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改革加速 逾六成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預喜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昨日,上證綜指下跌0.47%,受政策利好,而貴州燃氣、金鴻控股等5只天然氣概念股收盤漲停。

《證券日報》記者據數據統計,逾六成天然氣概念股前三季度業績預喜,其中傑瑞股份、易世達等6只個股中報淨利潤翻倍,且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最高增幅超過100%。

天然氣板塊迎政策利好

5只概念股漲停

《意見》要求國內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方以上。2017年全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487億立方米,2020年產量目標較2017年增長約34%。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天然氣板塊大漲,據數據顯示,天然氣板塊昨日上漲1.01%,板塊內貴州燃氣、金鴻控股、惠博普、博邁科和深冷股份漲停收盤,重慶燃氣和佛燃股份漲幅均超5%。

而在今年5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將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增值稅稅率為10%)安排。北京、鄭州等多地在8月底之前上調居民用氣價格。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國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入冬後,我國部分省份天然氣供應緊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居民斷氣現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需求仍在較快增長。上半年消費量為1348億立方米,增速高達17.5%。天然氣穩定供應的治本之策是構建完善的產供儲銷體系。《意見》首次從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以及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某化工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2016年的低點相比,國際天然氣期貨合約價格已經上漲近60%。國內天然氣為剛需,但是自產的比例又太小,如果不加大勘探開發,對外的依存度可能越來越高。

中泰證券表示,預計2018年全年天然氣供需缺口較2017年增大,表明2018年全年較2017年供需更為緊張。今年採暖季供需缺口有望高達95億立方米,較去年增加近50億立方米。海通證券則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3600億立方米左右,按照2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產量計算,國內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為44%左右。如果能實現天然氣產量的穩定增長將有助於保障我國天然氣的穩定供應。

業內認為,未來幾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將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需求量的快速增長,需要天然氣供給保障。國產天然氣產量增速遠低於國內天然氣需求增速,若不想過度依賴進口氣,在常規天然氣開採量增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將成為發展重點。天然氣產業鏈上的上游氣源公司、設備公司,以及具有氣源的城燃公司都有望從中受益。

逾六成天然氣股

前三季度業績預喜

《證券日報》記者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86只天然氣概念股中,74只淨利潤為正,佔比為86.05%,60只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為69.77%,接近七成。

另外,上述86只天然氣概念股中,有32只公佈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20只預喜(包括8只略增、7只預增和5只續盈),佔比為62.5%,超過六成。

其中,易世達、傑瑞股份、國創高新、常寶股份、杭氧股份和東方電熱均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最高增幅超過100%,淨利潤同比增幅最高分別為1991.61%、650%、557.89、317%、150.91%和120%,淨利潤最高分別為0.3億元、3.66億元、2.3億元、3.97億元、5.2億元和1.39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這6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均實現翻翻。今年上半年,易世達、傑瑞股份、國創高新、常寶股份、杭氧股份和東方電熱實現淨利潤0.22億元、1.85億元、1.36億元、2.06億元、3.38億元和0.81億元,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59.17%、510.09%、2876.97%、233.22%、243.79%和113.32%。

廣發證券分析師羅立波認為,《意見》的出臺將有力推動國內天然氣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推動天然氣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國內石化能源資本開支將有效提升,油服行業將直接受益,同時帶動基礎設施相關領域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