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與小米合併,獵豹緊急澄清,雷軍與傅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億歐導讀 ] 雖然外界顯示辭任後的雷軍與獵豹移動沒有直接股權關係,但憑他與傅盛多年的私交,如果兩者真有互利協作可能的話,他們自然是會綁到一塊兒去的。

近日,一則關於“獵豹移動將私有化,主導方可能是小米集團”的消息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雖然這一事件很快在獵豹移動官方不退市的回應中結束,本文試圖透過獵豹移動的發展史,為你呈現另外一個維度的思考。

被傳與小米合併,獵豹緊急澄清,雷軍與傅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網絡安全的第二極,傅盛與獵豹移動的江湖故事

獵豹移動原名金山網絡, 2010年10月由金山安全和可牛影像合併而成,繼承了金山15年的安全技術積累和可牛影像的互聯網基因。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工具開發商、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安全公司。公司產品在全球範圍內安裝量達38.10億,全球移動端月活躍用戶高達6.23億。

說到獵豹移動,傅盛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2010年伴隨著自己創立的可牛影像與金山安全合併成為金山網絡,傅盛開始擔任金山網絡的CEO至今,傅盛在獵豹移動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今年3月份,雷軍為了專注於小米上市業務辭去獵豹移動董事長職位,傅盛成為董事長兼CEO,至此,傅盛在獵豹移動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凸顯。

2010年互聯網安全運用進入紅海競爭,當時實力強大且手段兇悍的奇虎360在這一爭奪戰中愈戰愈勇,大批對手在360的強勢圍剿下節節敗退,剛合併成立的金山網絡也面臨著同樣的局勢。在這一情況下,

傅盛料定360不可能一家獨大,他深知安全產品對於所有互聯網運用都有殺傷力,當某一家廠商的安全和殺毒軟件覆蓋率達到70%以上的時候,業界就會自發的形成一股反抗力量,當務之急不是要忙著對抗360,而是要加速行業裡其他對手的死亡,讓獵豹移動成為安全領域裡奇虎360唯一的競爭對手,贏得另外一波忌憚360殺傷力的力量群體擁護。

建立在這一預判之上,傅盛認定獵豹移動最根本的毒霸和衛士兩款產品,砍去其他業務線上產品,模仿360免費了金山毒霸,並調整組織架構,將精銳力量加載到這兩款產品之上,力求在爭奪戰中活下來,並且爭取到盟友。果然,隨著奇虎360的戰火越燒越猛,擁有巨大流量的QQ與奇虎360因業務線摩擦出現爭端,騰訊對奇虎360的忌憚應驗了傅盛的預測,獵豹移動拿到了騰訊的投資得以存活。隨後的幾年裡,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其它玩家先後被擠垮,而金山毒霸和金山衛士成為了奇虎360對面的另一極。

被傳與小米合併,獵豹緊急澄清,雷軍與傅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拓展新領地,獵豹移動的海外之旅

在PC互聯網一端,獵豹移動抵擋住了360的強勢攻殺,並且最終贏得了巨頭騰訊的投資。但是,獵豹移動活得卻並不是很好,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強烈的不安全感讓巨頭們及早的在網絡安全這一領域開展了佈局,許多大型的手機廠商、移動運用商在基於安卓開源代碼打造自身手機系統的時候,它們都做了優化升級並且內置了自帶安全殺毒功能的運用,這使得大眾對於第三方安全管理類工具需求的減少。

其次,由於獵豹移動與360長期的決鬥,錯失了儘早在移動互聯網上佈局的先機,再佈局的時候市場份額已經不大,而且到了移動互聯網這一塊,騰訊也不放心把自家後院交給獵豹,反而是自己投資建立了QQ手機管家,當年的盟友也變成對手,而且實力強悍。

這樣的情況下,調整方向尋找新的市場已成為獵豹移動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這個時候,國際化成為了獵豹移動的一個新方向。

代碼開源的一個好處就是極大的減少了開發人員進入某一個領域的成本,Google將安卓操作系統的開放使得我國一大批企業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之上競爭,這一過程中資本以及資源的比拼就變得格外重要,而資源條件相對有限的獵豹移動在國內市場發展在此受到了束縛。但是安卓系統的開源也打開了移動運用全球化的大門,這成為了獵豹移動的機會。

PC時代360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崛起,除了其自身足夠強大的技術研發以及產品能力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其獨創了免費的商業模式,通過將工具產品的功能向用戶免費,藉此凝聚到一大批的用戶,進而尋求變現。在各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打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之下,獵豹把國內這一模式成功的複製到了國外。

憑藉深入的市場調研和了解,傅盛發現了國外市場對於手機清理軟件的巨大需求,於是他集中了獵豹移動的精銳部隊研發最便於用戶使用的CleanMaster,並將之免費提供給用戶,同時還加大在產品推廣運營上的手段。免費模式幫助其在國外市場很快的獲取了大部分的用戶,長期佔據Google play全球排行版前5位。

強大的用戶基礎為獵豹提供了變現的基礎,獵豹開拓出了一種依靠清理對用戶的影響力推薦安全軟件、瀏覽器、遊戲等運用,反向從被推薦軟件開發商收取服務費的模式,這一模式奠定了獵豹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也為其向另外的領域拓展提供了便利,很長一段時間內,在谷歌全球排行榜前三十的產品中,有5個以上是來自於獵豹,獵豹也憑藉著這一基礎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上市後獵豹的困境

上市是令人激動的,但是上市後遇到的各種困境也成為了獵豹發展的苦惱。縱觀獵豹上市以來拓展出的工具類、內容類、遊戲類、以及人工智能四條業務線,它們皆遇到了困難。

首先,CleanMaster這種清理工具在手機硬件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生存空間逐漸受到擠壓。縱然是目前用戶數據龐大,但也只能作為正在衰減的存量來對待,不能寄予過高期望。

其次,在內容類業務上獵豹雖然於2016年8月收購與了News Republic,並還佈局了Musical.ly等產品,但後續表現平平,並且都先後賣給了今日頭條,傅盛也在公開場合承認過自己不擅長做內容。

再者,遊戲娛樂可能會是獵豹移動後續長期專注的發展方向,雖然目前獵豹移動發行的遊戲已經有10多款,全球的月活用戶已經達到1億人左右,但是缺乏精品,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作為美國第三大移動直播社交產品,獵豹旗下的LiveMe也仍處於初期階段。

傅盛曾在參加CES展會的時候說未來5到10年之內獵豹移動將會專注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今年3月21日獵豹移動在北京舉行機器人之夜,一下發布了5款機器人產品,大受歡迎,也標誌著正式轉型進入AI佈局。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佈局固然值得期待,但是目前客戶對於這方面運用的接受度較低,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這一塊市場起來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工具類業務增長空間有限並且正在逐步衰減,內容類幾近斷送,遊戲娛樂類變現模式有待探索,唯一重軍挺進的人工智能市場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一系列情況反映到股市上的情況不容樂觀。

從2018年Q2來看,獵豹移動整體的營收業務同比均出現下降,總營收比2017年下降8.2%。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41.1%,高於上年同期的28.7%。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同比下滑22.7%。

由此可見,海外市場對獵豹的吸引力正在減低,當年攫取了海外紅利的獵豹移動,其收入來源正逐漸的轉回到國內。如果真的按照這一趨勢發展,那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獵豹移動實行私有化回國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被傳與小米合併,獵豹緊急澄清,雷軍與傅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私有化與小米協同,是一條可行的路嗎?

對於獵豹私有化問題,雖然獵豹官方已經公開表示將繼續留在股市,但這是否只是私有化前的一波迷霧彈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獵豹移動官方不會放任公司利益受到損失而不採取行動。獵豹移動與小米能夠產生怎樣的協同效應,這個問題卻值得思考。

作為一家以手機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小米一直以互聯網公司標榜自己,但是更多的業內人士將其定義為一家硬件公司。2018年Q2季度,小米取得收入人民幣452億元,同比增長68.3%。

被傳與小米合併,獵豹緊急澄清,雷軍與傅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小米超過90%以上收入是由硬件收入組成,互聯網服務不到452億總收入的9%。而再深挖還發現,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63.6%的增長主要由廣告收入貢獻,即小米在自家職能手機、小米電視等IOT物聯網設備系統內置的各式廣告,這部分收入達到了25億元,剩下的15億元為遊戲、金融等互聯網增值服務。

從小米擁有1.15億臺IOT物聯網鏈接設備的角度來看,建立在如此龐大硬件數據上的25億元的廣告費服務不足為奇,甚至於可以說每臺設備貢獻的廣告服務價值有限。而遊戲以及金融等服務貢獻的數量也沒那麼突出。此外,2018年Q2季度,小米的國際市場收入已經達到了164億元,佔其總收入的36.3%。但已知的消息是目前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仍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海外收入佔比較小。

真實的數據反應,小米雖稱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其互聯網產品設計以及研發的能力遠遠低於硬件開發能力。相關人士談道:

“如果說獵豹移動私有化並與小米產生協同的話,那麼將獵豹移動早期在海外積累的市場影響力和出色的軟件開發能力夯實到小米現有硬件體系裡,這將會給小米的整體業務形成非常巨大的正向提升,可能也是真正能夠給兩家帶來真正益處的關鍵。”

雷軍作為小米的創始人,今年3月份之前還一直擔任著獵豹移動的董事長職務,雖然外界顯示辭任後的雷軍與獵豹移動沒有直接股權關係,但僅憑他與傅盛多年的私交,如果兩者真的有互相利好的協作可能的話,他們之間自然是會綁到一塊兒去的。或許對於小米將主導獵豹移動私有化的事情,即使沒有發生後續也將會有大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