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之陽
對於大部分軍迷而言,往往總是樂於比較戰機的各種性能參數,滿足於紙面上的各種數據,彷彿數據上的優秀才最終決定了戰機的性能。其實真實的情況未必如此。由於在上世紀多場美蘇代理人戰爭以及美國親自上陣的戰爭中,美國戰機幾乎都大出風頭,經常打的蘇系戰機抬不起頭來,造成了蘇系的俄羅斯戰機貌似總是幹不過美國戰機這一假象,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戰機在空中的對抗,總體來說除了戰機自身的性能,更重要的還是雙方體系的對抗。
戰機升空作戰的背後除了後勤保障,更重要的是空中偵察、前出引導、預警指揮、戰術設計等等,對於大部分國家而言,如果沒有相對完整的指揮系統,盲目的升空作戰是毫無意義,無論使用何種先進戰機,都無法取得勝利。雖然我們在中東的多場代理人戰爭中看到蘇系戰機貌似“幹不過”美國戰機,但是不要忘記在稍後的越南戰爭中,越南空軍使用相對落後的米格-17/米格-21一樣大量擊落了美國先進的F-4戰機。這其中,靈活多變的戰術,以及巧妙的戰術設計,使得米格-21多次在地面雷達的指引下埋伏在美軍戰機後方十幾公里的高空,然後突然加速至超音速,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給美空軍造成了較大的殺傷。
這裡我們看到,面對先進的戰機,越南空軍憑藉靈活多變的戰術,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戰機特點,面對數量、質量上均佔優勢的美國先進戰機,還是取得相當不錯的戰果。這裡就不解釋,那幫中東廢柴當初拿著蘇系先進戰機都幹了什麼了。
諸葛小徹
主要是在多場戰爭中,和美國作戰的主要是俄製戰機,而結果往往是美國壓倒性勝利,於是很多人產生了俄羅斯戰機不如美國戰機的觀點,而這個觀點並不正確。
首先要說明,同時代的俄羅斯戰機和美國戰機之間一直是有性能差距的。在一代機時代,米格15對陣F86還算不錯,性能差距不大。到了二代機時代,F4相對於米格21佔據了很大的作戰優勢。而到了三代機時代,更是如此,美國的F15、F16在7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服役,而蘇聯的蘇27、米格29直到80年代末才開始使用,而且在航電等方面不如美國戰機。
但這個差距不是大到質變的。當時的蘇制戰機主要是在蘇軍的作戰體系下作戰,而蘇軍有完善的預警、指揮、控制作戰體系,飛機性能本身不是很重要。而美國戰機等比較重視單機性能,再加上蘇聯在航電等技術上比較落後,於是差距就此產生。
而像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等曾經和美製戰機交戰過的國家,使用的大多是蘇制戰機,比如米格29、米格23、米格21等。但是這些戰機已經脫離了其最初的使用背景,也就是蘇軍強大的作戰體系,此時卻要用於對抗較為先進的美製戰機,其結局自然是屢屢失敗,而很多人也就產生了俄製戰機不如美製戰機的感覺。
僱傭兵
蘇系戰機在戰場上打不過美系戰機?
說實話我是不太贊同的。確實,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中痛打伊拉克,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蘇系戰鬥機打不過美系,如果海灣戰爭中美國率領的多國聯合部隊面對的對手是蘇聯,會打成什麼樣呢?
當然了,如果說蘇聯航空工業不如美國,這我是贊同的。
二戰結束後直到今天,前蘇聯乃至俄羅斯和美國航空工業差距最小的時候,大概就是朝鮮戰爭時期。
在朝戰中,MIG-15與F-86可謂棋逢對手,但是MIG-15相比F-86仍有不及。
而到了60年代,差距更大了。美國服役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二代機,也是戰後第一種重型噴氣式戰鬥機F-4鬼怪。
肯定很多人會說MIG-21在越南吊打F-4,對此我也不想過多解釋。事實是,美國空軍的F-4在空戰中對MIG-21取得了1:3的交換比,造成這種戰績的原因很多:
1,此時的美國空軍訓練工作出現了偏差,取消了視距內空戰訓練。
2,F-4並不是用於專職空戰,絕大多數出擊架次中都包含了相當程度的對地攻擊任務。
所以在實際的空戰表現中,F-4確實暴露出了許多問題,諸如沒有機炮,導彈可靠性不好,二代機都有的亞音速機動性能差等問題,但是MIG-21的實際表現並不比F-4好。
蘇聯前線航空兵要獲得一款能夠完全抗衡F-4的戰鬥機,是大概10年之後的MIG-23。MIG-23在飛機本身性能上是略強於F-4的。然而等MIG-23服役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服役劃時代的F-15,蘇聯再次落後。
而等到蘇聯人的Su-27服役,美國人的YF-22,YF-23已經快試飛了。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航空發展自然是趨於停滯,Su-57因為研究經費的限制,不得不使用成熟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在除航發以外的領域,說實話如今俄羅斯已經差不多被中國追平了。
貞觀防務
回顧兩個國家漫長的戰鬥研發之路,俄羅斯也包括(前蘇聯)研製設計的戰鬥機在某些戰鬥機代數與特定的型號(武器性能指標)上來看,並不是比不過美國研製設計的戰鬥機。
首先,在其第一代剛入門的噴氣式戰鬥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米格15,19這兩款噴氣後掠翼戰鬥機,特別是米格-19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這兩款機型就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手中參加了朝鮮戰爭中的空戰,在其戰爭後期更是打出了“米格空中走廊”的赫赫威名。其綜合作戰能力和性能,全面碾壓美早期的第一代噴氣戰鬥機,如RF-80“流星”戰鬥機,和後期的緊急增加的F-86戰鬥機。
隨後開始的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在其軍事裝備上競爭更是激烈,特別是雙方二代機的競爭之中,雖然雙方都在其戰鬥機發展上走了一段彎路,發展了很多現在來看非常無用高速截擊戰鬥機,但從二代戰鬥機整體來看,美國的一眾型號的性能還是高於前蘇聯研製設計戰鬥機的。
有意思的,雖然二戰系列戰鬥機幾乎全敗,但到了發展第三代戰鬥機時,前蘇聯的蘇霍伊飛機設計卻意外般的發力,放出了蘇-27系列戰鬥機這個大招,該機採用的採用先進的翼身融合體技術加上懸臂式中單翼與雙垂尾的巧妙佈局,在其空中機動與格鬥方面上,都要超過同一時期的美製F-15戰鬥機。該機的超大掛載量能力和先進航電技術,在當時是給了美國戰鬥機很大壓力的。
航空君
對空軍感興趣的軍迷朋友們都知道,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和美國是兩個航空大國,各自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批經典戰機,然而俄製戰機在對陣美式戰機時往往是勝少敗多,原因何在呢?原本在戰機研發水平上旗鼓相當的兩國,為什麼彷彿在一夜之間拉開了的巨大的研發差距?
首先,我們來說整體環境,二戰結束以後,蘇聯靠著從德國那繳獲的技術和從英國引進的發動機(這種時候不得不吐槽英國人的“賣隊友”),使國內航空得到了十足的發展,單論性能指標,兩者的第一代噴氣戰鬥機F86和MIG15並無太大差距,不過定位略有不同,F86是純制空的空優戰機,而MIG則是偏重截擊殲擊機,所以單純論空戰而言,F86還是小有優勢,加之當時而言,美國飛行員的經驗、素質都高於對手,所以交換比略高一籌。而到了二代機的時代,美國對於蘇聯的平臺優勢就開始顯現了,但是這個與其說是技術的原因,不如說是思路的反射,誠然F4在當時被“導彈萬能論”坑了個結實,早期空空彈糟糕的可靠性加之沒有安裝機炮,F4一度相當於在天空中“裸奔”,但是不論飛行性能還是最後的實際交換比,也還是美國人好看。美國人提前意識到了導彈和良好的電子系統對於戰機戰力帶來的提升,而蘇聯還停留在靠數量符合死對面的思路。
最後,現代空戰是一種體系空戰,單一型號的戰機性能優劣,在體系中能夠得到補足,縱觀所謂的美製戰機屠殺俄製戰機的戰例,不難發現,勝利者都是在體系下帶來的碾壓,比如海灣戰爭中的美國,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單機性能在體系內已經無關痛癢,所以,與其說是美製戰機勝於俄羅斯戰機,不如說是美國戰機所構建的空戰體系要強於俄羅斯的。
利刃軍事
蘇聯時代的戰機並不弱!美蘇同是超級大國,誰也沒辦法取得絕對優勢,蘇聯時期弱於美國主要還是五十年代的事。當時的蘇聯航電系統發展滯後,使得蘇聯戰機在作戰性能上弱於美國。但是蘇聯卻另闢蹊徑開發出自己的作戰理念。比如,側重於格鬥性與機動性。整個戰機領域裡,就數蘇式戰機的格鬥性能最強。這一點連美國都比不上。
蘇式戰機的近身格鬥能力強有兩個好處,第一是攻擊能力好,由於有良好的機動能力與動力,使得蘇式戰機在對陣敵方戰機的時候特別靈活,對歐美戰機完全就是壓制的。比如,在八十年代初,蘇27戰機首次出現在波羅的海的時候整個歐洲都震驚了,那完全就是貓在遛耗子的感覺。
其次,格鬥能力強意味著對導彈攻擊的躲避能力也提高了。比如,現代的俄羅斯蘇35s戰鬥機,假如配上一個好的飛行員,甚至可以規避百分之九十的導彈攻擊。
美國對蘇聯戰鬥機的跨時代超越則是八十年代後,美國提出的隱身戰機概念並同期投產了f117,b2,f22。但是這時候的蘇聯已經瀕臨解體了,否則很難說會不會有突破性的新研究。
優己
在冷戰至今的多場戰爭中,總會出現俄系飛機被美系戰鬥機單方面壓制的情況,尤其是著名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俄系飛機被大量的擊落,這是為什麼呢?
還沒上天就把飛機埋了,這樣的部隊怎麼可能打贏。
原來,主要問題是兩個,第一個問題是俄系戰鬥機在冷戰及其之後的幾次局部戰爭中,都不是最先進的型號,而參戰的美系戰鬥機,大都是F16和F15這樣的當時先進的戰鬥機,比如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使用了大量的F16戰鬥機去對付敘利亞空軍的第二代作戰飛機,甚至包括蘇24這樣的戰鬥轟炸機,結果可想而知,俄系比較先進的米格29和蘇27幾乎很少參與到幾次戰爭之中,伊拉克的米格31有過實戰,但是實戰的成績很好,還是在當時的幾次對抗中取得了優勢。
伊朗倒是裝備了一些F14雄貓,在實戰中發揮也不錯,但是也得考慮到他對付的大都是伊拉克的二代機啊,代差優勢得看見,如果對付蘇27就不會那麼輕鬆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幾次局部戰爭中,參戰的使用美系戰鬥機的國家,大都是成體系的,而參戰的俄系戰鬥機的國家,則空軍系統不健全。比如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動用了E2預警機和電子戰機,導致敘利亞空軍戰鬥機原本就性能不好的雷達航電系統更是無法使用,和地面的聯繫也失去了,最終各自為戰,被逐個擊落,而以色列戰鬥機則在E2預警機的支援下,成體系的作戰,當然戰績更好了。
反應貝卡谷地空戰的油畫,以色列用F16對付米格21,豈有不勝之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冷戰後爆發的幾次局部戰爭中,大都是西方大國直接參戰,對付的大都是一些軍事上比較弱小的國家,這些國家本來也就沒有招架之力,甚至還有消極避戰的情緒,把本國戰鬥機都埋在沙漠的事情都有,這樣的戰場局勢怎麼可能會發生其他結果呢?
海事先鋒
蘇聯的飛機性能非常不錯,在五六十年代,經常戲耍美軍,但現在的空戰模式變了,蘇聯卻因內部分裂,體系跟不上了。
以南聯盟為例。南聯盟空軍號稱空中殺手,勇冠三軍,裝備有米格29戰機,但他仍沿用七八十年代的作戰理念,由地面預警雷達和搜索雷達發現目標與指引消滅目標。結果,由於沒有預警機和衛星預警,當南聯盟獲得警戒信號通知飛行員起飛攔截時,美軍卻早就勘測到南軍的飛行高度,即飛行軌跡,在南軍爬升過程發射中短程導彈把南軍飛機擊落了,也就是,南軍還沒有拉開架子,美軍已經攻擊完畢。
在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等戰爭中,美國無疑不是這種模式。
美軍與其說贏在了飛機性能,不如說贏在了完整的空戰體系,早發現,遠距離,擊毀對手。
美國打一次空戰成本是很高的。美軍空戰體系,在低,中,高空中有地面警戒搜索雷達,空中預警機,和警戒衛星。同時會由若干各型電子戰飛機配合壓制和干擾對方電子通信和對方雷達波,換句話說,美軍的一舉一動你不知道,而你的所有被美軍看的清清楚楚,這就是現在的空戰模式。
當然飛機的性能也不容忽視,但他在今後的空戰中所站比例會越來越小,俄羅斯的飛機,性能不錯,但只是讓窮人使用,沒有完善的預警體系,因此功虧於潰。
東周列國8
00
yyyysssswwww
首先俄羅斯干不過美國飛機只在一個地方,中東。
近代所有戰例:
朝鮮戰爭:米格15和F86,結局米格15稍微戰優秀。
蘇聯米格15打出了米格走廊,中國的米格15保住了這個走廊。
越南戰爭:米格21對F4。F4稍微佔優。米格21駕駛員被稱為世界上最爽的駕駛員。開著飛機從F4後面開過去,發生格鬥彈,F4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打掉了。其餘F4反應過來,米格21開著加力,超著音速跑了。
這些武器落到中東駱駝手裡,那個招牌砸的個慘!所有有的中東戰爭全敗。人失敗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全部失敗。這就是著名的中東駱駝!
到了三代機時代,蘇聯建立了世界上最嚴密的空軍作戰體系。這個體系中,蘇27和米格29都可以與美國三代機中最好的F15打。前提是在蘇聯的體系中,米格29在地面引導下靠近F15,然後自動發射導彈。但如果改駕駛員自己搜索,那就要喊天。
南聯盟就是沒有這種體系,加上1:100的數量懸殊,才失敗。
加上中東駱駝的反面教材,所以人們認為俄羅斯不如美國的戰機。
不過敗也駱駝,成也駱駝。最近沙特駱駝又玩砸了。這次砸的不是俄羅斯飛機,而是把F15砸在自己手裡。
所以武器最終還是要看人。再好的武器,也要人來操作。
yyyysssswwww
俄羅斯戰鬥機幹不過美國的戰鬥機,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這需要從時代背景上去講。在冷戰時期,美俄的航空科技實力是基本相當的,而且勢均力敵,比如1980年代至1990年代蘇-27和F-15,米格-29和F-16,都是經典對飈的機型。轉折點當然是出現在蘇聯解體之後,俄軍工的後勁不足,F-15E出現的時候,蘇-30也跟著出來,到了F-22出來的時候,俄羅斯沒有對應的機型。
差距是這2000年之後被拉開的,如今俄羅斯最先進的T50戰鬥機,美軍的F-22已經服役15年了,差距還是有的。我們經常看到蘇俄系戰鬥機總是被擊落,其實要考慮作戰環境,裝備蘇俄系戰鬥機的國家,一般都沒有預警機、電子干擾機,連俄羅斯都沒多少,而美歐系戰鬥機執行任務過程中有預警機、電子干擾機支援,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被擊落的概率。
如果論單打獨鬥,蘇35的勝算當然是有的,但是空戰是體系化對抗,撇開預警機的空戰都是不現實的。於是我們經常就看到又是米格戰鬥機被擊落,其實是蘇俄體系中缺乏預警機、電子戰機,而美歐在這方面又比較強,因此空戰的勝算更大。
不可否認的一點,俄羅斯的蘇霍伊設計局的研發能力有所下降,蘇聯解體的衝擊是不小的,人才流失導致了重點型號幾乎全廢,要不是中國上百架蘇27/30訂單,蘇霍伊已經早破產了,你看看米格設計局今天的落魄樣,因為米格29腿短,沒有訂單,就靠印度那點訂單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