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說生意不好做了,但公司依然不好招到人?

馬雲拜把子兄弟趙日天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做生意還是去打工,似乎是兩條出路,但並非非此即彼,聽起來很有意思,但現實就是這樣。

第一,現在人們要生存,似乎容易的多,特別是九零後的孩子,還有父母做後盾,一段時間沒有工作,吃飯也沒有問題,所以打工時也不著急找工作,有沒有都可以,經常是這種狀態。反過來,現在城市生活成本又蠻高,一個普通的崗位,剛入職拿到的工資,每月租房吃飯花費下來,手頭還是沒錢,就覺得不如在家乖乖待著。

第二,浮躁,整個社會都是浮躁的,所有求職者的心裡也浮躁,找一份工作,剛剛入職的入門階段與自己的“偉大抱負”有距離,不願意熬,感覺可以選擇的崗位很多,但都不能與自己的期望吻合,所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三,作為一個公司來講,企業盈利的基本需求很明確,不養閒人,公司盈利後的利潤怎麼分配都可以,哪怕如問題中所說,分一半給員工。但是,在沒有創收之前,養閒人是需要量化考核的,這就是矛盾。

沒有工作,天天待業的人很多,感覺到處都是工作,就是沒有合適的,企業天天缺人,天天招人,能願意看到企業遠景一直走下去的太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閒散人員還不想要。這就是現狀。

所以,對個人而言,工作好找,合適的崗位沒有,對企業來說,人好招,合適的人才太難。


張彩雲


我覺得這與當今中國社會發展有很大關係,人們的物質條件,生活水平,精神層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只要有份工作幹著,能養家餬口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養家餬口基本能滿足了,現在人們關心的是享受和精神上愉悅。要達到這樣的條件,就得工資高,假期長,休息時間長,只要有一種達不到,或者工資和休息時間不平衡就很難留住或招到人,,現在這個社會是非常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大家都想少做高收益,賺快錢。看著那山比這山高的,要招到人就得工資待遇好,要留住人就得人性化(休息,工作強度適中)可是這很難找,總的說來,現在人是個矛盾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