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心態讓人失去理智

  如果你花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觀看電影時發現這是一部毫無營養的爛片,你會選擇繼續看完,還是早點離場?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因為心疼50塊錢而堅持看完,那你失去的就不只是50元錢,還有一兩個小時的寶貴時光。由於過多關注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反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為諸如此類的不理性“買單”,心理學稱之為“認知偏差”,其不僅會阻礙成長,還會讓我們錯失人生中的美好,以下3種常見的認知偏差尤其要避免。


  
  損失厭惡。人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往往損失會引起更強烈的情緒。等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帶來的正效用的2.5倍。這種對失去特別敏感、耿耿於懷過去的失誤而使自己無法向前的認知偏見就是損失厭惡。這種認知偏見最典型的代表是賭博上癮,因為輸了錢,急於翻身而不斷加碼,最終可能導致傾家蕩產、身敗名裂。成熟的心智模式,應該接受失敗、承擔損失,並把這些看作成功的墊腳石,而不是沉溺於過去的損失,忽略了眼前和未來的機會。
  
  可利用性法則。如果被問到坐飛機危險還是坐火車危險,大部分人會選前者,然而事實相反。在判斷某件事發生的概率時,人們往往會從記憶中提取最熟悉和突出的信息。飛機失事的新聞曝光率更高,影響也更大,使我們主觀上覺得坐飛機更容易發生危險。這種做決定時,只記得那些印象深刻的事,而不去客觀理性分析的認知偏差就是可利用性法則。
  
  證實偏差。這是指人們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聚焦在證明“自己是對的”的信息上,屏蔽、拒絕接受反例。比如“情人眼裡出西施”,熱戀中的情侶會下意識地美化對方,對雙方在性格、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明顯的差異和衝突視而不見。這種無意識的“自欺欺人”讓人無法全面地看問題,會最終導致決策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