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該來的總會來

什麼是P2P?P2P理財就是通過互聯網理財,即個人對個人,又稱點對點網絡借貸 ,是指以公司為中介機構,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借款方可以是無抵押貸款或是有抵押貸款,而中介一般是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為盈利目的或者是賺取一定息差為盈利目的的新型理財模式。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絡信貸平臺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P2P爆雷,該來的總會來

起初,P2P是純貸款平臺中介服務,但是在國內,當它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又缺乏監管,註定會被玩壞。那“爆雷”又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P2P平臺不能正常運轉就是爆雷。不能正常運作分好多種情況,提現困難、平臺控制人卷錢跑路、經營失敗導致虧損等。

P2P爆雷,該來的總會來

爆雷的原因又有哪些?

P2P的性質:相比傳統銀行,融資成本高,風險管理能力弱,這就決定了P2P不可能有大的市場,只能解決小額分散的應急需求。盈利能力高、借的起這個錢的企業(例如壟斷企業),都是銀行的大客戶,完全沒必要去貸利息更高的錢;所以向散戶“貸款”的企業,大多是正規渠道拿不到錢,等著散戶續命的企業,這類企業經營能力與狀況都令人堪憂。

P2P高收益與高風險:投資人都明白投資理財風險與收益是直接掛鉤的,P2P給散戶承諾如此之高的收益,若是想長久經營, 必定要有更高的回報投資才行。拿年化百分之十的收益來算,投資顧問還要拿2~3個點,再加上運營、房租、各類成本,投資收益至少要超過百分之二十五才行,還要考慮壞賬風險,年化收益要差不多30%才能穩定經營。在中國,房地產都不見得有這麼高的收益,哪個行業的盈利能借的起這個錢,怕不是販毒?

龐氏騙局:如果是經營不善,那麼找好經營狀況良好的平臺去投資會靠譜很多,但是如果這平臺一開始就是打算騙錢的呢?龐氏騙局在百度上有很詳細的介紹,網上也有文章教大家辨別和警惕各類騙局。然而結果如何呢?還是有很多人上當受騙,其中不乏明知是騙局還打算進去撈一筆,最後經不住誘惑錢財盡失的人,說到底一個貪字罷了。

擠兌效應:銀行比較強大穩定的吧,有國家信用,但是也害怕擠兌,所以存在存款準備金、資本充足率、槓桿率和強監管作為約束。但是P2P沒有這麼多應對手段,一旦遇到擠兌,資金鍊立馬奔潰。資金池不夠所有人兌現,然後恐慌情緒影響更多人來兌現退出,形成惡性循環。最後資金鍊鎖死,原本能夠正常運轉的平臺也會轟然崩塌。

P2P爆雷,該來的總會來

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要守好自己的財富,擦亮眼睛尋找靠譜的優質的平臺,不要貪圖高收益。投資的渠道應該多層次,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小額參與。最後,相信警察,踩雷了要及時報警。

原文網址:http://www.ahytrk.com/dongtai/view-23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