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四期裡面的人都很厲害麼?

藍方塊


黃埔四期中我軍出的厲害人物較多,而國民黨軍中黃埔四期的厲害人物雖然不少但質量稍差些。

首先說說我軍中出身黃埔四期的傑出人物。

林彪元帥

林彪肯定是黃埔四期無可爭議的第一名將,最厲害的人物。林彪從紅軍時代就是一位優秀的將軍,指揮了多次精彩戰役。抗日戰爭中,指揮了中國軍隊抗戰中第一場比較大的勝仗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中,林彪是解放軍中實力最強大的東北野戰軍的領導人,指揮東北地區的軍事行動。遼瀋戰役中,林彪領導東北野戰軍殲滅了東北殘餘國民黨軍;平津戰役中,林彪領導的東北野戰軍入關,奠定了勝局,也是平津戰役中我軍的主力。平津戰役後,林彪率領的東北野戰軍一路南下,渡過長江打到海南島,解放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

(林彪)

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的曾中生

曾中生是湖南省資興市人,是紅四方面軍系統的重要軍事領導人,曾經領導鄂豫皖根據地粉碎了敵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圍剿。曾中生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撰寫過《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多篇軍事著作,豐富和發展了紅軍的游擊戰和運動戰理論。1935年,被張國燾秘密殺害。

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的段德昌

段德昌是湖南南洲(今南縣)人,是紅二方面軍的重要軍事領導人,同時段德昌和周逸群、賀龍三人,同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段德昌還是彭德懷元帥的入黨介紹人和革命領路人。1933年,被夏曦在肅反中殺害,年僅29歲。

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的劉志丹

劉志丹是陝西保安縣(今志丹縣,為紀念劉志丹寶安縣後來改名志丹縣)人,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中央紅軍最後到達的陝北革命根據地,最初是由劉志丹、謝子長等人創建的。1936年在作戰中犧牲。

(劉志丹)

------------------------------------------------------------------

特別解釋下,入選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的人,活到解放後,至少是大將級別。能夠入選其中解放前犧牲的烈士,則表明其歷史地位相當於元帥或大將。


伍中豪

伍中豪是湖南衡陽人,秋收起義重要領導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人民軍隊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曾經與林彪並稱為紅軍中的兩隻鷹 ,與林彪、黃公略、彭德懷一起被稱為井岡山時代朱毛紅軍“四驍將”。1930年在作戰中犧牲,年僅25歲。

洪水

洪水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內人,是一位開國少將,同時兼有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是少有的兩國將軍。

唐天際

唐天際,湖南安仁縣人,參加過南昌起義,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師,解放戰爭中曾任第十二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國民黨軍方面,也有不少出身黃埔四期的重要人物。

李彌

李彌是雲南騰衝人,曾經在抗戰中參與了慘烈的松山作戰,後期以第八軍副軍長兼榮一師師長的身份率部主攻松山。解放戰爭中,曾任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淮海戰役中,李彌所部被全殲,本人孤身逃脫。李彌部分殘部逃往緬甸,形成了緬甸、泰國的國民黨孤軍,與金三角後來的毒品問題密切相關。

胡璉

胡璉是陝西華州人,蔣介石的黃埔系中比較出色的人物,解放戰爭中作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十一師(原十八軍)師長,表現比整編七十四師的張靈甫好得多。解放軍少數比較大的敗仗金門戰役,胡鏈是國民黨軍指揮官之一。

高魁元

高魁元,山東棗莊人,抗戰中曾經淞滬會戰等大戰,解放戰爭中曾先後任114師師長、18軍軍長。解放軍少數比較大的敗仗金門戰役,高魁元是國民黨軍指揮官之一。高魁元最值得一提的十分長壽,2012年才去世,活了105歲。

張靈甫

張靈甫是陝西長安縣人(今西安市長安區)業。張靈甫名氣很大,現在被很多文章吹捧太過,其實完全不勝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的職位,論能力恐怕還不如被過於貶低的李天霞。張靈甫在抗戰中的功勳,也被誇大了,實際抗戰功勳來說,李天霞都高於張靈甫。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整編七十四師被全殲。

邱維達

邱維達同張靈甫一樣,出自王耀武的74軍系統。張靈甫出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時,邱維達出任副師長,孟良崮戰役中,邱維達沒有在軍中。戰後出任重建的73師師長,1949年在河南永城戰敗被解放軍俘虜。

劉玉章

劉玉章,陝西興平人,抗戰中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和武漢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中,所指揮的52軍先後成功在遼瀋戰役和解放上海時成功逃脫,逃往臺灣後很受蔣介石重用。

文強

文強是毛主席的舅表兄弟,早期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後來因為叛徒出賣被捕,逃脫後受到處分和不信任,一氣之下到上海找周恩來申訴。沒能成功聯絡到周恩來後,重新加入了國民黨陣營,曾經長期在軍統工作,戴笠死後脫離軍統,後來在淮海戰役中被俘。

抗戰烈士賴傳湘

賴傳湘,江西南康縣人,抗戰中曾經任國民革命軍第190師中將副師長、代師長,參加過淞滬會戰等多場大戰,1941年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犧牲。

(賴傳湘)

抗戰烈士謝晉元

謝晉元,廣東梅州蕉嶺縣人,淞滬會戰中,率領524團一營八百壯士(實際只有410人)孤軍堅守四行倉庫,是知名的抗戰英雄。1942年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


仁勇校尉


黃埔四期確實名將如雲,但最強的一個一定是林彪。

林彪本名林育蓉,湖北黃岡人。林總年少時即受兩個哥哥林育英(即張浩)、林育南的影響投身革命。1923年,年僅16歲的林總加入共青團,投身大革命的浪潮。1925年,林總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進入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可以說他出身於根紅苗正的北伐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爆發,林總以鐵四軍25師73團(團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一名排長的身份參加起義,隨後隨朱老總進入井岡山。這時候的他只是一名連長。上井岡山後林總因為出色的軍事能力被毛主席發掘,一年時間就升為縱隊司令(相當於師長),堪稱火箭躥升。1930年,在紅四軍軍長曾士峨犧牲後,林總升任軍長,1932年,升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成為我軍最高級將領之一。

紅軍期間林總戰功赫赫,他指揮的龍岡伏擊戰、草臺崗伏擊戰都是經典戰例,被蔣介石稱為戰爭魔鬼。

抗戰時林總擔任115師師長,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中林總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在與國民黨將領杜聿明、陳誠、衛立煌等人的博弈中笑到最後。隨後林總率四野百萬大軍入關,取得平津戰役勝利。之後林總“青鋒一指下南冥”,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從東北苦寒之地打到海南島亞熱帶,是共和國開國將領中戰績最高的將領。林總,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名將,沒有之一。


林屋公子


在黃埔前六期當中尤其是黃埔一期畢業的學員中,一個個都是將軍級別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是蔣介石擔任校長,在黃埔軍校親自培養的嫡系中的嫡系。因此,黃埔一期的名將有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等。

黃埔二期和三期也有很多名人,但是無論數量和質量從整體上來說都無法和一期相比。但是黃埔四期除了林 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洪水、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邱維達、段德昌等名將,雖然在數量上能相差一點,但是有林 彪一個人就拉昇了整體的質量。除了林之外,還有張靈甫、謝晉元這樣全民熟知的歷史人物。

究其原因,首先是歷史機遇比較好。黃埔四期是1926年3月開學,10月畢業,對於南京來說,革命這麼多年,也就這一年的北伐獲得了極大的勝利,北伐是勢如破竹,勢不可擋,一舉定乾坤,後面的幾期錯過北伐其實也就錯過了歷史。第四期以後的學員,錯失了在戰爭中鍛鍊成長的機會。

教學質量比前三期都有所提高。前三期中,都是直接分成幾個隊,單純的進行軍事集訓,但是黃埔四期的時候,第一次將學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這樣更有助於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對於提升學員的專業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另外、黃埔四期畢業的時候,畢業人數是2654人,前面三期加一起還要多。第四期相比於其他幾期多出幾個名人實際也很正常,畢竟人數在這裡了,這也是黃埔第一次大規模招生,基本在國軍體系內有點水平的,都能加入到黃埔四期。這也可以理解為,時勢造英雄。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中國缺少有理想的現代化軍事將領的年代,黃埔軍校培養的軍官生就填補了這一空白。

更重要的是,隨著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的發展,直接催生了一支全新的軍隊,也就是國民黨的中央軍。

黃埔軍校的前六期學生接受的軍事教育質量遠不如後邊的十七期,但這六期的學員卻成為了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力量,可見實踐才出人才。

具體到黃埔四期,也是出了不少名將的,作為國共合作的最重要的產品,自然也同樣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批優秀將領。

整體而言,黃埔四期的學員都還是比較厲害的,但也談不上都厲害。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不可能都是名鳥。就算是都厲害,人生也不是能力強就有機會表現的,還需要有機會和運氣。



黃埔四期畢業的中共高級將領主要有林彪和劉志丹。

林彪,湖北黃岡人,1925年在黃埔軍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因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所以不受蔣介石待見。在後來的國共內戰期間大放異彩,蔣介石非常後悔錯過這樣的一個人才,曾大罵國民黨的那些高級將領“你們都是林彪的師兄,卻連師弟也打不過,丟人”。1955年被評為十大元帥。

劉志丹,陝西人。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1928年組織渭華起義,正式參加軍事領導工作。後來又擔任紅軍第二十六軍總指揮,把陝北紅軍發展到二萬多人的規模,建立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1936年4月,在領導紅軍東征期間,背後中槍身亡,原因不明。他的親密戰友習仲勳和高崗同志主持他的追悼會,並且永遠懷念他。

除去在革命和抗戰期間犧牲的曾中生、段德昌、袁國平和伍中豪,還有幾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

郭化若,1925年參加共產黨,之後又參加了北伐戰爭,並參加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又去了蘇聯學習。回國後,一直擔任紅軍大學的教育長,負責軍官培養工作。他還創辦了炮兵學校。直到解放戰爭期間,他才有機會指揮軍隊,一直在山東指揮作戰,長期擔任政委角色,後來在華東野戰軍擔任縱隊和兵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解放後長期從事軍事院校的教育工作,1995年去世。



唐天際,湖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小青年團,並加入黃埔軍校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樣是參加北伐戰爭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回到湖南發動了湘南起義,後來又參加了長征。抗戰爆發後,任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副主任兼八路軍晉豫邊區遊擊支隊司令員、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期間在東北野戰軍供職,解放後擔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去世。


李運昌,河北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畢業後,加入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始農動工作。之後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1938年夏秋領導發動冀東抗日武裝暴動,成立冀東抗日聯軍,任司令員。建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交通部常務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2008年去世,時年101歲。



黃埔四期的國民黨軍事將領更多,比較知名的有張靈甫、胡璉、李彌。

張靈甫,陝西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因此被稱為文武全才。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1933年成為第一師的團長。1936年因為槍殺自己的老婆,被當時的婦女屆討伐,被判決關入模範監獄。他一路步行,沿路靠賣字為生,到南京入獄。抗戰爆發後,被特赦出獄,擔任74軍305團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並光榮負傷。回西安養傷後歸隊,徐州會戰中因表現優良,提升為少將旅長。在1938年的萬家嶺大捷中再次立下戰功,被田漢等人採訪,成為中央日報上的風雲人物,並被編成話劇,成為抗戰英雄。之後又參加了上高會戰和長沙會戰,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結束後被提升為74軍軍長,後改編為74師。在解放戰爭期間,一路上把粟裕的軍隊打得沒有招架之力,從江蘇退到山東,成為頭號敵人。最後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數倍於自己的華東野戰軍消滅,張靈甫戰死。


胡璉,陝西人。同樣是老鄉,張靈甫比較張揚,擅長進攻,而胡璉則擅長防守,這一點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不同。胡璉在中原大戰才慢慢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得到陳誠的認可,提升為營長。因為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優異,被提升為旅長,然後轉入九華山進行遊擊戰,利用機會,配合特種作戰部隊,在長江投入魚雷,炸沉日軍艦船六十餘艘。石牌要塞是日本人沿長江攻入重慶的門戶,因此日本投入重兵發起進攻,擔任正面防守的就是胡璉的十一師。他指揮自己的軍隊和日本人血戰,甚至拼起了刺刀,消滅了日軍一千多人,保證了整個戰役的勝利。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想用吃掉張靈甫的辦法消滅胡璉,結果被擅長防守的胡璉打的傷亡慘重。在後來的金門戰役中,又是胡璉的軍隊把攻入金門的解放軍全部消滅。因此胡璉被稱為福將,甚至國民黨軍中有人戲稱“軍中有二胡,十個西北王(胡宗南)敵不過一個金門王(胡璉)。1972年被晉升為一級上將,1977年去世。


李彌,雲南人。1926年黃埔軍校剛畢業時,戰功並不明顯,但晉升的並不慢。1940年擔任國民黨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在宜昌會戰中,利用重炮轟炸宜昌機場,炸掉了21架飛機,他開始在全國名聲大振。1947年擔任第八師師長一職,參加了南麻會戰,同年11月擔任第八軍中將軍長。1949年,雲南盧漢起義,但盧漢把李彌放了回去,他指揮自己的軍隊退往雲南邊境。1950年,他去了臺灣。後來,李彌奉命回到雲南指揮自己的舊部攻戰緬甸北部,並佔領這一地區,準備隨時反攻大陸。1954年,他指揮大部隊軍隊回到臺灣,沒有走的人這一部分人都為金三角毒販的主力軍。1973年去世,死後被授予二級陸軍上將。

同期的其它國民黨將領還有死四行倉庫謝晉元將軍,後來的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抗戰期間潛伏在南京的唐生明,軍統的大特務文強。


新知傳習閣


提起黃埔軍校,很多人都對一期和四期推崇至備,這兩期出的名將,隨口都能說出很多名將來,比如林彪,徐向前,胡宗南,陳賡,宋希濂,杜聿明,張靈甫,陳明仁,左權等等。

說起黃埔四期,那是中共出將領最多的一期,其中,最出色最優秀的黃埔四期——軍事天才林彪,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戰功卓著。

都說黃埔四期出來的都很厲害,下面是幾位除林彪外,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

1、張靈甫

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的最特意的門生,心腹愛將,曾任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整編師第74師中將師長。

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戰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被視為“常勝將軍”,可惜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被粟裕將軍消滅在孟良崮戰役。張靈普有功有過,抗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帶領國民黨部隊正面與日本作戰,為國家生死存亡流血犧牲,這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

2、劉志丹

劉志丹畢業於黃埔四期炮兵科,陝北紅軍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為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二十八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36年4月,在東征戰役中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年僅33歲,是東征中犧牲的中共最高將領。毛澤東為他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們英雄”。1996年,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36位軍事家之一。

3、謝晉元

謝晉元,黃埔四期畢業,犧牲時軍銜為團長。抗戰期間,淞滬會戰中,以“八百勇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對比國民黨正面與日軍作戰節節敗退的局面,極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被汪偽政府特務殺害,蔣介石追贈謝晉元為國民陸軍少將。

4、胡璉

胡璉,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嫡系,是國民黨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他與胡宗南並稱“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解放戰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參加過金門戰役,取得了金門戰役的勝利。

黃埔四期厲害的人物太多了,下面簡單舉例

中共的:

段德昌,有“火龍將軍"之稱;

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以游擊戰而貫名全軍

伍中豪,紅一方面軍中與林彪齊名的將領,毛澤東的“三驍將”之一

陳毅安,井岡山紅軍驍將之一

等等太多了……

國民黨的:

劉玉章,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李彌,國民黨十三兵團司令官

高魁元,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

……


賽門軍略


眾所周知,黃埔一期最牛,名將一抓一大把。如果把一期比喻成鑽石級,黃埔四期就是僅次之的黃金級,整體成就超越其他期次。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共2654人,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正好趕上北伐這個天賜良機,時勢造英雄,因此湧現出很多傑出軍事人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興師北伐,首次出師便連戰連捷,攻克重鎮長沙,北定武漢三鎮,東逼蘇杭寧滬,一時聲威大震,如日中天。隨著戰事推進,前線急需補充大批中下級軍官。在此形勢下,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畢業了,他們畢業即開赴前線,投入滾滾的革命洪流。

1926年10月4日,黃埔四期畢業典禮在廣州郊區瘦狗嶺沙河廣場舉行,前來觀禮的賓客不下萬人。學員方隊陣容齊整,列隊經過檢閱臺,高聲宣讀四期學員誓詞:

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奮鬥,為主義而犧牲。繼承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謹誓。

我軍方面,以林彪元帥居首

1、林彪,湖北黃岡人。著名軍事天才,十大元帥之一,早年參加南昌起義,紅軍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參加長征;八路軍時任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林彪元帥用兵大膽,擅長突擊戰,指揮作戰敢打敢拼,猛衝猛攻,指揮軍隊從長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了大半個中國,被蔣介石稱為“打敗了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

2、 唐天際,湖南安仁人。曾任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洪水,越南河內人。解放軍中唯一的外籍將軍,早在紅軍時便參加中國革命,開國少將,後應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中國和越南雙料將軍。

4、葉鏞,四川樂至人。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曾任工農革命軍第4師師長。1929年因病被俘,英勇犧牲。

5、伍中豪,湖南耒陽人。曾任紅一軍團第12軍軍長,井岡山時期與林彪、彭德懷、黃公略並稱為毛澤東麾下“四驍將”。1930年遇敵襲擊,壯烈犧牲。

6、劉志丹,陝西保安人。陝北紅軍和蘇區的創始人之一,曾任紅軍北路總指揮兼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1936年在紅軍東征中犧牲,1994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7、段德昌,湖南南縣人。紅軍著名將領,洪湖蘇區和紅二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1933年在洪湖肅反中被錯殺。建國後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號烈士。

8、曾中生,湖南資興人。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創始人之一,1935遭張國燾殺害。

國軍方面,以張靈甫最為著名

1、張靈甫,陝西長安人。抗日名將,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被視為“常勝將軍“,後任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師長,兼任南京"首都"警備司令。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擊斃,死因成迷。


2、胡璉,陝西華縣人。抗日戰爭中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淮海戰役時為第12兵團副司令,被中原野戰軍全殲,本人化裝逃脫。胡璉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號稱“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3、李彌,雲南騰衝人。曾任第13兵團司令官,1948年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後逃往臺灣。

4、劉玉章,陝西興平人。1948年晉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任國民革命軍第52軍軍長,是遼瀋戰役中唯一突圍的國軍主力部隊,後率部撤退臺灣,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5、謝晉元,廣東蕉嶺人。曾任國民黨第88師524團團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抗戰時率800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抗日,震動全國。1942年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

6、文強,湖南湘潭人。曾任職軍統,分析判斷日軍將偷襲珍珠港,後脫離軍統,任長沙綏靖公署第一處中將處長、辦公廳主任。1949年在淮海戰役第中被俘。

7、李振西,甘肅定西人。抗戰期間,曾任38軍中將軍長,率部血戰娘子關,殲滅日軍3000多人,收復陣地,振奮全國。解放戰爭率部在四川茂縣起義職。

黃埔四期畢業生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天賦和才能固然重要,機遇更加寶貴,正所謂“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黃埔四期並不是所有人都厲害,而是一個林彪就打敗了所有的黃埔人,讓人覺得黃埔實在太厲害了。

一直有黃埔十大名將的說法,分別是林彪、關麟徵、胡璉、徐向前、陳賡、王耀武、宋希濂、鄭洞國、杜聿明、戴安瀾。十大名將中,只有林彪和胡璉是黃埔四期的人,作為小師弟,後來超越了大部分的師兄甚至老師,黃埔四期真的很厲害。

林彪從戎20多年,歷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總司令等職位。

1,龍岡伏擊戰。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紅一方面軍在龍崗伏擊敵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這次勝利,毛主席寫下《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這次戰役中,國民黨高級將領有魯滌平、朱紹良、蔣光鼐、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蔡廷鍇等,這裡面雖然沒有黃埔將領,但都是成名已久的宿將,但都成為林彪的手下敗將。其中張輝瓚號稱“張屠夫”“囂張”,兇名遠播,被憤怒的群眾殺死,頭顱被丟棄江中,給紅軍造成不小麻煩。

2,黃陂草臺崗伏擊戰。

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臺等軍用物資。俘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這次戰役,林彪的手下敗將有陳誠、蔡廷鍇、餘漢謀、羅卓英、吳奇偉、趙觀濤、李明、陳時驥、肖乾、莫與碩、黃維等,這些手下敗將中,被擊斃的肖乾就是黃埔一期學員,同為黃埔一期的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粟裕俘虜了。

3,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

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裡,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臘子口一仗,還是紅軍的尖刀團紅四團,強攻“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一樣的天險。

這一戰,雖然敵方沒有很出名的將領和黃埔學員,但是勇奪天險、狹路相逢勇者勝,也讓敵人震撼無比。


4,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東進抗日的第一戰,一戰成名。林彪率領115師在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伏擊第五師團21旅團,這一次,

雖是慘勝,但林彪的手下敗將是日軍中成名已久的板垣徵四郎。

當然把平型關戰役的功勞全部給林彪一個人也不公平,畢竟平型關的戰役總指揮是閻錫山,周恩來和彭德懷也參與了作戰計劃制定,外圍配合的國民黨軍隊也不少,參戰軍隊達到10萬人以上。國民黨方面的高桂滋、陳長捷率軍在平型關正面佈陣迎敵,團城口程繼賢全團殉國予敵重創。國民黨軍隊的貢獻不能抹殺。

5,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林彪指揮第四野戰軍,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戰場局勢徹底逆轉。

這一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陳明仁(黃埔一期)、侯鏡如、石覺(黃埔三期)、李濤(黃埔六期)、潘裕昆(黃埔四期)、劉玉章(黃埔四期)、向鳳武(黃埔四期)、曾澤生、陳林達(黃埔四期)、梁愷(黃埔一期)等。其中,杜聿明、廖耀湘、鄭洞國不僅是黃埔一期學員,還是黃埔十大名將之三。

6,遼瀋戰役。

1948年9月12日開始的52天裡,在遼寧省、吉林省兩地,殲滅國民革命軍47.2萬餘人。

這一次,林彪的手下敗將,兵團司令(不含)以上的就有衛立煌、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陳鐵: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陳鐵等人。其中,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上將,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陳鐵都是黃埔一期,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都是東北軍和滇軍等系的名將。

7,平津戰役。

林彪帶領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一起,共100萬人,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有傅作義、衛立煌、鄧寶珊等,雖然黃埔人在這裡沒什麼發言權,但是隨大流直接投降的也不少。

8,衡寶戰役。

這一戰,發生在開國大典前後,林彪率領第四野戰軍三個兵團和第二野戰軍兩個兵團共54萬人,擊潰桂系軍閥主力20萬人,共殲敵47490人,其中俘敵38290人,桂軍的四個精銳師全部被殲滅,桂系從此一蹶不振。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白崇禧、宋希濂、餘漢謀等,白崇禧是桂系軍閥領袖,國民黨一級上將,餘漢謀是粵系軍閥領袖,國民黨一級上將。宋希濂黃埔一期學員,青天白日勳章持有者,鷹犬將軍。

9,廣西戰役。

林彪指揮3個兵團和其他部隊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餘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還是白崇禧和餘漢謀,兩廣全部解放,意味著整個國民只能暫時保有海南島和臺灣島。


10,海南島戰役。

這一戰,林彪所部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約11萬人參戰,主要指揮是葉劍英、鄧華、韓先楚等人,而國民黨方面是薛嶽帶領10萬大軍組織的“伯陵防線”。解放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剩餘國民黨軍大部分逃往臺灣。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薛嶽,黃埔的教官,國民黨一級上將,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薛嶽的“伯陵防線”不堪一擊,充分說明了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全部都是吹噓而已!

林彪率領第四野戰軍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黃埔軍校的教官和師兄弟,只要在國民黨旗下的,基本都被他挑落馬下。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兩次是林彪打的,渡江戰役後的三大戰役,全部都是林彪打的。

黃埔四期確實很厲害,因為林彪很厲害!


歷史知事


在中國近代史上,黃埔軍校成為了一個傳奇的名字,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軍事院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自創立以來,黃埔軍校秉承先總理中山先生“創造革命軍隊,挽救中國危亡”的宗旨,在北伐,抗戰上都能看到黃埔師生的身影。

黃埔軍校在大陸的23期畢業生中,黃埔一期和黃埔四期又成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後人討論起黃埔軍校總不會忘記提起這兩屆學子,的確黃埔一期走出了徐向前,陳賡,杜聿明,範漢傑,桂永清等人,他們有的是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有的是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開國將領。

黃埔四期則走出了林彪,胡璉,謝晉元,張靈甫等優秀將領,在有些人眼裡黃埔四期由於出了一個林彪,所以風頭更勝黃埔一期。但我覺得黃埔四期和黃埔一期相比還是差了一點,因為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總是春”,雖然還有胡璉,張靈甫等但無法和黃埔一期產生那麼多優秀將領相比。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黃埔軍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它是在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蘇聯人的幫助下成立的,後來雖然因為信念不同,國共兩黨分道揚鑣,但是國難當頭之際,在華東,在華南,在東北,在西南,在淞滬會戰,在南京保衛戰,在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黃埔師生用自己的鮮血告訴我們,他們沒有忘記作為黃埔人該有的擔當!


一樹梅花一放翁


一,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生於湖北黃崗林家大灣,是黃埔四期步兵科第2團第2營第3連學員。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井崗山時期歷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之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在平型關大捷中殲滅日寇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槍1000餘支(挺)。平型關大捷後,11月初率部在廣陽設伏再殲日軍近1000人,繳獲騾馬700餘匹,及大量軍用物資;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10月受命率部挺進東北瀋陽,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人,發展到了100萬人。1947年夏、秋、冬季的攻勢中殲國民黨軍30餘萬人。遼瀋戰役殲國民黨軍47萬餘人,平津戰役殲國民軍52萬餘人。


二,伍中豪。

伍中豪,今衡陽市耒陽社區伍家村人,1905年3月14日生,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秋收起義重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領導人之一。開闢了閩西、贛南根據地,建立了夏幽根據地。

1928年率部解放了寧崗城。

1929年3月任紅四軍第三縱隊司令,5月三次攻克龍巖,全殲陳國輝旅2000多人。6月任紅十二軍軍長,並擔任首任中國軍事委員會委員,8月任紅二十軍軍長,前敵委員。

伍中豪在建立井崗山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共參加大小戰鬥百餘次,戰功卓越!1930年10月,年僅25歲的伍中豪途安福縣城時,遭安福靖衛團襲擊,因彈盡援絕而犧牲。


三,劉志丹。

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1936年3月,年僅33歲的劉志丹,率28軍東征戰役,由羅峪口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犧牲。

(國民黨將領)四,張靈甫。

1903年8月20日,生於陝西長安縣(現西安長安區)東大鄉東大村,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抗日戰爭中參加了:

1,參加了淞滬會戰,任第74軍第51師153旅305團上校團長。

2,參加了徐州會戰,張率305團與紀鴻儒302團合力攻打土肥師團陣地立功擢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3,參加了武漢會戰,日軍106師團陷萬家嶺,張靈甫主動請纓,在張古山絕壁上進攻,經5天5夜戰鬥,終於奪取張古山,扼住日軍退路,導致日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沒。

4,參加了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58師與餘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被譽為“抗日鐵軍”,“最精彩之作戰”。

5,參加了第二次長沙會戰,58師共一萬一千九百官兵參戰,此戰傷亡超40%,陣亡至少10%。

6,參加了浙贛會戰,1942年6月張靈甫率58師與日軍血戰3日,擊斃日86聯隊第3大隊隊長島田仁次郎。

7,參加了鄂西會戰,1943年6月6日,58師與51師聯手打擊日軍獨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師團,擊斃日步兵87大隊大隊長淺沼吉太郎、88大隊大隊長小野寺實。6月13日58師主力收復翁安。

8,參加了第四次長沙會戰,張靈甫升為副軍長兼58師師長,1944年5月,與日軍40師團在湘鄉至邵陽線鏖戰,5月10日會同19師一起克復永豐。此時部隊傷亡近十分之一,在永豐整補;1944年7月23日,接到軍委命令又開赴衡陽,與敵116師及增援部隊激戰2天,會同19師合力克復金蘭寺。29日張靈甫進攻雞窩山,與日軍116師作戰,至8月8日以傷亡四成的代價克復雞窩山……。


老蛇正宗


提起黃埔軍校,很多人都對一期和四期推崇至備,這兩期出的名將,隨口都能說出很多名將來,比如林彪,徐向前,胡宗南,陳賡,宋希濂,杜聿明,張靈甫,陳明仁,左權等等。


說起黃埔四期,那是中共出將領最多的一期,其中,最出色最優秀的黃埔四期——軍事天才林彪,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戰功卓著。


都說黃埔四期出來的都很厲害,下面是幾位除林彪外,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

1、張靈甫

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的最特意的門生,心腹愛將,曾任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整編師第74師中將師長。

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戰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被視為“常勝將軍”,可惜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被粟裕將軍消滅在孟良崮戰役。張靈普有功有過,抗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帶領國民黨部隊正面與日本作戰,為國家生死存亡流血犧牲,這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


2、劉志丹

劉志丹畢業於黃埔四期炮兵科,陝北紅軍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為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二十八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36年4月,在東征戰役中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年僅33歲,是東征中犧牲的中共最高將領。毛澤東為他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們英雄”。1996年,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36位軍事家之一。


3、謝晉元

謝晉元,黃埔四期畢業,犧牲時軍銜為團長。抗戰期間,淞滬會戰中,以“八百勇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對比國民黨正面與日軍作戰節節敗退的局面,極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被汪偽政府特務殺害,蔣介石追贈謝晉元為國民陸軍少將。


4、胡璉

胡璉,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嫡系,是國民黨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他與胡宗南並稱“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解放戰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參加過金門戰役,取得了金門戰役的勝利。


黃埔四期厲害的人物太多了,下面簡單舉例

中共的:

段德昌,有“火龍將軍"之稱;

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以游擊戰而貫名全軍

伍中豪,紅一方面軍中與林彪齊名的將領,毛澤東的“三驍將”之一

陳毅安,井岡山紅軍驍將之一

等等太多了……

國民黨的:

劉玉章,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李彌,國民黨十三兵團司令官

高魁元,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

……

黃埔軍校第四期1925年7月入校,1926年9月畢業,我們知道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是1926年7月9日,所以只有前四期學員真正趕上了第一次北伐,在戰爭中得以鍛鍊和成長(9月北伐軍剛進至兩湖地區)。另外一個方面,在黃埔軍校建校時的1924年,中國大部是在北洋軍閥統治之下,黃埔軍校只能秘密招生,影響了生源。

而黃埔第四期招生時,廣東革命政府已完成兩次東征,打敗劉震寰等境內軍閥,周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和唐生智的湘軍已經歸附,國民革命軍和黃埔軍校已經名聲與實力大振,在南方地區基本可以公開招生,所以人才匯萃。

黃埔四期紅軍方面湧現出一批名將,名列前矛的自然是林彪元帥,還有若干紅軍早期的風雲人物:

劉志丹,陝北紅軍創始人之一,犧牲。

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肅反中被張國燾殺害。

段德昌,紅二方面軍創始人之一,人稱“火龍將軍”,肅反時被夏曦錯殺。

袁國平,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中犧牲。

伍中豪,井岡山紅軍最出色的指揮員,秋收起義骨幹,犧牲。

還有郭化若上將、唐天際上將、冀東軍區司令員李運昌等,人才頻出。

而國民黨方面最出色的是胡璉和張靈甫,介紹很多次了,不再重複,再揀大家熟悉的說幾個。


謝晉元,800壯士守四行倉庫的指揮員。

李彌,淮海戰役第13兵團司令。

邱維達,重建後的第74軍軍長。

唐生明,唐生智胞弟,抗日戰爭期間打入汪偽。

夏楚中,長沙會戰之第79軍軍長。

闕漢騫,遼瀋戰役中第52軍軍長,從營口逃跑。

文強,軍統大特務,東北剿總副參謀長。


也不都是吧,黃埔四期畢業的人數比前幾期人數要多很多,並且質量上也好很多,有很多人入學之前就是知識分子,並且黃埔四期出的名將除了第一期外,其他幾期都比不上這一期的人。

這一期的人正好趕上了國共合作,並且畢業之後他們就參加了北伐戰爭。這一期的工人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人數比較多,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革命青年。


這一期的名將主要有林彪、張靈甫、謝晉元、伍中豪等等,這一期的實力絕對是頂尖的。黃埔出來的也就前幾期還可以,有很多的名將,最後幾期就沒有出過什麼名將了。




黃埔四期中,有許多大名鼎鼎的將領,最著名的就是林彪元帥。

其他的如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洪水、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邱維達、段德昌等也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立下赫赫戰功。

我現在要說的這位,雖然不太出名,但他的豐功偉績,以及卓越的指揮才能。並不比上述這些人遜色。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北抗聯第三軍軍長趙尚志。

趙尚志曾經帶領30多名騎兵弟兄,接連攻克了日軍盤踞的五常和巴彥兩座縣城,這等威風,就是《亮劍》中的李雲龍也望塵莫及。

日本人恨他入骨,懸賞上一萬大洋,聲稱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人肉一兩銀,並在報紙上慨嘆。“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趙尚志可能是中共將領中,消滅日本人最多的,據日本軍史記載,僅1936年上半年,就有1900多名日軍倒在趙尚志領導的第三軍槍口下。

而國粉津津樂道的第三次長沙戰役,日軍戰報通告陣亡1600多人(國軍戰報,消滅日軍5萬多人)。

楊靖宇雖然出名,但他殺得更多的是漢奸。

1942年趙尚志因漢奸出賣,壯烈犧牲,日軍將其頭顱割下,運送到長春,然後將屍身丟棄在松花江裡。

附趙尚志比《滿江紅》一首

黑水白山,被兇殘日寇強佔。

我中華無辜男兒,倍受摧殘。

血染山河屍遍野,

貧困流離怨載天。

想故國莊園無復見,淚潸然。

爭自由,誓抗戰。

效馬援,裹屍還。

看拚鬥疆場,軍威赫顯。

冰天雪地矢鬥志,

霜夜淒雨勇倍添。

待光復東北凱旋日,

慰軒轅。

黃埔四期,在黃埔系列中,是僅次於黃埔一期的存在了,特別是對共產黨來說,因為這期中有林彪和劉志丹這兩個重量級的人物。還有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袁國平這樣的犧牲在不同時期的高級將領。1994年公佈的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這一屆就佔了4個。

首推當然是林彪,林彪戰勝了幾乎所有黃埔系與之交手的老師和各屆畢業生,被稱之為“戰爭的魔鬼”。影視劇中常聽見蔣介石責備手下蔣領“一期的怎麼能輸給四期的”。

劉志丹在陝北創建的那一塊蘇區,給了北上紅軍有了落腳點,這個貢獻對中國革命意義是非凡的。

曾中生是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段德昌是紅二方面軍創始人。可惜都死於肅反。加上深得毛澤東欣賞的伍中豪。涵蓋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全部構成,黃埔四期影響之大,在共產黨方面可能還要高過一期。

國民黨方面,有率八百勇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有血戰崑崙關立下大功的張靈甫,抗日表現優異的胡璉。國民黨五大主力,四期有兩位出任軍長。

黃埔四期也可謂人才輩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