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元帥:薛仁貴 (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薛仁貴為薛安都的六世孫,屬於河東(今運城)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顯慶三年( 658年),唐高宗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第二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那個敵將懾於薛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後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慕容鮮卑建立的吐谷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管,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餘萬人,征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烏海地險而瘴,吾人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今大非嶺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倍道掩賊不整,滅之矣。”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薛仁貴安排好後,率部前往烏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軍數萬人,薛仁貴率軍一陣衝殺,斬獲殆盡。薛仁貴收其牛羊萬餘頭,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城,然後派千餘騎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但這時郭待封已被吐蕃擊敗。薛仁貴因無輜重接濟,退軍大非川。至此,吐蕃調集40萬大軍前來進攻,唐軍抵敵不住,大敗。但吐蕃並不窮逼,以唐軍不深入為條件與唐議和,薛仁貴不得已應允,然後率敗軍東歸。戰後,他因敗績被免為庶人。

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剛當成小兵不久,薛仁貴就憑藉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貞觀十薛仁貴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征高句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遂退,劉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軍的一個小兵,但敢為大將之事,勇氣甚佳,本領更佳,此役過後,薛禮名揚軍中。

隨後不久,薛仁貴在安市之戰中把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致,憑此一戰,完全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句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可能是要把握機會出名,於是身著奇裝異服,與其他士兵不一樣的白衣,手持方天畫戟(歷史明確記載,他才是使用方天畫戟這種武器的名將)腰挎兩張弓,單騎衝陣,一個人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面,打的敵人是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高延壽、高惠真屢次想重新組織隊列殺起來,可是被薛仁貴衝殺的七零八落,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戰時,李世民在遠遠的地方已經望見那個白袍小將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殺,非常驚訝,接著就是驚喜,於是戰後,李世民立即召見還只是小兵的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並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被皇帝親自召見,可見實力非同小可。後來唐軍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獻策派兵偷襲平壤,以調虎離山之計將安市城敵軍引向平壤一線,以攻取安市城。因為皇帝在軍中,長孫無忌極力勸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襲平壤,未成。加之李績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此後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了這樣的一番話:“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將領們都老了,現在遇到戰事已經不堪忍受這種重負了,我想挑選年輕能幹的將軍,沒有比得過你的了,這次征伐,就算得到遼東也不是我高興的,最高興的是能得到你這樣的一個人才。”太宗“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幾乎成了名言.拿盡遼東大地,百萬領土來評價薛仁貴,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據說是被他兒子用箭射死的,因為薛仁貴是白虎的化身,他兒子是大鵬金鷹的化身,他們命裡相剋,他兒子見一隻白虎伏在薛仁貴身上他兒子拿箭射向白虎,白虎跑了他一直追著結果他在一座破廟看見他爹躺在那裡身種了一箭,那箭正是他的,結果他爹就死了,據說他們是虎鷹相剋。

元帥:薛丁山 (649-720),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母親柳金花。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薛丁山徵西,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因徵東有功,被封為兩遼王。由於與皇叔李鎮宗結怨,薛仁貴被陷下獄。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力薦薛仁貴掛帥征戰,從而逃過此劫。薛仁貴徵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遊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唐高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薛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薛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薛丁山殺死蘇寶同,救出了父親薛仁貴。但薛仁貴卻不滿於薛丁山陣上招親,於是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蘇寶同的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關主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貌美絕倫、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白袍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樊梨花與薛丁山陣前交鋒,一見鍾情。樊梨花裝敗退走,薛丁山欲乘勝追擊,被樊梨花所擒,薛丁山遂娶樊梨花為妻。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徵西成功。

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薛丁山徵西》是《唐宋英雄傳奇》叢書之一。講述了唐代傑出的英雄人物薛丁山的故事。全書採用章回體形式,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徵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徵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遊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薛丁山請纓,一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同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恩怨怨,情節緊湊。

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子,薛仁貴為唐朝開國功程,為大唐朝立下汗馬功勞。並曾多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在平定六國之亂時戰死。其子薛丁山與樊梨花也在平定六國戰亂時功高勞苦,後高宗李治封其為兩遼王。其妻樊梨花為威名侯。薛丁山共有四個兒子。名為勇猛剛強,三子薛剛生性粗野,愛打抱不平,所以在長安城名氣頗大,人送綽號“通城虎”。後來在一次事件中誤踢死太子,當時皇帝高宗李治正在樓上賞景,由於人群受到驚嚇,李治觀景的樓受到撞擊,導致坍塌,李治從樓上墜下,不久駕崩。按照唐朝當時的法律,薛剛一人犯法,應當株連九族。李治 死前跟長子交代,薛家歷代功臣,對唐朝也是忠心耿耿。所以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一事,只追究薛剛一人,不追究薛剛全家。此詔一出,受到大唐上下的佩服。可是當時把持朝政的張武一黨卻不願意。他們早就視薛家為眼中釘。正好藉此機會除去薛家勢力。於是張武一黨便去找武則天說及此事,要求將薛家按法辦事。其實武則天也早就想除去薛家及那一幫子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後代,而且武則天早有不臣之心,她也想嚐嚐做皇帝的滋味。正好此次薛剛犯事。於是武則天下令,將薛丁山一家285口斬盡殺絕。其手段更是殘忍,就在薛丁山的兩遼王府就地挖了個大坑,將薛家的人生生活埋。此次事件的主犯薛剛在犯事之後就逃走,倖免於難。但是滅門之仇也引起了後來的薛剛反唐。

元帥:羅通,越國公羅成之子,因唐王李世民念其父羅成為大唐王朝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且又為國捐軀,死得慘烈,故唐王李世民收其子羅通為義子,封為"御兒幹殿下",官居千歲。而羅通自小聰明伶俐,武藝超群,人也長得俊俏,有其父之風,且一十三歲掛帥掃北,威風八面。

唐太宗貞觀4年(公元629年),與秦瓊共領唐軍併吞阿史納王朝東突厥國(今蒙古),在戰爭裡唐太宗被圍困於牧羊關,羅通掛帥掃北救駕。兵至白銀關受阻,賴祖父羅藝與羅成陰魂相助,始得殺敵過關。繼而攻打金靈川,兵敗被追,幸得其弟羅仁趕到,殺了番羅通影視形象將。羅仁與野馬川女將屠爐公主交戰,被屠爐公主用飛劍殺死。羅通為弟報仇敗陣,公主愛其才貌,逼迫羅通陣前聯婚,後羅通兵抵牧羊城,單騎見駕。遇蘇定方巡城,多方梗阻。羅通殺遍四門,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羅通進城見駕,奏訴公父之冤,唐太宗處死蘇定方。程咬金奏知羅通陣前聯婚之事,唐太宗命程咬金往番營說親。

羅通被屠爐公主俘虜立誓迫娶,戰勝之後卻出爾反爾休棄公主,導致重誓生效:在徵西戰役中,於界牌關下和猛將王不超大戰百餘合,被其重傷小腹,羅通盤腸而戰,槍挑王不超陣亡,逝年三十四歲。一生故事多為中國各地京劇曲目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唐太宗掃北,被敵軍困於木陽城內。程咬金回朝搬兵,羅成之子羅通掛帥掃北,大敗敵軍,救出太宗。其中羅、蘇兩家的仇怨初步了斷,羅通和屠魯公主的愛恨情仇交集引人注目,同時為將來大唐徵西留下伏筆。

唐朝初年,北國赤壁保康王令元帥左車輪揮兵南下,意欲奪取中原。李世民命秦瓊掛帥,御駕親征北國。白良關尉遲恭遇見失散的妻子梅氏,和兒子尉遲寶林,尉遲寶林反出白良關,父子團圓。

左車輪在牧羊城設下空城計,把唐朝的君臣困在城裡。李世民派程咬金突圍搬兵。越國公羅成之子羅通勇奪帥印,掛二路元帥率領少國公們前往北國解圍救駕。

黃龍嶺遭遇北國公主屠魯金花的阻攔。屠魯金花認為北國和大唐都是炎黃子孫,不該兵戎相見,自相殘殺。又愛慕羅通,願意幫羅通救駕平定戰亂。程咬金為媒給羅通和屠魯金花定了親事。牧羊城裡應外合大破北國,掃北得勝。

歷史上薛仁貴、薛丁山、羅通三位元帥有什麼成就,怎麼死的哪


唐太宗貞觀4年(公元629年),與李靖共領唐軍併吞阿史納王朝東突厥國(今蒙古),在戰爭裡唐太宗被圍困於牧羊關,羅通掛帥掃北救駕。兵至白銀關受阻,賴祖父羅藝與羅成陰魂相助,始得殺敵過關。繼而攻打金靈川,兵敗被追,幸得其弟羅仁趕到,殺了番將。羅仁與野馬川女將屠爐公主交戰,被屠爐公主用飛劍殺死。羅通為弟報仇敗陣,公主愛其才貌,迫羅陣前聯婚,後羅通兵抵木楊城,單騎見駕。遇蘇定方巡城,多方陰梗。羅通殺遍四門,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羅通進城見駕,奏訴公父之冤,唐皇處死蘇定方。程咬金奏知羅通陣前聯婚之事,唐皇命程往番營說親。

羅通被東突厥屠爐公主俘虜立誓迫娶,戰勝卻反約休棄屠爐公主導致重誓生效;在與薛丁山徵西戰役裡,於界牌關中被西突厥軍層層包圍,羅通拉出自己大腸小腸纏綁腰部繼續力戰至陣亡,是為盤腸大戰(中文形容詞:奮戰不懈同意),逝年50歲,唐朝贈封羅為[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一句話總結就是,羅通在界牌關與98歲王不超”盤腸大戰“身中王不超三槍拼勁,最後一絲餘力將王不超槍挑上天,一槍斃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