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是南方城市,爲什麼人人愛吃麵條?

engrossment


我是土生土長的鎮江人,和北方人比起來,鎮江人“愛”吃麵的程度略遜一籌,因為北方人可以一天三頓頓頓吃麵,各種麵食花樣百出,我山西的朋友說:你來我們這,讓你頓頓吃麵,一個月不重樣!

而鎮江人,最喜歡在早上吃麵,如果早上吃了面,你讓他中午繼續吃麵,一般是拒絕的,晚上更是極少吃麵,所以鎮江名氣大的鍋蓋麵館只做早市和午市,下午1點左右就都打烊了。

外地的朋友特意來吃鍋蓋面,我都會提醒他們:一定要在中午12點之前到噢,晚了麵店就關門啦!這就是鎮江鍋蓋面的特點——生意好名氣大的麵店是不做晚市的,這也和鎮江人晚上很少吃麵有關。

很多人都認為南方人吃米愛過吃麵,其實很多南方城市的面也做出了名氣,如崑山的奧灶面,南京的皮肚面,抖音上很火的蘇州三蝦面,廣州的竹升面還上過《舌尖》,鎮江的鍋蓋面更是被評上了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竹升面
說起來,江南的面花色主要在澆頭上,像題主所說的鍋蓋面,面下出來盛到碗裡都一樣,不一樣的是各種澆頭,所以吃鍋蓋面流行一句話:面鍋裡面煮鍋蓋,一燙澆頭二燙筷!

這裡的澆頭就指腰花香腸黃鱔肉絲等,在下面的同時用漏勺放鍋裡燙熟扣在碗裡,面的價格就區別在澆頭上。

這些碗裡都是燙好的澆頭
這就不像北方人做面:拉麵,刀削麵,麵疙瘩,蒸麵,涼蝦,扯麵,各種形狀各種做法,鎮江人吃麵,要麼在麵店吃現成的鍋蓋面,要麼買上幾兩生水面回家下,水面也就這麼幾種:寬面,細面,小刀面,很少自己用麵粉在家做各種花樣麵食,也不會,這一點和北方人還是有區別的


看小明


鎮江,也算是一座南方城市,在蘇南,是一座存在感不高的城市,相對於蘇錫常來說,經濟和知名度都比不過他們。

在鎮江的大街小巷,走幾步,你就會出現一個麵館,不管是老字號還是小的私人面館,在鎮江,你都會經常碰到。

在鎮江本地來說,早餐大都是鍋蓋面,說到鍋蓋面,好像在清代就開始有了,據說跟乾隆還有個小故事呢,在乾隆下江南時,到鎮江想要吃夥面,正好到了一家張嫂子夥麵店,張嫂子因為不小心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扔到面鍋裡,不料這樣煮出來的麵條卻很可口,被乾隆讚譽。然後就有很多人跟風燒起了鍋蓋面,到了現在,鎮江人對於面一直熱愛。

鎮江地理屬於南北交匯,既有南方的柔和優美,又有北方的倔強剛毅,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南方小城,這裡的人卻非常熱愛吃鍋蓋面。


掌上鎮江


作為一個在鎮江求過學的人,我對於那裡的人們喜食麵條的現象也曾十分好奇。然而在鎮江的那幾年,隨著對這個城市逐漸的瞭解,我也漸漸明白了些許原因。

鎮江位於長江南岸,地處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點,自古便是人文薈萃之地,文化的交流必然也帶來飲食的交融,尤其是南宋時期,大量北方人口逃難至此,其飲食習慣深深影響和改變了當地人。因此,鎮江人的口味也偏重口,做菜喜歡放辛香料,就連炒個青菜也愛放幾個幹辣椒。。。估計喜食麵條也有一部原因在此吧!

鎮江人最喜歡吃的面,當然就是位列中國十大名面之一的鍋蓋面了


。其製作方法奇特,大口的鍋裡飄著一個小小的鍋蓋,面就在其中翻滾;做好的麵條軟韌有嚼勁,配上醬紅色清亮的麵湯和炒好的澆頭,讓食客們食指大動,紛紛低頭索麵,無暇他顧。

鎮江這座城市,文化古蹟甚多,愛好旅遊和美食的朋友不妨來此遊玩,嚐嚐地道的鍋蓋面。

以上純屬本人觀點,如若各位看官覺得有不妥之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如若認可本人觀點,點贊一下又何妨(^_^)


民以食


歷史文化名城鎮江位於江蘇南部,有多個古稱,南徐就是其中之一,相傳南宋時劉裕連年征戰,人民流離失所,劉裕稱帝后,鎮江人丁稀少,於是從徐州大舉移民鎮江,由於徐州人懷念家鄉,故改稱鎮江為南徐,大量的北方人進入鎮江後改變了鎮江的方言,也改變了鎮江的飲食,從而催生了中國十大面食之一的鎮江鍋蓋面,走進鎮江的大街小巷,您會發現無處不在的鎮江鍋蓋麵館,都會驚奇的發現每口沸騰的面鍋裡都有一個小鍋蓋,鎮江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碗鍋蓋面開始。






流動的陽光


個人見解,敬請垂閱。


四川好小夥


首先,要知道麵條是什麼。在古代以蒸煮為核心的飲食文化,無論吃飯喝粥都相當費時,麵條作為拿來就下,下好就吃的快捷食品,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快餐。倍受出門在外的商旅的喜愛。鎮江人有吃麵的習慣,得益於鎮江南北東西交匯的地理位置,還在於過去發達的商業經濟。長江與運河十字交匯,南來北往必經之路,各地客商腳伕雲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