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爲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

在劇中唐朝將領薛仁貴的兒子,但是薛仁貴的兒子並不叫薛丁山,薛仁貴共有5子,分別是:薛訥、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其中並沒有叫薛丁山的,但是薛丁山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他的原型是薛仁貴的長子薛訥。

武則天為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


唐高宗時以御邊有功,官封平陽郡公。其故里為令山西萬榮薛李村。唐武德三年由龍門、稷山等縣劃地設置萬泉後,父子分屬兩籍,薛仁貴仍屬居龍門,而薛訥隨地屬萬泉, 薛訥不善言笑,但沉著勇悍,越是大敵當前,越是從容鎮定。他富有正義感,不畏權貴。當時他僅為一縣令,皇帝寵臣來俊臣權勢傾朝,人們多趨之若鶩。在這一案中,來俊臣因受賄草率斷之,但薛訥以民意為重,義正詞嚴,拒理抗爭,迫使來俊臣收回成命,從而以剛正秉直而聞名於世。薛納以將門之子得到武則天重用。當時突劂侵入河北,邊患緊急。武則天授訥以左武衛將軍、安東經略,鎮守邊疆,屢立戰功,後拜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

武則天為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


開元二年夏,他受命和左監門將軍杜賓客等率領大軍二萬餘人,抵禦契丹。軍士苦於酷暑,行軍到灤州,不期與敵遭遇,軍事失利,被朝廷責備並削去官爵。但薛訥“資忠報主,見義忘身”,在吐番侵擾臨洮、渭州、蘭州等地時,他以平民身份攝佐羽林軍,為隴右防禦使,奮力抗擊,大獲全勝。玄宗本擬親征,得此捷報,非常高興,又拜薛訥為左羽林大將軍,掌管京師衛護,復封為平陽郡公。後告老回家,死時七十餘歲。

薛仁貴和薛丁山都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出生入死建立了不世功勳。但薛家攤上了一個牛逼的“官二代”薛剛。

話說正月十五元宵節,洛陽城喜氣洋洋一派節日的氣氛,薛剛在家裡喝了點酒,按捺不住寂寞上大街溜達溜達。說知道這一溜達溜達出事了。

奸臣張泰之子張寶強幫著二太子李奇強搶民女,薛剛正好在街上溜達碰到了這事,薛剛見義勇為,上去扇了張寶強一耳光,太子李奇護奴心切,上去揪住薛剛不放,薛剛只是輕輕踢了太子李奇一腳,誰知道太子不禁踢,一腳踢死了。這時人群大亂,皇帝高宗李治當時也與民同樂看花燈呢,百姓一喧譁驚了聖駕,高宗李治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薛剛“踢死太子,嚇死皇帝”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大唐帝國亂套了。

據說薛剛是黑虎星單雄信轉世,是投胎薛剛為自己報仇的。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時殺了單雄信。他投胎薛剛,嚇死了李世民的兒子高宗李治,也算為自己報了仇。

武則天為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


▲薛剛

這事發生後,首先要確立“國家領導人”,國不能一日無主。按正常程序應該中宗李顯登基,然後再處理薛剛。然而此時武則天想奪了兒子的皇位,她考慮到薛家一脈忠心耿耿,肯定不允許她篡權。為了專權,武則天趕走了中宗李顯。採取了打壓和消滅一批宗室和忠臣良將辦法。

武則天害怕薛家反對自己專權,下令在薛府門前挖了一個幾丈深的大坑,滿門抄斬了薛家三百餘口,把屍體填埋在這大坑裡,上面加蓋了三層厚重的石板,然後將生鉛生鐵熔化到一起,澆鑄在墳墓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堅固無比,沒有辦法撬開的“鐵丘墳”。

武則天為何一定要滅掉薛丁山一族?


薛家滿門抄斬只跑了薛剛和越強,樊梨花是被師父梨山聖母救走的。逃出來的薛剛招兵買馬準備反唐,後在徐茂公之子徐策的勸說下,得到了唐中宗李顯的諒解,在薛剛的幫助下,中宗復位,剷除了武后一黨,在鐵丘墳前,斬殺了奸臣張泰,挖開鐵丘墳為薛家平反昭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