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爲什麼亂象叢生?各國之間究竟有哪些歷史糾葛?

專業釀酒純糧酒坊21


平時關注中東新聞,特別是伊拉克、伊朗兩國的朋友,肯定對遜尼、什葉這兩大伊斯蘭主流教派並不陌生。而兩派的衝突和對抗,更是動輒產生,引發世人關注。

伊斯蘭教為什麼會分裂為什葉跟遜尼兩大教派?這兩派又是如何發展形成的?它們究竟結了什麼苦大仇深的樑子,竟然讓二者間的衝突持續千年,至今沒有平息?在這裡,雲石君嘗試著做個簡單的分析。

根據伊斯蘭教史的記載,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道揚鑣,源自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的權力爭奪。

在《地緣政治61:伊斯蘭是怎樣誕生的》一文中,雲石君已經對伊斯蘭的起源有過簡單介紹:公元7世紀時,薩珊波斯與拜占庭兩大帝國長期爆發戰爭,使東西方傳統商貿通道被阻斷,商人們無奈之下,唯有另尋他途,開發出經阿拉伯半島的紅海沿岸低地的新商路,使當地有了發達的商業基礎。商業的流通屬性,把原先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各部族捏合到一起,最終在此基礎上孕育出伊斯蘭教。

只是,此類主要依靠商業利益維繫的政治統一,存在著天然的不穩定基因。

政治層面的整合,能有效的清楚制約商業貿易開展的政治藩籬,整合內部,齊心向外擴張,進而為阿拉伯民族帶來更多的商業收益。只不過,鑑於阿拉伯內部沒有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核心地緣板塊,因此在政治上無法產生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核心地緣政治勢力,所以在對利益進行分配時,因為各家實力半斤八兩,誰都沒有絕對的話事權,討價還價中自然就會產生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衝突。

具體來說,當時聚聚紅海沿岸低地的阿拉伯人,其內部主要有兩支相對強大的政治勢力:以麥加為根基的倭馬亞家族,與同樣發源於麥加,但實力較遜的哈西姆家族。

這裡有必要指出的是,伊斯蘭教的創立者——先知穆罕默德就出自哈西姆家族,所以這個家族在後來也被奉為聖裔,現在的約旦王室,就是哈西姆家族後裔。

只是,雖然後來的哈西姆家族榮耀無比,堪稱伊斯蘭世界第一家族;但在伊斯蘭教創立之前,哈西姆家族在麥加的地位其實並不高,實力和影響力都較倭馬亞家族有不小差距。隨著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並日益強大,這引發了倭馬亞家族為首的麥加傳統勢力的戒備。為防止被穆罕默德奪權,麥加傳統勢力有意摧毀伊斯蘭。在這種形勢下,穆罕穆德與他的穆斯林信徒被迫遷往麥地那,並在這裡建立伊斯蘭統治。

麥地那的地緣實力較麥加為遜,初生的伊斯蘭更比不上倭馬亞家族的多年積累。一般情況下,穆罕穆德的伊斯蘭勢力,早晚會被當時尚未皈依伊斯蘭教的麥加傳統貴族擊敗。

但時勢挽救了穆罕穆德,也挽救了新生的伊斯蘭。

之前雲石君已經說過,當時的紅海沿岸低地商業文明已經非常發達,商業的流通和連接屬性,促使當地的政治從分裂走向統一。

瞭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讀者,肯定也會明白政治上的大一統,與意識形態層面的統一是一脈相承的。而在當時的阿拉伯世界,這種統一的意識形態體系又必須符合商業發展的需求。

穆罕默德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創立了與商業利益完美契合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義跟商業的密切關聯,在之後的文章中會詳細說明),這就讓它拔得頭籌。

但凡對社會競爭有所領悟的朋友,一定明白搶佔變革的風口是多麼的重要(打個比方,雷軍的小米就是靠搶佔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快速崛起的)。雖然伊斯蘭誕生之初,力量並不強大,但因為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所以得以快速發展壯大,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部族的擁護與支持,在實力上逐漸追上了倭馬亞家族。甚至,鑑於伊斯蘭教對商業流通的積極作用,同樣需要通過商業獲利的麥加貴族們,也逐漸加入其中。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伊斯蘭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將倭馬亞這些曾經反對自己的麥加傳統勢力一舉蕩平,建立起自己的絕對統治。

但問題是,麥加貴族畢竟是老牌勢力,根基深厚;甚至穆罕穆德的高級追隨者中,就有不少是麥加貴族出身(穆罕默德四大聖徒之一的奧斯曼·本·阿凡,就出自倭馬亞家族),伊斯蘭如果直接向麥加舊勢力開戰,且不說最後能否取勝,自家內部就得先起內訌。

這種情況下,妥協才是最合適的選擇。何況,這種妥協也符合伊斯蘭與阿拉伯的整體利益:拜占庭跟薩珊波斯火併多年,已是兩敗俱傷;如果阿拉伯民族能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完全有機會漁翁得利。

相較於與狹小的紅海沿岸低地和遍地風沙的阿拉伯荒漠,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伊朗高原,這些才是真正富的冒煙的好地方地盤。而且,這些地區也是傳統主商道所在,比紅海沿岸這個臨時性的商道要靠譜的多,只要佔領之後重新開通商路,東西方貿易的鉅額收益就會滾滾而來!

若果相較於對抗,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收益,那麼二者的妥協是非常正常的。通過把麥加傳統勢力吸納入教,伊斯蘭的實力會獲得快速增長,進而更有能力對外擴張。

知識,這種合作的根基並不穩固。具體點說,倭馬亞家族為代表的麥加舊勢力,擁有更強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而穆罕默德作為伊斯蘭教創教先知,在意識形態領域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有點類似於太平天國體制下,天王洪秀全跟東王楊秀清的格局。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清楚,太平天國在創教初期,洪楊二人還可以齊心協力;但當佔領天京,國家格局初定後,二人很快就走向決裂,最後爆發內訌,楊秀清被洪秀全攻殺。

不過倭馬亞家族沒有楊秀清那麼倒黴。因為阿拉伯統一後沒多久,穆罕默德便就去世。

當然,穆罕默德雖去,哈西姆家族還在。作為創教先知的家族,哈西姆的影響也隨著伊斯蘭勢力的壯大而水漲船高。到穆罕默德去世時,哈西姆家族已成長為阿拉伯內部第一等級的權勢豪門。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則是這一家族的繼任掌門人。

知識,雖然哈西姆家族快速壯大,但說到底也只是爆發的新貴,比起倭馬亞家族的深厚根基,他們還是有所不如。要是穆罕默德再多活些日子,靠他的庇護,哈西姆家族或有可能蓋過倭馬亞。但隨著穆罕默德的去世,哈希姆家族的最大靠山也就不復存在。

雖然哈西姆家族貴為先知家族,但這並不代表著阿里就能順理成章的繼承穆罕默德的權力。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穆罕默德更多的是一個宗教領袖,其之權力更多的源自他在伊斯蘭宗教體系中的崇高地位——不同於世俗權力,血統從來就不是精神權力傳承的法理依據。

甚至,穆罕默德的精神權力,壓根就不可能傳承。因為在伊斯蘭宗教體系中,只有真主獨具受崇拜的權利,只能崇拜、順從他,只能向他祈禱、悔罪。真主派遣先知向世人傳達旨意,而穆罕默德則是25位先知中的最後一位(之前的先知均為神話人物),所以經穆罕默德口述出來的《古蘭經》,是穆斯林社會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為的準繩。

這就阻斷了後來者繼承穆罕默德權威的可能性。(伊為什麼斯蘭教會形成這種教義,雲石君會在後面的文章中解析)這也就意味著,就算他阿里能耐再大,也無法成為新任先知,自然也就無法獲得穆罕默德在宗教體系中的無上地位。

先知的精神權力不可承繼,這也就是說,哈西姆家族不能像穆罕默德那樣,獲得全部穆斯林的天然服從。而哈西姆家族在世俗層面的實力又遠不如倭馬亞家族弱。既然如此,倭馬亞家族當然沒道理再像臣服於穆罕默德那樣,對阿里也心悅臣服,相反,他們還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對阿里和哈西姆家族極力遏制。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快速崛起,圍繞帝國產生的利益越來越多,相應的,在如何分配這些利益的問題上,倭馬亞與哈西姆兩大家族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

在創業初期,為了把蛋糕做大,倭馬亞和哈西姆還能大體保證一致對外。但當蛋糕大到一定程度,阿拉伯帝國的實力也強大到能承受得起內亂時,因為分蛋糕的問題而走向決裂,也就順理成髒了。

這場決裂在公元657年發生,出身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發動內戰,矛頭直指已就任第四任哈里發的阿里。661年,阿里遇刺身亡,倭馬亞家族獲得勝利,並建立起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倭馬亞王朝。上位後的倭馬亞勢力,竭盡全力打壓哈西姆家族,而哈西姆家族雖然實力較弱,但也一直堅持反抗。伊斯蘭文明就此分裂為哈西姆系的什葉派(少數派),與倭馬亞系的遜尼派(多數派)。

這就是什葉跟遜尼兩大教派千年矛盾的肇因。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這種政治上的爭權奪利,放在當時自然是你死我亡,但不管咋說,這也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兒了。倭馬亞家族早在王朝滅亡之際便被屠戮一空。而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引發什葉跟遜尼分裂的肇因也已早已不復存在,甚至哈西姆家族自己,後來都陸續轉為遜尼派。難道為了這點陳年往事,遜尼與什葉就能對立千年?最無法理解的是,現在接過什葉派衣缽的,是與這段政治鬥爭風馬牛不相及的伊朗人。難道伊朗人之所以皈依什葉,就只是為了一千多年前那樁阿拉伯人內部的政治衝突?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什葉派與遜尼派糾纏千年,播延至今?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地緣政治65:為什麼什葉和遜尼廝殺千年》一文中繼續解析。

注:本文為雲石歷史與地緣系列第64篇——解碼伊斯蘭第4部分。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朋友,可以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地緣政治全部文章。


雲石君


中東地區亂象叢生的歷史原因,歸根結底只有兩個原因,宗教和民族。

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之外,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但是,伊斯蘭教卻被分為了兩個大派別,一個是以沙特阿拉伯為大多數的“遜尼派”,另一個是以伊朗為少數的“什葉派”。而且兩個派別之人還有幾百個的分派別和支派別。所以,各個派別之間的糾分和衝突不斷。


在伊斯蘭教中,還有一個主要內容,就是每一個人必須信仰自己的教派,不許去信仰別的派系;並且希望能夠將其他國家派別人都能歸於自己的派別。所以,爭奪其他派別的信徒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東地區有一百多個民族。這些民族有傳統的民族,有外來的民族;當然也有主權的民族,有沒有主權的民族。各個民族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無法說清的斬不斷,理還亂。


第三,中東地區以前大多都是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的民族和國家。而這些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擁有了自己的國家和政府,成了今天的中東地區的各個國家。由於歷史的滯後,以及從前的野蠻,這裡的土地資源,河流資源,以及後來的石油資源,都成了各個國家爭奪的目的。再加上以前有許多土地資源是沒有劃定的,所以對於土地的掠奪就更加的平繁了。

第四,中東地區的政治和宗教之間的相互統治。

在中東地區有許多不同的政治制度,如沙特阿拉伯的君主立憲制,其他國家的民主自制,還有一些國家的強權政治制度,以及宗教優先制度和宗教合一的特殊制度等等。


第五,外來勢力的滲透。由於中東地區歷史上就有許多國家對其進行了侵略和佔領,所以有許多國家都將中東地區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希望能夠從中攫取更大的利益。因為他們從中作更,挑撥離間,收買人心,不擇手段。

第六,中東地區的民族性是個極其強烈,而民族和民族之間的矛盾,從來就是難以調和與接受的。這些也是一個必須強洞的原因。

總之,中東地區的亂象叢生有歷史的遺傳和遺留下來的原因,也有各個宗教派別的利益原因,還有民族的利益原因,同樣有政治制度的原因,還有外來勢力滲透的原因等等。

中東地區的亂象叢生 ,不能夠用簡單粗暴的幾個或者是幾十個原因能夠說的清楚的。而是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聯合形成的綜合性原因,而導致的亂象叢生……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中東為什麼會這麼亂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主要有這幾大原因:首先第一點就是存在嚴重的宗教衝突;第二點就是中東四大民族之間存在嚴重民族矛盾;第三點就是即使是民族內部也存在嚴重矛盾;第四點就是各個國家間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一、尖銳的宗教矛盾

中東可以說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實際上後兩者可以說都是脫胎於猶太教的一神教,可是儘管如此後來這三大宗教之間卻鬧得不可開交,除了土耳其人大致上和中東不同教派國家衝突不大其它都非常糟糕。

尤其是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多次爆發武裝衝突,而同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朗人又和遜尼派的阿拉伯人水火不容,至於黎巴嫩就更是基督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亂成一鍋粥了。
混亂的中東地區

二、尖銳的民族矛盾

中東有阿拉伯人、伊朗人、突厥人和庫爾德人這四大民族,但是這四個民族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彼此關係都不睦,阿拉伯人和伊朗人因為教派和歷史積怨相互敵視,而阿拉伯人也因為奧斯曼帝國曾經統治奴役他們很厭惡突厥人的土耳其人。

另外伊朗人和突厥人也因為奧斯曼帝國和薩菲波斯等歷史的積怨互相看不順眼,至於庫爾德則因為受到其它三大民族壓制領地被瓜分至今沒有建國,而除了四大民族外的以色列人則幾乎是整個伊斯蘭世界之敵,可是實際上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可以說都是源於閃族,根據傳說還擁有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易卜拉欣)。
奧斯曼帝國


三、民族內部矛盾尖銳

中東的民族不僅在民族之間存在尖銳矛盾,在民族內部之間也存在非常多的矛盾,除了有一定歷史底蘊的伊朗人、猶太人和土耳其人比較團結外,阿拉伯人和庫爾德可以說都是一盤散沙內部矛盾重重。

首先阿拉伯人通過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強行粘合在一起民族,實際上來來說就是由無數個部落形成的鬆散民族結合體,因此阿拉伯人內部之間是部族利益和教派利益遠大於其整體的民族利益。而庫爾德人不團結相互內訌也是他們一千多年沒有建國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庫爾德人問題


四、國家利益嚴重衝突

首先是同為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和突厥土耳其人都爭當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沙特佔據麥加和麥地那兩大伊斯蘭教聖地一直想要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而伊朗人也想通過打造什葉派之弧和輸出伊斯蘭革命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

而土耳其則一心想要重現昔日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不僅想要插手中亞地區成為突厥世界的盟主,同時也想要再度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哈里發,因此這大三民族都不甘示弱必然會矛盾重重。而以色列則一心想要削弱伊斯蘭世界的力量或者分化瓦解它們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至於庫爾德人還在為獨立建國奮鬥不說也罷。


執斧傳播開天名


中東地區亂像叢生,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

1丶遜尼派與什葉派2大教派矛盾。這一延續1000多年的伊斯蘭教內部矛盾根深蒂固,錯綜複雜。如今演變為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與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國家2大教派陣營間的矛盾。

2丶以色列與伊斯蘭教國家的矛盾。1948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從世界各地返回巴勒斯坦土地,宣佈建立已滅亡2000多年的以色列國,並得到西方國家支持。先後引發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4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民間矛盾至今仍是中東火藥桶。

3丶各民族丶部族間矛盾與宗教丶國家間矛盾交織在一起。中東有100多個民族或部族,歷史上的民族關係繁紛複雜。中東4大民族包括阿拉伯民族(要崛起統一)丶伊朗民族(要恢復古波斯帝國的光榮)丶突厥民族(土耳其試圖承襲奧斯曼的傳統)和庫爾德民族(要獨立建國,目前該民族分散在土爾其丶伊朗丶伊拉克3個國家)間利益衝突不斷。

4丶世俗主義與宗教至上主義間矛盾,世俗社會與極端恐怖主義間的矛盾。

外因:

(1)中東地處亞洲腹地,歷史上歐洲基督教十字軍歷次東征與中東各民族積怨甚深。近代西方老牌帝國主義在這裡殖民,又埋下種種矛盾丶仇恨與禍根。針對西方、仇視西方的極端恐怖主義由此而產生。

(2)中東各國是世界黑金(石油)最主要產地,號稱“世界油庫”。2戰後,西方美英等國的跨國石油巨頭一直染指這裡,控制著石油命脈,從中汲取高額利潤。冷戰期間美丶蘇2個超級大國在中東地區展開激烈爭奪,利用當地矛盾,挑動代理人戰爭。每次中東戰爭及騷亂的背後,都有超級大國的操縱和支持。

(3)近期美國在中東地區搞軍事入侵丶“顏色革命”等,攪得中東地區大亂,戰火紛飛,民不聊生,4處逃難。加之歐洲北約國家與俄羅斯的強力介入,使中東地區亂上加亂。










趙凡丁201


中東為什麼“亂”!!

本人認為有三大原因造成中東亂局;

一;巴以之間矛盾,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建國,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進駐巴勒斯坦同時宣佈對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通過以後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結下了不解之仇。連年衝突不斷,這是中東“亂”的一個原因。

二;教派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穆斯林分遜尼派和什葉派他們之間的矛盾也由來已久而且不可融合,矛盾也非常大。究其歷史原因是這樣的;遜尼派信仰接受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發行為規範和準則,爾什葉派穆斯林只追隨阿里哈里發。信仰上和追隨者的不同造成他們之間矛盾不斷衝突不斷。遜尼派以沙特為首有埃及、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土耳其等,什葉派為首的是伊朗、現在的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其中遜尼派佔90%,什葉派只佔10%。這是第二大原因。

三;外部勢力的干擾原因;中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產區,石油被稱為“黑色黃金”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是國家戰略之根本。美國自然不會失去國家戰略,美國不斷的利用巴以之間矛盾,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矛盾造成混亂!達到控制中東的目的。在中東什葉派穆斯林是反美中間,美國甚至不惜利用做大“伊斯蘭國”來控制什葉派國家達到圍堵打壓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什葉派穆斯林的目的,後來“伊斯蘭國”做大了到了沒法收拾的地步。才不得不出來打擊“伊斯蘭國”,弄得敘利亞一塌糊塗,中東亂上加亂!不難看出美國是中東亂局的重要推手。








東義義


題主很皮啊,提問一個就想知道幾十個提問都不一定回答得完的話題。中東的矛盾不太細分的話共有11個,說直白點:

1、就是什葉派和敘尼派的矛盾。

2、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矛盾。

3、石油政治的矛盾。

4、伊斯蘭世俗化和極端化的矛盾。

5、人口膨脹和土地資源貧瘠的矛盾。

6、大國政治干預的矛盾。

7、威權政治和民主化的矛盾。

8、王權政治和平民政治的矛盾。

9、以色列人和伊朗人的矛盾。

10、伊朗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

11、庫爾德人獨立矛盾。如果再繼續細分,那就沒完沒了了。



第一,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這個得從1000多年前說起,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穆斯林內部曾在由誰擔任哈里發(繼任人)的問題上發生分歧。什葉派則認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伊斯蘭社會應該由阿里及其後裔領導,他們被尊稱為伊瑪目。遜尼派對於哈里發的認定比較寬鬆,所以遜尼派受到很多世俗政權的支持,被視為正統派。什葉派對於哈里發認定比較嚴苛,所以一直處於少數狀態。伊朗是什葉派穆斯林人數最多的國家,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基本是一半對一半,所以伊拉克長期處於什葉派和遜尼派互相爭鬥的情況。而伊朗和眾多遜尼派國家又有重重矛盾。



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矛盾,這個原因很簡單,就這麼一大塊地,要養活的人太多,以色列地區總共不到三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絕大多數都是沙漠,需要養活的人口總數達到2000萬人,對比下新疆,面積有16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才2000多萬人。可想而知,以色列地區的水、耕地、糧食等資源,短缺到什麼程度。如果這塊地足夠大,資源豐富,雙方或許還有和平共處的機會。



三、石油政治。典型的如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採用了石油禁用的方式,用以對抗美國等國家對以色列的援助,造成一次石油危機。在產油國內部,歐佩克組織和未參加歐佩克組織的國家,在石油生產量等方面也有矛盾,但是這個矛盾總體來說是錢的問題,比較好解決。

四、伊斯蘭世俗化和宗教化的矛盾。這在近些年特別突出,比如isis組織,是一個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國,和敘利亞、伊拉克等世俗政權產生極大的矛盾,開戰了好多年,目前也沒打出個結果。敘利亞內部反阿薩德政權組織,也有部分信奉原教旨主義,isis就是從反阿薩德組織中脫離出來的。同樣的矛盾在土耳其,表現為以土耳其軍方為代表的世俗化和文職政府為代表的宗教化,土軍方歷史上多次武力推翻文職政府,以挽救土耳其世俗化。但是在埃爾多安修憲之後,土軍方已經無力對抗文職政府,故埃爾多安有埃蘇丹之稱。在埃及,則表現為穆斯林兄弟會和埃及軍方的矛盾,埃及上一次民選,把穆兄會的穆爾西給選上去了,上臺之後穆爾西的很多決策都往宗教化靠攏,不到一年就被埃及軍方趕下臺。



五、人口膨脹和土地資源的矛盾,這個典型就是埃及。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都是沙漠,能產糧食的尼羅河三角洲2.4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在2016年已經達到9500萬,埃及人絕大多數人口都需要政府補助食物才能生存,一旦國際糧價出現波動,埃及買不到足夠的糧食,埃及就有部分人要捱餓,一旦捱餓,那亂子來的更多。這個矛盾幾乎貫穿整個阿拉伯國家,高生育率和低產出率,導致阿拉伯世界對於國際糧價很敏感,一旦糧價上漲,中東就可能出現某個國家內亂。



六、大國政治的干預,這主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歷次中東戰爭,蘇聯支持阿拉伯國家,美國支持以色列,賣武器,賣彈藥,賣培訓,賺的盆滿缽滿,讓中東戰爭死傷無數,便宜了兩個超級大國。



七、威權政治和民選的矛盾,這在敘利亞反對派中,是有部分這樣的需求。在09年阿拉伯國家普遍出現內亂時,民主化甚至是一個很普遍的旗號,但是阿拉伯的國情特殊,穆兄會這種伊斯蘭宗教化的組織擁有很大能量,一旦開通民選,上臺的極有可能就是穆兄會這種組織。

八、王權政治和平民政治的矛盾。這主要體現在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海合會組織裡,巴林在2011年爆發抗議示威,對於國王統治提出異議,要求改革,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出兵維持巴林秩序。這個問題目前來說並不算嚴重,比較海合會國家一般都比較發達,有錢給民眾發福利,收買人心。但是從長期看,這個矛盾遲早會爆發。



九、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這個是伊核問題的一面,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伊朗沒有核武器,對以色列很重要,而且還必須確保伊朗沒有能力去研製開發核武器。



這是由於以色列面積小,沒有戰略縱深造成的,雖然以色列有美國兒子,但是伊朗真要是有了核武器對以色列發射,一枚核彈就足夠把以色列給全滅了,就算美國兒子替以色列爸爸報復伊朗,那對於已經毀滅的以色列來說,也沒多大意義了。故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可能隨著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而再次出現波動



十、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這個典型的就是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朗用二戰後的武器,打出一場一戰水平的戰爭,而且不知道他們打仗的目的究竟是啥。只能說伊拉克人和伊朗的波斯人是千年仇敵。

十一、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庫爾德人是中東的第四大族群,有3000萬人,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幾個國家裡。無論是土耳其的突厥人,還是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的阿拉伯人,還是伊朗波斯人,又或者無論是伊朗的什葉派、伊拉克的遜尼派、還是敘利亞的阿拉維派等,庫爾德人一律表示:我不是針對你一個,我是說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垃圾,一心一意要獨立。庫爾德人的獨立和所屬國家的反獨立,又是中東的一大火藥桶。




如果繼續細數,還有很多矛盾。比如什葉派又分很多類,遜尼派也分很多類,也是矛盾重重。土耳其東進策略又和阿拉伯國家引起矛盾。中東這個人類文明的搖籃,也不知何時能夠太平。


青山依舊笑長風


一句話,中東一切亂局的根源是那個殘暴的壞透了的邪教,一個邪教禍害著全世界!你們別再說它是什麼"信仰"了,它就是恐怖分子的教課書!


馬列18


因戰亂而產生的中東難民

1.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1947年11月29日,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建國,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但是聯合國的決議明顯偏袒猶太人,但是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只有60萬,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卻分得了14942平方公里土地,佔總面積的57%,多為沿地中海的肥沃土地;而阿拉伯人有120萬,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卻只分得了11203平方公,佔總面積的43%,卻多為內陸貧瘠土地。巴以分治的不公平,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直接矛盾的主要原因,導致後來接連發生五次中東戰爭。

2.土耳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經統治了絕大部分中東地區,今天的伊拉克、沙特、埃及、也門、敘利亞、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等等中東國家所在國土都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1914年,土耳其戰爭德國和奧匈帝國的一方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為了戰敗國,先後簽訂了《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和《色佛爾條約》,除了土耳其本土以外,失去其他近500萬平方公里土地,在這大片土地上建立起了40多個國家。可以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分裂,造就了今天的中東。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期間的與當地民族之間的矛盾,中東國家獨立以後與土耳其關係緊張,這也是為什麼土耳其明明大部分領土和人口都位於亞洲部分,卻積極爭取加入歐盟的原因之一。

3.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什葉派政教合一國家。伊朗霍梅尼政權建立以後,積極支持中東其他國家的什葉派勢力,與遜尼派領袖國家沙特矛盾一日加深。什葉派與遜尼派矛盾表現最突出的國家是也門,2015年伊朗支持的什葉派胡塞武裝佔領也門首都薩那。沙特隨即組織了多國聯軍打擊胡塞武裝,雙方的鬥爭仍在繼續。

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

4.庫爾德人與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的矛盾。在中東,有3000萬庫爾德人,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庫爾德人一直追求建立獨立的庫爾德人國家,因此與所在國矛盾很深。除了在伊朗的庫爾德人,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庫爾德人都組織了自己的武裝,不斷與政府軍發生衝突。

伊拉克庫爾德女兵

此外,美國為了鞏固石油美元體系和保護以色列執行的中東戰略,也是中東戰亂不斷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觀察室


中東為什麼這麼亂?主要是以色列與中東絕大多數伊斯蘭教國家的衝突,導致中東地區戰亂不斷,難以和平,有其歷史的因素,同時,也有大國插手的主要因素。


中東國家除以色列信奉猶太教外,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有的國家實行政教合一的政體。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飽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希特勒納粹主義迫害的猶太人,切感無國家民族之痛苦,呼籲要求建立猶太民族國家,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下,自聯合國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後,猶太人從世界各地往聚歷史上猶太人歷史上曾經生活居住過的、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

歷史上猶太人確曾在該地區生活居住,後來,因為歷史的各種原因,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


以色列,國土不大,管轄面積(非聯合國決議建國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50萬人,但經濟發達,是亞洲少有的經濟發達國家之一,同時是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少數國家之一,軍事力量強大,據有關組織估價,居世界前9,小領土、少人口國家,但是,世界排名靠前的軍事強國,這就是以色列。

特別是,以色列後面有世界一流強國——美國的背景!

以色列建國以來,巴勒斯坦人喪失了大量賴以生存的土地,以色列與中東伊斯蘭國家戰火硝煙瀰漫,小的衝突不斷,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有五次之多,都是以色列戰勝告終。


而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城市耶路撒冷,以色列通過戰爭佔領,宣佈從特拉維夫遷都耶路撒冷。 而耶路撒冷為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奉為聖城,因而,也是以色列、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戰爭導火索之一。

中東為什麼這麼亂,有歷史的因素,也有大國插手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