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去看過德雲社的相聲嗎?

碧海晴天58930576


姜昆是不是去過德雲社聽過郭德綱的相聲,這個不太好說,起碼沒有見過這方面報道或者圖片。但姜昆肯定是當面見過郭德綱說相聲的,不管是相聲大賽還是其他場合。

即便姜昆去德雲社聽過相聲,這事兒應該也是發生在早期。當初郭德綱和姜昆還沒有公開交惡,姜昆作為曲協領導去園子裡聽聽相聲,尤其當時郭德綱已經小有名氣,這也無可厚非,也算是姜昆在曲協的工作內容之一。

既然這件事不太好判斷,那我就說說另一件事。

當初,在郭德綱的名氣開始變得大起來,並且以敢言的態度出現的時候,郭德綱引發了官方的注意。當時姜昆對這位在茶館裡把相聲弄得風生水起的年輕人,還是有一定照顧的,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意“打壓”。

有一次姜昆得到信息,官方當晚將派人微服私訪到茶館聽郭德綱的相聲,好從中挑出毛病。姜昆派人給郭德綱帶信兒,讓他當晚表演的時候注意一些。

不料年輕氣盛的郭德綱對此並不領情,當晚的表演不僅不注意尺度,而且還乾脆把姜昆帶話給他讓他注意這件事抖摟了出來,這讓現場的官方人員感到吃驚,也讓好心幫助他的姜昆非常被動。

經歷過這件事,相聲界才開始從上而下“反三俗”,其實針對的主要是德雲社。由此,郭德綱和姜昆的關係才開始緊張起來。


鄭捕頭


早期幾次相聲比賽中,郭是選手,姜是評委。之後從電視或網絡中應該看過(否則沒辦法批評三俗),但沒去過德雲社(目標大、容易被發現,化妝不值得。若公開去過,會留下照片)。郭班主2013年上春晚那次,姜老師在現場嗎?

一張照片,姜昆、李金斗、郭德綱三人,背景條幅是“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座談會”。這個俱樂部是依託於東城區文化館,成立於2003年10月,由李金斗任俱樂部主席。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老郭很是謙卑,有些低三下四的味道。有傳當時郭準備拜入李金斗門下。



再看這一張,同一個活動中,有些齊心合力共同結盟的味道。當時郭德綱的“德雲社(前北京相聲大會)”也是茶館相聲的一個代表。


但郭和姜的分歧越來越大,姜昆公開批評三俗相聲,郭公開諷刺對方不會說相聲,粉絲們跟著此起彼伏,漸漸的已變成不可調和。

2004年10月,郭拜師侯耀文。關係越來越複雜。

一段採訪馬季先生的節目中,馬先生說不想當調解人,希望相聲更好,已經在挺郭德綱。且給寫了德雲社三個字。



更早的一張姜郭合影,郭還很青澀。有朋友知道是哪一年嗎?


幾葦渡


郭德綱確實說的是“三俗”相聲,因為他就是個“三俗”之人。我不知他與原北京電視臺的臺長有何矛盾,在人家病逝後,竟然寫打油詩諷刺、挖苦人家,極盡侮辱之能事。請看他的“大作”:“一去殘冬曉日紅,三杯淚酒奠蒼穹,雞腸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間報應靈。”人家已死,他高興的說是撥雲見日,並喝酒表示慶祝,還說這個小肚雞腸的人死了,是報應。請問大家,如果是位有德性、有素質、有涵養的藝術家,能寫出這樣的“詩”來嗎?小人就是小人,永遠成不了“大家”的,無論他的業務水平怎樣,他的人品已經決定了他就是相聲界的“小混混”。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姜昆沒有像常寶華一樣去德雲社聽過相聲,但他的確在現場看過郭德綱的演出,而且不止一次。

1991年,全國青年相聲邀請賽在湖南益陽舉行,姜昆是評委之一,郭德綱是參賽選手。當時,郭德綱的搭檔是楊志剛的徒弟徐永剛,他倆合說的相聲是《說武論術》。這應該是姜昆第一次看郭德綱的演出。

2003年,郭德綱和于謙參加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他倆表演的是歌頌型相聲《你好 北京》。這是一段誇讚北京市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傳遞新北京歡迎四海投資人理念的新相聲。最後,郭德綱分別用京劇、評劇和河北梆子來頌揚北京市的新風貌。順便說一句。以後誰再說郭德綱沒說過歌頌型相聲,麻煩您去找這段相聲,補補課。

姜昆是這次邀請賽的評委,端坐在評委席上。北京電視臺的攝像師有意照顧他,多次把鏡頭對準他。他跟別人一樣,也時常笑得前仰後合。

至於姜昆還有沒有再去現場看過郭德綱的演出,我印象中還有一次,但沒找到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哪位要是記得,麻煩您在評論區留言,我這裡先謝了。

我是蕭陶。寫相聲故事,說相聲人物,回答相聲問題,評論相聲熱點話題。關注不迷路。


蕭陶


確切的說,早期時候,姜昆的確聽過郭德綱的相聲,甚至也可能去德雲社聽過,但那都是發生在德雲社🔥🔥火之前,自從德雲社火了以後,特別是“三俗”事件發生以後,姜就不可能去看郭的公開商演的相聲了,否則就一定會有照片曝光!





姜與郭的所謂三俗之爭,裡面是否有個人因素不便說,但是表面上來看就像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一樣:計劃經濟就是什麼都是計劃好的,不用考慮生存問題,都是按官方要求寫計劃(本子),而市場經濟就是首先我要活,考慮觀眾的需求,然後再考慮所謂的“脫俗”,但是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不大俗就沒市場!畢竟錢放在觀眾兜裡!

按照能力來說,郭德綱的各種技巧都是在各個小劇場、練出來的,郭德綱和于謙並沒有完整的演出腳本,全靠默契與隨機應變,這和趙本山的徒子徒孫們差不多,在北京德雲社、在東北二人轉劇場,不會逗觀眾、不會迎合觀眾,那基本上沒有生命力!而對於姜來說,缺少的就是各種實際劇場演練!他的演出全靠劇本!


眾口說車


姜昆有沒有實地看過德雲社的相聲?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姜昆也不會提出反三俗的問題!

郭德綱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苦心孤詣的搞到今天,也的確不容易,郭德綱也多次在自己的相聲中說過,自己當年求爺爺告奶奶,一直得不到主流相聲界的認可。

直到2004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後,情況才有了好轉,隨後,郭德綱出了大批的相聲精品,一炮而紅。

在此之前,郭德綱和姜昆是認識的,因為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成立於1995年,社團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張文順、郭德綱、 李菁三人在天橋等地演出。但由於十分的不景氣,所以急需得到主流相聲界的認可,郭德綱為此也想了不少主意,自已也一直想拜李金斗為師。

而那時候李金斗是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的主席,與郭德綱的德雲社在演出上是有利益衝突的!

當然那時候,郭德綱的名氣還要小的多,不然也不會對姜昆、李金斗畢恭畢敬、點頭哈腰了!

郭德綱的相聲,以犀利的語言、略有低俗的段子迅速贏得了平民老百姓的喜歡,但同時由於各種罵人事件的爆發,郭德綱也得到了許多同行的質疑。

包括汪洋、周立波、北京電視臺、苗阜、自己的弟子曹雲金、何雲偉、還有諸多老一輩相聲演員都對郭德綱頗有微詞。

當然,最轟動的還是姜昆和郭德綱之間的恩怨。

從中可以看出,兩人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但兩人所說的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又同時都是正確的!

不可否認的是郭德綱的前期相聲中,的確是充滿了諸多的相聲糟粕,別的不說,單說"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這個梗在郭德綱的相聲中,就用了不止幾百次,于謙的父親也被冠上了各種頭銜!

但是俗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大眾更容易接受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也看準了這一點,自己說的是劇場相聲,與電視相聲是決然不同的!

姜昆的出發點也是好的,說的也是對的,因為他代表的是主流相聲,確切的說是官方,官方是不可能允許相聲中出現這麼多的倫理梗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事。

相聲要發展,要創新,也要接地氣,相信若干年後,總會有一天,有一個人取姜昆和郭德綱的精華,說出耳目一新的相聲!


半日喜劇


首先近年來德雲社相聲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並走出國門,進行世界巡演。取得今天輝煌的成果離不開郭德綱于謙的能力,這點大家有目共睹!

其實就在十幾年前郭德綱可沒有這麼幸運,那時郭德綱初入北京!毛頭小夥一枚,沒有人脈,德雲社運行不佳,可以說是最困難的時期,當時老郭有意想拜李金斗為師,對李金斗姜昆二人也很尊重,畢竟那會兒相聲圈子就那麼點大,出名的就那麼幾個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終拜不成,並打壓老郭,老郭在節目中也提過此事,笑談那些年自己就是打不死的甄嬛!至於姜昆!戴著藝術家的帽子近年來幾乎沒有作品。無非是到處渾水摸魚,開會洗腦。當姜昆大談相聲該如何走出國門的時候!德雲社已經結束世界巡演。。。。私下裡可能會研究過德雲社相聲。但正經去現場!前十幾年不好說,這幾年,恨不得咬碎了德雲社的招牌,還是免了吧。。。老郭不只一次調侃過主流非主流相聲。其實,細細品味,也就那麼回事。相聲本來快被一群主流的沒落了。可以說是老郭力挽狂瀾拯救了相聲。可惜像姜昆這種自命清高,對所謂的雅俗共賞類的相聲不屑一顧,認為粗俗。我覺得相聲就是能讓我笑,能讓我笑完了順便悟出點什麼就好。很顯然。老郭這點做的很好。至於老郭賺多少錢,每場相聲有沒有包袱重複。那是他的事。也是他這些年摸爬滾打跟文化底蘊的結果。喜歡老郭





美野日狗韓雜印碎


請允許我一本正經的做以下分析,姜昆沒有看德雲社,原因有三。

一 郭德綱總說,我的相聲不送票。姜昆做為曲協主席,老藝術家。怎麼可能花錢買票看郭德綱的相聲呢😄。這事怪郭德綱,送幾張票唄,對老藝術家不夠尊重。郭德綱實在捨不得,也應該經常請姜昆蒞臨指導。安排在後臺排個活什麼的……

二 姜昆不買票,郭德綱用沒眼力價。姜昆周圍的人,怎麼也不給買張票呢!這個很好解釋。郭德綱的票價賣的太貴了。好幾大千呢。總不能讓老藝術家做樓上,後排吧!另外還總出國,不好抓啊。另外誰這麼不開眼,讓曲協主席,相聲表演藝術家,去觀摩一個後輩小子。

三 真到現場去了,碰到包袱笑是不笑啊!這個問題太尖銳了!

那麼姜昆沒有聽過郭德綱的相聲嗎😊?這是個問題,我不會告訴你,姜昆老師也是跟我們一樣在網上聽的。沒任何版權費,都是盜版觀眾。姜昆老師很親民😊。

我們都欠郭德綱一張票錢。


山巒


其實姜昆開始說那些話的意思沒有打壓老郭的意思,他只是想以一個前輩或者領導的角度給郭德綱提點意見,希望郭德綱能夠在他的相聲段子中取出一些灰色的東西,這樣會名利雙收,完全是一番好意。除此之外,面對自己相聲的窘境,看看郭德綱的成就,難免有些失落,想刷刷存在,亦或想跟老郭貼近貼近,又放不下架子,所有就找了個這樣的說詞想引起郭德綱的重視罷了。如果當初郭德綱能夠聽一點姜昆的建議,在正規場合說一些所謂高雅的相聲,再融進傳統的和自己的東西。在官方場合就說符合主流觀點的相聲,回到小劇場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唄。這裡的情況大家其實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相信姜昆和大家一樣,在應付完官方演出之後,大家都會回到德雲社的小劇場再看真正的相聲的。郭德綱如果這樣做,比現在做的還要好還要大!看看趙本山,人家就會審時度勢,提倡綠色二人轉,現在做的就比郭德綱輕鬆很多!記住一句話:民不與官鬥!這是一句永遠不過時的老話!姜昆啥也不是,他乾脆就算不上一個說相聲的,但是不要忘了,他能說出這些話,肯定後面有支持他的勢力和高層。中國有得是牛逼人物,但凡得罪上面的,甭管你是誰,還不是一樣倒下?大家自己腦補一下曾經叱吒風雲,風光無限的那些名人吧……聰明的人不會像老郭那麼做的。有些狗屁不是的小老百姓就別跟著瞎起鬨了,看著好像是為郭德綱吶喊助威,郭德綱真的要是有點啥事兒,你能背的起這個鍋麼?你能罩得住老郭麼?如果真有那一天,一定是樹倒猢猻散,甚至落井下石都大有人在吧?真正愛老郭的相聲,喜歡他的相聲的人,應該是幫助他不斷改正,不斷提高進步,而不是一味地奉承拍馬屁,那其實才是真正地在害郭德綱!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與大家分享:如果想害一個人,就拼命地為他鼓掌。過分的掌聲就好比給氣球打氣,掌聲到一定的份上的時候,氣球終會膨脹自爆的!


星之文曲


肯定看過了,要不然姜昆怎麼批判郭德綱相聲低俗,而且還提議取締德雲社小劇場相聲。

2006年,郭德綱開始火的時候,姜昆就聯合同行抵制郭德綱及德雲社,說他們的相聲有三俗,低俗、庸俗、媚俗,姜昆是中國曲協會的主席,也是相聲界的權威人物,他說的話還是有一定份量的。

這個反倒被郭德綱當做包袱,創作了相聲段子《我要反三俗》,是郭氏相聲的經典代表作之一。

後來姜昆聯合廣大相聲界同行發起抵制三俗倡議書,暗中批評郭德綱拿反三俗調侃,會遭觀眾拋棄。


2008年,姜昆在政協提案中提議取締小劇場相聲,遭到德雲社弟子的不滿,郭德綱說“德雲社從來沒有炒作”,“我和相聲界沒有任何來往”。

郭德綱一向是快意恩仇的,不怕得罪人,在相聲《濟公傳》中諷刺姜昆是太監,從此姜昆也獲得了“姜公公”的稱號。

2011年,姜昆在廣州參加一個文藝講座的時候公開表示“郭德綱網上負面新聞那麼多,人品有問題,不知道觀眾為什麼會那麼喜歡他?”隨後郭德綱在微博上諷刺姜昆江郎才盡,但是輿論一邊倒向支持郭德綱。


姜昆是體制內的,還是曲協會的主席,有權威,他說的高雅相聲只是在特殊的場合說給某些人聽的,保住自己的官位就可以了,至於觀眾笑不笑都無所謂的。

郭德綱是民間藝人,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把觀眾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得想辦法討觀眾開心,所以他的小品比較接地氣,也能逗樂觀眾。


曾經的苗阜與郭德綱關係以前本來挺好的,後面認識了姜昆以後態度就轉變了,公開諷刺郭德綱,原來姜昆一直把苗阜當作自己的馬前卒,力捧他。

總之,姜昆肯定看過德雲社的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