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爲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冠霄之衝


卡扎菲和巴沙爾兩人的處境大不相同,也導致兩人的結局天差地別

卡扎菲和巴沙爾是中東的兩個政治強人,兩人都被西方視為“獨裁者”。在2011年,這二人都遭受了由西方鼓動的國內反對派的衝擊。

但如今卡扎菲早已是命喪黃泉,但巴沙爾卻依舊執掌敘利亞,兩人命運如此的截然迥異,實在是令人唏噓。

其實卡扎菲與巴沙爾並不是一個“輩分”的,卡扎菲應該和巴沙爾的父親老阿薩德(哈菲茲·阿薩德)是一個時代的人物,只是老阿薩德比卡扎菲大12歲。

卡扎菲在1969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而老阿薩德也幾乎是在同時掌管了敘利亞。

但是老阿薩德身體不是很好,在2000年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了,之後傳位於次子巴沙爾·阿薩德。

所以按照“革命輩分”來說,巴沙爾見到卡扎菲還得叫聲叔叔。

(巴沙爾是老阿薩德的次子,原本輪不到他繼位,他也沒想過要繼位。但誰成想他大哥因車禍死掉了!沒辦法,他只能頂上去了)

在2011年初,利比亞爆發內戰。在西方的支持下,反政府軍開始發動了對卡扎菲的進攻。不過其實在此之前,卡扎菲就已經與西方和解了。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一代強人卡扎菲看著薩達姆被吊死在絞刑架上的下場,心中是無比的發涼。於是他選擇徹底棄核(其實他根本沒搞出核武器),並主動賠償洛克比空難的受害者家屬。

(老卡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跟西方也曾打得火熱)

對此,西方也予以了積極地回應,迅速解除了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雙方關係進入蜜月期。

可是在利比亞內戰爆發後,卡扎菲才發現,不是一個圈子的人終究是玩不到一起的。西方在這個檔口果斷選擇放棄卡扎菲,轉而支持利比亞反對派,誓要把卡扎菲送去見真主。而這時的卡扎菲也是孤立無援,周圍竟一個朋友都沒有。

當然,這也怪不得別人,誰讓卡扎菲自己太作呢。在他統治利比亞的42年中,利比亞經濟是一片凋敝,公民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淨跟著卡扎菲整些沒用的,國民對於老卡是怨聲載道。

如今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這也賴不得別人了。

而且卡扎菲倒臺實在是太快了,俄羅斯就算是想救也來不及。整場戰爭卡扎菲前總共支撐了僅僅半年多的時間,最後就被人在一個下水管道外亂槍打死了,下場還不如薩達姆呢!

(卡扎菲被反對派士兵從水泥管子裡揪了出來,沒幾分鐘後他就被打死了)

而幾乎與利比亞內戰同時,敘利亞內戰也爆發了。敘利亞反對派也在西方的支持向巴沙爾發起進攻,如果不出以外,巴沙爾馬上就要去跟卡扎菲見面了。

但是敘利亞的情況也比利比亞複雜很多,甚至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首先是敘利亞反對派派系更加眾多,反對派內部就沒能做到很好的整合,以至於難以擰成一股繩。

其次,崛起於伊拉克的ISIS也在此向西進入敘利亞,ISIS即是巴沙爾的敵人,也是反對派的敵人,三波人互掐,場面變成一鍋粥,十分混亂。

再者,巴沙爾的自身實力比起卡扎菲要強太多。別的不說,出身於阿拉維派的阿薩德家族始終受到佔全國人口12%的阿拉維派信徒的支持。

因為阿拉維派和佔敘利亞主流的遜尼派矛盾是不可調合的,一旦巴沙爾下臺,遜尼派必定會報復執政多年的阿拉維派,這也導致阿拉維派信徒堅定的站在巴沙爾這邊,這讓巴沙爾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不會像卡扎菲那樣孤立無援。

最後,此時的巴沙爾是俄羅斯在中東最後的據點了,為此普京必須出手相救。到2015年,俄羅斯更是直接派出大量地面部隊援助敘利亞政府軍,將巴沙爾從死亡線上硬拉了回來。

(進駐敘利亞的俄軍部隊)

基於以上幾點,巴沙爾的處境要遠遠好於卡扎菲。

巴沙爾內有一支效忠自己的軍隊,外有俄羅斯的鼎力支持,再加上對手的不團結,從而使得自己免於重現卡扎菲的下場。


千佛山車神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我有機會親歷了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從動盪到徹底倒臺的全過程,又有機會反覆深入敘利亞,採訪包括反對派武裝在內的有關各方,所以才有機會對比卡扎菲的命斷與阿薩德不倒的基本原因:

1、內因差別:儘管外人總願意把卡扎菲與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劃等號,都封他們是“獨裁、專斷”,但兩人還是有相當的區別--比如說巴沙爾比較重視民生。這點我2011年12月首度踏上敘利亞土地時,正好可以與剛剛結束的卡扎菲政權形成對比。彼時的巴沙爾正在全力發展普惠於敘利亞人的旅遊業,我從大馬士革到塔爾圖斯,再到帕爾米拉,到處能看到興建中的公路和旅館飯店,此前兩年的旅遊業是以200%的速度在增長,而旅遊業能帶來相當的就業。更重要的是,因為巴沙爾總統相對其父親包容的態度,對不同宗教與民族都能相對平等的政策,進而獲得了敘利亞城市中產階層的支持。這點也是巴沙爾後來壓力巨大而沒有崩盤的政局大盤。相比之下,儘管石油給利比亞帶來了鉅額的財富(敘利亞則幾乎沒有石油),但卡扎菲在非洲乃至全球四處撒錢,本國民眾後期甚至沒有獲得真正的實惠,免費教育、醫療與福利早已經名存實亡,這導致利比亞各階層的普遍不滿,所以一旦口子撕開,就成了全面反對卡扎菲。

2、基礎不同:敘利亞阿拉維人深知,如果巴沙爾倒臺,那麼佔全國人口17%的阿拉維人將面臨著滅頂之災,這主要是因為宗教與歷史因素所致。因此,就算阿拉維人中也有對巴沙爾父子兩代不滿,但出於民族存亡的考慮,他們其實是拼全力維護巴沙爾不倒。相比之下,利比亞在卡扎菲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成型的現代化國家,全國的部族與民族“碎片化”,而卡扎菲的部族還沒有形成一個絕對穩固的群體,所以當卡扎菲被吊打時,他只能求助於外國武裝人員。我在蘇爾特採訪時,發現與卡扎菲還在一起作戰的是來自非洲許多窮國的僱傭軍。這些為錢與“利比亞戶口”作戰的武裝人員是不會真跟卡扎菲死戰到底的,因為命沒有的話,要錢有什麼用?而阿拉維人在此次敘利亞戰爭中幾乎每個家庭都出男丁,而男丁死光了也出女性上陣作戰。這些人成為巴沙爾政權的絕對基石。

3、外因差別巨大:卡扎菲對西方態度前後的巨大變化讓他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比如說之前是以“反美鬥士”名聞全球,但後來投降了美國之後比誰都徹底,而且還把之前助其發展武器的其它國家絕密情報全都一古腦送給美國,並且親自押運。雖說卡扎菲一直被人視為我們的“老朋友”,但他卻讓兒子年年去臺灣訪問,並且禁止中國能源企業進入利比亞,哪怕寧願交給跟他死對頭的美國公司。所以,卡扎菲最後是沒有朋友的,甚至無人願意收容他。敘利亞則不同,剛開始是黎巴嫩民兵入境助拳,然後是伊朗革命衛隊上陣,最後是俄羅斯出兵助戰!

4、阿拉伯之春變化:在卡扎菲遇到大麻煩的時候,中東許多國家民眾視“阿拉伯之春”為真希望與未來所在,但等到利比亞成為四分五裂國家,埃及因此失去地區大國影響力且經濟一落千里,突尼斯和也門內戰不斷之後,敘利亞民眾多了一個參照物,進而開始思索什麼是對本國和民眾真正的好,因此,敘利亞內戰後期時,包括反對派在內都開始檢討自己:對抗巴沙爾是對的嗎?

這些綜合因素導致了兩人最後的結果相當不同。


邱永崢


有網友問: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我們就從軍事角度來說吧!巴沙爾可以穩住江山,一個重要原因是,阿拉維派在敘利亞人口比例為15%以上。

與此同時,從法國殖民地時代開始,阿拉維人就特別喜歡從軍。所以,雖然阿拉維人口比例第,但是在軍隊當中比例卻很高。比如,敘軍主要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老虎部隊,空軍部隊,還有情報機構都是阿拉維人組成。

敘利亞2200萬人口,阿拉維和其他什葉派有14%,基督教有17%,這都是巴沙爾的支持者,佔到了31%,其他68%的遜尼派也不都是支持敘反對派的。所以,巴沙爾可以掌控一支有一定人數和實力的武裝力量。

卡扎菲則完全不同,在利比亞600多萬人口,有上百個部落,卡扎菲本人出身的卡達法部落才10萬人口。也就是說卡扎菲的基本盤實在是太小了,只有國內人口的六十分之一。

而卡扎菲的很多政策在國內,並不受歡迎,導致沒有多少人支持他。這也就直接導致,卡扎菲招不到兵。

所以,到了最後,卡扎菲手裡根本沒有足夠的軍隊,只能花錢僱傭那些來自黑非洲的僱傭兵。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當時有幾百名白俄羅斯退伍士兵正在利比亞幫助卡扎菲打擊反對派武裝,而卡扎菲政府向他們每人支付1900英鎊的月薪。

卡扎菲的主力就是這些黑非洲,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哥倫比亞等國僱傭的大批僱傭兵。這幾千僱傭兵確實戰鬥力很強。但是,利比亞反對派卻可以召集人數十倍以上的當地民兵。再加上北約空襲。卡扎菲快速失敗,也就不難理解了。


深度軍事


卡扎菲與巴莎爾有著質的區別。雖然敘利亞與利比亞同是出產石油的國家,但利比亞的石油利益卻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即圍繞著卡扎菲裙帶的私人集團手中,而民眾的疾苦,利比亞統治集團不予過問;相反,民眾表示的抗議、示威遭到了卡扎菲的血腥鎮壓。卡扎菲與薩達姆一樣,也是一個鐵桿反美的急先鋒,美國早就將他列入了黑名單;只是伊拉克問題遭到了世界人民的質疑。當時,利比亞正好發生這樣的內亂,於是美國抓住了"卡扎菲反人類"這一罪名,以及卡扎菲又得罪過西方其他許多國家,最明顯的是:美國2004年就在非洲成立了司令部,可卡扎菲帶頭抵制美國的既成事實,帶動整個非洲不讓美軍設立司令部,使得美軍司令部的辦公室滯留在德國。一方面,卡扎菲又倡導起非洲大聯盟、非洲一體化,把美國和整個西方國家排擠在外;這樣,卡扎菲得罪了整個西方國家。其中還有,反對法國建立地中海聯盟,導至法國無法在非洲登陸。


其實卡扎菲在國內本身就是一個變態獨裁者、變態色魔,支持恐怖主義。且製造過恐怖襲擊,按排特工在民航客機內安放定時炸彈,歷史上稱作洛克比空難。

卡扎菲當年領導利比亞的時候,他試圖成立一個包括整個西亞和北非在內的"大伊斯蘭國"企圖同美蘇爭霸世界,這下子同美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美國就視他為恐怖主義的頭號打擊對象,說卡扎菲支持恐怖組織,並且在國內成立恐怖分子的訓練營之類的。當然,美國豈肯罷休,先後組織發動了"黃金峽谷"、"草原烈火"等軍事行動打擊卡扎菲,可卡扎菲一直沒死。


美國"黃金峽谷"行動中的戰火。

事後,卡扎菲竭力想與美國搞好關係,在"洛克比"空難上做過道歉和賠償,可冰凍三天非一日之寒,與美國難以冰釋前嫌。

利比亞出產石油,曾是利比亞的殖民者法國,同英國都是投資方,兩國也一直是能源的投資方。不過,卡扎菲對於西方國家指責他是獨裁者一直心懷不滿,甚至威脅英法:要收回投資為利比亞國有。這樣一來,觸犯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利益,西方國家當然想設身處地的要算計卡扎菲,只是屢屢讓他逃脫。有一次美國的一顆導彈擊中了卡扎菲的一個營地,炸死了40名士兵和卡扎菲的情婦。



卡扎菲還莫視過大國十分敏感的原則問題。當陳水遍訪問利比亞的時候,卡扎菲鋪設了紅地毯,這種儀式美國都不敢做的事,卡扎菲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違,直接得罪了大國。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亞國內發生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活動,同時發生了武裝衝突,示威的反政府軍從利比亞城市的班加西開始向全國蔓延,民眾要求統治了42年之久的卡扎菲下臺並實行民主改革。但卡扎菲動用了外國僱傭軍屠殺了上萬名反對派。


利比亞反對派與卡扎菲的僱傭軍發生武裝衝突。

於是美國於2011年2月26日通過聯合國連同英法等國的軍隊直接開往利比亞,實施斬首行動。當卡扎菲及他的繼承人被抓獲的時候,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下令:立即槍殺。

這次聯合國五常大理事國的表決,中俄投了棄權票。這是卡扎菲應有的下場,狂妄之徒得罪了全世界豈有不死之理?
敘利亞巴沙爾政權雖說也有鎮壓過示威群眾的行為,但這些民眾幕後有著反政府軍庫爾德武裝的挑釁,而庫爾德武裝的後臺卻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美國幕後支持庫爾德其真正的用意是:敘利亞地理位置的地緣性政治因素。美國抓住巴沙爾的行為利用庫爾德武裝實施對巴沙爾實行斬首,可嘆的是:美國人利用錯了對象,那些反政府軍不過是一批烏合之眾,真正有紀律的一支反政府軍卻不願接受美國的援助。

相關提問的內容還得分三個方面來說明:美國為什麼不能在敘利亞如願以償?

巴沙爾.阿薩德,其實是個好總統,對待示威群眾的鎮壓,儘管巴沙爾心知肚明,但他向全國人民承認了錯誤。巴沙爾如果沒有反政府軍的騷擾,他的"敘利亞之春"可望得到實現,符合民心的修憲也會成功,即便天災因素,難關會度過的;儘管說巴沙爾部分民眾因蒙敝而反對,但東古塔地區的民眾是擁護他的。

巴沙爾.阿薩德國際之間的名聲不算太差,當前他的行為完全是為著國家和民族的統一而在作出努力。

庫爾德問題,這是一箇中東地區綿延幾千年的大民族。但這個民族卻與多個國家相連,如:伊拉克、土耳其、伊朗等。這個民族歷史上從來沒有獨立過,因此,受西方國家的影響,試圖通過公投的形式來爭取獨立,不過由於民族分散,這個"獨立"很難實現。因此說,美國在這一著棋子上失敗了。

美國的動機和出發點是想親俄的巴沙爾倒臺或斬首,這樣換上親美的總統,以便牢固掌握地中海的有利位置,從而可以更有效地孤立伊朗、打擊伊朗,這樣中東整個局勢便在美國的掌控之中。可是美國僅是一廂情願,敘利亞的局勢早已給俄羅斯的普京大帝捷足先登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既得利益豈肯輕易放棄?這就形成了大國博弈,加上伊朗竭力維護著巴沙爾的政權,加上土耳其的"檻欖支"行動,這就使得美國就有力不從心的作用。我們再看美英法搞了多少次的政治攻勢和導彈襲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美國對巴沙爾的斬首行動得不到國際廣泛的認可、得不到正當的理由去說服更多的國家去支持,別說聯合國了?雙面間諜神經中毒案、二次化武加害等等都將美英迫進了死衚衕。這些普京大帝真厲害!

因此說:美國要扳倒巴沙爾.阿薩德也並非易事,從政治譽論上沒有美國可利用的餘地。武裝支持的庫爾德力量也已由俄敘逐步瓦解,使得特郎普黔驢技窮。敘利亞能和利比亞比嗎?卡扎菲臭名昭著人人喊打,打死了沒人會去指責奧巴馬。而巴沙爾名聲尚可,沒有被人人喊打;伊拉克薩達姆還有偽造的譽論起了些作用,可薩達姆侵略科威特,兩伊戰爭,自己將名聲搞臭了,小布什總算存在一些理由,且伊拉克也沒有大國之間在博弈。因此說:卡扎菲、薩達姆都不能與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可比。這就是存在質的區別。


星空89831416


有句俗語說,“同人不同命”。

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表面上看正應了這句老話,不過背後的原因卻值得深思。

那為什麼卡扎菲最終會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呢?

有書君先來分析卡扎菲喪命的原因。

縱觀卡扎菲的一生可以發現,他心高氣傲,野心大,處處高調行事,愛出風頭,喜歡按個人好惡行事。

從他年紀輕輕就武裝奪權上位可見一斑。

卡扎菲執政利比亞雖然長達42年,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帶給敘利亞人民富裕的生活,但是在內政外交上由於實行強權政治,所以樹敵無數,作的幾乎沒朋友。

對內講,卡扎菲執政期間,從未實行過公民選舉,沒有組織制定過一部利比亞憲法,國家的一切權力完全集中在他一個人手中,由他說了算。

利比亞部落眾多,有大大小小的800多個,其中比較大的有30多個。

卡扎菲霸道的個性,自然與這些部落關係不融洽,隨著他執政時間的推移,他對越來越多的部落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所以內戰爆發時,除了他的家鄉蘇爾特支持他外,其他的部落都疏離他。

對外講,他把誰都不放在眼裡,有種天下老子第一的霸氣。

他不僅敢跟美英法等強權國家作對,還不分場合的在2009年第一次登上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時嚴重超時。

並且公然大罵安理會是“恐怖理事會”,稱美國總統奧巴馬是“非洲之子”,指責外國部隊應為新型流感疫情負責等,公然樹敵而不自知。

所以在2011年利比亞陷入內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立即許諾:

只要抓住卡扎菲,不管是死是活,都會給予170萬美元的鉅額獎勵。

高獎金的刺激導致內憂外患、孤立無援的卡扎菲當年就被他自己國家的人民爛槍打死。

下面有書君再來分析分析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的原因。

阿薩德是位眼科醫生出身的總統,他是因為要繼位的哥哥遇車禍死亡而不得不被迫棄醫從政的。

他很低調,很有愛心,在上臺之前不知道他身份的人根本不曉得他是總統之子。他上臺後也秉承了一貫的低調作風。

對內講,阿薩德上臺後實施了一系列的開明政策:

阿薩德不僅下令撤掉了大街小巷裡懸掛的他們父子的畫像,還嚴令禁止神化領導人的行為;

他還放寬對媒體、言論等的控制,積極聽取並接受來自不同人的聲音,鼓勵群眾討論經濟改革和政治民主,甚至允許媒體刊登批評他的文章;

為了達到政權監督的目的,推行多黨制。

阿薩德還積極倡導計算機的應用和普及,將互聯網引入了敘利亞。

不但鼓勵兒童學習使用電腦,還獎勵學習電腦成績優秀的孩子,特地為他們設宴,同他們合影;

並且實施了鼓勵私有化的經濟改革,釋放了眾多的政治犯,推行各宗教和諧共處政策。

阿薩德還經常親自駕車考察大馬士革,與朋友們在普通飯店就餐,帶家人到普通超市購物等。

阿薩德的親民作風深入人心,贏得了民眾的普遍支持,自2000年7月以97%的得票率當選敘利亞總統後,一直高票連任,從未失手。

這說明他在國內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對外講,阿薩德積極的發展外交關係,特別是與俄羅斯、伊朗一直保持槓槓的鐵桿關係,成為其堅強的後盾。

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處的也並不像卡扎菲那樣糟,美國只是很反感他而已,並沒有像要卡扎菲命那樣迫切地想要了他的命。

所以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後,雖然國內反對派武裝不斷的挑釁,外國恐怖分子還有極端勢力也趁機進入敘利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還大加干涉。

要求阿薩德下臺,但是阿薩德在擁護他的人民的支持下頑強的抵抗了好幾年。

當2015年他幾無勝算時,他的鐵桿朋友俄羅斯和伊朗果斷出手相助,恁是幫其走出了困境。

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是因為阿薩德既有群眾基礎,又背靠大樹,所以才能逢凶化吉,穩坐江山。

以上分析你認同嗎?


有書共讀


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都是由“阿拉伯之春”所引發的,但是兩國之間卻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阿薩德與卡扎菲不同,他在很多地方上有著優勢,能在如此混亂的內戰中一直堅持到現在,那麼為何同樣是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阿薩德擁有著完整的陸軍軍隊和空軍軍隊,儘管他們不是很好,但至少能為阿薩德去戰鬥,而且也有著一定的水平和裝備。

  2. 與利比亞不同,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各種反對派的出現絡繹不絕,最主要的是他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從而導致互相殘殺,並沒有將矛頭一致對準阿薩德。在他們互相殘殺的過程中,阿薩德逐漸的穩固著自己的地位。

  3. 與其說敘利亞是內戰,不如說是各種勢力在敘利亞的混戰,作為主場的阿薩德則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庫爾德人在敘利亞的戰爭,不僅敘利亞對其進行打擊,土耳其也是不能坐視不管。

  4. 阿薩德與卡扎菲最大的不同是,阿薩德擁有有盟友,而且是世界強國和地區強國,俄羅斯和伊朗對阿薩德的幫助是最為重要的,他們為阿薩德提供軍事、技術、經濟上的支持,才使得阿薩德至今任然穩坐江山。

  5. 而外國勢力給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持卻僅僅是有限的武器和金錢,並沒有提供軍事援助。儘管以色列和土耳其也參與其中,但他們並沒有去幫助反對派,而是在敘利亞追求自己的利益。


綜上所述,阿薩德之所以能夠穩坐江山是擁有著冷靜的態度和強大的盟友,而卡扎菲則不然,整個利比亞團結一致,所有的矛頭都直指卡扎菲,所以最終命喪黃泉。


走進伊拉克


同樣是老美“不待見”的存在,同樣陷入了水深過熱的內戰當中,利比亞的卡扎菲最終一命嗚呼,敘利亞的阿薩德卻至今穩坐江山,兩人的命運可謂天差地別,令人唏噓。但仔細想來,卡扎菲和阿薩德之所以“人各有命”,是有跡可循的。從利比亞曾經最高領導人卡扎菲的角度來看,他最終喪命的原因無外乎一句話——沒有公主命,卻得了公主病。

1.沒有公主命

作為連接中東各個國家的紐帶,敘利亞天然具有地理位置優勢,並且有俄羅斯這一軍事強國做倚仗。要知道,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自己的海軍基地,這也是它介入中東局勢的“入場券”之一。眼看著中東地區親俄政權越來越少,俄羅斯就更要幫助親俄的巴沙爾政府坐穩江山。反觀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既無法像敘利亞那樣充當地緣政治中的重要角色,也沒有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力保,領導人手裡就沒有足夠的籌碼去面對叵測的命運。

2.得了公主病

雖然利比亞在地緣上沒有敘利亞的優勢,但卡扎菲如果低調行事、贏取民心,也未必會那麼快喪命,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兩國同樣存在宗教教派問題,敘利亞這個擁有歷史疆域的國家懂得強調國家認同感,明白團結才是力量的道理。而利比亞本就是“部落集成品”,卡扎菲上臺後不但不下手整合,反而舉人唯親濫用職權,利用權力一再加深部落間的矛盾,最終失民心也失了天下。不僅對內如此,卡扎菲對外更是盲目自大,得罪過的國家一隻手數不過來。等他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又有哪個國家願意伸手呢?

3.過度刺激歐美

卡扎菲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十分之狂妄,這讓歐美等國對其極其反感,這也是導致被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洛克比空難以及86年與美國的幹仗都是歐美國家下狠手的因素。



軍機圖


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的起因有些相似,但過程差距非常明顯。敘利亞的巴沙爾堅持了六年,目前戰場優勢不但得以保持還有所擴大,美國的空襲至少在目前,沒能抵消敘利亞政府軍相對於反對派的戰場優勢。而利比亞的卡扎菲在美國的空襲行動展開前本來也壓著反對派部族武裝打,空襲開始後很快自己的軍隊就分崩離析,卡扎菲本人也隨即被捕獲殺害。

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原因可以總結很多,但巴沙爾和卡扎菲政權在組織模式以及政策理想方面的差異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巴沙爾政權是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為核心的,儘管也高度強調總統的地位,然而黨的架構在全國全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卡扎菲只是依託自己營造出來的個人崇拜氣氛而已,社會動員能力和控制力完全不可比。

此外,卡扎菲在被推翻前數年由於美國的壓力進行了外交政策的大轉向,完全放棄了原來的反美路線,甚至為了討好美國而猛烈批評自己曾經大加讚揚的國家,這種行為不但沒有為卡扎菲在西方世界贏得尊敬,反而導致卡扎菲與自己曾經的朋友關係迅速疏遠,失去了很多國家的信任。當卡扎菲陷入困境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國家願意為卡扎菲提供哪怕是外交上的支持。自我否定的結果就是自我背棄以及被其他人拋棄,敘利亞的外交政策則一直非常有原則,二者是不可比的,結果自然也很不相同。


葉海林


兩人因國家不同,性格不同,以及內條形勢不同,決定了卡扎菲與阿薩德的命運也不同。要認清這個問題,這幾個因素不能排除。

一、國內教派。

教派在阿拉伯國家作用很大,也影響國家的政局。從兩國的教派比例看,利比亞遜尼派佔了97.2%,什葉派只佔2.7%。敘利亞遜尼派佔到80%,什葉派佔20%。

而卡扎菲屬遜尼派,阿薩德是什葉派。按照人數多佔優勢的情況,卡扎菲應該比阿薩德更有優勢統治國家。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雖然阿薩德是什葉派,但敘利亞國內少數什葉派統治敘利亞已經多年,對於阿薩德來說,以少量人數統治一個國家,他必然要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的統治。

而卡扎菲所在利比亞近乎單一教派國家,但是教派裡面又因很多部族分成不同小教派。卡扎菲發動政變統治利比亞42年,但他並沒有處理好利比亞部族之間、小教派之間的利益矛盾。卡扎菲在後期統治中,利比亞很多部族反對卡扎菲。

二、性格不同。

性格決定命運。人的性格與命運關係很大。從卡扎菲性格來看,太過張揚,恨不能天下老子他是第一。而且處處高調行事,拿本綠皮書想成為世界各國的救世主。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卡扎菲雄心很大,他想建一個連接西亞北非的大阿拉伯帝國,曾經想和埃及合併,又想與突尼斯、乍得等國合併,這種擴張狂妄的心理,必然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要想處好關係很難。

而反觀阿薩德,這個眼科醫生出身的總統,從上臺以來一直很低調。而且按照老阿薩德的打法,與其他國家關係不錯,特別與伊朗、俄羅斯始終維持友好關係。

所以兩人性格不同也決定了他們命運不同,利比亞發生戰爭沒人幫,而敘利亞戰爭以後,俄羅斯和伊朗兩肋插刀。當然也不排除地緣關係。

三、反美程度。

卡扎菲與阿薩德兩人都反美,但卡扎菲卻是一個極度反美的人物,從上臺以來就與美國對著幹,這讓美國對卡扎菲嫉恨時間長。特別是卡扎菲製造的洛克比空難讓西方人恨之入骨。

而阿薩德在這一方面卻並沒有表現出極端的反美。不過他與伊朗走得近,讓美國很反感。這樣一對比就看出來,美國一直想致卡扎菲於死地,雖然卡扎菲後來向美國獻媚,但也沒得到美國的同情。另外,在對待“反美鬥士”薩達姆的態度上,卡扎菲與阿薩德表現也不一樣。卡扎菲同情薩達姆,在海合會上就表明了,美國能不恨他?而阿薩德當初譴責過薩達姆,與美國有過蜜月期。

四、大國利益。

阿薩德之所以堅持到現在,主要還是俄羅斯強力支援。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有自己的海軍基地。這也使俄羅斯在中東有話語權。如果俄羅斯失去敘利亞,那俄羅斯再想進入中東很難,那麼俄羅斯就會被西方國家形成四面包圍,俄羅斯絕不會放過。另外,美國在敘利亞並不是真想佔領,他只是想維持這種狀態,拖著俄羅斯,把俄羅斯拖垮。

而卡扎菲當初所領導的利比亞,本來實力就一般。在地緣上沒有敘利亞那樣重要,還沒有大國罩著,他的命運也一目瞭然了。

五、民眾反應

卡扎菲最後被自己民眾打死,能看出利比亞民眾對卡扎菲很恨。這種恨源於卡扎菲家族的貪婪。據資料記載,卡扎菲在40多年統治中,其家族積累了上萬億財富,足以富可敵國。就連薩科齊參選,卡扎菲都毫不猶豫拿出大筆錢資助,可見卡扎菲太富有了。

卡扎菲家族的富有也引起民眾的不滿,當時“阿拉伯之春”也到了利比亞,此時利比亞民眾也享受卡扎菲所帶來的福利,但對卡扎菲家族貪婪卻不滿,這種不滿在西方國家煽風點火下,就成了席捲整個國家戰爭,卡扎菲的命運也就註定了。

阿薩德是子承父志,家族也挺有勢力,但阿薩德並沒像卡扎菲那樣貪婪。另外,利比亞國內民眾不滿,並沒有達到推翻阿薩德的力量。從阿薩德經常露面來看,阿薩德在國內受支持度很高。

民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句話用在卡扎菲與阿薩德兩人身上很恰當。

更多精彩,請關注【泥腿看客】討論交流。


泥腿看客


敘利亞和利比亞在2011年同樣因為阿拉伯之春引發內戰,並演變成多方外部勢力插手的國際戰爭。可是結果是利比亞的卡扎菲很快倒臺並悽慘死去,而敘利亞的阿薩德卻轉危為安繼續坐穩江山。這其中主要原因是以阿薩德為首的敘政府有多個大國在力保,而利比亞的卡扎菲則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力保他。
悽慘死去的卡扎菲

卡扎菲之所以沒有哪個大國願意力保他,是因為卡扎菲是一個政治狂人想要一統非洲,又經常口無遮攔和背信棄義得罪許多國家。這些都會損害許多國家的利益,所以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對他有好感。更可怕的是他幾乎得罪過所有大國,至於他得罪世界大國的事例和言行這裡就不多說了。

因此美英法等大國藉機落盡下石要把卡扎菲送上不歸路,而其它大國雖然反對武裝干涉可是並沒有強力支持他。事實上因為和利比亞關係原本不親密,就算有大國要力保他在時間部署上也來不及了。所以當法國強力主導了對利比亞的空中打擊時,卡扎菲悲慘的命運就早已經註定了。

原本節節勝利的利比亞政府軍就被反對勢力打的潰不成軍,卡扎菲也被推翻並在東躲西藏中被人在下水道找到,揪出來後遭到任意凌辱後又被槍殺身亡,這位一代梟雄可謂是死的十分悽慘。有趣的是當時的法國總統正是卡扎菲曾經的親密好友薩科齊,這位先生在卸任後還被人調查是否接受過卡扎菲的政治獻金,可是正是這位曾經的好友把卡扎菲送上了不歸路,卡扎菲是典型的交友不慎。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


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早在老阿薩德時期就和蘇聯和俄羅斯建立了穩固的盟友關係,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很大的戰略利益,為了這些利益俄羅斯也不會輕易放棄敘利亞,因此有俄羅斯這個大哥在背後罩著本身就是一種安全保障。

何況敘利亞還有另外一個什葉派大哥伊朗的鼎立支持,同為什葉派掌權國家敘利亞原本就和伊朗關係不錯,而這次伊朗為了打造什葉派之弧也是不遺餘力的支持阿薩德,加上在伊朗牽頭下一眾什葉派國家和勢力也大力支援,因此在有諸多外援的情況下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逐漸轉危為安也就不足為奇了,阿薩德本人也是繼續穩坐江山。
轉危為安的阿薩德


敘利亞阿薩德不倒臺還有一個有利時機就是伊斯蘭國的崛起,這大大分散了西方國家的對他注意力。而且許多國家包括西方在內也想要藉助敘利亞政府軍的力量打擊伊斯蘭國,或者是利用他們消滅本國流竄在外的恐怖分子。

因此當恐怖分子肆虐的時候阿薩德沒有成為首要打擊目標,這也成為了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生存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敘政府又在打擊恐怖主義過程中收復了大片國土,同時獲取許多國家的同情和支持,這對阿薩德穩坐江山無疑又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