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深度报道 Reporting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一场不可错过的盛宴即将到来!本期我们选取了来自传统汽车制造、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企业,剖析他们的技术路线、研发设计、商业模式、用户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全力展现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及未来,以期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机遇来了,抓牢!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

专家观点

前 言AUTO--REVIEW

智能化浪潮已经席卷整个汽车产业,这一行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已经成为企业和资本关注的热点。如何发展好这一新兴产业,避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与我们分享了其调研后的相关思考,供行业借鉴。

如何防止投资虚化与低水平固化

智能汽车是一次革命,现在正处在启动期。启动阶段需要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不会迷失方向。怎样把握好这次革命的态势,防止新兴产业在发展早期最容易出现的投资虚化和低水平固化,这是值得整个行业重点思考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很多企业为自身的发展都制定有一个时间表,从历史上看,国际一些大企业的时间表是比较准确的:制定了何时达标的计划,届时基本上可以做到。但是国内一些企业说的与做的差别太大,特别是把未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当成现在就能做到的事情,导致整个产业出现了虚化现象,给产业、消费者、投资界一种错觉。对产业而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好,但是不能产生过多的负能量。

目前国内有很多的创新团队,很多的大项目,令人隐隐担心,怕一些还无法定向的智能化技术现在被过早地固化下来,并围绕着这些不确定的技术形成大规模投资,形成沉淀产能,没有实现回报。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这些低水平固化的技术的体量大了,就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创新的障碍。

传统车企比如福特汽车这种老牌跨国车企的估值才500多亿美金,但在智能驾驶领域,企业的估值都很高,这个领域的一些企业一出生就超过了百年车企,希望这些投资能更多地“烧”在研发领域,“烧”在迭代技术上。

如何重构产业生态

一个产业能真正成长起来,需要有突飞猛进的尖端力量,更需要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体系建不起来,这个产业就难以持续。在智能汽车时代,谁会是这个产业的主角,谁会是这个产业的技术供给者?

传统汽车产业链发生了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新力量还没有完全主导产业,已有力量也很难承担起智能变革责任。这意味着在智能革命时代,这个产业链需要重构,新进入者会更多,已有企业需要加快调整。企业们的角色可能会发生改变,特别是整车厂。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一些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如博世、大陆等,这些隐形冠军的作用可能在智能汽车时代是至关重要的。地图、操作系统、芯片等关键器件软件,都是智能时代的关键零部件。整车企业要与这些力量实现协同,而不是被替代,不是被加速边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重要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目前,新公司日益活跃,是帮助产业坚定智能化步伐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力量。新的供应商也会出现,如智能道路运营商、智能网络运营商等,都会成为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性力量。这就是产业生态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过去的道路支撑汽车,多为水泥路,现在的道路要支撑智能驾驶特别是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必须是智能的道路。所以需要重构一个大的产业生态、大的企业生态。

顶层设计由点及面更易落地

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国家层面的产业部门、交通部门、通讯部门等的协同实现整体推进。最容易实现顶层设计的,可能是在地方政府层面。比如一个城市可以制定一份当地的促进智能驾驶出行、智能产业发展的城市级解决方案。整个国家则需要一个大的顶层设计,需要地方城市级的设计作为样板,这样,汽车的智能化在全国可能会更容易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法规标准应提早颁布

如何引导这个产业实现快速突破,除了技术之外,更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项目之一就是标准和法规。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在电动化上,我们的标准跟进落后了,导致现在还存在充电接口不统一、通讯不畅等问题。在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再重蹈汽车电动化的覆辙。

谁能够最先建立标准,谁就能集聚资源,谁能够最先建立规范,谁就能够让更多的车到路上行驶,有更多的车在路上行驶,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把规范进一步完善,上升到应用法规的层面。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这种法规先行、标准先行的社会化环境,对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往往比技术突破更起作用。在这方面中国是有优势的,国内也有很多地方在做一些示范区,但愿这些示范区不要被异化,真正形成一套可示范的模式、可示范的标准和法规,而不是一些低端产业的集聚。中国应该在标准法规层面,通过制度性的创新,引领这个产业走得更快一点。

车、路、城市要同步智能化

光依靠车不能引领智能化的发展,一定是同步智能化。有三个同步:车、道路和整个城市。城市的管理、城市的布局、城市的智能化、道路的智能化和车的智能化应该是一体的。无论是示范还是顶层设计,一定要坚持三个同步的设计。

智能化要依靠技术创新

脱离技术的产业早晚会陷入受制于人的窘境。所以在智能化汽车时代,我们要在技术上实现领先,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要有领先的技术准备,有领先的基础设施,有领先的引领性规制,能够在全球最早建立起支撑产业应用和创新的生态体系。这样,智能汽车这篇文章在中国才能够写好。

(本文根据张永伟在“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本期深度报道系列文章

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智能汽车如何缩短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时间

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标准”探索

他山之石:欧美日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政策法规

注:本系列文章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18年8月刊,后续文章将在近期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张永伟

排版/李想

本刊更多目录解析,快戳速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