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一個問題:

校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校長畫像1:“忙碌”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校長是最忙的人,也是最閒的人。

校長是最忙的人:

在之前調研的故事裡,無數校長都因為太忙碌,差點放棄辦學。

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一忙就沒時間照顧家人、孩子了。

早晨走的時候,孩子還沒醒,晚上到家,孩子睡了。你跟孩子之間有了“時差”。

中午兒子醒來,用奶奶的手機打電話找我控訴:“媽媽,你為什麼這麼忙?不能多點時間陪我嗎?

聽到兒子略帶哭腔的軟糯的聲音,安慰的話都不知道怎麼開口,只能跟孩子說:“明天,明天媽媽一定陪你。”

電話那頭的奶奶掛斷了電話,這又是不能陪在他身邊的一天。

校長也是最閒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很多校長每天空了,都會去教室轉一圈,一是看下學生們有沒有缺課的,二來是看下學生們的上課狀態等。

學生們看到校長還是有些忌憚的,開小差的、偷玩手機的都會飛速的裝成在學習的樣子。

上課玩王者榮耀被校長髮現的小李,跟同學小聲嘀咕,“這校長怎麼天天這麼閒,一扭頭就看到他在窗子邊看著我”。

而為了保證課堂滿意度等,校長要督促著老師們備課,盯著老師的考勤和課堂評價。剛剛因為遲到早退被校長談完話的老師,內心不滿的嘀咕著:”校長沒別的事幹了嗎?天天這麼閒?

”每個人都有24個小時,對家人來說,校長是忙的,因為只給了他們深夜的八個小時。對於學生、老師,校長是閒的,因為一天16個小時,都在他們身邊。“

校長畫像2:“年輕”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這個年輕,指的可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今年四月大會的時候,我在會場裡做支持工作。

臺上嘉賓講課,臺下大多數的校長都認真的拿著本子記筆記。

演講嘉賓講完,給出了2個可以現場提問的名額,我身邊有位近50歲的校長一直舉手,整個人都要站起來了。

我看到後,默默的把話筒遞給了他。

很難想象因為得到了這次提問的機會,他特別激動,聲音都有些許顫抖。

那一幕,對我的觸動很大。

我似乎看到了,孩童時每個人都有的求知的那種渴望。他們的每次提問,每張筆記,都因為他們堅信自己還能不斷突破。他們還相信這一生有無限可能。

卡耐基說過:”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

而校長對未來的堅信和熱情,讓他們一直有顆“年輕”的心。


校長畫像3: “焦慮”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王校長的校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200個學生,在當地也算有些知名度。

對他來說,焦慮是日常。

拿這個夏天舉例子:

在四五月份就開始準備暑招,成天焦慮暑期招生怎麼做,招不到學生怎麼辦?

暑招結束又開始焦慮老師培訓,新來的老師不會講課,老的老師又不願意帶人,要是給學生教不出成績,咋辦?

上課後又開始焦慮續班的問題,好不容易招來的學生,上了一學期不續班怎麼辦?怎麼讓家長再次交費?

續完費,到了8月份,是不是可以不焦慮,休息一下了?!

不存在的。

校長們還要焦慮要去學什麼課程?別的校長們都在學什麼課程?給老師們什麼福利,才能即節省資金又提高老師的滿意度?

9月份老師們會不會辭職?

今年秋招,我有什麼新的方案嗎?

......

很多校長說:

“焦慮對他們來說,是日常的,而且焦慮的點特別多。焦慮到可能都忽略掉自己在焦慮了。

但之所以會覺得焦慮,無非是因為現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離,所以每一份焦慮都會催著我做的更好,更進一步。

校長畫像4:“學習”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活到老,學到老用在校長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舉幾個例子:

暑招剛結束的時候,就很多校長微信上問我:“騰躍8月份都有什麼活動?別忘了通知我!”

每次有辦學資料和乾貨出來,校長們都是第一時間先存到百度雲再說!

前一陣芝麻醬做了個5天學習打卡計劃,出乎意料的100位校長中,有60多位都完成了全部打卡。

不僅如此,校長們不僅愛學,還樂於分享給大家。

在騰躍初期的時候,就有很多在辦學中略有心得的校長,會不定期會在QQ群、微信群內進行辦學方法分享。

可以說愛分享的他們,是騰躍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我們這些自詡新一代還在睡覺、吃雞的時候,校長們都在看書、備課、聽課、做分享......。

校長用行為踐行著”學習“這個詞。用行動告訴孩子們:”世界在發展,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把學習作為一段段連續的過程。“

校長畫像5:“滿足”

校長的日常很忙,糟心的事情也特別多。偶爾有些喪之外,他們特別容易滿足。

比如在他們付出100%心血的孩子身上,能得到1%的感謝,就如獲至寶。

有個校長說:“雖時常遇到焦頭爛額的事,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甚至內心會懷疑教育初衷,乃至鬱悶到想放棄,但每次看到我進教室時,孩子們臉上的笑容,我就覺得渾身充滿成就感與幸福感。

儘管嘴上有時候會抱怨熊孩子們難管,但如果哪天學生們送個小禮物給他們,他們會覺得立刻幸福感爆棚。

不僅是學生,校長的小幸福還來源於很多方面:

當學校老師都全勤,而且備課認真,校長就覺得很幸福;

當加班許久回家,桌上還有家人留下的飯菜,校長就覺得很幸福;

當在路上碰到學生家長,家長說兩句校長您辛苦了,校長就覺得很幸福;

.........

有個校長這麼對我說:“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實際上已經很幸福了。但慾望越大, 幸福感就越小。知足愈大,幸福感就愈多。 ”

也正是因為校長們的幸福感,支撐著他們在教育這個行業不斷拼搏。


校長畫像6:“原則”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對於不瞭解教育行業的人,一聽到“校長”這個字眼,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神情嚴肅的老古板。”

而這種印象可能都源於校長的一個特點“有原則”,幻化到別人眼中多少就成了不近人情、老古板。

但在芝麻醬看來,這是一個極其優秀且校長們必備的行為準則。教育,應該先育人、再教書,而育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

騰躍的老用戶應該都知道,騰躍創始人常筠就是辦學校出身,即也是一個校長,這個有原則在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而正因為這樣,騰躍才能成長為被校長信任的企業。

因為每個校長都能堅守原則和底線,孩子們才能在相對健康的教育環境中,長大成人。

校長畫像7:“情懷”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做教育的人,大概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只有情懷做不好教育,沒有情懷做不了教育。”

而引領教育的校長,也都各有情懷。

在芝麻醬接觸的校長中有這麼2位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位50多歲的校長,他跟我說自己大半輩子的夢想就是能教書育人,可自己不是師範專業的,於是提前辦了退休,拿著自己的積蓄辦起了學校。

他是:”雖然規模很小,但是總算是對自己教育夢的一個交代。“

另一位是一個80後,卻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退回到鄉村建起書院,他說:“走南闖北這麼多年,越發覺得教育不平等,農村的孩子需要更多教育資源。都說葉落歸根,可我想趁自己還有能力回來做些什麼。”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或者說每個校長都有這樣的小情懷:

施與美好,授以希望!希望若干年之後,我白髮蒼蒼之時,還能坐在陽光底下想起他們那一張張溫暖的笑顏!

採訪了100+校長,我們總結出了校長的7條“特徵”

校長到底什麼樣?

他們因教育事業而忙碌,把時間都給了學校;他們心態年輕,永遠相信突破的可能;他們因焦慮而不斷精進自己、因熱愛而容易滿足、因情懷而堅持不放棄;他們因堅守原則而成不愧為”師“。

他們不古板,他們思維活絡,有著講臺外的智慧;

他們能說,不管自己性格多內向,在講臺上那絕對是話癆。他們不斷提升自己,不然覺得對不起這三尺講臺;

他們也是最好的“偽裝者”,哪怕昨天剛離婚,今天也能帶著飽滿的情緒講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他們都深深的熱愛著教育這份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