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盛世危言(1)

明朝一哥王陽明—盛世危言(1)

12 盛世危言(1)

陽明此刻並不平靜,觀政工部卻去考慮戶部、兵部的事,很明顯是不想按部就班當個官混子。

明朝言官權重,有點追求的人都希望躋身其列,王陽明也不例外。當他的朋友以禮科給事中擢為京兆尹(北京市市長)時,他羨慕道:給事中是言官,京兆尹是三輔(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之首,朝廷這項任命是用言官來試做三輔啊!

在此期間,王陽明被委派以欽差的身份去督造威寧伯王越的墳墓。

這個王越比較神,雖然是皇帝的親屬,但很有追求,是個進士。當年參加殿試時,狂風突起,將王越的試卷給吹到天上去了,王同學頓時欲哭無淚。還好考官又給了他一張卷子,讓他答完交了。

沒承想這年秋天,棒子國使節來京進貢,竟然帶來了王同學的那張卷子,說是朝鮮國王一天視朝的時候,一物從天而降,定睛一看,卻是天朝學生的試卷,不敢怠慢,便叫使者將之帶回北京。

一張卷子跋山涉水從北京飄到朝鮮已然夠神了,而據《王陽明年譜》考證,經常“通神”的王陽明早年曾夢見王越贈送弓箭給他就顯得更神了。

作為此次工程的包工頭,陽明格外留心,預演了一下自己的統御之才。他組織民工演練“八陣圖”,勞逸結合,按時作息,比之前在桌上聚果核為戲更加真實直觀。這次的監工經歷讓王陽明明白了一個道理:權力越大,指揮的人越多;指揮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任務完成後,29歲的王陽明循例擔任實職,授官刑部雲南司主事。這個正六品的官相當於現在公安部分管雲南省案件的處長,小是小了點,但很有實權。

權力與義務從來都是對等的,刑部主事要求身處京師而能決斷於千里之外。並且,大小事務,雜亂無章,是一項很費腦力很磨耐心很容易得罪人的工作。

而且,禮與法、情和理的衝突是刑部官員必須時刻面對的悖論,悖論思考得多了,王陽明自然也就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深刻了。

第二年,陽明被派到江蘇淮安會同地方官審決重犯。職務雖說不高,但可以實現意志,施展才華,於是陽明又來勁了,詳細審閱卷宗,四處走訪證人,*了許多冤假錯案。

事畢,他冒雨遊覽了九華山,沿著羊腸小道涉險尋幽,探奇攬勝,訪問了許多名人隱士,心曠神貽。

在九華山,陽明結交了不少僧友。比如化城寺有個叫實庵的和尚,生得儀表堂堂,能詩善畫,學識淵博。王陽明與他相識,當即結為詩友,併為他的畫像題詞:從來不見光閃閃氣象,也不知圓陀陀模樣,翠竹黃花,說什麼蓬萊方丈,看那九華山地藏王好兒孫,又生個實庵和尚。噫!哪些妙處?丹青莫狀。

也只有時刻對外部世界保持濃厚興趣的人才可能寫出這樣俏皮生動的文字。

之後,陽明又找喜歡談仙論道的道士蔡蓬頭搭訕。蔡蓬頭裝13,不鳥他,他也不生氣,客客氣氣繼續請教,心理素質非常強大。蔡蓬頭被問煩了,扔下兩個字“尚未”,就起身走到後廳去了。王陽明不甘心,又跟到後廳追問,蔡蓬頭還是說“尚未”。

王陽明軟磨硬泡,蔡蓬頭終於不說廢話了:“你雖然以隆重的禮節待我,終究還是一副官相。”說罷,一笑而別。

地藏洞有位異僧,坐臥松毛,不吃熟食。陽明聽說後,攀絕壁、走險峰,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和尚。

和尚假寐,想試驗他道行深淺,被陽明一眼看穿。陽明不慌不忙,在他身邊坐下,摸他的腳。和尚覺得他不是個酸腐文人,就“醒”了,道:“路險,何得至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