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最好吃的麵條在哪裡?爲什麼?

用戶103869315335


哈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一名地道的老陝。陝西的麵食可謂色香味俱全,也頗為講究,就那簡單的油潑面來說,面要和勁道,口感才爽口,加上本地特有的紅線線辣椒,醇香的菜籽油燒熱一潑~滋啦啦啦……滿屋飄香!

當然,酸辣魚的臊子面,薄勁光的棍棍面,營養豐富的燴麵、麻什、羊肉面……正值中午,我餓咧








老範旅遊


多情自來。回題主第一個描述,中國沒有四大面,但有五大面,更出名是商務部和飯店協會評出的中國十大面。回題主第二個描述重慶小面的崛起,此面跨出山城完全拜江蘇衛視重慶籍光頭孟非所賜,觀點老王后述。回題主第三個描述,中國最好吃的麵條在新疆,不為什麼,吃了就知道。



國內評選出來的十大面,除了蘭州牛肉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北京炸醬麵能入大眾法眼之外,其他六個面也就如此而已罷了,很稀鬆平常。



蘭州牛肉麵和河南燴麵需要麵條拉制,特別是前者制面的技術層次,

就是放在全球來看,也是麵條製作的最高等級,這也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拉麵不僅是技術,還是一門賞心悅目的藝術。



河南燴麵強調的燴菜搭配和鮮白羊湯,其實,燴麵的面勁道層次並不高,熱湯蓋澆,吃的就是燴菜,寬面片沉浸熱湯,很容易被燴菜羊湯喧賓奪主。



刀削麵採用的是削製法,他的製作技術層級並不是很高,但不失為一款強大的美味麵條,特別是刀削湯麵,做的好,爽滑可口,湯濃面美,又不失嚼勁!炒刀削的吃法其實比不上澆湯湯吃法,只有湯食,才能最大發揮刀削麵優勢。



北京炸醬麵是緊爺最愛,不得不說其吃麵還是非常有品味的。

炸醬麵強調的是手擀麵,一般來說可歸結為冷麵範疇,醬料,黃瓜絲等各種碼放,可以說面勁道,又醬香,還清爽!也是大漢民族最正統的麵條之一!



接著說重慶小面,它在山城人見人愛,不知道的沒吃過以為就是湯掛麵,沒啥特別之處,確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老王吃的不多,多年前在重慶凱旋門吃過,沒有特別的記憶,紅油,重麻辣,彷彿機器細面裡,就是放了空心菜,

一碗論兩賣的湯麵。



它的大熱,全都是孟非惹的禍,絕對的名人效應,不過孟非吃麵確實有品味,他把新疆拌麵排進了中國十大面,值得擊節讚歎。



最後說說中國最好吃的面吧,老王在問答已經不下於五十次抒發感慨了!中國最好吃麵就是新疆拌麵了,為什麼呢?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之前評出的十大面,大多數就像當下各種流行選秀歌手,幾乎沒有特別的地方,不太亮眼,即使有好音樂出來,單曲循環幾十遍也就膩歪了。



新疆拌麵就像國內唯一的靈魂歌手帕爾哈提,低調,不作,歌聲深沉,直入靈魂,每天不多練習歌唱,防止唱濫了,一出口韻味無窮。新疆拌麵就是這樣的感覺,一吃,不可阻擋!再吃,心神盪漾!三吃,終生難忘!


樓蘭餐廳老王


吃麵,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再隨意不過的事,

在陝西卻近乎一種儀式。陝西鄉黨回家後一定要咥上一碗麵,過生日一定要咥上一碗麵,招待外地朋友一定要咥上一碗麵。陝西人實在又豪爽的性格,與麵條是天生一對。麵條雖然簡單,但是管飽,吃進肚裡最實在。筋道的麵條,火辣的油潑辣子,不是爽利人,吃不出箇中滋味。

陝西是麵食者天堂,可我們常說的陝西面,其實更多的是關中地區的面。在這裡,你總能發現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碗麵。想吃辣?油潑面。想吃酸?漿水面。想幹拌?西府削筋面。想帶湯?楊凌蘸水面。嫌麵條太長?麻食。嫌麵條太普通?麟遊血條面。沒吃夠想帶回家?掛麵瞭解一下唄。就算世界上最挑剔的人來了,老陝也有無數種方式堵住他的嘴。

作為吃麵星人,陝西人是如何做到如此花樣百出的呢?其實,每一樣陝西面都是中國人生活哲學的結晶。

1

面從何處來

現在陝西人離不開的小麥,其實是真正的“國際友人”。小麥原生於西亞新月沃地,大約4000年前經西域傳入中國。

小麥傳入中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原因之一,便是慣於粒食的老祖宗們,覺得麥粒嚼起來實在是太費腮幫子了。所以黍(黃米)、粟(小米)這些國貨長期霸佔餐桌。

▲ 以擀麵杖為尺,刀劃成面。這種做法稱為犁面,是陝西最傳統的制面方式之一。

小麥在秦漢時期開始開疆拓土。彼時的陝西,是中國的中心,那麼多人吃飯可是天大的事。董仲舒曾向漢武帝建議“有水災郡種宿麥”,以滿足口糧的需求。同時,石磨又送上神助攻。磨成粉的小麥,不僅口感遠勝小米、黃米,還可以加水之後做成各種形狀。人們開始樂於吃這種外國貨。

湯餅,是麵條的曾用名。漢朝宮廷裡就已有專門製作湯餅的“湯官”。除了吃,湯餅還有驗證顏值的作用。魏文帝曹丕曾經懷疑,何晏的面白如玉,是在臉上塗了脂粉。於是,文帝傳何晏入宮,賞賜一碗湯餅。看著何晏吃得滿頭大汗,面色由白轉紅再轉白,他才相信何晏是真的膚白。

製作湯餅的方法很粗放,直接用手揪一揪、扯一扯即可。時至今日,同樣的場景依舊在陝西人的廚房裡上演。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人,都會對那一碗油潑面印象深刻。

▲ 油潑辣子,潑辣本辣。

捏住寬面片的兩端,手腕輕輕抖動,手臂緩緩張開,面片隨著身體的律動慢慢舒展開來,麻利地將之投入翻滾的面鍋裡,用不了幾分鐘,就可以撈到碗裡,一勺火紅的秦椒辣面,被熱油一激,一縷青煙伴著“滋啦”聲騰起,這是最具陝西氣息的人間煙火。

▲ 周至飥飥面。圖/視覺中國

在陝西周至,有一種面堪稱麵條界活化石——飥飥面這種面的特別之處在於面劑要經水浸泡,再揪成類似餃子皮的形狀。這與1500年前的《齊民要術》裡,“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的餺飥製法相差無幾。周至以外,揪面片也是最家常的麵食之一。小說《平凡的世界》裡,金波見到突然出現的摯友少平,用來款待他的,就是“端回大半臉盆手揪白麵片,裡面還泡五六個荷包蛋”。面就是這樣滲透在陝西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

2

安土重遷,造就了陝西面的多樣性

▲ 麥收季節的關中平原。圖/視覺中國

安土重遷,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農業社會,地就是命。人必須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踏實耕種,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離開。這種思維慣性,是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生活薰陶下形成的。生活在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區,陝西人的血脈裡一直流淌著這種文化。

如果說漢唐時的關中還帶著點首都人民的傲嬌浮誇,那麼明清兩朝幾百年的穩定生活則令關中人更顯保守。至今,陝西八大怪裡還有“姑娘不對外”的說法。是啊,在關中人眼中,哪裡還有比這八百里秦川更親切的地方呢?

▲ 航拍麥收時的秦川大地。圖/視覺中國

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促成了陝西人對面的執著。民國元老於右任是陝西三原人,在南京擔任監察院長的他,平日裡少不了應酬。有一次,于右任應約赴宴,主人家自然免不了叮囑廚師,要投其所好、精心準備。廚師當然不敢怠慢,為他特意上了一碗麵條。結果於右任吃了之後直問有沒有粗一點的?廚師只好給他下了一碗比筷子還粗的麵條。于右任這下吃得十分高興,卻引得廚師直罵他是鄉巴佬。生性豁達的于右任,在吃麵這件事上,也會鑽牛角尖。

▲ 電視劇《白鹿原》中的吃麵場景。就是這又寬又長,筋道可口的麵條,才最對陝西人的胃口。

陝西人對家鄉土地、家鄉味的熱愛,造就了獨特的關中文化。陝西人脾氣執拗,每個小地方都堅持自己的嗜好,最後的結果就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種特點,反映在食俗上,就是面的多樣口味。

臊子面,最讓陝西人慾罷不能的面之一,也最能體現陝西面的多種多樣。臊子原本指的是切碎的肉,但是在陝西,肉丁炒的澆頭統稱為臊子。受到最多人追捧的臊子面,當屬西府臊子面。吃麵在關中西府人眼裡絲毫馬虎不得,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吃起來得酸、辣、香。九九歸一,恪守這九字訣,才能吃到一碗純粹的西府臊子面。

▲ 一口香,精緻版臊子面,湯色紅亮,配菜五彩斑斕,味道最是醇厚。關中大漢怕是要吃三十碗才能飽。圖/視覺中國

在關中西府,臊子面是個大家族。除了最為外地人所知的岐山臊子面,鳳翔、扶風等地的臊子面都不甘示弱。扶風臊子面不帶辣,鳳翔臊子面倒是和岐山類似,可是在鳳翔,東鄉和西鄉還有不同,東鄉攬臊子(炒制臊子)要用油,西鄉則不用。吃臊子面最講究的還是一口香,海碗寬湯,面卻只有一口,麵條飽蘸湯汁,香濃馥郁,一口入魂。不過吃這面忌諱貪多,必須量力而行,如人吃麵,飢飽自知。

▲ biangbiang面,世界上名字最複雜的面。

名副其實的臊子面之外,biangbiang面也能算作臊子面。這種名字極其複雜的面,以褲帶面為基礎,加上臊子、炒蔬菜、西紅柿雞蛋滷,以油潑辣子收尾點睛。比起單純的油潑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的口味要博愛得多,也更能被陝西以外的人接受。

▲ biang字的寫法有專門的口訣: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

相比之下,三原疙瘩面簡直能稱為“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了。一份疙瘩面上桌,大碗裡三個盤如姑娘髮髻般的麵條疙瘩,搭配分裝三個小碗裡的辣子、臊子和酸湯,一面三吃,風情萬種。

▲ 三原疙瘩面。辣椒臊子幹拌、酸湯麵、酸湯臊子面,一面三吃,滿足吃麵人的所有想象。圖/視覺中國

3

吃麵,是對季節的尊重

▲ 陝西涼皮。去暑的良方。

中國人最崇尚自然,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唐朝,關中地區人口爆炸,為了嗷嗷待哺的幾百萬張嘴,朝廷開始大力推進小麥和粟的輪種。秋季種冬小麥,夏季收穫,之後播種粟,秋末收穫。這種充分利用農時的兩年三熟制,協助小麥向關中主食霸主的寶座又進了一步。

這種對於季節的極致掌握,也體現在吃麵的習慣上。夏季冬小麥收穫,新麥散發著讓人難以拒絕的香氣,這是吃麵的最佳時間。夏天的高溫讓人萎靡,這時,吃一碗涼麵,既能填飽肚子,又能解暑。

▲ 現在在陝西頗受歡迎的菠菜面,與唐朝人喜愛的槐葉冷淘異曲同工。

據《唐六典·光祿寺》記載,大唐宮廷內,

“冬月則加造湯餅及黍臛,夏月加冷淘、粉粥”。冷淘是涼麵的雛形,當時最受人歡迎的是槐葉冷淘,也就是用槐葉汁和麵製成的麵條。杜甫更是專門寫詩稱讚槐葉冷淘“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

▲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街頭售賣的涼皮。

陝西人的夏天少不了涼皮。

清涼酸辣的涼皮,既解暑,又開胃。前人對面的瞭解,在涼皮上展現地淋漓盡致。和好的麵糰在水裡洗,洗掉的澱粉即是涼皮的原料,而瘦身後的麵糰,便是麵筋了。澱粉糊攤平蒸熟,麵筋或蒸或煮,再根據自己的喜好調味。原本爽滑筋道的麵條,被一分為二,沒有任何割裂感,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豐富的層次。

▲ 漢中漿水面。

如果想讓更加偏愛米飯的陝南人加入麵條黨,漿水面應該是最好的“誘餌”。漿水面在西北各省都很常見,酸辣清爽的口感,最適合炎熱的夏天。製作漿水面,肯定少不了漿水,這漿水實際上是蔬菜(芥菜、芹菜、雪裡蕻皆可)加麵湯和酵母發酵而成的酸水。中國人最擅長利用發酵來製作美食。時間催化帶來的乳酸,能夠很好地引發食慾。在食材匱乏的古代,尤其是在酷熱的盛夏,這種酸味是不可多得的調劑。

4

陝西人,早已打通吃麵的任督二脈

中國人對古法、傳統的尊崇,近乎於偏執,認為經驗是成敗的關鍵。吃麵這種日常活動,自然也充滿了生活的經驗。面好吃,和麵麻煩,如何延長麵條保質期,省去這種麻煩,陝西人早有心得。

在陝西,人們深知水是讓麵粉七十二變的不二法門。每一個熟練的陝西主婦,都深諳制面之道,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尷尬,絕不會出現在她們的廚房裡。在她們的經驗裡,控制水分,就是延長麵條保質期的秘訣。

▲ 合陽踅面。預先製成的麵條,只需經熱水汆燙,再調味即可食用,堪稱最早的方便麵。

去除麵條水分的最佳方法便是藉助火的力量。調好的麵糊在鏊子裡烙成煎餅狀,再切製成面,這樣做出的麵條,即使在夏天,也可以保持數日不壞。陝西的禮泉烙面合陽踅所用的麵條,都是如此製成。乾製的麵條,只需要加熱水澆燙,再調上佐料即可,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這不就是最早的方便麵嘛。

▲ 切制踅面。相傳,踅面為淮陰侯韓信統兵打仗時的軍糧,至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

比起烙面與踅面的偏安一隅,掛麵早就走進了千家萬戶的廚房。掛麵並不由陝西人壟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陝西乾燥的氣候,為掛麵提供了最好的棲息地。製作手工掛麵,最重要的是對於天氣和麵條特性的感知,如果沒有幾十年經驗,絕難做到遊刃有餘。掛麵既容易儲藏,又便於攜帶,這對於當年出門在外的麵食黨們,是巨大的福音了。

▲ 圖為掛麵製作中劃面的步驟。掛麵是中國人對天氣物候、麵條特性深刻理解的產物,充滿經驗的智慧。看似樸實無華,實則是農業社會主食製作頂級水平的代表。圖/視覺中國

古人不會懂得麵筋蛋白、氧化這些充滿科學意味的名詞。他們只是在一次次的操作和失敗中,找到了最佳方法。經驗與傳承,是中國人生活哲學的核心,所謂秘訣,歸根結底是一輩一輩的口耳相傳。陝西面是這種薪火相傳的絕佳例證。對陝西人來說,最好吃的那碗麵永遠是媽媽做的,因為那是姥姥教給媽媽的。

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說自己最愛的那碗麵說吧說吧,在留言區裡使勁說~看看誰說得最誘人~

文丨伊森

參考資料丨韓茂莉《中國歷史農業地理》

何炳棣《中國農業的本土起源》

王子輝《從餅出“三輔”說到面始於秦》

閻豔《古代“湯餅”及其文化意義》

朱平《民國範兒》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趙旭東、王莎莎《食在方便—中國西北部關中地區一個村落麵食文化的變遷》

本文圖片源自視覺中國、網絡

🕗

風 物 精 選

文化地理

南陽|山東|義烏|貴安|建水|安康|南昌|湛江

物產美食

糯米飯|春筍|湖南米粉|蕨菜|青團|菌子|紅膏嗆蟹

匠人手藝

藤編|樂高|磚雕|古建彩繪|敦煌壁畫|紫砂|旗袍

✍️

|新 媒 體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後臺回覆關鍵詞“作者”,獲取相關信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工 作 機 會|

在後臺回覆關鍵詞“招聘”,獲取相關信息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其實從小比較喜歡吃米飯,畢竟配菜相對面食豐富,而且自家又產水稻,便喜米而厭面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要離開父母到縣城上高中,為了節省開支,減輕父母的負擔,面對色香味俱豐的米飯,我選擇了放棄,那三年一碟子滿滿的炒拉條子,狀如小細筷子的面,配以新鮮時蔬,翻炒以食。陪了我整整三年。其中最奢侈的是,朋友生日,破天荒:砸鍋買鐵吃了頓米飯,點了兩道萊,八碗米飯,外加兩瓶冰峰。直呼過癮。😂😂😂😂大學有生活補助,日子也寬裕了不少,但依舊傾向於吃米,而非面。曾自詡:三餐米飯不嫌愁。直到有次南下,到廣州,天天的靚湯,頓頓的米飯。以至難嚥。漫步在熙攘的街道上,天啊,拉麵,有救了。直奔,快咽。忍著沒掉淚。看著光光的碟子,我笑了,咱真正的北方人,真正的西安人。不能沒有面。時至今日,隔三岔五要麼到熟識的麵館吃碗油潑面,要麼自己自做自吃,就上幾顆蒜,那種簡單純粹,粗獷灑脫,就是真正的西北爺們。😂🤔


雨秦嶺


我覺得應該是北京面最好吃。北京要屬望京面最好吃。

店名將太無二 座標望京 九州地獄拉麵

SHAKEN 座標望京 香濃奶油蟹肉面



三泉冷麵 座標望京 冷麵


越娘娘 座標望京 十全海鮮沙茶麵

OOPS! 座標望京 意大利肉醬面


超兩公里兔兔


在家裡。老媽的手擀麵,配上我媽做的鹹鹵。至今念念不忘,而且百吃不厭。面這種食物還是家裡的味道最好。


泉137247513


面要好吃非常容易,各種添加劑一調,要什麼味有什麼味,羊湯鮮,牛湯鮮,雞湯鮮等等。。。。嘴饞人就得讓黑心商家草他。


mrp漁童


最好吃的面是我奶奶的手擀麵。我從小愛吃麵,我爸也是,那時候跟我爸比賽誰吃的多。後來出去外面上學,只有回家的時候才能吃到。可惜奶奶走了兩年多了,再也吃不到了,現在媽媽也做手擀麵,但是沒有奶奶做的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