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給教師漲工資,大家都紅眼?

朗陵古道


不是眼紅是憤怒,因為這種漲工資是一刀切式的。不是這位教師業務能力強、不是這位教師犧牲大,而僅僅是因為他是教師這個身份,就給他漲工資。



這種一刀切式的漲工資,是違背核心價值觀的。何為平等?就是不管你是幹哪行的,官員、教師、農民、工人,哪怕你是一個被人唾棄的踢球的,你的收入應當與你的付出、產出成比例,並且因為你的工作效率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一聲令下,整個行業加薪。截至2016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578萬人,如果不考慮私立學校雙軌,1578萬人無差別的漲薪,這合情合理嗎? 不管這名教師是否育人有方,不問是否師德有損,集體加薪是對那些真正辛苦付出的老師不公。

對於那些能力突出、奮戰在艱苦地區的教師,那些真正需要國家援手的教師,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會贊成給他們加薪。然而給一些濫竽充數、業績不佳、道德敗壞的教師,也不問青紅皂白的加薪,人民不是眼紅是憤怒。

這樣的一刀切式的漲工資,也是對奮戰在各行各業、納稅供養教師的人群不公。教師苦,農民就不苦?鋼廠、煤礦、林工、漁民,我一個互聯網碼農就不辛苦?每個行業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 袁隆平都忍不住為農民奔走,我們的糧價是對不起農民的。

另外我們必須認清現實,教師是一個低風險、高福利行業,對比各地任何行業,教師都是中上收入水平。我們應該做的,也許是讓教師之間的收入與能力、道德水平結合的更緊密,讓優秀教師收入更高,讓辣雞變得沒了收入,這樣才是公平。


正品足球


為什麼教師一你漲工資,大家都紅眼!

首先,給教師漲工資宣傳力度過大其實經常是以訛傳訛!其實大多數的時候只是宣傳,沒有實際性的漲工資。只是空穴來風,還不知長工資在哪了,先鬧了個滿城風雨。教師還沒等漲工資就大張旗鼓的宣傳。因為老師的人數比較多,人多嘴雜造成的。因為傳播的面比較廣,在社會上的人看來以為老師天天在漲工資。他們經常聽到老師漲工資,對比自己的不動的工資,就對老師漲工資產生了意見,得了紅眼兒病!其實並不是讓人傳說那樣!


第二,教師的工作聯繫到千家萬戶。我們的教育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可是要達到人們的滿意,談何容易。學生考60分兒他希望考到70分兒學生考的70分,他想考到90分兒。……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很難達到他的滿意!達不到他的需求就對老師不滿意!對老師的工作不滿意,還經常聽說老師漲工資,你說他們心裡能舒服嗎?

第三,因為對老師工作不瞭解

,在外人看來,以為老師每天就是上兩節課其餘的時間都是輕鬆自在的遊玩。他不知道老師上兩節課要花多長時間備課?他不知道老師幾點到校,幾點回家。他不知道老師要監督學生晨讀,午讀,課間操。 他不知道老師要判一份兒作業,不上廁所不喝水,整整兩個小時。他不知道老師要填寫多少表格,迎接多少次檢查。他不知道問題學生常常糾纏老師,辱罵老師。他不知道老師心裡有多麼的煎熬。他不知道學生之間矛盾重重,沒時每刻都有小摩擦,需要你去解決。是的,這些勞累他們並不知道。他以為老師又輕鬆又賺錢,聽到老師經常漲工資的消息,自然得了紅眼兒病!

第四,教師有兩個大假期。兩個長假呀!這是社會人最羨慕的!他們不知道假期時間,老師還要值班老師還要進行去培訓老師還要進行學習。其實假期也是對老師平時辛苦工作的一種補償,老師平時的工作幾乎沒有上班的時間,也沒有下班的時間,教育即生活即教育。有的老師晚上判作業判到深夜兩三點。有的老師接待家長,有時打電話一打一兩個小時。有人說如果把老師平時上班的時間改成朝九晚五,我願意取消兩個大假期。


第五,教師補課現象,教師補課讓許多人得了紅眼病。不可否認,教師補課收入是十分可觀的。在沒禁止教師兒補課之前,有的教師一天收入可以達到1萬多元。這樣高額的收入,讓社會上許多人的人豔羨不已。羨慕妒忌恨,真希望自己也能去給學生補課。老師有這麼高的補課的收入,還在漲工資,所以他們心裡不舒服。他們不得病才怪呢?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松高尋鶴


首先,姑且不說可是真的能加工資,就算真的加了,各地能否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還很難說。國家雖然是發佈了文件,可是真正落實下來還是要靠地方財政來解決,地方財政不行,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教師可以興奮,但是不要馬上就高潮了,平常心對待吧,該有的遲早會有,沒有的怎麼吵都沒有。


其次,真的加了工資,有人紅眼也很正常。誰不希望自己好呢,看到別人好了自然會有紅眼病。何況現在國內工薪階層都不容易,教師喜歡抱怨自己起早貪黑如何不容易,但是現在容易的人群著實不多,可以理解紅眼現象。

最後,為什麼會有紅眼病呢?主要有兩種原因。

第一,教師目前的工資水平地域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比如前不久合肥市市區一次性補償了教師兩年的考核獎,合肥市的教師一次性就發了七八萬,而安徽省很多其他的地區什麼都沒有,可想而知心裡的失落感會有多強。同一個省差距尚且如此巨大,就更別說不同的省了。所以有的人認為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可以理解,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很高。實際上很多地方教師的月薪(加上年底績效)都在3000左右,甚至不到。

第二,因為工資較低造成的有償補課現象確實普遍存在。本人作為教師,也不想昧著良心說瞎話,有償補課一直都存在,不過眼下確實比較普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教師收入越來越相對較少。但是也不是所有學科都這樣,不是所有地區都這樣,所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教師。而且社會與網絡上喜歡說什麼課堂上不講,留在課下講的現象也確實有,但是也並不是所有教師。總的來說,一部分教師的有償補課之風確實敗壞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讓教師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也是一種悲哀。



最後,多數教師其實都在辛勤的工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也是教師,大學畢業以後就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工作八年了,月收入不到3500,深知教師的辛苦。當然,筆者深知還有很多同行比我還差,所以也不想抱怨什麼,筆者只想說,教師只是普通勞動者,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


徽南城意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這裡暗含了兩個判斷,而這兩個判斷,至少目前,是不現實的或者不科學的:一個是給教師漲工資,一個是大家都眼紅。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教師的工資會漲嗎?

很多人會用1993年頒佈、1994開始施行的教師法來說事,因為這部由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中明確規定,教師的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現實的情況是,教師確實不同級別或參照執行的同級別的公務員多了基本工資的10%,以一個工作20年的中學高級教師為例,基本上每月也就多了200——300元(根據地區的不同會略有差別),全年也就3000——4000元。但公務員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比教師高得多,每年會有數萬元到數十萬元的目標獎勵(一般為3-10萬元,各地會有差異),這兩項加起來,同級別的公務員就比教師年收入多了數萬元。想想,94年到現在,24年了,當年出生的嬰兒,有些都應做老師了!

也有人會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例,來說名教師工資上漲已成定局。因為,在這個文件中,明確提出了4點要求:

1.到2035年,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2.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

3.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

4.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說實在話,這個文件,還是很讓人期待的,在綜合改革的大的國家發展戰略背景下,教師的工資結構體系改革,本身也就是國家綜合改革的一部分,再說,作為最基礎的民生工程和國家民族社會發展最關鍵的人力資源基礎工程,教育不興國家不興,民族不興,連我等普通百姓都能認識到,社會治理者肯定會有更充分認識到的,之所謂“肉食者謀之”,不能再給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不當印象。

但期待歸期待,真正實行,才是關鍵,這就像是民間通常說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或許是廣大教師最想說的。再說了,在效力上,文件和法律究竟誰大呢?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大家都紅眼。

我不知道這個“大家”是什麼意思,是除教師之外的所有人還是社會中的大部分人或者某個群體的大部分人,這個“大家”,有沒有經過科學的調查統計?我想,據我所知,是沒有人來做這個統計的,也就是說,這個“大家都眼紅”的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

那麼,有沒有人對教師漲工資一事持不同意見呢?肯定會有的,畢竟,現在是一個多元社會,既然社會是多元的,就要允許不同的意見存在,孔子不也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嗎?在民主的原則下,那也有一個多數原則嘛!

贊同還是不贊同,都需要理由,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得恨。對吧!這就涉及到為什麼有人不贊同教師漲工資的原因了。我以前寫過幾篇文章,談教師的待遇問題,得到了教師的廣泛贊同,其中也有一些不同意見,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師德問題。據統計,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教師近2000萬人,這相當於一箇中型國家的人口總數(2016年,澳大利亞共有2400多萬人,與中國的教師數量接近;奧地利700多萬人,相當於中國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你想,那麼大一個群體,難免魚龍混雜。再加上近期一些教師的所作所為,確實扯動社會的眼球,諸如“扒動車事件”“虐狗事件”“某長江學者性侵事件”等等,確實給教師隊伍抹了黑,引起了社會上一些不能從整體上來系統思考問題的人群的不滿——你們道德有問題,還漲什麼工資呢——可事實上,絕大多數老師,在三尺講臺,嘔心瀝血,卻被這些突發事件,給掩蓋了。

2.有償補課問題。個別教師,因為工資待遇低或者出於對所謂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姑且這樣說吧,有點冠冕堂皇的理由),為學生有償補課,甚至,不排除還有極為個別的老師,課堂上不講,在補課的時候講。這些老師,有償補課的收入,往往是正常收入(從經濟學的角度,別人提供了勞動獲取報酬,似乎也不能說不正常)的數倍,有的甚至因此開上豪車,住上了豪宅。人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往往會“一葉障目”“以點帶面”,認為所有的老師都如此。

3.入學難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叫做“入好學校難”,也就是所謂的“擇校問題”。我曾經套用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說過這樣一句話,個人認為可以成為名言,“中國教育的最大矛盾是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與優質教育相對短缺的矛盾”。這個矛盾,不是教師個人造成的,但“愛屋及烏”,“恨屋也會及烏”,一些想讀好學校卻讀不了好學校的人,就將這一憤懣,轉嫁到教師身上。

4.教師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問題。經濟學上有兩個著名的判斷“高風險高收入”“高專業性高收入”,理解起來很簡單:一個疑難雜症,治好了,醫生專業素質高能力強;治不好,那素質不高能力不強。所以,有些醫生,掛號費都是幾百,何也?

由於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專業程度普遍不高——你教學生的哪些知識,讀過書的人認為自己也可以教,你的專業性有多強呢?本人是語文教師,現在,給自己的孩子輔導數學,那還是綽綽有餘的(作為老師,我很清楚,我的輔導與老師的講解差別很大,我只能幫孩子解題,卻不能給引導孩子用數學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但一般的民眾不會這樣想,他們會說,我都會講!)另外,也還存在個別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存在欠缺的現象,也就是說,教師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都存在問題,怎麼教學生?我曾經聽到過一節數學課,幾分鐘之後就聽不下去了——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大人都迷糊了,何況孩子?

總之,面對社會有質疑的聲音,作為教師,要保持淡定,遇到問題,不能總是找別人的原因,要多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我們還存在哪些不足,我們還應該做哪些調整和改變——我們雖不能用“選擇教師就意味著選擇清貧”來進行自我的精神麻醉,也不能太過於庸俗,鑽進物質利益的窟窿。


三水三心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老師每年寒暑假近三個月,帶薪休假,這點沒有哪個行業能比;此外,每週雙休,每天就上兩三節課,非常輕鬆;老師上課不講重點,逼迫學生課外參加有償家教,昧著良心大肆斂財。這麼輕鬆的工作,老師的收入已經夠高了,還給老師漲工資,豈止紅眼,不跟老師拼命就不錯了。這就是現在社會上不少人對老師的看法,你隨便找個人問問,基本都是這些答案!

不過,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持這些觀點的人都不是老師,家裡哪怕八竿子能打著的親戚也不會有老師;而且,這些人自己不會去當老師,也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否則,肯定不會這麼認為。在我所處的城市,我曾聽到一種說法,教師是男人最後一種最無奈的選擇。因為,其實,他們非常清楚,在教師職業表面輕鬆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抨擊老師的人不會懂得,所謂帶薪所休的近三個月寒暑假,到底有幾天是真正脫離了教育教學而閒著的。我現在還沒放假,學校就把“萬師訪萬家”的活動方案、表格等發下來了。每到假期,各種培訓、值班、家訪和臨時安排,蠶食掉了假期的大部分。還剩下的部分,基本是在彌補平日工作嚴重不足的睡眠和調養日益憔悴的身心。

雖然每週有雙休,但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連手機在內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聽從各種安排、受理家長的各種諮詢、處理可能存在的突發事件,雙休並不安寧。

小學老師沒有早晚自習,每天白天有四五節課;中學老師每天白天只有兩三節課,還有早晚自習。不說早晚自習,光說白天這所謂的兩三節或四五節課,外行人不懂,為了這每節40-45分鐘的課,我們花了多少倍於這節課的時間來準備、善後,即所謂的備課、上課、輔導、批改、考試。而兼任了班主任的老師,處理班務工作的時間遠多於教學所花的時間。這才有了“起得比雞早,睡得比某類特殊從業人員晚”的辛酸調侃。這些內情,那些熱衷於過嘴癮的人又如何得知。

90%以上的有償補課,源於學生和家長的主動要求,合理有否,自有公論。上課不講重點、逼迫學生課後參加有償輔導的敗類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否則教育界不知會掀起多大風浪。當初三鹿奶粉的倒臺直接導致整個奶製品行業重新洗牌就是個典型。而在職教師參與補課的學科,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英語等少數學科,而且並非所有科目所有老師都參與,大部分老師或安貧樂道,或恪守準則,並未涉足有償家教。

什麼時候,我們的社會能進化到尊重規則、尊重勞有所得、尊重人格,而不是彼此仇視、彼此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期待著“只要你過得比我不好”,我們才稱得上真正的公民。

俗世飄鴻


給教師漲工資,大家都紅眼,這事還真的值得說道說道。

1.政府的宣傳。每到春節、教師節等節日,領導總是要到學校中走一走的,總是要和教師握握手的,新聞媒體總是要報道的,領導總是說要提高教師待遇的,給人們的感覺是怎麼老師總在加工資?

2.教師兩假。說起來真的令人羨慕,寒暑假加起來快三個月了,曾能讓人不眼紅,光享受帶薪休假也就罷了,還總是要增加工資,讓我們這些老百姓怎麼不羨慕嫉妒恨?

3.教師形象。教師通常比較注重個人形象,穿戴比較整齊,在日常往來中也顯得不那麼斤斤計較,很容易給人"收入不錯,不然怎麼會這樣“的錯覺。

其實,教師的工資真心不高,平常人很少能知道教師的苦。

1.工作時間長。所謂的”朝九晚五“是根本不存在的,早晚兩頭見不著太陽倒是真的。以本地城市小學老師的工作量看,平均課時量基本在20-25節之間,也就是說每天4-5節課,光站著就累死人。何況還要備課、改作業、做課件以及學校安排的林林總總的事情,簡直就是停不下來的節奏,每天回家坐下來就不想動。

2.責任大壓力大。用"亞歷山大”來形容教師的責任大壓力大一點也不過分,先看質量壓力,如果質量不如人,績效、職稱跟你就不友好;再看安全,責任事故就不說了,學生放學不小心摔跤,家長要找學校;學生放學沒回家,家長找學校;孩子感冒咳嗽,家長還要找老師,埋怨老師沒有及時關教室的窗子,凡此種種,老師的責任簡直比孩子他媽還大。

3.收入來源單一。教師的收入基本上只能是工資,工資外的收入基本為零,在本地無數的青年教師還在“啃老”,結婚後,如果家裡的那口子收入還行,日子還能過得下去,如果那口子也是教師,就要小心了。捱餓到也不至於,但是總在捉襟見肘的邊緣,也不是一個滋味。

算了,不說了,說得再多也沒什麼人同情你,除了同樣當教師的可能表示有類似的感受,也改變不了什麼,還是去寫教學反思吧。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打天下抱不平


老師在社會的影響大,老師的收入一般比工人的收入高很多,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別人的收入不能高於自己,高於自己就是一種不公平。

再加上這幾年老師的杜會形象,受到某些東西的影響,對老師的評價有些偏負,因此,老師漲工資,有些人就說三道四,基至有人還得了紅眼病。


胡文元


提問者的題問讓人一看就不順眼,什麼叫“大家都眼紅”?在描述中還說“很多人都吐口水”。

從提問者的的提問來看,應該是個人民教師,是受過一定的教育,說出這樣話感覺像沒有受過教育似的,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黎民百姓。你看到大家都眼紅了嗎?你看到有人向你吐口水了嗎?真是不可理喻。一個如此素質的人能教好學生?學生家長能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去教導嗎?真是有失風範!

其實國家近幾年給教師加工資,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對教師工作的肯定。現在家長與教師之間有一些矛盾和問題,本身是不足為怪的,如何正確的理解和處理矛盾才是根本。像這位教師的說法,不是平息矛盾而是將矛盾激化,弄成勢不兩立,這樣好嗎!

因此,對教師的文化水平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教師又要加工資了!!

其實錢還沒有到手,在各種場合這些人卻鬧得沸沸揚揚,生怕別人不知道,這讓其它行業的人有一種感覺怎麼教師年年在加工資,而其它行業卻沒有動靜。當老師好,一年有兩個假期,還多發一個月工資,嫉妒之心由然而升。這無疑給家長和老師又增加了新的矛盾。

記注了,大家不是眼紅!還“大家”呢!


漁友王政秋


這個問題的優質回答已很多。不過,我還是想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前兩天,我碰到我的一個學生,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6年了,一直在政府部門供職,現在副科級別。我們在談到工資問題時,他說了一句話:

"你工資比我還高嘛。”

當時,我只用"你是我學生”這句話來反駁了他。此刻,如果用我學生的那句話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可算作“最佳回答”



現在社會上幾乎達成了一種共識:老師的工資如果比其他行業高,就是一種不正常!

近些年來,教師工資水平,確有提高,似乎有接近或超過公務員的趨勢。當然,究竟高不高,沒有比較,誰說了都不算。但是,目前人們口頭上浮誇的"提高教師工資”風,卻是一波接一波。人們普遍認為“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很正常。

既然“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如果還要"漲工資”,那不真的趕上甚至超過公務員了嗎?這還正常嗎?

何況老師"工作輕鬆”,一年還有兩個長長的假期不用上班,公平嗎?能不眼紅嗎?



總之,這一切的一切,說來說去,還是社會對教育的不理解、不重視。換句話說,在世界上一些重視教育的發達國家,教師的待遇比其他行業高,國民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