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們大家是否習慣用捻管技法寫毛筆字?還有什麼技法呢?

學書法


基本觀點

儘量少捻管,多用腕肘,或者調整用更靈活的執筆法。

必要時,細部的處理,偶爾可以用一用捻管;但,正常的筆畫,絕不要去強調捻管(否則,只能說明基本筆法不太過關!古代大書法家,哪有什麼筆畫都去捻管)



捻筆的缺陷所在

細心去觀察筆毫的展收,和運行軌跡。你會發現:捻管,會導致兩大突出問題:

1.軌跡的“內勒性”趨勢(一般而言,用捻筆會出現許多問題,寫捺,尾巴會下垂,寫橫也會下墜,不符合千里陣雲的鋪陳和微揚感,寫勾也會偏銳角,寫豎,尾巴則會左斜甚至帶捲刃)

2.筆毫的“內收性”特點(筆會裹起來,會過於緊吧,偏瘦,張不開),這些,首先就會影響筆畫的向背,其次,還有曲直,挺度,張力,飽滿度等。



替代手法

靈活的執筆法,加上一些細化的筆法處理,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看似需要捻管的地方。

例如,


  1. 利用腕肘角度調整;
  2. 虛掌加大弧轉靈活性;
  3. 特殊大弧轉動作可以做出“動作提前量”安排(這個也很管用);
  4. 注意節節發力,和暗中悄然換面,而不是一口氣硬撐硬轉
  5. 必須理解絞轉的絞點換面原理,並多練習絞轉;
  6. 另外,注意徐疾節奏,發力節點,換面暗度,正逆腕,頓挫,曳濡,戰筆努鋒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啦!




一點小建議

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採用捻筆,

但慣於捻筆,應戒!

要立馬調整書寫習慣。


神秘烙劍許建鋒


儘管少用

原因如下:

儘量少捻管,多用腕肘,或者調整用更靈活的執筆法。

必要時,細部的處理,偶爾可以用一用捻管;但,正常的筆畫,絕不要去強調捻管(否則,只能說明基本筆法不太過關!古代大書法家,哪有什麼筆畫都去捻管)

捻筆的缺陷所在

細心去觀察筆毫的展收,和運行軌跡。你會發現:捻管,會導致兩大突出問題:

1.軌跡的“內勒性”趨勢(一般而言,用捻筆會出現許多問題,寫捺,尾巴會下垂,寫橫也會下墜,不符合千里陣雲的鋪陳和微揚感,寫勾也會偏銳角,寫豎,尾巴則會左斜甚至帶捲刃)

2.筆毫的“內收性”特點(筆會裹起來,會過於緊吧,偏瘦,張不開),這些,首先就會影響筆畫的向背,其次,還有曲直,挺度,張力,飽滿度等。

替代手法

靈活的執筆法,加上一些細化的筆法處理,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看似需要捻管的地方。

例如,

利用腕肘角度調整;

虛掌加大弧轉靈活性;

特殊大弧轉動作可以做出“動作提前量”安排(這個也很管用);

注意節節發力,和暗中悄然換面,而不是一口氣硬撐硬轉;

必須理解絞轉的絞點換面原理,並多練習絞轉;

另外,注意徐疾節奏,發力節點,換面暗度,正逆腕,頓挫,曳濡,戰筆努鋒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啦!

一點小建議

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採用捻筆,

但慣於捻筆,應戒!

要立馬調整書寫習慣。




寶蘊齋萬題方


捻管就是轉管,有些人將這一點技巧神乎其技,這是故弄玄虛,根本沒有必要。寫字最根本的是手腕上的功夫,而這功夫則是自己用十數年的工夫換來的。所謂心到,眼到,手到。手到就是手腕上的功夫。我最近的體會,當你運筆時隨便在一個地方能停下來,手能夠按心的要求,慢慢地構造筆畫到詳細之處,把細節處理得象字帖上一樣,這時你手上的功夫基本上就到家了。是不是要轉管,這個得根據需要,有些筆畫你實在沒辦法寫了,不妨轉一下管試試。但是這要你具有最起碼到腕上功夫,轉管才能夠出效果。如果連筆都拿不穩,把字的基本筆畫都寫不好,靠轉管把細部吃的再好也不頂用。因此我要告訴初學者,莫把樹葉當森林,不要本末倒置,還是老老實實地堅持臨帖為好。


東望長安1


首先確定,捻管只在毛筆書法中有,硬筆不存在。即便如此,捻管一般很少用,只是某些人用於筆畫的轉折回鋒,捻動筆管而確保中鋒。

但要飯的認為,捻管只是指法不靈活、腕力不足者的創造發明,根本不能算技法,因為手握毛筆筆鋒是可以360°任意角度與方向運行的,根本用不著捻管。捻管簡直就是多此一舉,而且,捻管會使筆毛扭纏著,損害筆毛的韌性及使用壽命。

因此,不管寫多大的字,我要飯的從不使用捻管,也絕不提倡甚至反對捻管。

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