而易舉的丟!

張學良丟東北丟的即窩囊又讓人可氣,在九·一八事變的處理上,的確有點太小肚雞腸的味道,還不如後來被塑造成“漢奸王”的汪精衛夠爺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張學良說他是奉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按說張學良自1928年東北易幟後,他聽蔣介石的話本沒有,作為上下級本該如此,但蔣介石究竟說沒說,至今莫衷一是。

說實話,蔣介石雖然不想被拖入戰爭泥潭,但要說他慫的連基本的民族大義都分不清,未免也太小瞧蔣介石的政治韜略了,蔣介石不是傻子,他的領袖地位不是白撿的,混出來的,而是憑本事把民國的一眾大鬼小鬼摁在手裡的。

因此東北上四十餘萬人撤出東三省,張學良明哲保身的可能性更大,至少他不想第一個抵抗日本人,不想當那個排頭兵,愣頭青,他害怕他在打日本人,反過來別人趁機削弱他,吃掉他。


但是東三省對於東北軍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張作霖梟雄一輩子,雖然與日本人相互利用相互扯皮推諉的事件不少,但基本上是口惠而實不至。

東北是張作霖得心頭肉,他豈會坐實別人在自己心頭上個肉,不拼個你死我活,張作霖是斷不可能收手的,更何況張作霖並不是毫無實力,他擁有整個民國裝備數一數二的現代化軍隊。

他的兵工廠可以造槍造炮,在整個亞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另有法國的坦克、李鴻章1不捨得買的馬克沁機槍若干。

如果張作霖在,進攻北大營,就那幾千和日本兵紅,都不夠張作霖的軍隊打牙祭,但張學良對東北沒有太多感情,不知道他爹創業不易的道理,丟了也就了,崽賣爺田不心疼!


歷史三日談


如果張作霖還在,東北三省會丟嗎?

答案:幾乎不會。



張作霖:陽奉陰違,說一套,做另外一套,不管是他的下屬還是日本人都被他玩得團團轉!

當初張作霖兒子張學良的教官也是張學良的老師郭松齡1925年11月發起了兵變,最後張作霖差點被拿下,不過郭松齡拒絕和日本人合作並且表明強硬態度,最後日本人找到了老奸巨猾的張作霖,張作霖二話不說立馬和日本人簽了五路條約,得到了500萬和日本人的支持,郭松齡堅持不到一個月最終兵敗被殺!

但張作霖恢復霸主位置後,什麼條約不條約的在他眼裡都是浮雲,能拖就拖,不能拖還拖,讓日本人咬牙切齒!也就是為什麼他在火車被炸的原因,日本人知道無法控制張作霖作為日本入住東北的傀儡!



張作霖遇刺身亡後,軍心變動,將領也割據一方,楊宇霆更受追捧,張學良無法掌握軍心!

最後張學良投入了蔣介石的懷抱,然後發生了918事變,開啟了二十萬人齊卸甲模式!軍心更加渙散!



那如果張作霖遇刺但沒有身亡會怎樣呢?

回到奉天,繼續發展!張作霖遇刺不是一次兩次,每次都從容淡定,所以他知道是日本人做的,不會表露出來,只會不停施壓!張作霖是個能忍能屈的人,只有一次張學良被日本人欺負,張作霖揚言要殺光日本人,最後因為大局,所以叫部隊在日本人管制邊際試槍!帶著挑釁和鎮壓和亮裝備!

張作霖是個難纏的人物,日本人沒有個三五年不可能拿下張作霖,而誰又會知道張作霖三五年後會發展成怎樣?



張作霖當時的優勢和缺陷:

軍隊:張作霖當時有著40萬正規軍,且軍費充足,戰備豐富,騙了很多日本的先進武器,也買了很多德國的精品武器,還搞了飛機大炮,更是建造了自己的兵工廠、軍校等!從物資裝備來說,和日軍可以談得上平起平坐的,缺陷就是軍隊管理上不太統一,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說張作霖東北軍裝備落後的自行了解歷史!)

城池:每座城池都有共同一點,易守難攻,張作霖還活著的話除了軍隊素質差了點,在守方面可以和日本人持平的!日軍變動後,瀋陽城內的軍力就高達17萬而且周邊的兵都是可以在3天內增援的,而日軍總參戰人數才六萬多人!而且張作霖是守不是攻,人數還更多!所以來說比的是經濟!



長話短說:

如果張作霖活著,日本拿不下東北三省的幾率為99.5%!

其實只要張作霖還活著,日本就不會發動918事變更不敢跟張作霖互懟,畢竟殺人1000自損八百容易被別人撿漏!


神秘人與神評論


這個問題問得太大,要想嚴謹回答,得從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張雨帥的處事風格,張雨帥掌握下的東北基本實力等各個方面,做個全面考評才能回答。



皇姑屯事件爆發時,正值北伐軍興,以奉系為首的安國軍政府朝不保夕,風雨飄搖。張作霖有計劃分步驟把關內的奉軍主力逐步撤回東北老家,讓孫傳芳和張宗昌的部隊做炮灰,掩護奉軍撤回去。

我們假設歷史在這裡出偏差,雨帥沒有被炸死,而是安全回到奉天帥府,繼續執掌東北,歷史會怎麼發展呢?

首先,從人員上看。雨帥繼續執政,那是東北人心所向,從官員到百姓,對雨帥充滿信心。而且,兩位能力出眾的大將不會死。一者,楊宇庭是參座,不僅足智多謀,而且還執掌奉天兵工廠多年,更是奉系中難得的日本問題專家,其作用非比一般。二者,常蔭槐是實幹家,無論負責鐵路,還是做黑龍江省長,他總能做出一番成就。雨帥若在,他們兩個自然不存在功高震主,更不會被無辜殺害,東北人心安定,能做到不內耗,一致對外,這點,對東北有利。

其次,從國際國內形勢看。當時來說,天下統一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實質上的統一,還是名義上的統一,反正阻撓統一就是逆勢而為。在這一點上,雨帥是老人,思想上有些老舊,恐怕沒這麼容易轉過這個灣。少帥是年輕人,受到這種思想衝擊很大,對於國家統一這個觀念,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雨帥若在,東北可能沒這麼容易統一。這就意味著,東北若有事,將得不到來自中央的支持。918事件,不管中央怎麼處理,起碼那時的少帥對中央的支持抱有很大期望。

最後,從實力分析看。如果按照計劃,奉軍主力全部安全退回關外,那麼關外的奉軍主力將達到20多萬,加上其他支持奉軍的直魯聯軍和孫傳芳殘部,以及黑吉兩省的地方軍隊,將達到35萬左右。這些人馬,如果僅僅應付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應該可以。況且,按照關東軍的計劃,如果奉軍主力雲集,他們不會採取行動。918的發動,最大原因是東北軍主力開到關內參加中原大戰,剩下的部隊又因石友三叛亂,入關平叛,才導致關外空虛,日本乘機發動。所以,老帥若在,奉軍主力雲集遼寧,關東軍大概率不會發動事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老帥還在,那麼日本不會輕易採取918這樣的冒險行動,因為這樣的舉動成功把握不大,嚇不住槍裡刀裡過來的老帥。但是,如果日本真的下定決心大幹一場,沒有全國支持的老帥,也扛不住日本。舉國之力對抗日本,尚且如此慘痛,更何況一個東北。

但老帥和少帥的不同在於,他不會一槍不發丟東北,他會讓日本付出一定代價。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任何假設性歷史問題的回答,都是基於答題者對於人物的預設判斷。

雖然歷史沒有假如,但是我們根據歷史人物的性格和所具備歷史條件可以進行合理化地推論。因此,秉持對歷史負責的原則,可以斷定:如果張作霖不死。東三省不會丟。

一、從人物性格看,張作霖是個鐵血錚錚的東北大漢。內心之中抱有東北是自己家,我們自己窩裡鬧行,別人別瞎摻和,自己不做賣國賊。北伐期間,蔣軍逼近濟南之際,張宗昌(張作霖的部下)聲稱:“歡迎日本出兵華北”,張作霖知道後,申斥張宗昌說:“勝敗事小,引狼入室,茲關係太大,我們可以不幹。絕對不能借重日軍,留下萬世罵名。”張作霖曾說:“我是東北人,東北是我的家鄉,祖宗父母的墳墓所在地,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

二、從實踐看,張作霖處理與日本關係時守住自己的底線,爭取日本的大力支持。(一)反對簽署二十一條,袁世凱準備簽署“二十一條”時,北洋政府徵詢東三省意見,時任民國二十七師師長的“張作霖獨排眾議,表示強烈反對並拒絕軍官會議的決議,也不參加主和派的行列”,並致電北洋政府:“中日交涉絲毫不可讓步,如交涉破裂願率全師進行決戰,驅逐日寇,否則一死殉國。”“二十一條”簽訂後,由於中國人民的反抗和列強對日本獨佔中國陰謀的反對,並未能立即執行。1916年4月,張作霖出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後,面對日本要求在東北兌現“二十一條”的外交攻勢,仍然持抵制態度。(二)極力爭取反對日軍駐警察權和軍事顧問,鄭家屯事件中,張作霖斷然拒絕在東北地區派駐日本警察和向奉軍派遣軍事顧問,認為“警察有關一國之主權,顧問有關軍事之秘要。”至1917年1月高清和報告張作霖,張作霖表示不能讓人罵我是賣國賊。就推說省議會和人民團體反對此項密約,等風頭過後再議。將此事一直拖了過去。(三)強硬處理“寬城子事件”,1917年9月8日,日本以“寬城子事件”為藉口,向北京方而提出六項無理要求。在事件交涉中,張作霖對日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抵制態度。他拒絕了日本的條件,他知道,如果答應日本的條件,不但在東三省人民前丟了面子,而且自己的手腳也將被束縛起來。(四)反對日本奪取在東北築路權,自己爭取鐵路自營。1927年8月4日,日本駐奉總領事吉田要求東北當局立即停比自築鐵路和不得反對日本在臨江設領事等。張作霖回答說,“如日方這樣做,只會使我排除萬難,自主地修建鐵路”。8月23日,日駐華公使芳澤要求解決“滿蒙”懸案。張作霖推說這些事情他都不很熟悉,請與楊宇霆談判,同時暗中指示對日交涉的策略,一是制比反日運動,避免刺激日人,二是採取拖延手段,拒絕日本的要求。

三、從東北軍政要人看:張作相、王永江、楊宇霆等人都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是反日派別。張作相作為張作霖最忠實的支持者,長時間掌權吉林省。他是堅決反日派別,以至於後來“皇姑屯事變”發生後,日本內部討論東北最高領導人選時,直接誒指出張作相是堅定排日分子,不可支持。王永江長期執掌東北財務大權,尤其是爭取東北財政自主、東北經濟恢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涉及東北金融自主、鐵路自主經營、礦產開發利用時,王永江都是日方非常頭疼的對手。楊宇霆雖然是留日學生,但是自己奉行“實用主義”思想,對於日本表現出更加明確的“利用關係”。一旦自己的實力上升,楊宇霆必會脫離日本的控制,轉向反日。這是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對楊的定性,也是楊在成為張作霖繼承人熱門人選時不被日本支持的重要原因。

四、從軍事實力看,東北軍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是有實力可以與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進行一番較量。這也是為何日軍只是採用炸彈偷偷炸死張作霖,而不是明目張膽武裝進攻東北軍的原因。東三省兵工廠於1928年底,能夠量產13式7.9MM步槍(1928年月產量4000支,幾乎可以武裝一個抗戰時期國民黨整建制的師)、17式6.5MM輕機槍(月產量40挺)、13式7.9MM重機槍(月產量100挺,國民黨軍隊整編師全部滿員的重機槍才有120挺)。奉天迫擊炮廠於1928年底能夠生產82毫米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彈、82毫米迫擊炮馱鞍及附屬品,150毫米迫擊炮、150毫米迫擊炮彈、150毫米迫擊炮車、150毫米迫擊炮彈藥車。該廠出品的炮兼具82毫米和150毫米兩種口徑,並且150毫米的炮到了淞滬會戰仍是中國軍隊口徑最大的炮。

五、從日本國內軍政爭奪看,內閣不同政要人員對滿蒙、張作霖的不同意見,致使東北始終處於政策轉型的權力真空。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有著極大的偶然性,他和日本歷屆內閣的滿蒙政策存在很大背離。滿鐵總裁後藤新平認為: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1920年,日本源敬首相日記中記載張企圖以日本為背景來擴張勢力,而我們為了在東三省發展,有給張以優遇的必要。雙方利益不謀而合。

事情就是如此。

1927年6月,日本“東方會議”專門討論北方政策時,吉田茂總領事認為:"1.東三省目前維持現在之制度組織,對我方雖然方便,但我方如過度置於張作霖之命運如何,則不可。張作霖自身如有支持自身之力量,加以支持固然為好,但如其自身已無支持之力量,而我方仍加以支持,則有百害而無一利。換言之,亦即張作霖之命運,一任張自身之力量,乃極緊要之事。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趙士見撰稿


朱言論史


日本當局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和轉移國內主要矛盾的視線,只能走侵略他國、殖民掠奪這條捷徑,當時軍閥割據、風雨飄搖的中國是日本已經鎖定的目標,而最容易踹開的國門就是中國的東北。

中國東北的日軍是張作霖引狼入室的惡果。

日俄戰爭俄國敗退,日本繼承了俄國在東北的一切權益,而此時張作霖也在東北王的軍閥博弈中嶄露頭角,張作霖在東北的經營需要外國勢力的扶持,而日本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狼狽為奸一拍即合,沒有日本的鼎力扶植張作霖的位子是不可能坐穩的。做為回報,張作霖是要下一些血本的,這個血本就是日本在東北的更多權益,最直接的就是日本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鐵路修築權,這就意味著日本獲得了鐵路沿線的行政、經濟、採礦乃至駐軍等一切權益。日本獨佔了中國東北的經濟利益,東北實際是成了日本的經濟殖民地,這為日本全面侵佔東北埋下了伏筆。


“九一八”事變只不過是日本既定國策和軍事侵略的一部分。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政治、軍事以及情報機構向日本國內大肆鼓吹中國東北是日本國防的第一線和皇軍的軍需生產基地,更是日本的原材料產地和糧食供應地,對日本的生存極為重要,因此對東北政權要緊密關注和傀儡利用。正是由於這種煽情輿論的引導使日本全面侵佔東北的政治和軍事基礎策略得以全面建立。也正是由於張作霖後期的“不配合”,讓日本決意除掉這個擋路石,這才有了皇姑屯事件的發生。




東北軍實力和日軍根本不在一個較量的等級上。

張作霖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雖說擁有國內首屈一指的武裝實力,但此時的日本卻是世界超級軍事強國,武器裝備世界領先、兵員素質世界一流,以東北軍這樣的地方軍閥武裝和世界重量級軍事強國相抗衡,東北三省的淪陷只是時間的問題。二戰時美英這樣世界排名一、二的軍事強國在東南亞和日軍艱難作戰就是東北軍不敵日軍最有力的證明。


東北三省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必經之路和踹門的第一腳,到底是傀儡殖民呢還是直接軍事侵略,倒要看東北政權的態度,東北三省正反都是丟,而無關張作霖的生死。


鏟史倌


不會,絕不會。

東北能丟,是因為老虎生了個不爭氣的張阿斗,這個阿斗竟然不放一槍,就丟棄了東三省。這一丟,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一丟,丟盡了東三省的臉,這一丟,也讓張阿斗背上了千古罵名。

不講阿斗了,還是來講講東北虎張作霖吧。

張作霖柳子出生,是憑真本事一步步走到東北王這一地步的。

張作霖在世時,他利用日本人和俄國人之間的矛盾,在夾縫中謀生存。他在東北建立起了亞洲數一數二的工業基礎和軍事工業基礎,當時大家知道嗎,亞洲第一大輕武器生產廠就在東三省。

要不是,當年奉系想入主中原,最後兵敗讓小日本陰謀得逞。就張大帥的個性,和當時東三省擁有的軍事實力,小日本想全面侵華門都沒有。



皇姑屯事件這個改變中國近代史的事件,應該是全體中國人受辱受恥的事件。

想想,當時張阿斗留給日本人東三省的工業基礎,使日本人在佔領當年,GDP直接翻了一翻。真因為日本人得了東三省的一切,才使日本人有全面侵華的資本。

張阿斗阿,你是中華最大的罪人,真因為你我中華幾千萬人死於日寇之手。


不說那麼多了,總之一句話,張大帥不死,日寇永不敢侵華。


滾滾是國王


張作霖一直都是以東北為根據地,從來沒有放鬆過對日本的警惕。當時日本沒有貿然在東北發動事變除了蘇聯勢力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張作霖的奉系。按照張作霖的處事手段,一旦中日之間發生戰爭必然會牽扯蘇聯進入戰局。


而日本在一九零四年發動日俄戰爭吃虧之後,一直對蘇聯很是忌憚。從一九零四年到一九三一年,日本都沒有敢侵略東北,蘇聯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如果張作霖不出事,東北不會改旗易幟。東北不易幟就不會發生中東路事件,事件之後張學良開始奉行不抵抗政策。儘管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值得肯定,但是中東路事件的影響力不比西安事變小。


在這場歷時五個月的事變中,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徹底斷絕。當時東北的邊防司令長張學良要求強制收回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管理權,蘇聯對這件事情極其抵抗。當時就要求所有祝咱在中國的官方代表迅速撤離,蘇聯與中國外交關係斷絕。緊接著“蘇聯遠東特別集團軍”進攻中國東北,東北軍戰敗,與蘇聯方面達成《伯力協定》。這場鬥爭是中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衝突,其結局對於東北的局勢乃至全國的時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直在旁邊隔岸觀火的日本,看到中國與蘇聯絕交之後,採取了行動。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丟掉了東北三省,如果張作霖還在世的話,憑藉當時東北雄厚的工業實力,處理好與蘇聯之間的關係,東北三省即使丟也不會丟的這麼快。


品讀武器裝備


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季我努學社會員、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 俞凡

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丟不丟不好說,但是肯定不會像張學良下令不抵抗丟得那麼快。張作霖手裡如果丟掉東三省,只會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對東北三省進行傾全國之力的大規模侵略活動。相信憑藉大帥的高超手段,日本人對東北發動大規模侵略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張學良

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在日本國內有保張派,也有除張派。保張派對於張作霖還是很維護的,因為受到老張的很多好處。保張派也將張作霖視為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個代理人,至少表面上看起來,老張對於日本還是採取比較合作的態度的。

但是老張實質上對於日本的侵略一直是非常提防的,在核心的利益上,對於日本一直是不退讓的,比如說商租權,日本在東北修建鐵路的新計劃等等。老張在這些事情上往往採取陽奉陰違的態度。別的不說,單單在東北修建鐵路的所謂“新五路條約”的簽訂上,老張就把日本人玩得團團轉。表面上答應,卻只是在合約文本上籤了一個“閱”字。日本代表滿心歡喜地拿著有老張簽字的文本回去,打開一看傻了眼。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老張的厲害之處。

老張在東北的建設上做了很多工作,而很多工作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抵制日本。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張作霖一直在修建於滿鐵並列的東北平行線鐵路。為了避免日本人的干擾,他採取了分段構築的方式,在他被日本人殺害之前,也修得八九不離十。

張作霖建設東北兵工廠,引入歐美的勢力,引入歐美的設備和技師,把東北兵工廠建成了東亞第一的兵工廠。

張作霖

張作霖為了打破日本的輿論控制,自己建立東北的報刊體系,讓中國人自己的報紙發出中國人自己的聲音。

日本關東軍實力並不是很強,人數有限。而且裝備也不是很好,幾乎還是一戰時期的裝備水平。而東北軍歷來注重裝備的建設,裝備在全國是最好的,有大量先進武器,坦克、裝甲車、飛機、重炮,都有很多。張學良有這樣的家底,卻不敢抵抗,實在是說不過去。難怪吳佩孚日後在北京見到張學良說,國仇你不報,家仇你不報,你老頭子的棺材豎起來了。

一句話,我個人認為老張如果活著,絕不會丟掉東北,前提是日軍不舉全國之力發動侵略東北的戰爭。


我愛歷史好故事


有網友問: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首先日軍於1919年4月11日在旅順成立了“關東軍司令部”這樣一個高級指揮機關。其表面的任務是:指揮其在東北的陸軍部隊,保衛關東州和鐵路沿線地區。

日軍部隊便輪流進駐於旅順至長春和奉天(瀋陽)至安東(丹東)的鐵路沿線各城市。輪換時間為二年。實際上,張作霖本人就是日本人扶植起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東北在當時是張作霖和日本關東軍共同控制的。

張作霖也只是日本的一箇中方代理人,在北伐戰爭開始以後,特別是張作霖的東北軍從江蘇一直到河南,山東,開始全面戰敗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中將及其參謀長齋藤恆少將立刻出動了第28旅團控制山海關,調遣第14師團,第20師團進入東北,駐紮在奉天,錦州一線。

當奉軍敗局已定時,關東軍預計張作霖很快將退回東北,因而村岡長太郎以及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大佐,都在佈置暗殺,擬除掉官越做越大,已經是安國軍總司令,開始不聽擺佈的張作霖。

由於主動權是日軍手裡,而且東北軍又是日軍扶植起來的,因此,日軍實際掌握著什麼時候動手和怎麼動手的主動權。

因此,日軍實際上並沒有通過戰爭,只是通過一次暗殺行動,就除掉了張作霖。6月3日晚,張作霖由北京站乘車離開,於6月4日上午5點23分在通過皇姑屯鐵路立交橋的瞬間,日軍東宮大尉按下了電鈕,張作霖等所乘的列車在一聲巨響中被炸出軌道約10餘公尺,吳俊升等當場被炸死。受重傷的張作霖由奉天憲兵司令齊恩銘救入汽車,回到公館後不久即死去。

到了918的時候,日本認為如果徹底由日本管理東北,那麼10年-20年時間,日本就可以具備對抗美國的實力。日軍認為:以此財力、用此物力,此時日本則可驅美國於夏威夷以東,屏英國於新加坡以西,而不難掌握西太平洋上之全部霸權。

918事變和後來77事變爆發以後,東北軍降將如雲,其實也證實了東北軍是日本一手扶植起來的,東北軍除了廣大愛國官兵以外,日軍還在東北軍裡安插了很多精日分子。

偽上將張海鵬,偽奉天警備司令部上將於芷山,偽吉林警備司令吉興,偽龍江警備軍司令程志遠。就連東北軍副司令公署參謀長熙洽,東北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都是日本人扶植出來的。

如果張作霖不把日軍安插在東北軍的這些身居高位的一大堆漢奸清除出去,根本無法與日軍作戰。但是,如果張作霖真的開始調查和清除,東北軍的這些漢奸,其實也就是和日軍要翻臉了,日本人就會搶先進行暗殺。


深度軍事


東北三省,也會丟,日本惦記中國不是一年倆年了,從1895就開始為侵犯中國做準備了,包括陸軍改革,海軍改革。都是在為中日之戰做準備,東北那會為什麼有那麼多日本人,包括橋民什麼的,都是在為侵略中國做準備,就算大帥在也抵抗不了日本侵略你中國,就因為一個大帥,東北軍,日本就不侵略你中國了,那日本做那麼多年準備白做了,到1931.9.18佔領東北,一直等到1937.7.7才全面侵華,那是因為在中國東北開採礦什麼,為東南亞戰爭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