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石收藏之路——歡樂與痛苦、興奮與焦慮便會與我相伴始終

我的奇石收藏之路——歡樂與痛苦、興奮與焦慮便會與我相伴始終

此石來自頭條奇石愛好者

奇石收藏之路充滿著驚喜,也充滿著苦澀。一旦踏上了這條路,歡樂與痛苦、興奮與焦慮便會與收藏者相伴始終。抱著良好的心態,保持以下“六心”,能使藏家在收藏之路上走得更順、更好。

細心

收藏要有細心,相信許多石友都有親身體會。細心發現。石友來到奇石市場,面對數百個地攤和店鋪,或是河流戈壁中撿石要在成千上萬、形形色色的石頭中發現自己喜歡的石兒,不細心是不行的。如一塊有價值的奇石被夾在成堆的亂石中,不細心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幾次從奇石市場買到藏石後,拿給藏友觀賞,藏友常常說:我剛才也從那邊攤位走過,怎麼就沒發現呢?我想,這主要就是細心與不細心的原因。

細心辨別。縱觀當今奇石市場,人工作假奇石或玉料也是時有看到,不細心辨別,極易打眼吃藥。細心保存:保管是影響藏石價值的重要環節,由於收奇石種類繁多,質地不一,性能有別,因此對它們的保存要求是不一樣的。

虛心

作為一個成功的奇石收藏者,系統的歷史、民俗、文學、石種產地和社會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收藏需要具備“慧眼”,這種“慧眼”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而是日積月累,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後才可能具備的。只有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才能不斷提高鑑藏水平。從事奇石收藏應做到眼勤,多看多學;腿勤,多跑多問;腦勤,多思多想多發現。一要以書為師,大量閱讀奇石收藏類報刊和瀏覽奇石收藏類網站,尤其是要選擇一些權威性著作精讀、細讀。二要以物為師,經常到石館、野外撿石多接觸實物,增加感性認識,把書上抽象的文字轉化實踐感受。三要以友為師,藏友不論年齡長幼,職位高低,能者為師,有疑慮和不懂的地方,虛心向朋友求教。

我的奇石收藏之路——歡樂與痛苦、興奮與焦慮便會與我相伴始終

此石來自頭條奇石愛好者

耐心

其實,奇石收藏是一種積累,好比春蠶吐絲成繭、春燕銜泥築巢,日積月累,方能集腋成裘。收藏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長期堅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韌勁,不要希望一天就能收到個“金娃娃”。得數年、數十年、甚至一輩子耐心收集、精心珍藏,方能藏有所成。

精心

奇石收藏需要熱情與理性的和諧,熱而不狂,迷而不痴十分重要。藏家應該具有淡泊素質,也就是要有一種平靜的心態,不可浮躁,更不能不切實際、想入非非。

撿漏最能體現藏家的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是一劑精神鴉片。它最容易撩動內心的浮躁,讓你產生以最小付出獲取最大利益的奢望,而在物慾面前迷失自我。一些收藏者不注重知識的積累和眼力的練習,只一味地想著撿漏,而現實往往是撿漏的心情越急迫,打眼的概率也就越高。

收藏無止境,樂在追求中。從客觀上說,世間寶物無數,任何人憑一己之力都難以全部收歸賬下,只能以自己的財力、精力、愛好為出發點進行奇石收藏活動,以平常心待之,有取有舍,量力而行。從主觀上講,精神上佔有比實物形態佔有更積極也更重要,它既能使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富翁,也能使自己超乎物外,不為物所累。

其實,奇石收藏的意義不僅限於價值的考量,而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藏石的觀賞價值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上。我們通過對一塊奇石的研究,可以守望文化,領略大自然文明的博大精深;可以理解傳統,把握民族精神的發展脈絡;可以細品大自然之奇,拂去歲月的塵埃,激活很多史籍所不備載的故事與細節。陶醉於奇石所蘊含的美,把功利追求全都拋在腦後,唯留一顆平靜的心。

決心

當發現有潛力的收藏奇石精品,只要看得準,就應果斷下決心買進。我們常常聽到藏友後悔說,當年看到一塊好石可惜沒買下……因為收藏市場常常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時過境遷,如果今天想要收藏到當年發現的那塊藏石,其代價和難度都是不可想象的。

歡心

歌德說過:“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樂的人。”為什麼幸福?為什麼快樂?是他擁有和佔有了嗎?

不完全是,他主要的幸福和快樂是建立在收藏的過程之中,收藏本身的過程賦予了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因為收藏是自己的興趣使然,因而樂此不疲,心情愉快,想的、做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苦的、累的,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我們要倡導快樂收藏,不把奇石收藏作為單純的投資渠道,而是在收藏中瞭解文化,把玩中陶冶情操。一般來說,藏家在購買藏石之前應慎重考慮,但在購買之後,就要抱有一種買過就算的心態,不要太在意是否物有所值,即使買了贗品就當交了學費,保持愉快心情。這就是所謂得失皆一樂,我心自坦然。

我的奇石收藏之路——歡樂與痛苦、興奮與焦慮便會與我相伴始終

此石來自頭條奇石愛好者

歡迎奇石愛好者分享轉發交流學習--分享你的愛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