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爲什麼這麼囂張?

榕錦控股


憑藉著較為安全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亞欲當西太平洋“一哥”

曾幾何時,澳大利亞還是一個人畜無害的“袋鼠之國”。不過在最近的幾年中,澳大利亞在國際事務上卻日漸活躍,特別是對於中國指手畫腳,處處插手東亞事物,儼然以亞洲領導者自居。

澳大利亞如此熱衷於“拋頭露面”,我認為還是源於一種危機感。

除去更加偏遠的新西蘭和北邊的俄羅斯,澳大利亞是西太平洋上唯一的一個白人國家。而且與北方的亞洲國家相比,澳大利亞的人口顯得十分稀少。

(澳大利亞是距離東亞、東南亞最近的西方國家)

與澳大利亞距離最近的東南亞地區,只有老撾、新加坡、東帝汶三個國家人口少於澳大利亞,其他的國家人口都遠多於澳洲。

其中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印尼,人口更是有2.64億,十倍於澳大利亞。

因此,澳大利亞的危機感十分強烈。澳政府總是擔心東亞和東南亞龐大的人口湧入澳洲,徹底取代當地白人的主導地位。

(澳大利亞是一個以歐洲白人為主的移民國家,這裡深受英國文化影響。漫步於澳洲的大學,你彷彿置身於英國的劍橋)

而在二戰中日軍對澳大利亞的進攻,更加加深了澳政府的這種不安。

因此,隨著澳大利亞國力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澳政府開始主動參與東亞和西太平洋事物,希望以攻為守,藉此保障本國的安全,提高澳大利亞地位。

由於在地理上獨佔一塊大陸,澳大利亞四面環水,熱點糾紛地區,還算是比較安全。在處理對外界事務上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對外“叫囂”,而底氣十足的原因。

目前,澳大利亞在外交上追隨美國,與日本、新加坡、印度打得火熱,處處與中國為難。

(澳大利亞與菲律賓在南海附近進行共同軍事訓練)

在國內,澳政府否決了多宗正常的商業收購案,其中的原因就是這些收購案的買家是中國企業,而藉口無非就是“國家安全”等一套陳腔老調。

在國際,澳大利亞則積極參與美國和日本的軍演,加強與印度的聯繫,對南海問題指手畫腳,絲毫不忌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關係。

而目前,中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商品進口國,中國每年還有大量的遊客前往澳大利亞觀光、消費,並且中國還有大量留學生在澳學習,這都為澳大利亞帶來了鉅額的收入。

而澳政府如此種種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中澳關係的發展,這終究也會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


千佛山車神


最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國內的政治氛圍越來越微妙。

一開始是澳大利亞媒體不斷的炒作“中國滲透論”,不斷的阻撓中國企業併購奧大利亞的企業資產,到後來發展到澳大利亞的主要政治人物都開始為此言論站臺。澳議員鄧森(山姆·達斯特阿里 Sam Dastyari)被指控“效力中國情報機構”,最終被迫辭職;澳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上週甚至提出反外國干涉法直指中國。

最近,中國外交部召見了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對此提出強烈抗議,才使得澳政府的態度有所緩和。如果目前澳大利亞國內的形式進行分析,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巨大的經濟壓力

2014年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標誌著西方經濟體開始收縮,國內經濟增長乏力。

而此時的中國經濟,卻正在經歷歷史上的快速增長期,這導致了澳大利亞國內的經濟集團無所適從,雖然澳大利亞也依靠中國經濟增長而獲得了好處,但是對此還是抱有較大憂慮的。在面對進入澳大利亞的中國企業時,而澳大利亞開始制定“嚴格”規定,以確保所有關鍵基礎設施資產的出售,都須經過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比如2015年,澳大利亞達爾文港被租賃給一家中國企業,引發了爭議。去年,堪培拉方面決定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阻止兩筆逾100億澳元的、外商對澳大利亞電力公司的收購。此後澳政府又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國家電網和總部位於香港的長江基建對澳大利亞電力公司的收購,以及上海鵬欣集團對基德曼公司的3.7億澳元的收購案。基德曼公司是澳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

2、戰略利益考量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國家之一,一直都在緊隨美國的軍事戰略方向。東盟作為美國長期的勢力範圍,一直都是澳大利亞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合作體和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空間。但近些年,隨著美國國力的收縮,澳大利亞感到很憂慮。

3、國內華裔人口大量增加

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到了近代,白人成為了澳大利亞的主要人口,但這種情況隨著近些年開始有所改變。由於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且土地私有,經濟也較發達,所以很多華裔開始移民澳大利亞。

到2016年,全澳州總人口為2340萬,其中華裔120萬,占人口比例5% ,不得不說華人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一個非常重要的少數民族,而且華裔一直都是以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著稱,往往定居之後經過幾年的努力,生活工作都會得到較好的改善。同時,由於近些年華人的政治意識開始不斷的覺醒,大量華人投身澳大利亞政、經界,其中最有名的比如黃英賢(澳洲氣候變化與水利部長)。

華裔的活躍,使得澳大利亞國內的白裔感到憂慮,所以國內出現反華言論也就理所當然了。所以,我們在面對澳大利亞媒體甚至國內重要人物的挑釁時,我們應該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今天遭受到的這些汙衊、誹謗和不公正的待遇,並不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別人對我們的成長感到了緊張。畢竟一隻病狗的吠叫,只能獲得別人的嘲笑再加上一腳。而面對一隻雄獅時,哪怕這隻雄獅只是躺在那裡,也會讓身邊路過的人感到恐懼並小心翼翼,而如果雄獅眯著眼盯著某個人時,那個人就不得不發出恐懼的吼叫來給自己壯膽了。


落下m


近期澳中關係的緊張,導火索是發生在2017年12月12日的工黨議員鄧森(Sam Dastyari)辭職事件。鄧森曾經是工黨的明日之星,但這兩年據稱和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地產商人黃向墨走得很近。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鄧森曾經向黃向墨通風報信,告訴他澳洲情報機構可能正在監聽他的電話。除了政治捐款,黃向墨還曾經支付鄧森的私人費用。鄧森曾同黃向墨一同出席記者會,在會上針對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與工黨立場相左的言論。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認為:“鄧森顯然是為另一國政府或勢力的利益而服務。”此後,更發出了“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的呼聲。

鄧森事件的來龍去脈仍然有諸多可疑之處,黃向墨到底如澳大利亞媒體所說是中國的間諜,抑或是因為反腐而在中國待不下去的商人,目前也不得而知。但歸根到底,這件事只是由頭,它反映的是澳大利亞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之後產生的強烈不安全感和反彈。

過去26年,澳大利亞經濟一直是正增長,這在西方國家中很罕見,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搭上了中國經濟崛起的順風車。目前,中國已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第一大服務貿易出口目的地、第一大旅遊收入來源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據統計,澳大利亞每出口10元的貨品,有4元就跟中國市場有關係。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生效後,兩國的經貿關係就更密切了。

另外,中國移民大量湧入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2300萬人口中華人有80-100萬人,中文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使用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語言。這些中國移民魚龍混雜,有普通的留學生,也有揮金如土的官二代富二代,他們一方面推高了當地房價,另一方面帶來了異質的價值觀,其中一些人的行徑令人瞠目。

中國還在澳大利亞進行了大量投資,比如獲得北部達爾文港99年經營權。從中國人的角度看,這是純粹的市場行為,你情我願,對大家都好。但從澳大利亞角度看,不管你的動機如何,你的體量這麼大、來的人這麼多,這本身就讓人害怕。

伴隨著中國的崛起,自然要在各個方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很多國家面對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心情其實非常複雜,既想和中國做生意,又希望排除中國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應該說,這是中國崛起必定要遇到的情況和付出的代價,僅僅譴責這些國家忘恩負義,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世界靈敏度


中澳兩國素無歷史積怨,今年更是踏入建交46週年。但近來中國商人“竊取澳國家機密”和在澳中國留學生從事“活動”等炒作鬧劇週期性上演。袋鼠國其為何如此囂張,大概離不開以下兩點。

1、經濟高度依賴中國

澳大利亞經濟嚴重依賴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是其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

2016年中澳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552億澳元,佔澳對外貿易總額的23.1%,超過了澳與美日貿易額的總和;當年澳大利亞2.4%的經濟增長率中,對外貿易的貢獻就超過1.5個百分點。而2017年1至9月中澳雙邊貿易額為920.7億美元,增長25.4%。

2016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0億澳元的貨物和服務,單就澳對華出口已然成為推動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嚴重的經濟依賴令其不安。

令其忌憚還有對華進口方面。澳大利亞的大量消費品從華進口,價格比本國的更低,導致其企業完全無法與之競爭,面臨倒閉或搬遷,失業問題顯現。

澳大利亞人把由於進口商品導致他們失去工作的後果歸諸於中國,抱怨不斷,認為中國經濟的成功是以犧牲澳大利亞為前提的。但其又故意對廉價進口商品大大提高了自己購買力的事實視而不見,實在無理取鬧。

2、臆想“中國挾經濟控政治” 與美聯合增底氣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優勢和在亞太地區影響力十分擔憂,中企在澳正常投資頻頻受阻,在澳華人和留學生屢屢躺槍。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29日報道稱,為了更方便地連接互聯網,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本來已經與中國的華為談好了合作,鋪設一條逾4000公里的海底電纜到悉尼。誰料澳大利亞突然跳了出來,一邊對華為公司橫加指責,一邊向所羅門群島施壓,甚至寧願自掏腰包出資7800萬美元也要狙擊華為

10年前,首鋼集團的子公司試圖收購吉布森山鐵礦19.7%的股份時,就被澳大利亞收購委員會否決;後來,中鋁試圖以195億美元增持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也遭失利,前期準備全都付諸東流;2016年8月,澳大利亞還叫停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對澳大利亞電網企業Ausgrid 99年租賃權的交易。

因此,澳大利亞的氣焰囂張與焦慮於中國的經濟影響不無關係,在加上有美帝這個盟友,更加有恃無恐。然而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澳方與中國同舟共濟,對自身利益和亞太地區和諧發展或許才是好事。


金十數據


澳大利亞本身並不猖狂,因為澳大利亞只是一個荒島,後來有一群罪犯被英國流放在了這裡,於是,這裡就開始了猖狂。

對於一個犯罪分子,你要不讓他猖狂,除非你能夠將他們關入大牢,否則,只不可能的。

澳大利亞幾乎參加過世界上所有的戰爭,儘管在二戰期間對日本進行了殘酷的打擊,取得了光鮮的戰績。不要忘記了,他們是袋鼠?日本人都跑到了口袋裡面,能夠有活動的空間嗎?當然沒有,所以就只能夠被老鼠一口一口的撕咬了,最終命償黃泉。

但是,袋鼠一旦走出?其下場就只能夠受死了。朝鮮戰爭上,袋鼠連吭都沒有吭一下,就全軍伏沒了。隨後的每一個戰爭,他們也還樂此不疲,結果也只是跟著鬧而已,並沒有什麼作戰成績。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罪犯,而罪犯的特點是什麼?狂忘、狂想、囂張跋扈!

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了澳大利亞為什麼囂張了。

流氓總是要去依靠一個大哥的,依靠大哥的聲望,好對外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儘管他的大哥常常把他罵跟孫子一樣,他過後立該就會忘記,並且繼續他的囂張跋扈的劣根性,這就是他囂張的原因。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你了!!


幸福地帶2


澳大利亞囂張嗎?不,這個國家本身並無囂張的底氣和資本

澳大利亞位於南迴歸線一帶,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邊又是熱帶草原,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的大河,除了東南和西南沿海一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其它地區幾乎天然不適合大規模人口定居。鑑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在殖民澳大利亞時最開始是將這裡當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說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換代,那麼在澳大利亞英國根本沒建立成熟的工業體系,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礦石才對其進行了初步開發。目前的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

所以迄今為止澳大利亞並沒成熟的工農業體系,主要是依靠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的,所以國際航道的暢通與否實際上就關係到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而以澳大利亞的現實綜合國力而言根本無法將國際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為世界霸主實際上牢牢控制著國際航道的通行權,這點澳大利亞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亞這個缺乏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其實很難在當今世界立足。而與美英合作實際上等於變相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外交,人們很難聽到澳大利亞自己發出的聲音,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美英的應聲蟲。

所以澳大利亞真沒多少囂張的底氣和資本,所謂的囂張不過是追隨美英外交政策而發出的聲音而已——有時馬前卒需要比帶頭大哥表現得更激進才能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近日,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駐墨爾本和阿德萊德總領事館相繼發出安全提醒。

這說明了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處境不夠安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特別是今年發生的兩起比較嚴重的襲擊中國留學生典事件,就很具代表性。一起是今年8月,四名中國留學生在澳洲國立大學被一名18歲青年用棒球棒打傷。一人手臂骨折,一人頭部縫了5針,且因右手中指骨折接受了小型截除手術。傷勢最嚴重的女生,腦震盪還縫了8針,右手臂骨裂。

另一起是今年10月,三名中國留學生在堪培拉一個巴士轉乘站因為拒絕對方要煙抽的無理要求,遭到一群當地青少年連續幾次圍毆,就連同行女生都不放過,結果造成一人暫時失明。

我們不禁要問,澳大利亞怎麼了?為什麼如此反華?個人認為,原因無非這樣幾個。

第一個就是根本性的問題,即意識形態不同的問題。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西方陣營的一員,遏制中國的戰略基本和西方國家一樣。13億人口的共產主義中國迅速崛起,是他們非常無法接受的,所以各種遏制戰略相繼粉墨登場。但是儘管非常用心,非常用力,還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讓“他們”很是惱火,想必內心異常糾結。所以,也就只能通過“反華”、“排華”來發洩鬱悶之氣。

第二個是澳大利亞國際活動空間受到擠壓。隨著我國不斷崛起,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逐漸增大,本來在國際上存在感就不是很強的澳大利亞,越來越感到空間被擠壓。所以一心想當好美歐小弟,至少意識形態一致,跟著美國老大混至少能喝點湯吧。

第三是澳大利亞有種族歧視的“前科”。19世紀50年代,許多澳大利亞白人埋怨中國人的到來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同時遷怒於他們帶來的中國文化傳統,剛建立起的以白人為主的自治政府亦持排華態度,陸續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澳大利亞的所有中國人都遭到驅逐,總理埃德蒙多·巴頓得意洋洋地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澳大利亞人之間,澳大利亞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 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只許白人移居。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種族政策。直到1973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從法律層面終結白澳政策。不難想象,有這種“基因”,在澳大利亞出現“反華”、“排華”就不會讓人感到驚奇了。

按理說中國和澳大利亞沒有海陸糾紛,合作優勢明顯,原本應該是天然的盟友。雖然經濟上還想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但是澳大利亞卻寧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總是跟中國作對,內心也很是糾結,如同其前總理託尼·阿博特說的那樣: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是“貪婪加恐懼”,既想依靠發展對華經貿關係拉動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又害怕有著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異的中國崛起,澳大利亞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不知如何自處和相處。


一己見


題主說的應該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吧?

這其實可能是個誤解,或者說只表現出了問題的一面。

今年初美國皮尤中心調查結果,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好感度為64%,遠高於全球平均值(47%),也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

為什麼會給中國人留下不友好的印象?這是因為澳洲精英階級與西方所有精英階級一樣,唯意識形態論。由於精英階級掌握話語權,因此中國人總能從輿論上看到澳大利亞對中國不友好甚至於中國威脅論的言論,而聽不到普通澳洲老百姓的聲音。

精英階級與普通老百姓的聲音總是不一樣的,美國如此,澳大利亞也如此。

從澳洲精英階級的立場來說,是力圖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經濟上與中國合作,政治和軍事上與美國合作。

這也不難理解吧,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民以食為天。

這種“被撕裂”的狀態,體現出來的不是囂張,更多的是無奈,儘管有時候表面上看來一幅囂張的模樣。

澳大利亞沒有囂張的資本,客觀的來說也沒有囂張,只不過在找“靠山”的時候,不得不在中美之間二選一,或政治經濟上分開選擇。僅此而已。


灰太狼44967765


世界上唯一個獨霸一洲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了。不過從澳大利亞外交政治來看,這個國家不斷在亞洲找存在感,對亞洲國家指指點點,彷彿它就是亞洲老大。但亞洲與澳大利亞毫不相干。澳大利亞為什麼這樣做呢?

一是基因所導致

為什麼說基因呢?人種基因很重要,現在澳大利亞那些英國人的後裔,大都是英國罪犯的基因。

自從澳大利亞被英國佔領後,當時英國就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罪犯流放地。說白了就是英國當年流放犯人的地方。

流放到澳大利亞犯人,大都是失業者、強盜、政治投機犯、商人等組成。這些人做事除了投機就是不計後果,所以從基因學角度看,這些人流下的後代也好不到哪去。

二是國家意識淡

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後,他們殺了很多當地土著人,從強盜到主人身份變化,使他們忘乎所以。因為很輕鬆從當地土著人手裡奪來土地,在一些人心中國家意識很淡,並沒有換位思考,作為一個國民應該具有的基本感情。

從近代來看,澳大利亞沒有經歷過戰爭,也就是說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在這個國家發生,他們和美國一樣,在這種和平環境下生活,沒有亡國之痛,也沒有戰爭之痛,使他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三是強國做後盾

作為一個孤懸在大洋上的國家,總要找個靠山。因為澳大利亞最初的移民與歐美國家有著天然基因,無論是語言還信仰都相同。而且澳大利亞還是英聯邦成員。所以澳大利亞有英美作靠山也無可厚百,必竟都是“親戚”。

隨著老牌帝國英國的衰弱,澳大利亞又接著跟美國混,近代以來美國在朝鮮、越南的戰爭,都有澳大利亞人參與,雖然損兵折將,但依然抱美國大腿不放。有了強國做後盾了,說話底氣就硬了,彷彿它就是大國的代言人。

四是刷存在感覺。

既然有了大國做後盾,再加上資源豐富,經濟高度發達,這就有了優越感,開始找存在感。本來亞洲與澳大利亞不相關,但從地理位置上看,東南亞更靠近澳大利亞,這就給了澳大利亞刷存在感的機會。

因為近代以來東南亞一直不消停,戰事不斷。於是澳大利亞就想以大國自居介入,但在越南戰爭中,越南人根本沒把澳大利亞人放在眼裡,很快被打殘。但澳大利亞並不甘心,只要東南亞有動向,澳大利亞就會站出來當老大,儼然亞洲它就是老大,這種心態也使的這個國家傲慢無禮。近期洪森就澳大利亞干預柬埔寨內政的事,毫不客氣點名罵了澳大利亞,一點情面都沒留。

五是甘當出頭鳥

澳大利亞盛產袋鼠,袋鼠奔跳能力特強。所以澳大利亞又稱為“袋鼠國”。既然傍了美國的大腿,美國也不會放過“小弟”的,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形成後,澳大利亞很自然要站在美國那一邊,所以帶著這種強烈的意識形態參與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受挫後依然不改,還是以意識形態為主,只要美國說不的,它也跟著說不。但有時也如袋鼠一般停下來看看路,看完後繼續跳,不過跳不好就容易栽跟頭。


泥腿看客


中國心慈心善,在他們如此情況下沒有痛下決心斬斷臍帶,依然按市場來進口澳洲人的物資,沒有按人民的名義、用國家意志去禁止澳物進口。因此他們得寸進尺,依仗美國後臺處處叫囂。我們稍查緊些,果酒放在港口一二月他們馬上就要認慫,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我們以前措施不到位。對澳鼠這種不義之邦,堅決還以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