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之後這一年:幣涼人走錢沒了

一年前的今天,七部委聯合發出公告,對首次發行代幣籌資(即ICO)行為緊急叫停。這一年來,區塊鏈行業既經歷了“All in”的火爆,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動盪,幣圈從最初的亂象頻出,到現在的徹底涼涼,國家重拳頻出背後的頂層思路越見清晰。對於那些真正想在區塊鏈行業落地應用的項目和企業來說,現在或許是不錯的時機。

“9.4”之後這一年:幣涼人走錢沒了

為什麼“9.4”之後卻出現區塊鏈的高潮?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的官網發出《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首次發行代幣籌資(即ICO)行為緊急叫停。

當時,中國式ICO步入了瘋狂融資狀態,2017年8月份ICO融資額達到數十億元之巨,這已接近一週的IPO融資額。

《公告》發出後,比特幣中國、火幣、OKCoin等頭部交易所紛紛宣佈停止交易。10月31日,比特幣交易逐漸淡出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大量交易平臺紛紛移至海外躲避監管,繼續“割韭菜”,日、韓等國(包括柬埔寨、泰國等地)都成了他們的避風港。

新政出臺後,比特幣的價格曾出現斷崖式下跌,但在巨量投資或投機資金的推波助瀾中,2017年12月比特幣最終漲到了人民幣十幾萬元。

這期間,幣圈也以更加驚人的速度野蠻生長,各種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的私募盛行,隨便弄一個概念,弄一個看不懂的白皮書,就出來炒作。其實,有的行業根本就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但是有的人為了圈錢硬把它包裝上區塊鏈技術,連中國大媽都進場了。

2018年元旦之後,徐小平在真格基金創始人社群喊話號召大家All in 區塊鏈,之後傳統VC大量入場。

在“3點鐘無眠區塊鏈”等各種微信、QQ和電報群裡,大家都在講“梭哈”“All in”“信仰”,認為“在區塊鏈行業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大家都覺得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幣圈造富神話”。

春節後,大量的區塊鏈媒體湧現,藉機“謀財”、明碼標價,為行業泡沫的形成“添柴加火”。

中國人民銀行下令禁止為虛擬貨幣提供服務

對於區塊鏈行業的狂熱現象,政府不斷髮出警醒提示,要求炒幣人員注意風險問題。

2018年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支付結算處下發了《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

據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稱,當時市場上活躍的代幣有2000多種、傳銷平臺超過3000多家,此類犯罪涉案金額和危害都非常大。

實際上,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對虛擬貨幣的真實態度或許更加嚴厲。據路透社1月16日報道稱,看到一份政府會議內部備忘錄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要始終對虛擬貨幣市場保持高壓態勢,嚴防虛擬貨幣風險再次集聚,消滅風險隱患於萌芽狀態。”

2018年3月9日,《中國日報》報道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中國並不認可將比特幣及其他類型的數字貨幣當做紙幣、硬幣或信用卡使用,中國央行也不會接受用數字貨幣進行支付結算。”目的是“必須防止對國內經濟造成實質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雖然國家金融系統再三提醒,而對於炒幣者來說,他們顯然對危險都心知肚明,卻仍然認為自己不會是被割的一方。有炒幣者的銀行卡會因為連續交易而被封禁,無法進行網絡交易,就再換一張接著交易。

比特幣價格已經從最高點一路下跌至腰斬,但場外進入區塊鏈行業的資金卻源源不斷。據普華永道分析,僅在2018年1月至5月間,全球ICO的規模就已經是2017年全年的兩倍。

亂象在繼續,割韭菜暴富的人依舊做大V,只要聲稱做區塊鏈創業的,99%的人都先磨刀霍霍——發幣圈錢。

央視二套《對話》區塊鏈意味著什麼?

在種種監管、限制規定之外,我們也看到國家對區塊鏈技術是認可和支持的。2018年6月3日,央視二套《對話》節目播了出一檔關於區塊鏈的高端對話,邀請全國區塊鏈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針對區塊鏈行業做了一次嚴肅的探討。該對話整體認可了區塊鏈的價值,並展望了區塊鏈的發展方向。

另一方面,各種空氣幣、傳銷幣、割韭菜的現象卻一直未停止。2018年7月3日晚間,幣圈大佬李笑來的一則錄音流出,其中“只有投機才能成功”,“價值投資都是傻逼,成功就是能忽悠傻逼”等話赤裸裸地挑破了行業的膿瘡。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已經是低位,但進場炒幣的人仍然絡繹不絕,交易所更是湧現出無數,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圈錢的工具。據區塊律動BlockBeats統計,2018年上半年,在火幣 Pro、OKex、幣安、火幣hadax 和 Kucoin 交易所ICO上幣後,破發率超過 95%,部分項目 Token 的價格跌幅甚至超過 99%,近百個區塊鏈項目淪為空氣幣。

一家名叫FCoin的交易所因為“交易即挖礦”受到瘋狂擁簇,但僅僅兩三個月後,FCoin便各種負面纏身,一位名叫陳沛曉的投資者對FCoin發起了血淚控訴。

7月9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再次重申,各類變相的ICO等數字貨幣交易活動,以及互聯網外匯交易平臺,涉及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證券,“是不讓乾的”。

各種亂象讓人隱隱感覺到,國家將再次出臺重拳監管。

涉幣微信大號被封 BAT聯手抵制非法集資

2018年8月17日,北京市朝陽區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據悉,朝陽區此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是,朝陽金融辦前期接觸了很多由虛擬貨幣及互聯網金融帶來的風險事件,為預防後續風險,先行切斷。隨後,一些原定在北京舉辦的區塊鏈活動被臨時取消,具體原因不明。

2018年8月21日晚間,包括金色財經、深鏈財經、火幣資訊等多個有關區塊鏈以及數字貨幣的微信公眾號被微信官方封停,微信端信息顯示被封理由均為“由於客戶投訴並經平臺審核,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

此舉讓業內人士卒不及防,一時間區塊鏈媒體人人自危。有人趕緊刪除了之前“危險”的文章,有人趕緊準備小號。

地方也開始行動。2018年8月22日,江蘇省金融辦宣佈將持續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整治領域拓展到虛擬貨幣、ICO、校園貸、現金貸等。

正在大家都議論微信是否有進一步舉動時。8月24日,螞蟻金服明確表示,支付寶對於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會根據情節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

其實早在5月起,微信便對虛擬幣交易賬號進行限制,7月9日又對已確認的全部個人賬號進行了更為嚴格的管控,限制平臺收款賬號的收款功能,限制個人賣家賬號的收款額度。

但是由於C2C交易中難以確定交易性質,因此,支付寶和微信對虛擬貨幣交易限制的作用並不大。

另外,百度也隨後宣佈關停數字貨幣吧、虛擬貨幣吧等貼吧。

五部委聯合發文,幣圈徹底入冬?

2018年8月24日晚上,國家下發了2018年度區塊鏈行業最嚴監管。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提示人們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的風險。

“9.4”文件只針對“代幣融資”進行定性和提出防範措施,“8.24”文件則著重打擊以區塊鏈名義實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的活動。

而且,該文件提及的部委多了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少了工信部、工商總局、證監會。證監會的缺席和公安部的加入,意味著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加密數字貨幣行業存在更多違法行為,與創新金融工具偏離的更遠。

8月29日,廣州開發區金融局聯合廣州開發區經濟和信息化局下發《關於禁止承辦虛擬貨幣推介活動的通知》,和北京朝陽區一樣,要求有關單位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傳活動。

前後不到一週的時間,由五部委聯合牽頭,國內互聯網巨頭、各地方政府積極配合的行動,讓區塊鏈行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唱衰“區塊鏈”者不在少數。

子彈短信成了韭菜的新據點?

“8.24”文件發佈後,曾經人聲鼎沸的各種“三點鐘社群”沒了聲息,許多區塊鏈媒體也停止了更新。

機構投資、項目上所都變得非常謹慎。據業內人士透露,區塊鏈投資機構雖然還在看項目,但幾乎停止了投資,有的慢慢轉向了項目孵化。而項目也不敢上交易所了,因為上了就破發。

人們都以為幣圈安靜了,不過,韭菜們暗地裡找到了另一個新基地。一款名為“子彈短信”的應用由錘子的創始人老羅於8月底發佈後,不到一週時間就彙集了大量的區塊鏈子彈群,項目方、媒體等圈內人士在群裡扔二維碼、發推廣,搶佔流量。

總體而言,區塊鏈行業裡面屬於幣圈的市場逐漸變的冷清,於是人們的注意力慢慢轉向了項目的落地應用。但起風財經(ID:QFCJ2018)在採訪中發現,因為區塊鏈技術的不成熟和商業模式的不清晰,除了個別企業,真正做事的項目並不多,人們的信心似乎也在消退。

2018年9月2日,即“9.4”文件一週年前夕,一張打著中央人民銀行Logo的PPT圖片在網上流傳,標題是“理性客觀看待區塊鏈的應用前景”,對區塊鏈提出“浪費電力、去中心化無意義、信任難以通過技術建立、匿名影響金融交易、無法履行貨幣職能、泡沫明顯”等六點質疑。

從龐氏騙局、浪費資源,到空中樓閣、難以落地,區塊鏈技術一直備受爭議。在區塊鏈的發展歷史中,泡沫不斷產生、破滅,而真正優秀的項目也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沉澱。作為一個熱度持續不減且離錢如此之近的風口,政策的鍘刀始終都在,不管怎樣,服從政策才是生存下去的不二選擇。

作者 | 連翹 半夏

來源 | 起風財經(ID:QFCJ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