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縣大水頭村:引水到地頭 告別「望天收」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範鑫】“去年俺村一股勁兒打了三口水井,不但解決了320畝耕地的澆水問題,還平整出來100多畝耕地。”8月24日,記者在淇縣北陽鎮大水頭村採訪時,村民潘寶貴對村裡發生的變化讚不絕口。

大水頭村位於淇縣雲夢山北側的山坳裡,是泥石流地質災害較易發生的地區,全村有戶籍人口55戶1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戶81人。

“這裡荒山多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都是‘望天收’的旱地,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限制了村民的發展。”淇縣國土資源局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高東坡介紹,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已有78名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到戶增收等幫扶措施實現脫貧摘帽,還有2戶獨居老人因沉痾難愈,行動不便,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

“目前,村內常住人口僅剩下15戶30人,如何幫助留下來的村民穩定增收、防止返貧成為扶貧工作的關鍵。”高東坡介紹,經過廣泛徵求村民意見並結合單位工作實際,村民代表們提出了綜合開發利用荒山的辦法。

“我們從縣林業局協調了4萬多棵果樹種植在村北側荒山上,目前成活率達95%以上,不但能為村民和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還能起到防治泥石流災害的作用。”高東坡介紹,除了1萬棵果樹作為村集體種植項目以外,其他的果樹全部免費分配給了村民。

高東坡自去年5月份駐村以來,先後向單位爭取資金300餘萬元用於土地平整和解決灌溉問題。短短一年的時間,大水頭村的耕地面積增加了100餘畝。為了引水上山,大水頭村一連打了三眼機井,並配套有壓力罐設備和地埋管道。“我們還在荒山上開闢出3000米長的環路作為農忙道路和自行車環線。”高東坡說。

“以前別說是澆地了,連人吃水都困難,一年就能種一季玉米。”潘寶貴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不但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地埋管道還通到了山坡上,就連地裡的莊稼也能‘喝’上水了。”

看到村裡的荒山上如今種滿果樹,地裡的莊稼也告別了“望天收”的歷史,不少走出去的年輕人有了回村發展的想法。今年5月該村新當選的黨支部書記王林武就是其中的一位。王林武告訴記者,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為大水頭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看到村裡如今大變樣,他感到十分振奮。

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王林武除了完善村委會各項組織制度,還帶領村“兩委”班子謀劃好了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實施村內的自來水網改造和入戶道路的硬化項目,今後,我將團結駐村幹部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持續改善民生,抓好村集體經濟發展,帶領全體村民穩定脫貧增收。”

總值班:李宏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