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夫經典」豐縣,詩意的土地

在豐縣悠久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和大事 件,可歌可泣。

秦末天下大亂,以豐人劉邦為首的文武 群雄,揭竿而起,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戰爭,一統天 下,建立起強大的漢王朝,劉邦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 個平民出身的皇帝。

蕭何、周勃、王陵等一眾兄弟都成 了開國功臣。雖然後世對劉邦有一些爭議,其實多是求 全責備。

「趙本夫經典」豐縣,詩意的土地


劉邦雖然不是完人,但評價一位政治家,只能 從政治作為上為其定位,舍此而說三道四,皆是不得要 領,不管怎麼說,劉邦都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連毛澤 東主席都說過,在歷代帝王中,劉邦是最厲害的。

他的 雄才大略、百折不回,得失進退和用人之道,直到今天 仍有借鑑意義。同時,正是漢王朝的建立,才催生了大漢民族,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堪稱漢民族之父。

如 果我說劉邦也是一位詩人,有人會認為搞笑。的確,劉邦傳下來的詩詞僅有《大風歌》等。但好詩詞不多,一首就夠了。

從古至今,常被人吟唱的詩詞中,《大風歌》就是其中一首,無疑證明了它的生命力。

前些年江蘇編撰江蘇詩歌史志,我力主把大風歌放在第一首。

因為查遍資料,發現《大風歌》是江蘇最早有明文記載的一首詩。我說劉邦是一位詩人,不僅因為這首 《大風歌》,更因為他這個人。

他的無拘無羈的行為方 式,他以一介平民異想天開,敢於覬覦天下,並且僅用 七年就實現偉業的壯舉,就是一首浪漫詩。

豐縣歷史上另一位偉人是張道陵。人們常說中國有 儒、釋、道三教。其實真正可以稱為國教的只有道教,它是源於本土、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

東漢順帝元年 豐人張道陵率弟子云遊至四川鶴鳴山,創立“五斗米 道”,為道教定型化之始。因道教尊張道陵為“天 師”,故又稱“天師道”。

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 “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幹文》、《正一經》和《太 平洞極經》為主要經典。

道教既是宗教,又是一種哲學 思想,近兩千年來,深刻影響和塑造了中國人的世界 觀,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 一。

劉邦和張道陵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偉大 人物,當然值得豐縣百姓驕傲。但豐縣普通百姓同樣值 得為自己驕傲。

在幾千年歷史上,豐縣歷經無數天災人 禍,正是一代代普通百姓,用頑強的意志和自己的雙 手,戰勝一次次災難,不斷創造新的生活。因此,才有 了今日豐縣之勃勃生機。 我們要感謝這些詩人,用詩歌吟詠這片詩意的土地 。

(趙本夫,江蘇豐縣人,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 說《賣驢》、《絕唱》、《天下無賊》、《走出藍水 河》,《地母》三部曲、《天漏邑》等,此文系其為 《當代詩人詠豐縣》一書撰寫的序言,題目為編者所 加,文章略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