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歷史長河中,濟南涌現出了一大批舉足輕重的古代先賢,從上古先王虞舜到唐宋時期的房玄齡、李清照、辛棄疾,從最早龍山文化起源地,到引領風氣之先自開商埠,無一不展示著濟南厚重而輝煌的歷史。追尋歷史的足跡,感受歷史的文脈,啟迪當代人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而努力奮鬥。我們先從大舜文化和龍山文化說起。

大舜耕於歷山的故事,在濟南廣為流傳。濟南自唐代起就有舜城的雅稱,今天的濟南,舜耕路、舜井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等與舜相關的名稱十分常見,與舜有關的歷史遺蹟、人文傳說也比比皆是。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位於千佛山風景區的歷山溯源雕塑,傳神的再現了耕作間隙,虞舜向人們傳授耕種技術的場景,是遠古時期舜耕歷山的真實寫照。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濟南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華松向記者介紹,大舜是先古時期的聖王,他早年活動的軌跡基本上就在濟南所在的濟水,也就是現在濟南的黃河。大舜一生遷徙各地,從事農業生產。這就是舜耕歷山,舜耕歷山的歷山就在濟南的千佛山,大舜不是在山上耕而是在山下,山北側就有一個舜井,舜井流出來的水就是歷水,歷水流到歷水碑就是現在的大明湖。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史書記載,大舜是東夷人,出身低微,自幼喪母,雖屢經磨難,但大舜和善相對,孝敬父母。貧苦的生活,讓大舜掌握了各種生活技巧,躬耕於歷山,漁獵於雷澤,燒陶於壽丘,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很有威望。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張華松說,本來歷山之人互相爭田頭,舜來了之後感化大家,歷山之人主動讓出地頭不爭了。他的道德感化了歷山之人,漁於雷澤,當初雷澤上的人補漁搶佔好的位置,大舜去了之後大家不搶了,禮讓成風。大舜一年成邑,二年成聚,三年成都,他所到之處很快人氣聚集起來了。因為仁德,大舜被部落聯盟一致舉薦為堯的繼承人。舜當了部門聯盟首領後,開始分管設職,完善國家機構重視教化,對外戰爭不以刀兵殺戮為主,以教化感化為主。

舜在位期間命大禹治水,治理了古濟水的泛濫。大舜還精通音樂,創制了《思親操》、《韶樂》、《卿雲歌》,開創了三代禮樂文明。舜所倡導的“仁德”成為儒家文化和齊魯文化的重要源頭。舜在濟南生活多年,影響深遠,濟南因此也被稱為舜城。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濟南千佛山風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千佛山景區也著力進行了舜文化的改造和提升,先後建成了舜典刻石、南風亭、四心亭、卿雲軒以及堯帝訪賢等一系列的舜文化景點。截至目前已經串聯起了有10個舜文化景點組合而成的首條舜文化的遊線,來展示博大精深的舜文化。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濟南不僅大舜文化遺存豐富,也是遠古時期龍山文化的發源地。位於章丘的龍山文化博物館,館內珍藏著眾多距今約4600年到4000年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這款蛋殼陶最薄處只有0.2毫米,總重量不足50克,充分展現出遠古先民精湛的製陶技藝。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中國龍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田繼寶介紹,龍山黑陶之所以做出那麼黑亮薄,最關鍵的是發明了輪制工具,快輪製陶,陶丕放在飛輪上,藉助飛速旋轉的輪,把陶器拉出成形來,然後在晾乾過程中不斷修整,通過窯室的改進密封燒製出黑亮薄的特點。不光是製作技術,燒製技術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龍山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城子崖遺址。城子崖古國方圓約25公里,共發現了42處遺址,組成一個古聚落。田繼寶說,城子崖的發現主要是把中國史前最早的城找到了,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座發現的史前時期的城池,城子崖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文化西來說,印證中國有自己的史前文明,把當時中國自己的史前文化論證到距今4600年前。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在城子崖遺址以西一公里處,還發現了距今8500年到7500年左右的西河遺址和小荊山遺址。田繼寶介紹,當時的人沒呢已經出現了定居農業,當時的先民們在這裡進行農業生產和耕種,作物從種到收,建了房子進行居住。章丘還有一個遺址是小荊山遺址,距今8500年,是中國東部地區發現最早的聚落,田繼寶稱它為中國第一村。因為這個聚落挨著古河道,人工挖了一條環壕,河道在三到四米寬,對這個聚落起到保護作用,應該是後世護城河的前身。

濟南——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今章丘區所在的泰沂山脈西側北段,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安居生息,先後有北辛文化,大汾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完整的史前文化系列在這裡出現。在山東乃至全國的縣市級行政區劃中十分少見。章丘史前考古文化區,不僅是中國東方的一個古文化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天下泉城 記者 明利 蔣濤 王永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