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避糖尿病的併發症?

葉夜love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引起多個併發症。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主要措施有:

1、定期進行糖尿病併發症的篩查。患糖尿病之後,要定期做併發症篩查,檢查血脂、血壓、骨密度、血尿酸、心電圖、眼底檢查、神經科檢查等,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越長,越要重視併發症篩查。

2、控制好飲食。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吃精米精面,多吃糙米、燕麥、蕎麥等粗雜糧,多吃新鮮蔬菜,適量吃魚蝦肉蛋等。小口吃飯,多咀嚼幾次,減慢吃飯的速度。

3、堅持體育鍛煉。每天進行30分鐘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每週運動5天,如騎自行車、游泳、慢跑、快步走等。肥胖者要減肥,保持理想的體重。

4、戒菸限酒。長期吸菸喝酒會增加糖尿病及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5、按時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平,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血糖監測方案,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糖尿病之友


很早就有專家指出:“高血糖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高血糖引起的併發症!”長期的血糖指標不達標,或者血糖波動過大都會引起患者心、腦、腎、血管和神經的病變,這些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當代的糖尿病治療目標,不僅要強調血糖的達標,更要強調糖尿病併發症的防治。


我們防治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僅僅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特別關注患者的血壓、血脂以及血尿酸等指標。高血壓、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癥是與糖尿病如影隨形的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又是高血壓、高血脂和痛風的危險患病人群。

為了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好控制在2.6毫摩爾每升以下,個別患有冠心病和腦中風的患者還要進一步降低到1.8毫摩爾每升以下;而血尿酸指標應該控制在420微摩爾每升以下;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還要適時接受抗血小板治療。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往往也是有先後次序的。很多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現的併發症大都是視網膜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視力模糊,視物不清的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查一查眼底,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大都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也可以為預防更嚴重的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變或者糖尿病足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管怎樣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是基礎,這一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定期檢查自己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小於7%);蛋白尿指標(小於0.3克);血壓(低於130/8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2.6毫摩爾每升);血尿酸指標(低於420毫摩爾每升),同時體重也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那麼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的。


藥療君


【諮詢更多的健康問題請關注我,有問必答】

糖尿病是一個因各種因素導致血糖升高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對人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糖尿病人的高血糖短期內不會造成危害,所以說,糖尿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一系列治療來預防由此引發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疾病、腎臟病變、眼底病變、肢端壞死等等。



臨床工作中遇到不少病人,他們認為自己能吃能喝能睡,對自己的病情不以為然,甚至覺得醫生是嚇唬自己,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雖然有極少數病人的確是安然無恙,但是那只是極其特殊情況,可以這樣說:別人沒事不等於你也沒事,尊重科學、聽從醫生指導、合理治療才是正確的做法。下面我簡單從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角度談談。



隨著醫學界對糖尿病治療認識的不斷更新,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科學、完善,最新的治療觀點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糖尿病治療的新五套馬車)

一、控制血壓

對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人來說,控制血壓比控制血糖更加重要,控制好血壓是防止心血管損傷的前提,建議把血壓儘量控制在120/80mmHg以下為好。

二、降血脂

大部分的糖尿病人同時合併有高血脂,在降血糖的同時,必須把升高的血脂也降下來,尤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糖尿病人低密度脂蛋白最好控制在2.5mmol/L以下。

三、抗血小板凝聚

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高凝狀態是發生大血管病變的主要原因,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預防包括腦梗、心梗在內的心腦血管病變。

四、控制體重

絕大多數的糖尿病人的體重都處於超重狀態,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是減輕胰腺負擔、預防併發症的重要環節,建議保持體重指數在18—24之間(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



五、控制血糖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控制 : 限制總熱量攝入,提倡少量多餐、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主食)、多吃蔬菜、控制含糖量高的食物攝入、水果安排在兩餐間吃等等。

2.運動鍛鍊 : 保證每天20—30分鐘的運動量,選擇慢跑、快走、太極拳、游泳等等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運動鍛鍊時間最好是在飯後一小時以後,避免劇烈運動。

3.藥物治療 : 根據血糖、糖耐量試驗及糖化血紅蛋白等一系列化驗結果,讓醫生制定一個控制血糖的治療方案。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左右;餐後兩小時在8mmol/L以下比較理想。

4.血糖檢測 : 由於控制糖尿病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所以要學會自己檢測血糖,方便隨時測量。

5.科普學習 : 俗話說久病成醫,糖尿病人要多學習相關知識,不斷提高在這方面的認知水平。

我的回答怎麼樣?歡迎你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