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影響電影還是電影影響現實?科幻電影找靈感

無論是《海底兩萬裡》中描繪的水下船隻“獨角鯨”(潛水艇),還是《頭號玩家》裡的VR世界。現實與藝術之間總是來回影響,互相啟迪。

現實影響電影還是電影影響現實?科幻電影找靈感

喬治·盧卡斯在1977年推出電影《星球大戰》時介紹了他古怪又有魅力的機器人,永遠影響著流行文化(甚至是科學家)對機器人應該如何行動和行為的思考,當然,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

現實影響電影還是電影影響現實?科幻電影找靈感

上個月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的一篇新論文,便是從《星球大戰》系列的最新電影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靈感,討論了銀河系中的機器人如何在將來與自己的環境互動。德州農工大學著名的機器人專家羅賓·墨菲寫道,在最新啟動的漢索羅電影外傳中引入的機器人L3-37代表了機器人技術的一個關鍵發展:自我調整的能力。

在影片中,L3-37是一個語速很快、活力滿滿的機器人,她是機器人獨立的狂熱支持者。她還可以修改她的身體,作為一種進化的方式,與不同種類的機器人交換不同部位。

機器人自我修復的能力在今天是可能實現的,國際空間站上機器人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機械手臂將獨立的機械手和右旋的手分離出來,以替換手臂上的一個有故障的攝像機,這樣的操作並不是自主的。

現實影響電影還是電影影響現實?科幻電影找靈感

據奧斯陸大學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小組的教授吉姆·特爾雷森說,自我改造的機器人最終可能會導致全新研發的機器人的身體比傳統的機器人在環境中更有效地運作。即使是像C-3PO這樣笨拙的機器人也通常知道在遇到障礙物時躲避,而R2-D2可以滑過死亡之星的後巷,或者笨拙地穿過塔圖因沙漠。設計和製造能夠在動態和多樣化環境下運行的機器人意味著我們未來的霸主需要學會適應。有一種被稱為進化機器人的研究領域,就是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尋找靈感,挪威的相關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名為Dyret(用於身體測試的動態機器人)的機器人,它的特殊目的是學習如何走路。

原文網址:http://www.ahytrk.com/hangye/view-24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